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环节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口器、1对触角、0-2对复眼、1-3个单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3对足、0-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中心:9-11节,无行动用的附肢,末端有外生殖器。个旧一中校长昆虫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一、多样性:种类多、个体量大、分布广二、 适应性: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2、体型较小,只需很少量食物便可完成发育。3、口器类型的分化大大扩展了食物范围,并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 4、惊人的繁殖能力 5、多变的自我保护机制.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分开阐述)昆虫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1、危害农林植物及贮粮2、影响人畜健康3、影响人类生活,甚至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昆虫对人类有利的方面:1、天敌昆虫对控制害虫起着重要作用2、昆虫给人类带来众多产品3、昆虫传粉4、昆虫可食用和药用5、腐食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6、昆虫是重要的科研材料7、昆虫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国农业害虫危害现状 1、发生特点:a常发性农业虫害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b偶发性农业虫害大面积爆发,损失严重。c危险性害虫和外来入侵种不断出现并爆发成灾。d次要害虫常上升为主要害虫,重大危害种类不断增多。e经济作物虫害日趋严重。2、农业害虫危害严重的原因a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b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c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状
态。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外部形态多样性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适应的结果。生活条件的改变 新陈代谢和机能改变外部结构的改变。昆虫的头部(附器)a昆虫体躯的第一体段。b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但分节只在胚胎时期可见,6节说为多数学者所接受。c生有触角、眼、口器等附器。头部通过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是昆虫感觉和取食中心。线:蜕裂线(蜕皮时的突破口,通常呈倒Y形。)额隆线(昆虫额上的一对隆起线)。沟:额唇基  沟额颊沟  围眼沟  后头沟  次后头沟  颊下沟。 头部的头式:前口式:向前着生,口器纵轴与身体纵轴呈钝角或平行。多为捕食性昆虫。后口式:向后着生,口器纵轴与身体纵轴呈锐角。多为刺吸类害虫。下口式:向下着生,口器纵轴与身体纵轴垂直。多为咀嚼类害虫。昆虫触角:1)构造:柄节+梗节+鞭节。长度:差异很大,如天牛触角为体长的几倍,而蝉、蜻蜓、蝇类触角很短。功能:在寻食物和配偶上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是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2)昆虫的触角类型 (识记对应代表性昆虫)。了解触角的实践意义:鉴别昆虫的种类、鉴别昆虫的雌雄、对昆虫进行诱集或驱避3)单眼:a可分为背单眼(dorsal ocellus)和侧单眼(1ateral ocel1us)两类。 b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而不能形成物像。c单眼的有无、数目和位置常被用作分类特征。复眼: a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
眼 。b复眼由若干个小眼(ommatidia)组成,小眼的表面一般呈六角型。小眼数量越多,复眼造像越清晰。 c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在豉甲科及眼天牛属中,复眼各分为上、下两个。4)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类型:咀嚼式 吸收式(刺吸式 虹吸式 挫吸式 舐吸式)嚼吸式
a咀嚼式:
水利水电技术>永磁铁氧体
组成   
    形状
    位置   
    作用
上唇   
片状   
口器上方唇基前缘   
口器上盖,防止食物外漏、味觉
上颚
齿状物
上唇下方两侧
切断磨碎食物、御敌
下颚
上颚后方
辅助上颚取食
下唇
片状
口器底部   
味觉、托持食物
袋状
口腔中央   
味觉、搅拌食物、分泌唾液帮助消化
b刺吸式(蝉)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上颚与下颚的一部分特化为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食窦(口前腔中唇基与舌之间的食物袋)形成强有力的抽吸结构。)c.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成虫特有)d.挫吸式口器(蓟马特有)e.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特有。)
