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外交

第七单元23 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
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夏世莲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与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突出体现。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难点:新中国初期基本外交方针确立的原因与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深远影响。
一.知识梳理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制定背景
①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a资本主义阵营(削弱)b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d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保卫主权、打破封锁)
②国内形势
A.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B.现实:建国之初,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学习探究1: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政权性质: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2 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社会主义体系形成,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③旧中国屈辱外交的遭遇
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政权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综合实力决定。
3)内容:①另起炉灶含义、作用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赵本山实话实说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谢希德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存瑞小学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建国之初的外交成就:①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②中苏结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学习探究2: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为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原因与目的: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③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④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⑤意义:A.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B.国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①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②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③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④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⑤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③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求同存异方针:
环氧丙烯酸树脂
A. 提出原因:a帝国主义企图破坏会议  b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c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B.含义:a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b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C.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形成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⑤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意义: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展示,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核心突破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不同的外交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十净屋予冉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是一种屈辱外交。
③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A.社会制度不同a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B.领导力量不同a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b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民众,不能发动人民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2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①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②认识:A.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B.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C.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
①国际局势: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②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③中共性质和革命性质:中共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决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原则到向苏联一边。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②平等互利则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而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平等性
①包容性是指: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的区别: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作用
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雅特士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
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对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出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64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国家   外交   国际   外交政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