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

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
参考:P W Murphy, Progress in Soil Zoology (土壤生态学的进展), 75-110页, Butterworths, J Brady, J Appl Ecol 6, 391-402, 1969年12月。
仪器用途: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已经在全世界使用了超过50年时间,是采用干式或湿式将土壤生物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最好仪器。
测量原理:将土壤或干草样品放在漏斗可移动的上半部分。灯的热度和光线为土壤样品创造一个大约14℃的温度梯度。这就刺激节肢动物和其他的生物体向下运动,穿过薄纱到达漏斗底部的收集槽中。灯的位置可以调节,使土壤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防止这些慢速运动的生物在干硬的土壤块中被困住。过滤网周围有通风口以防止土壤样本变硬板结。如果要采用湿式采集,则将漏斗灌满水,将薄纱放好,线虫类或其它会游泳的生物收集在漏斗的底部,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将底部抽出来(这种方法适合收集黄金线虫),有没有灯都可以。
特点:可进行干式或湿式采集,精密的铝漏斗构造,收集槽有塞子以防止生物丢失,设计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参数(6联或12联):
-漏斗数量:6个或12个
-漏斗直径:顶部:152mm;底部:14mm陈景润
-标本收集器直径:25-50mm
-总长度:1.0m
-总高度:83cm
-总宽度:6联:21cm;12联:38cm
 
