【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技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
本课程属公共选修课,面向非中文专业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的名家名作。课程共计15讲,其中前两讲是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的方法,以及必要的和基础性的文学史知识。后面第3讲至第15讲,将会带给大家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周作人的《知堂文集》,巴金的《电》,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冯至的《十四行集》(分为两讲),萧红的《生死场》,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及阎连科的《坚硬如水》。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
本课程要求选课学生细读教材中涉及的12部名著,并根据每部作品的阅读指导完成指定作业。
通过阅读、思考和评论以上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名篇,不仅能够大体了解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能够掌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某些技巧。例如,如何发掘作家的经验模式?如何看待作品价值取向和风格呈现的关系?如何品味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如何质疑和发现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等等等等。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
第一讲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文本细读”,以及“文本细读”的意义。
2、重点掌握“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
重点内容:本讲重点解析了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四种方法不仅仅是文学史教学和研究的方法,也是作为读者在赏析和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时应当采用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在本课程涉及到的十二部作品的应用,我们基本能够掌握文本细读的技巧,并将之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培养我们个性化的和深度模式的阅读方式。
重点知识解析:
(1)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充分的赏析和理解。作品的文学性要素包括定格的文学形象、主题风格、句式修辞,以及作家渗透和遗留在作品中的深度经验模式——生命意识和价值取向,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不会以作者和读者的意志为转移。此时读者作为一个能动的、有审美要求的主体,要与作家的灵魂相触碰,也就是要与作家进行主体性交往,就必须进入到作品中寻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唯有如此,读者才算真正进入到作品世界,才能把握作家的经验模式。缺失文本细读的阅读和判断,不仅会造成武断的甚至是霸权主义的批评,也会产生读者自身思想的随波逐流。从这个角度说,文本细读是作者针对作家和作品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解剖方法和审美方法,其出发点是文学性。
(2)文本细读的方法。
常乐康
文本细读的方法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即感性地面对文本,直面各种文学性要素,在获得的文学形象中寻审美性的人生经验,并在文学形象的经验含义中探求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但一个文学文本本身蕴含着一定文学模式、空白和缝隙,以及经典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因此在细读方法上我们也就不得不照顾到以上各个方面。因此,基本的文本细读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需要悬置各种已有的评价以及各种社会性要素,直接的、感性面对文学形象。
其二,要寻作品对经典文学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并以此探讨作家的经验模式。
其三,针对作品的省略、空白、疏漏等来确定作品的缝隙。
其四,寻文学作品形象的原型、主题原型,以及作家对这个形象原型和主题原型的重写。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
2、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哪些?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可爱四兄弟第二讲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知识分子转型”的内涵,以及“新文学思潮”的两种样态。浪潮财务共享
2、重点掌握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3、重点掌握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
蓝衣魔鬼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
健康无忧网
重点内容:现代知识分子的感时忧国情怀和文学革新的价值期待;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重点知识解析:
(1)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化与精神体现
对于作家而言,职业化意味着要在生存基础上发挥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对国家、民族以及民众的人文关怀。现代知识分子一方面需要采取某些参照手段批判旧世界的非人性,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学形象表达人本主义精神的信念和人的价值期待。
(2)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青蛙连连看现代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大学教授、自由学者、职业作家以及文艺传媒经营者。他们以文学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时代变革为核心,发动了一场新的文学运动,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新文学思潮。其历史结果是,中国诞生了现代文学。
第一,现代知识分子首先培植自身的启蒙主义信念和价值观。
第二,把西方精神传播与知识分子岗位相结合,塑造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第三,通过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来美育民众,开发民智。
(3)新文学思潮、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
鲁迅和周作人的创作、倡导几乎定格了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框架,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他们对西方文学精神采取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态度,选择、接受和大力推广,例如尼采的强意志力,波德莱尔的黑批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古希腊悲剧精神,以及启蒙运动以来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信念等。正是这些思想意志的选择,才使得鲁迅有了一系列的批判性作品,以及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理论和众多精妙的散文。继而,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家的培养和周作人对京派作家的培植,影响力度一直达到当代。
三、思考题:
1、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是什么?他们与新文学运动有哪些关系?
2、鲁迅和周作人在西方精神的选择和传播方面做了哪些基本工作?对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讲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初衷。
2、重点掌握《狂人日记》中新知识分子形象。
3、重点掌握《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批判性质。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
重点内容:《狂人日记》的核心内容是展示新知识分子的身心形象,这种形象是,在癫狂状态下拥有透彻解析的能力,在理智状态下则失去批判锋芒。《狂人日记》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批判了旧文化的“吃人”性质,又反讽性地指
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
重点知识解析:
(1)《狂人日记》中“吃人意象”的演变
第一,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第二,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第三,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
第一,狂人在疯癫状态下能够批判旧文化,指出其吃人本质,并发出“救救孩子……”的人文主义的呼声。这体现了新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以及他们在普通民众心里的形象——癫狂。但是我们在小说前面的文言小序里发现,这位狂人“病愈”后又到某地“赴职”了。这个反讽揭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无法超越现实存在。
第二,《狂人日记》在语言形式和艺术形式上都与传统文学拉开了距离,呈现出一种新的文体特征。新的语言形式一定是白话,但白话未必就是先锋。《狂人日记》的先锋性,在于使用了各种现代心理修辞的形式,并突出地表现现代身心形象,例如象征主义和隐喻、反讽、夸张的使用,使狂人形象立体地呈现出来。
三、思考题:
1、《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是如何逐步演变,并揭示作品主题和时代经验的?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体现在哪里?
第四讲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知堂文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知堂文集》的重要性。
2、重点掌握《知堂文集》中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1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知识分子   作品   作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