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日本的文明成果和贡献

中世纪日本的文明成果和贡献
中世纪时期:镰仓幕府至室町幕府(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
在平安时代后期,平家和源家作为武士团代表进入中央,为了执掌权力两家开始明争暗斗,先是平家打败源家得以左右朝政,但由于其以庄园为统治基础,导致武士们纷纷反叛,结果引发了全国性的内乱,贵族统治时代就此走向没落。
源家作为武氏集团的代表,源赖朝在击败平家后开始执掌朝政,在汲取了平家失败的教训后,源家于1185年成立镰仓幕府,武家政治正式取代贵族统治。幕府的特点是把武士的头领将军和他的臣属御家人结为主从关系,同时继承了平家的地头制,把御家人分封为地头,保持地方的统治。幕府名义上需要得到天皇的授权,实际上幕府则是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陈小同现状
不过,由于此时的大庄园主和贵族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结果导致源家权力最终被外戚北条篡夺,天皇也抓住时机意图恢复统治,但因武士阶层的团结而宣告失败,结果导致天皇完全失去权力,北条家开始执掌大权,而为了稳定统治,则颁布了第一部武家法典来约束武士。
神曲1 2
镰仓幕府后期,因院政和幕府对立加剧,再加上御家人的不满,导致幕府统治走向崩溃,而后醍醐天皇也趁机起兵夺权,结果导致北条氏的统治最终灭亡。不过,镰仓幕府后,天皇只维持了短短几年统治,因很快被新的武士代表赶下台,跑到南方自立为皇,而足利家族则在北方建立了室町幕府。
日本这种南北朝持续了大约六十年,这期间地缘政治开始逐渐取代血缘政治,地方的守护大名势力开始增强,而抱团的农民也大多依附于守护大名,到十四世纪后期时,日本已经几乎全部处于守护大名制度之下,而室町幕府也在各守护大名的帮助下,最终通过斡旋合并了南朝,使得日本再度统一。
不过,由于守护大名的势力太强,幕府政权稳定后,也曾想削弱大名势力,但并未成功。后又因长期受压迫的农民爆发大规模叛乱,导致幕府权势开始衰弱,大名的势力则开始不减反增。后随着政府内乱,各地大名纷纷出兵,最终爆发了“应仁之乱”,室町幕府随之名存实亡。
“应仁之乱”后,日本开始进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战国时代,期间既有家臣反抗家主,也有农民和武士抱团反抗上层,导致社会动荡、阶级混乱,这期间崛起的大名则被称为战国大
tv搜查线名。战国大名统治属地和属民的方式和以前截然不同,这使他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十分强大。
幕府时期日本的教育发展大有文艺复兴之势,各类教育机构均得以发展。在此阶段,崭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亦随之不断孕育,幕府末年日本教育思想则呈现双重变奏,即在对儒学的吸收、批判的同时,对西学进行接纳。这一时期日本教育思想的转型致使其在儒学与西学之间建立起一种学问的“连续性”,成为其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历史前奏,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教育的大力发展。
幕府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日本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战国时代,迎来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和平时期。江户幕府掌政下江户时期的教育改革,更是一洗长年教育停滞不前的局面,堪称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江户初期起,日本出现文艺复兴的局面,文化艺术呈现各种传统的发展、并存或综合,教育逐步发达。幕末时期各类教育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幕末时期的日本教育机构,主要由幕府直辖学校、各藩的藩校、平民的乡校和寺子屋等共同构成。此外,私塾、心学与讲习所等亦构成这一时期教育机构的重要补充。其中,幕府
直辖学校和各藩的藩校隶属统治阶级的教育机构,以培养官吏和实务人才为主要目的。藩校在江户初期尚不多见,中期以后急剧增多,而在江户末期,几乎各藩都建立了自己的藩校。幕末时期的日本教育鉴于时代的局限性,致使其教育必然蒙上封建等级制度的彩,但毫无疑问,以藩校为代表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建立、发展,有效地助推了日本幕府时期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基石。
藩校的教育改革
竹子为什么长的那么快
首先,江户时期德川幕府推尊儒学,以儒学为核心的汉学,几乎主导了整个江户时期的学术与教育。德川幕府确立以朱子学为政教的指导原则,各藩几乎无一例外均奉朱子学为正统,由此培养了相当数量具有朱子学思想的人员,使得朱子学的影响在日本不断增强。而幕末时期随着洋学在日本的渗透以及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一些接受过朱子学教育的人开始反思朱子学的效用,甚至开始对朱子学进行猛烈地批判,渐而试图投身到洋学的学习中去。藩校的教育内容开始涉足算术、洋学、天文学、医学等,教育内容明显转向实用,使得幕末时期日本教育的发展迈向纵深,大放异彩。
其次,从入学者资格的变化亦可发现藩校改革的步伐。德川幕府时代作为日本封建社会最
为发达的时期,江户幕府为巩固政权,实行严格的“农兵分离”以及士、农、工、商世袭等级身份制度。“士”即武士阶层,“农”即农民,“工”“商”即手工业者和商人,统称为“町人”,因而带有鲜明的封建等级性。直至明治维新前夕,迫于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有些藩校逐步在入学者身份上进行改革,打破封建世袭身份制,允许平民子弟入学。
再者,地方藩校的改革保持了积极向外学习的态度,不断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并且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培育了大批锐意革新开化并具有近代教育思想意识的人士。
藩校的主要学习形式
藩校的学习教育模式以汉学为例,主要涵盖素读、讲义、会读、轮讲、提问等方式。
素读即只读不讲解,不考虑意思,发出声音反复朗读文字。素读作为学习的基础,力求通过反复朗读加以背诵。教师让每个学生来到跟前以音读的方式朗读汉文,并且结合汉文测试的成绩思考接下来的指导程序和方法。结束素读,进入下一阶段,即讲义,由教师讲解,授课教师会结合教学计划讲解制定经学教科书。经书类主要有《小学》、《四书五经》
、《三礼》等,史学类有《史记》、《汉书》、《春秋左氏传》等。而后进入会读和轮讲阶段。会读即学生集体讨论研究的学习形式,类似于现今的课堂研讨。会读作为藩校的主要学习方法,与素读和讲义截然不同,基本上属于自学式的学习模式。在轮讲阶段,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并非紧握主导权加以指导,而是处于“旁观者”的立场,由学生担任主角,以规定的经典章句为中心,相互之间提出问题交换意见,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最后,学生提出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加以指导。
日本近世的此种汉学学习形态,此后在洋学的学习中得以转用,即便在近世后期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并且在日本开国之际伴随欧美学问的渗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肼藩校创立及改革的历史价值冰刃怎么用
(一)在冲突融合的反复中搭建儒学与西学的桥梁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3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6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日本   幕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