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理论电磁波的产生物质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分子

§2—1  电磁辐射理论
一、电磁波的产生
物质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迥绕它旋转的电子所组成。各种物质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子或者由它所组成的分子所构成。这些原子或分子当受到光和热等作用时,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可使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振动的各种运动方式。物质的这种内部状态的变化就产生了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图2—1
如图2—1,电子向外层真空能级逸出时称为离子化;外层电子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上称为激励;紫外线就是外层电子离子化产生的电磁波;可见光则是外层电子的激励而产生的电磁波。近红外线是由于构成
分子的原子发生振动或分子振动而产生的;远红外线是由于分子构成的晶格发生振动而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毫米波和厘米波的微波是由于分子的旋转和反转而产生的。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特性    :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任何变化的点场都会在它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会在其周围感应出变化的电场。电场与磁场相互激发,并以辐射方式向外传播,这就是电磁辐射。
现代物理学认为,电磁辐射的基本特性是波粒二象性。它表现为宏观的波动性与微观的粒子性(量子性)二者的对立统一。
宏观上,特别是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它的确是一种电磁能量的波动,具有时空周期性,因此通常又将它称为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强度矢量E,磁感应强度矢量H和传播方向V三者始终保持相互垂直
的关系,故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如图2—2:
图2—2
电磁波的波动性,通常是以波长(λ),波速(C),周长(T)或频率(v)来描述。它们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
即:        C=λ*v=λ/T;
这种表现在电磁波可以产生干涉,衍射,偏振及散等物理现象。
可是电磁辐射(光)的波动学说却无法解释光化学作用和光电效应等现象。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对某
cip数据种而言,入射光的频率只要大于某一阈值,即使光照强度较弱,也有光电效应发生;低于此频率,任你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均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1965年首先提出光子理论,指出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或被吸收时以能量为hv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间传播,这种微粒叫“水子”(photon)或光量子。当频率为v的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时,光子整份能量hv被自由电子吸收;电子将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的束缚力(既化为脱出功W),余下部分作为电子离开金属后的动能(mv2/2)。即:                hv=W+mv2/2
对于各种金属,均可按上述方程式求出其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或最大波长。
光电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电磁辐射实质上是光子微粒流的有规律的运动。“波”是微粒流的宏观统计平均状态。“粒子”是波的微观量子化,这便是“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当其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则主要表现为粒子性;波长越短的辐射粒子性越明显,波长较长的辐射波动性更明显。
电磁波有4个基本要素,即频率(或波长)、传播方向(transmission direction)、振幅(amplitude)及偏振面(plane of polarization)。振幅表示电场振动的强度,振幅的平方与电磁波具有的能量大小成正比。从目标物体中辐射的电磁波的能量叫辐射能。包含电场方向的平面叫偏振面,偏振面方向一定的情况叫直线偏振。
这4个基本要素与电磁波所具有的信息相适应。频率(或波长)对应于可见光领域中目标的颜,包含了与目标有关的丰富信息。在各个波长中表示目标体辐射能量大小的曲线反映了该固有物体的形状。在微波领域,根据目标和飞行平台的相对运动,利用频率上表现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得到地表物体的信息。物体的空间配置及形状等,可以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从传播方向上知道。此外,也可以从电磁波的强度即振幅中得知。当电磁波反射或散射的时候,偏振的状态往往发生变化,此时,电磁波与反射面及散射体的几何形状发生关系。偏振面对于微波雷达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从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中得到的图像是不同的。    :
赤兔军品
三、电磁波谱
实验证明,不同辐射源产生的辐射,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等,都是电磁波。只是波长(或频率)不同,能量高低不同而已。按波长(或频  率)将它们顺序排列,画成图表,叫“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如图2—3所示。
图2—3  电磁波谱图
遥感中采用的电磁波波段,可以从紫外一直到微波波段。
一般把波长大于1米的称为无线电波,它们是由电容和电感振荡回路通过偶极天线  向外界辐射的。由于辐射强度随频率四次方下降,波长大于几百千米的低频电磁波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实用的无线电波波长小于几244uu
千米。微波是以厘米波为中心的无线电波波段的总称。人眼可见的电磁波波段称为可见米。我们平常说的光就是指可见光。根据它们的波长或频率,可划分为七种单波。
红波0.75~0.62μ(微米)
橙波0.62~0.59μ
黄波0.59~0.56pμ
绿波0.56~0.50μ
青波0.50~0.48μ
蓝波0.48~0.45μ
紫波0.45—0.40μ
其它一些电磁波波长范围如下:
归途列车下载γ射线 波长小于0.3埃
X射线 波长0.3埃~3纳米
1-溴芘紫外线 波长3纳米~0.4微米
可见光 0.4微米~0.75微米
近红外 0.75微米~3微米
中红外 3微米~6微米
远红外 6微米~15微米
超远红外 15微米~1000微米
毫米波 1毫米~10毫米
厘米波 1厘米~10厘米
分米波 10厘米~1米
超短波 1米~10米
短波 10米~100米
索爱k790c中短波 100米~1000米
长波  1000米~3000米
注:1毫米(mm)=1000微米(μm)
1微米(μm)=1000纳米(nm)
1纳米=10埃(Å)
§2—2  电磁辐射源
凡是能够产生(或发射)电磁辐射的物体,都是电磁辐射源。它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一、天然电磁辐射源
在地球环境中,最强大的天然电磁辐射源是太阳。它是当前航天,航空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地球本身也是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目前远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一)绝对黑体辐射
绝对黑体(有时简称黑体)是在一定温度下各波长的电磁波都达最大出射度的物体。或定义为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能的物体。
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M b 是波长λ和绝对温度T 的函数。用普朗克公
式描述为:
2()/21*1b T h c h c M e λ5λΚΤπ=λ−式中M b :单位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黑体辐射出的能量在单位波长内
的大小(w*cm -2*μm -1)
λ:波长(μm)
T:绝对温度(K)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 W*S 2)
C:电磁波传播速度(2.998*1010 cm*S -1)
K:波尔兹曼常数 (1.38*10-23 W*s*K -1)
设C 1=2hc 2=3.7415*10-16(W*m 2*μm -1)
π  C 2=hc/K=1.43879*104(μm*k),则上式可简化为:
5444()23215b T k M T T c h π=≈σ此式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σ=5.67*10-12(w*cm -2*K -4)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
该定律说明黑体在一定温度下的总出射度M b(T)与绝对温度T 4成正比。
当温度T 不同时,黑体辐射出射度达极大值处波长λmax 也随着变化。
如图2—4,从图中可知,当温度T 增加时λmax 向短波。用维恩公式表示为:
λmax *T=C 2/4.96511=2897.8此式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2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0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磁波   波长   辐射   电磁辐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