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三迹”之“羲之再世”小野道风墨迹



















 


    小野道风《玉泉帖》
 
    《玉泉帖》因首行有“玉泉南涧花奇怪……”而得此名。全文由四枚楮纸组成。书写的内容是从白氏文集卷六十四中精选出四首,楷书、行书、草书相互交织在一起,浓淡乾湿、大小错落、极尽变化,酿出浑然一体的调和美。书风自由奔放,就道风自身而言也是会心之作,从中可以感知他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并非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上。所谓“再生”,指的正是他的创造。他对空海的借鉴和对唐怀素《自叙帖》笔法点画的参照,无不说明了他的革新精神。在卷末自跋中他写道:“以是不可为褒贬缘,非例体。”这或许是他树立的新书风?
 
玉泉帖释文:
玉泉南涧花奇怪
不是似花丛似火堆
今日多情只我到
每年无故为谁开
宁辞辛苦行三里
更与留连饮两杯
犹有一般孤负事
不将歌舞管绕来
早夏游平泉回
早夏日初长
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
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
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
一盏冷云浆
宿天竺寺回
野寺经三宿
都城复一还
家仍念婚嫁
身尚系官斑
潇洒秋临水
沈吟晚下山
长闲犹未得
逐日献长句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
先蒙书问
斯宿龙门
思往感今
辄献长句
昔蒙兴化池亭送
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惨长见念
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已久
卧云山游去未进
闻说风情与筋力
只如初破蔡州时
以是不可为褒贬
缘非例体耳
                                                                                             



马天尼









    小野道风《智证大师谥号勅书》
 
    延历寺第十代住持增命和尚圆寂时,由朝廷赐予“静观”之谥号,同时,增命之师、已故之圆珍(814-891)和尚则被升晋为僧人中地位最高的“法印大和尚位”,并赐予“智证大师”之谥号。时为延长五年(西元927年),也就是圆珍和尚圆寂后第三十六年的事。
  本卷即是当时用来宣告醍醐天皇(885-930,897-930在位)御令之诏书。据记载,内文是由藤原博文起稿,小野道风(894-966)誊写。在淡蓝的纸上,施以淡墨界栏,并以具有量感的浑厚和样化书风及充满气魄的笔势所写成。被视为和样化书法创始者的小野道风,誊写本诏书之时,年三十四,正任中务省少内记之职,担当书写诏书或位记的工作(位记指授予官吏位阶时所颁发的文书)。本诏书正面共钤有“天皇御玺”朱文方印十三处,背面有二处。
  圆珍是延历寺第五代住持,也是天台宗寺门派的开山祖师,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得园城寺(三井寺)再次兴盛起来。
                                                                                   














丁肇中


































    小野道风《屏风书稿》
                                                                                             


首都休闲大学
    小野道风《三体白氏诗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小野道风《三体白氏诗吾庐》


