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化下的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探讨

多元一体化下的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探讨
王朝弘
2020年9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后统称《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提出了八个意见。《意见》的提出对深化我国体教融合作出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是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优势及其短板
1.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1.1.1 “体教结合”的历史使命
体教结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解决体育系统当时遇到的运动员退役后难以就业的难题,由体育部门主导推进,教育部门协同的单一化模式。其大大促进了体育部门在运动员选材、训练、竞赛等方面的难题,同时促进了各地区高水平运动化的发展,其彰显了中央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具有集中效应和精英效应。
1.1.2 “体教融合”
是“体教结合”后再次针对体教分离而提出的方针,其对象是学生。其目标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主导方是教育部门。原因是青少年体质健康差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且无法遏制。同时国家层面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与竞技体育单独存在的弊端,体教两部门必须深度融合且学校层面要承担起竞技体育的责任担当,故提出了“体教融合”。其是指竞技体育后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它是建立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是对“体教结合”的思想上有更深层次的见解,是对“体教结合”的外延更完善的补充。
1.1.3 新时代“体教融合”
2020年4月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道:“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随后4月27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提出,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锻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八大意见,同时也是八个方面的改善与优化。《意见》的提出对各个责任主体的认定更加清晰,避免了各个部门“青黄不接”的情况。
淮安pm2.5
1.2 “体教融合”发展历程中的优势
“体教融合”的提出使我国竞技体育以线性增长,三级训练网的形成与全力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使得我国在各大奥运会上耀武扬威,振奋中华。这些都归功于我国的举国体制,即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对于振奋国内竞技体育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在这期间创办的“南体模式”“清华模式”“上海模式”“传统项目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级运动员高考加分”“运动训练专业单招”“运动员免试上大学”“三级训练网”也证明了体教结合的成功。
1.3 “体教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不足
“体教融合”在近四十年的进程中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成就,但这仅仅是体育方面的发展。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与退役后的发展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了运动员培养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众体育的发展则相对缓慢而滞后,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文化水平提高,强身健体的意识在民众的思想中渐渐重要起来,众体育渐渐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走的是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不协调之路,这条道路使得众体育的发展相对落后。
另外,体育的再次融入教育施展效果不佳。在教育制度上,重智力轻体力的评价标准标准削弱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致使《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执行不力,为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埋下隐患;在体育
制度上,体育教育的分离和政府垄断行为下的竞技体育制度不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重竞技而轻体”的体育发展导向使学校体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多元一体化模式
引用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教授的“辙”之论:“前车轧辙”与“后车覆辙”,是自然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出现了“辙之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辙之困”的反省,“接轨”和“改辙”正在成为走出“辙之困”的新主张新思路。
我国现如今体教融合的发展也需要扎根于中华大地,扎根于教育制度的最深点。我们需要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曾经沿用苏联的教育系统与德国的训练体制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发展,我们需要走出前车的“辙”,走一条或者多条“改辙”之路,使我国的教育效果得出突飞猛进的提升,曾经有思想方面的百花齐放,现如今,这种开放的思想也适合我国的发展。
114
2.1 政府顶层引领与实施保障
(1)由“掌舵”转为“服务”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过程中,坚持大局意识原则,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重要导向。政府遵循从“掌舵”转为“服务”的公共治理精神,发挥其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聚焦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难点问题,动员行政机构、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发挥其在公共财政精准投入、社会资源有效聚集、产业多元跨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拓展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多元化供给渠道。
(2)工作观念逐步统一
应以“广泛选拔、科学选材、精准培育”为工作原则,树立“由面到点”“由粗到细”的青少年体育精英后备人才培养理念,顾全国家奥运备战、职业体育发展大局,瞄准重点项目、特区域、优势省市、重点学校、教练员等关键环节,提升培育质量。
(3)监督体系制度完善
建立行政督导组,对于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起监督与促进作用。在资源分配、职责分工、跨界服务、渠道管理以及后勤保障担任监督一把手。最后,推进政策的出台与实行,强调思想观念、服务观念以及培养观念的三大观念的升华。省市运动会各个运动项目布点到基层,同时对学校与教育部门每年上报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学校情况提出相应条件。
(4)师资资源提上进程方俊明>六书通
端粒复制“制订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破解体育教学训练常态化、常年化、持续化状态下,基层体育教师、业余教练员评职、评优优先落实。
以多样化学校体育方式、内容、路径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为青少年自发、主动、有组织地参与体育提供平台。中考体育纳入中考成绩,根据每年上报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确定各地、市、州体育考试项目。
2.2 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互相协同
(1)课余体育制度改善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拓展学校体育的工作范畴,落实学校发挥体育工作的主体性责任和任务,有效利用学校场地设施、体育师资等资源,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便捷度和归属感,形成政府协同指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三大球”、基础大项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各级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由退役的优秀运动经过培训、考核,担任师资型教练员,既带动学校业余训练和一校一品建设,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也为退役运动解决出路,达到更好的效果。全面实施《国民健康体质测试》,同时保障学生课余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如实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
盘索里
(2)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形成人才高地。体育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专业院校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本硕连读3+2培养模式的创立、审核制入学博士研究生的开展,皆是新时代“体教融合”路径的探索与新的突破。
(3)学生与运动员之间的思想观念升华
对于运动员而言,文化学习应着眼于运动员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运动员获得文凭就是“体教融合”。当运动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其自然而然就能在退役停训后快速学习新技能,并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体教融合”不仅仅是选拔出具备运动潜力的运动员,而是依托体教融合的举措让最广泛的学生体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体魄强健、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2.3 企业推动体育与俱乐部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建立有效机制,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在场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青少年俱乐部的运营过程监管,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理顺行政审批的流程。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
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积极开展试点,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通过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加大体育赛事的宣传效果,提升体育氛围的促进效果。
2.4社会平台效应的引领
破除家庭观念中“学训矛盾”的壁垒,加强青少年体育政策执行与其生活良性互动,使体育作为健康成长的天然促进剂。体教融合要赢得社会共识,政府形成合力不应局限在完成改革清单的活动任务,而是以体育之健身、健心和健的理念形成社会关注、活动链条持续效应的组合拳,以兼顾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避免社会诟病“无育之体育”,以家庭、学校、社会全领域体育渗入青少年生活之中。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意见》及其执行过程不仅是给青少年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全体青少年健康发展对国家、社会、家庭等长远效应的社会共识,强化《意见》执行的治理效能。
富士宝电磁炉电路图
3 结论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说过:“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队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儿童少年是新中国的希望与阳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要所在,我们就要在新时代“体教融合”上下功夫。新时代“体教融合”需要有新的共识,就必须要有新的
立场、新的目标与新的功能才能培养与促进新时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只有进一步扎实做好“体教融合”的规范以及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水平,才能开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的新局面,进而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实现贡献新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0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育   发展   体教   学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