f.嚼吸式口器(高等蜂类特有)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两种功能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其前以一个叫做颈的膜质环与头部相连。胸部着生足和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一)胸部的基本构造:胸部由三节组成,依次叫做前胸、中胸和后胸。 1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一对胸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2中胸和后胸常在背面各着生有一对翅,分别叫前翅和后翅,因而中、后胸也叫具翅胸节。3有翅昆虫中 ,各胸节常常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二)胸足:1胸足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胸足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成虫的胸足常分为6节,自基部向端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 。2胸足的类型:a.步行足b.跳跃足(螽斯、跳蚤)c.开掘足(蝼蛄 金龟子)d.捕捉足 (螳螂)e.携粉足 (蜜蜂)f.游泳足 (龙虱后足)g.抱握足(雄性龙虱特有)(三)翅:构造:三缘(前缘 外缘 内缘)三角(肩角 顶角 臀角);翅的类型:a 膜翅(
其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蜻蜓的前后翅;甲虫、蝗虫等的后翅。)b复翅 (其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不司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属此类型。 )c鞘翅 (其质地坚硬如角质,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如甲虫等鞘翅目昆虫。)d半翅鞘 (其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等半翅目的前翅属此类型)e鳞翅 (其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密集的鳞片。如蛾、蝶类等鳞翅目的前、后翅)f缨翅(其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如蓟马等缨翅目的前、后翅。 )g平衡棒( 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形似小棍棒状,无飞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
翅的连锁:原始形式的前、后翅不相关连,飞翔时各自动作。在进化过程中,昆虫从用两对翅飞行向用1对翅飞行演化。 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二者协同动作 ,以增进飞行效力的各种特殊构造称为翅的连锁器。常见连锁器国民党王牌军覆灭记:翅钩列 翅缰和系缰钩 翅轭。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体躯的第3个体段。腹部包藏着各种内部器官和后部具有外生殖器,它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www.kepu腹部的基本构造 :体节:胚胎学证明,腹节为9-11节,但大多数由于腹节的合并或退化,而造成腹节减少。如弹尾目少于6节,膜翅目青蜂科3-5
节。形状:椭圆形或扁圆形(多种形状),昆虫主要是靠腹部的延长来增大体型的。如蜻蜓、竹节虫。构造: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但无侧板(侧膜)。各节间有节间膜。昆虫的外生殖器(以产卵器为例):直翅目昆虫:其特点为第1产卵瓣和第3产卵瓣发达,第2产卵瓣比较退化。产卵器主要是由腹瓣和背瓣组成的。 同翅目昆虫: 内瓣与腹瓣相嵌接,背瓣宽而内凹,形成鞘。膜翅目昆虫: 构造与同翅目昆虫基本相似 。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构造无特化的产卵器,但其腹部后端若干体节细长,可伸长产卵。其它都无特殊的产卵器,或虽有但不发达。幼虫的腹足:有翅亚纲昆虫只有幼虫期才有行动的附肢。最常见的是鳞翅目幼虫和叶蜂幼虫。鳞翅目幼虫:腹足5对,着生在3-6腹节和第10 腹节,足上有攀行与光滑边面的泡状趾,趾周围有趾钩(鉴别特征)。叶蜂类:腹足6-8对,有的可多达l0对。趾末无趾钩。昆虫的体壁 :特性(不透性 延展性 坚韧性)。功能:1是供肌肉着生的既坚固又轻便的骨骼。2皮肤功能: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防止有害生物侵入。3体壁上有很多感觉器,是昆虫的感觉面。体壁分层:表皮层 (从外到内: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皮细胞层、 基底膜体壁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掌握体壁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根据体壁特性,配制有效药剂。
昆虫生物学一、昆虫的生殖方式:a两性生殖:定义:经过雌雄交配,产出受精卵,才能发
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b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生殖方式。(偶发性、经常性 周期性)。c多胚生殖。d卵胎生和幼体生殖。二、昆虫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内的合子开始卵裂,至发育为幼虫为止的过程。 )胚后发育(是指从幼虫孵化后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卵的构造:个体发育阶段分期:
卵期 定义:卵自产下后到孵出幼虫或若虫所经历的时间。对行两性生殖和卵生的绝大多数昆虫来 说,卵是个体发育的第1个虫态,也是胚胎发育期。 幼虫期——昆虫的婴儿和少年时代1、幼虫的类型 :a原型幼虫:增节变态和表变态的幼体 。b同型幼虫:幼体除翅和生殖器官外,在其他方面都大致相同。 包括属于不全变态的所有渐变态类昆虫。 c过渡型幼虫:幼虫水生,一般也称为稚虫 ,包括原变态的蜉蝣目昆虫。 d异型幼虫:幼虫在体形、内部和外部器官构造,以及习性、栖境等方面都与成虫差异很大 。包括属全变态类的所有昆虫。异型幼虫(根据胚胎发育的程度以及在胚后发育中的适应与变化,又可将其分为以下4个类型: a原足型幼虫 幼虫在胚胎发育早期孵化,虫体的发育尚不完善,胸部附肢仅为突