    小野道风《三体白氏诗梦行简》



棒球小英雄
    小野道风《白氏常乐里闲居诗卷》
   
    小野道风(Onono Michikaze,894-966) ,平安时代的贵族,书法家。参议小野篁的孙子,大宰大贰——小野葛弦的儿子。藤原纯友讨伐的那个小野好古是他的亲哥哥。官职是正四位下内藏头。“三迹”(三迹)中的一人。在摹仿我国王羲之字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秀气”风格,为“和(日)样”书法的创始人,在日本书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书法真迹《智证大师谥号敕书》、《屏风草稿》等被视为国宝。其墨迹称为“野迹”,与书法家
藤原佐理的墨迹(佐迹),藤原行成的墨迹(权迹),誉称“三迹”。
    小野道风为太宰大贰葛弦之子,祖父为平安初期著名学者、汉诗人小野篁(802—852)。根据《古事记》和《新撰姓氏录》、《小野氏图》、《图系纂要》等书籍记载,得知小野道风是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派遣的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后裔。延喜二十年(920)因善书法而被选人藏人所,历任少内记、内藏权助、右卫门佐、木工头至内藏权头,叙正四位下之职。日本书道史上,继平安初期活跃于书坛的三笔——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之后,时隔百年小野道风又隆重登场了。据《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对诗行事略记》载:“木工头小野道风者,能书之绝妙也。羲之再生。”可以说,小野道风是以专业书道家的身份了此一生的,其书风风靡一世,走红醍醐、村上、朱雀三朝。小野道风的书风正是在强调国风化的热浪中产生的。他作为“三迹”杰出的代表,其书风标志着“和样”书法的确立。他接受王羲之书法字体中坚实的构筑美,以求格调高古;运用蜿蜒丰润的笔致,重笔和淡墨的参差变化,以增强节奏韵律的跳跃,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书风。
    道风的官职是中务省的少内记,在宫中用的是屏风写字,就是做公文的誊清这个职务。作为擅长书法的道风的名声在当时很高,在当时的宫廷和贵族之间被称赞为“王羲之的再生”。《源氏物语》,评论道风的书“像现在美丽的风景看起来那么耀眼”。死后,那个评价
更加的被传扬,据说被当做“书法的神”来祭祀。
    他性情有激烈的一方面,《批判空海笔的额》等不好的评论也同时在传播着,晚年经常损坏自己健康,感到非常的痛苦。
    道风的作品,雄浑丰富且艳丽,典雅出,草书写的豪爽绝妙,他的笔迹被称为“野迹”。醍醐天皇深深地爱好他的书法,使之写了醍醐寺院的榜和行草法帖各一卷。
    现存道风的遗品有:(1)《玉泉帖》一卷,宫内厅藏;(2)《三体白氏诗卷》一卷,正木美术馆藏;(3)《屏风土代》一卷,宫内厅藏;(4)《智证大师谥号敕书》一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5)《常乐里闲居诗》一卷,前田育德会藏;(6)《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本间美术馆藏;(7)《白氏文集卷四》一幅,春敬纪念书道文库藏。
                                                                                     
延伸阅读(一)
日本“书法圣人”的“三笔”与“三迹”
  说起日本的书法,不能不提到在日本被尊为书法圣人的“三笔”、“三迹”。“三笔”为空海、橘逸势与嵯峨天皇;“三迹”则是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本次展览中,中国观众将
有幸欣赏到空海、小野道风与藤原行成三位大师的杰作。
  空海既是一位佛教大师,又是在各个文化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日本文化史名人,他在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来到长安,学习佛法、书法以及各种技艺。《金刚般若经开题》是空海四十岁左右所写的流利草体,其书风可与中国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名作《千字文》媲美,是他的草书的代表作。他的自由阔达、流丽巧妙的书风为后来书法界“三迹”中的小野道风、藤原行成所继承,为继起的柔和的“和风”书法奠定了基础。空海的影响一直及于后世,宗法者被称为“大师流”。
  日本经过长时期对中国文化的摄取、咀嚼和醇化,孕育和培养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吸取唐代文化的基础上,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几乎所有领域均呈现出和风化的倾向。书道领域,在继承晋唐及“三笔”书道的同时,开始萌生了日本独特的书道艺术。平安时代中期,创建了假名书法的日本本土书道艺术家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和风”书道进入了鼎盛时期。
  小野道风以汉字草书的形式、结构来书写日语字母,创造了假名书法的新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小野的假名书法。他们三人被称为日本书法的“三迹”。烽火通信南京研发中心
  小野道风以专业书道家的身份走红于醍醐、村上、朱雀三朝,他的书风正是在强调国风化的热浪中产生的。他作为“三迹”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标志着“和风”书法的确立。小野接受了王羲之书法字体中坚实的结体,以求格调高古;又运用蜿蜒丰润的笔致,重笔和淡墨的参差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节奏韵律,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书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小野道风《唐诗断简》充分展示了他的书风。
  藤原行成的书风富有洗练、均衡及中和之美,点画内含筋骨,纤细处笔致精到入微,格调高古,后世称之为“权迹”。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白氏诗卷》是行成书法的代表作,书写的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八首诗,此时行成四十七岁,正是精力弥满的时候。从诗卷行书中可以体察出他由临习王羲之书法而养育的深厚根基,及对小野道风所开创的和样书风的追求与倾倒。而其匀整的字形,优雅的书风,更可窥出行成温和稳建的性格。我们从行成的日记《权记》长保五年(公元100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记事中可以知道,他在幽梦中与小野道风相遇并得到其书法的传授,由此吐露出他对道风十分崇敬的心情。
  沈鹏先生曾说过:“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是一门地域性很强的艺术,目前世界上真正具有全民性的发展活力的,除了中国以外就是日本。古代汉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都
曾有过书法,但至今只有中、日两国被保存下来并蔚为大观。于是,这两个国度中的书法交流,便有了特殊意义。从中国书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两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何以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互相影响,这是个重要的学术课题。换言之,研究中国自身的书法观象,也需要一个作为生命体的参照模式。日本书法发展史便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参照模式。知己知彼,通过探讨会以一个更新颖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书法的真正意义,这样的立场于实践上、理论上有百利而无一弊。当然,它还能有效地刺激未来的中日书法交流。”(《日本书法通鉴》,序,陈振濂编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6月版)一个文明能否富有活力,不断生长,其开放性以及与外部文明的交流程度是重要的条件。我们常引以为荣的汉唐盛世、汉唐文明,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一种文化的传播上,更重要的在于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与启发,进而赢得各自新的发展空间。在与日本的书法交流中,在对中日书法的比较研究中,一方面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让我们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日本书家对书法的新的诠释和实践又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借鉴与思索。
荧光发射光谱  愿书法艺术成为一条永远维系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美丽的纽带。
                                                                              (燮君)
                                                                                     