主要采集工具
1.捕虫网  根据用处不同可分为空网、扫网、水网和刮网。
按照国家在测报调查上的规定,标准的捕虫网,其网口直径1/3米,网长2/3米,手柄1米。为了调查虫情密度,操网的方式,扫捕的幅角,扫捕的时间和次数,均应有统一的规定。
空网  用透气、坚韧、浅的珠罗纱、尼龙纱等制成,专门用来采集蝴蝶、蜂类、蜻蜒等飞翔迅速的昆虫
扫网  用来扫捕树丛、杂草中隐蔽的昆虫,因而要用较结实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网袋,网框和网柄都要选择坚固的材料,以承受扫网时较大的阻力。
水网  用来采集水生昆虫。一般用铜纱、铝纱和尼龙丝制作。
刮网  在树皮上采集昆虫时,可用粗铝丝作架,前面连接上一段有弹性的钢条,缝上白布的网袋,底端可捆上个小瓶,以便接虫。
泥土的微笑2.采集伞  专门用来采集不善于飞翔、跳跃而又有假死性的昆虫。
3.吸虫管  专门用来采集蚜虫、小蜂、蓟马、粉虱等身体脆弱不易拿取的微小昆虫。
4.诱虫灯  主要用于夜间活动且具有趋光性的种类。
黑光灯、诱虫账幕。
5.马氏诱捕器  为一种不具诱引装置的静止诱捕器,由Malaise于1937年所设计。基本上是由一方开口的棉纱或尼龙纱网制成,网为黑或绿。可定点布置在林地、灌木丛等环境中,捕捉小型飞翔昆虫和寄生蜂等。
可比价6. 贝氏漏斗是一种附加有驱赶作用的分离集虫器。这种装置最早由意大利昆虫学家Berlese 设计,随后又由瑞典人Tullgren用灯泡作热源修改而成。所以,此类设备又称作Berlese-Tullgren漏斗。现在主要用来采集土壤、枯叶中的昆虫。
7.毒瓶  即杀死昆虫的器具。现常用乙酸乙脂、敌敌畏等药物作为毒瓶的毒剂。在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脱脂棉,用长滴管滴入毒剂,然后用硬纸片卡住。这类毒剂挥发速度快,作用时间短,因而要适时补充药剂。
8.三角纸袋  是用长方形的纸折叠成的三角纸袋,主要用于标本的暂时保存。纪录片面条之路
二、采集方法
1.  观察和搜索法
    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到天牛、吉丁甲、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的幼虫或其它虫期,某些蚧虫、蚜虫等;巢蛾类和天幕毛虫在树冠中作丝巢,可采到春幼虫或蛹;卷叶象甲藏在紧密的卷叶筒中。同翅目的蚜虫、木虱和蚧虫的分泌物常易为人所发觉,也可根据与其共生的蚂蚁、或其天敌瓢虫、草蛉等来采集蚜虫和蚧虫。沫蝉的若虫的分泌物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亦可根据昆虫的声音、粪便等作为线索进行采集。
2.  网捕法   
    利用捕虫网捕捉昆虫的方法。对于会飞善跳的昆虫不论其是活动还是处于静止状态,均应网捕,以免其逃逸。
3.  震落法
利用不少昆虫具有假死性的特点,突然猛击其寄主植物,使其落入网虫、采集伞或白布单等工具内。
4.  诱捕法
利用昆虫的各种趋性采集昆虫标本的方法。
(1) 灯光诱捕  是最常用的一种诱捕法。
(2) 食物诱捕  如利用糖醋酒液诱集地老虎、金龟甲等。
中国发展报告2010(3) 信息素诱捕
(4) 颜诱捕  黄盘诱蚜等。
(5) 马氏网诱捕
5.  陷阱法
可捕捉蟋蟀、步甲等地面活动的种类。
6.  器械分离采集法
(1)          干燥分离  即利用筛网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粮食害虫,亦可用于大型土壤昆虫。
(2)          水洗分离  主要用于小型土壤昆虫。
(3)          冲洗与浮选技术
(4)          贝氏漏斗
三、采集的时间与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但具体到某一特定类,则要根据该类的生活习性及你所迁定的采集对象来确定。
采集地点也要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或类所处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的地点。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采集场所大致有:空中、植物上、地面、土壤中、水中、动物体上和昆虫体内。
土壤中的昆虫类主要有:原尾目、双尾目、鞘翅目的金龟甲、叩头甲、拟步甲、根象甲
、步甲、虎甲、芫菁、叶甲、小蠹虫和天牛;直翅目的蝼蛄;等翅目的白蚁、膜翅目的蚂蚁;半翅目的土蝽、及同步翅目的蚧虫、蚜虫等。
水中的昆虫类主要有:鞘翅目的沼梭、龙虱、水龟虫、豉甲等;半翅目的划蝽、仰泳蝽、负子蝽、固头蝽、水黾等;蜻蜒目、毛翅目、广翅目、Ji翅目(石蝇)、蜉游目昆虫的幼期,以及脉翅目昆虫的水蛉、长翅目的水蝎蛉幼虫和某些双翅目昆虫的幼虫。
普通土壤动物调查准备工作
取样仪器:
手拣取土器:钢管打造而成,长30cm,直径8cm,上部加厚能忍受叩打
干漏斗取土器:钢管打造而成,直径5cm,长30cm,距底端5cm处开双侧瞭望窗口(长2.5cm),上部加厚能忍受敲打
湿漏斗取土器:钢管打造而成,直径3cm,长30cm,距底端5cm处开双侧瞭望窗口,上部加厚能忍受敲打
大环刀:高20cm,直径30cm,底部锯齿状
磁盘:2个,或中等大小解剖盘2个
铁锤:8kg铁锤1把,4kg铁锤1把
小铁铲:长25cm,底端成锐三角形,宽2cm,外形成竹片状,2把
取样袋:普通硬质塑料胶袋100个,能容耐土壤1kg,大型硬质塑料胶袋20个,能容耐枯枝落叶2kg
标签纸:4捆,加铅笔5只
酒精:70%,50kg;95%食用酒精稀释即可
镊子:2把,嘴尖
剪:眼科剪1把
针:医用银针2盒
50ml小烧杯4个
小培养皿4个
分离仪器:
灯泡:250w红外线灯泡20个,对应灯头15个;60w灯泡100个,对应灯头20个,电线若干米,移动多孔插座5-10个(不低于10A)
玻璃漏斗:100个,上口径宽约7cm,柄口径约0.5cm,配备内径0.5cm,长30cm的乳胶管
止血夹:100个,能夹住乳胶管
小指环:300个,可用注射用青霉素瓶洗干替用,若保存标本增加指环数量
烘虫箱6-10个:木制品即可,分两层,上层内壁涂成白,安装60w灯泡(距离样品15cm),下层涂成黑,如图,隔板约12个圆孔,容耐漏斗用
大型干漏斗:6-20个,要定制
小型干漏斗:80个,要定制
营养咨询
小型湿漏斗:80个,要定制
不锈钢铁丝网:2mm孔径,5m;1mm孔径,5m
锥形瓶:50ml,广口
鉴定仪器:
体视显微镜,1台:底座有向上的光源。10w以下节能灯2个,配电线和灯头
土壤动物图鉴1套
吸水纸:3包,擦镜纸2包
记录纸若干
(点击图片得到原图)
虫箱示意图
以上设备(不包括显微镜与图鉴),资金预算5000元
森林土壤动物的取样过程
每一林分选择5-10块(亚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面积为10×10m2,分4个土壤层次(凋落层,0-5cm,5-10cm,10-15cm)3种分离方法(干漏斗法、湿漏斗法、手拣法)取样。干漏斗法主要分离跳虫、蜱螨等陆生土壤动物,湿漏斗法主要分离线虫、线蚓等湿生性的土壤动物,手拣法主要分离不能用漏斗法分离的较大尺寸的土壤动物,如蚯蚓等。凋落层的取样使用环刀法—大环刀与普通环刀。尹文英的不锈钢大环刀(直径30cm,高20cm)与干漏斗法配套使用,这种环刀高度较大,可以较好地防止土壤动物逃逸,并且取样面积固定,容易换算。取样时先用大环刀罩住凋落层,双手用力缓慢的旋转,直到环刀的刀锋进入土壤层,然后把凋落物拣入到黑厚质塑料袋中,取样过程中仍要防止蜘蛛等活动性强的土壤动物逃逸,记下标签,称为凋落层的一个样。使用该环刀,凋落层的取样面积是:
ALD=3.14×r2=3.14× (30/100)2 ×1/4 
普通环刀(直径8 cm,高12 cm)与湿漏斗法配套使用,取样过程如上所述。使用该环刀,凋落层的取样面积是:
ALW=3.14× r2=3.14 ×(8/100)2 ×1/4
土壤层的取样使用廖崇惠发明的取土器,取土器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干漏斗配套使用,直径5 cm,高20 cm,这类取土器有较少的直径,管壁上开有双向窗口,能容易取出土壤,也能避开大的石块和粗的树根,使用该取土器,土壤层的厚度均统一到5 cm,土壤层的取样面积是:
ASD=3.14 ×r2=3.14× (5/100)2× 1/4
 
第二类取土器与湿漏斗配套使用,直径3 cm,高20 cm,构造同第一类,只是直径更少, 使用该取土器,土壤层的厚度均统一到5 cm,土壤层的取样面积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0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昆虫   土壤   采集   漏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