起状态的芽体,有的种类腹部尚未完全分节。如膜翅目中的寄生蜂类幼虫。b. 多足型幼虫  幼虫除具胸足外,还具有数对腹足。如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叶蜂类幼虫。鳞翅目幼虫有腹足2-5对,腹足末端具有趾钩,称为蠋型幼虫。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多于5对,其末端不具趾钩,称为伪蠋型幼虫。也有人把多足型通称蠋型。 c.寡足型幼虫  幼虫具发达的3对胸足,无腹足。口器咀嚼式。d.无足型幼虫 幼虫既无胸足,又无腹足。一般认为,此类幼虫是由寡足型或多足型幼虫由于长期生活于容易获得营养的环境中,行动的附肢逐渐消失而形成的。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 。蜕皮:幼虫的虫体不断增大,当外骨骼限制其生长时,出现的蜕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的现象。蜕下的皮为蜕。(据此划分龄期)。龄期的划分。蛹期——一个表面上默默无闻的时期  蛹(pupa)是全变态昆虫在后胚发育过程中,由幼虫转变为成虫时,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静息虫态。
类型  :离蛹、被蛹、围蛹。离蛹(裸蛹):翅和附肢除在基部外与蛹体分离,可以活动,腹部各节间也能自由扭动。如长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的蛹。被蛹: 翅和附肢都紧贴于身体上,不能活动。鳞翅目、鞘翅目的隐翅虫、双翅目的虻、瘦蚊等昆虫的蛹均属此种类。 围蛹 :双翅目蝇类特有。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体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
蜕。
成虫期1.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2.性成熟3.交配和产卵4.性二型和性多型现象雌雄二型 :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性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体、构造等(第2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的现象。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多型现象 :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昆虫的变态: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五种类型如下)1增节变态 2表变态 3原变态 4不全变态。 特点:a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 。b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期时的翅在体外发育。c 成虫期的特征随幼虫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成虫不再脱皮,幼虫属寡足型。类型:a渐变态 :幼体与成虫除翅、生殖器官不同外,体形、习性及栖息环境等方面都很相似。其幼体称为若虫。b半变态 : 特点主要是其幼体水生,成虫陆生;二者形态差异较显著。其幼体特称为稚虫。 c过渐变态 :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常形成伪蛹。它是昆虫由不全变态向全变态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5全变态 :特点:a经过卵、幼体、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的变态类型。b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 ,属于昆虫纲中的内翅部。c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成熟,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
同,特称为幼虫。 世代:昆虫的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年生活史 :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如东亚飞蝗以卵越冬,甜菜夜蛾以蛹越冬等都属于休眠性越冬。休眠性越冬的昆虫耐寒力一般较差。滞育奥斯维辛 :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进行生长发育。滞育性越冬和越夏的昆虫有固定的滞育虫态。食性:取食的习性。按取食的食物性质分: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按取食范围为 :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趋性: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动。昆虫的趋性主要有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等。趋性是相对的,对刺激的强度或浓度有一程度的选择性。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拟态。 贝氏拟态 :被“模拟”者不是捕食动物的食物,而拟态者则是捕食动物的食物。如萝靡草斑蝶和红斑蝶。缪氏拟态:两者都不可食。如蜂类和蚁类。保护(protective co1oration)是指一些昆虫的体与其周围环境的颜相似,从而利于捕食者的视线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如栖居于草地上的绿蚱蜢,其体或翅与生境极为相似,不易为敌害发现,利于保护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4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0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昆虫   幼虫   食物   发育   成虫   口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