延伸阅读(二)
 日本“三笔”“三迹”墨迹选
 

































    “三笔”“三迹”之藤原佐理墨迹
 
    藤原佐理(天庆7年944年-长德4年998),平安时期的书法家,(身份是)公卿。(他是)太政大臣藤原实赖的孙子,左近卫少将藤原敦敏的儿子。944-998),在日本书道史上,继平安初期的“三笔”之后,藤原佐理(944—998)与小野道风和藤原行成一起并称为“三迹”。小野道风开创的和样书风,又被佐理继承、发扬光大,使草书的线条更加洗练柔润且富有弹性,颇似假名那样连绵游丝的笔法穿梭其间,显得格外生动且变化莫测。
    佐理的父亲敦敏,为正五位下左近少将。母亲为正四位下宫内卿藤原元名之女。佐理四岁时,他的父亲以三十六岁之英年早逝。此后,全靠祖父实赖抚养。实赖官至摄政太政大臣。佐理的曾祖父藤原忠平为关白太政大臣。由此可见,佐理生长在一个门庭显赫的贵族家庭之中。佐理在其祖父实赖强有力的庇护下,官位晋升顺利,天德四年(960)当其十七岁时就任近卫将监之职。应和元年(961)正月二十八日,十八岁的佐理和六十八岁的内藏权头小野道风二大能书家初次在清凉殿晤面,共同为殿内的殿舍和门额挥毫题字。这之于道风,是书道生涯中最后一次的壮举,而作为佐理,却是他的书法崭露头角的第一次亮相。
天元、正历年间,佐理官至正三位参议兵部卿。在他二十五岁时,祖父实赖辞去太政大臣之职,书写上表文这一得天独厚的殊荣无疑非佐理莫属。从此,他以著名能书家之盛名饮誉书坛。安和元年(968)为正五位下,二年后进藏人、右中弁之职。翌年天禄元年,作为佐理唯一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摄政大臣实赖辞世,不过此时佐理早已确立了能书家的地位。贞元二年为正四位下,翌年三十五岁时出任参议,列席于公卿之间。继而,历任赞岐守、伊予权守、勘解由长官、美作守等职。永观二年(984)提升为从三位。永祚二年(990)为兵部卿,正历二年(991)正月任大宰大,又兼任皇后宫权大夫,翌年进正三位。长德四年(998)五十五岁时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现存佐理的遗墨有:(1)《诗怀纸》一幅,香川县教育委员会藏;(2)《恩命帖》一卷,宫内厅藏;(3)《女车帖》一幅,春敬纪念书道文库藏;(4)《去夏帖》一幅,个人藏;(5)《离洛帖》一幅,〔昌〕山纪念馆藏;(6)《头辩帖》一幅,个人藏;(7)《书状断简》一页,阳明文库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6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书法   小野   藤原   日本   佐理   行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