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三者彼此制约又互相促进,是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中,也毫不例外地显现出这三者交互作用的实现过程。
第一节 艺术知觉
艺术知觉基于一般知觉。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艺术知觉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艺术知觉产生于情感,也表现于情感。因而,具有情感特征的艺术知觉便有了自己的独特性。
一、唤情结构
同一般的知觉一样,艺术知觉也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对象的。但它所把握的是一个特殊的整体——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的众多因素的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唤情结构。这一结构在组织过程中便是伴随着某种情感或者干脆就是按照某种情感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唤情结构体现着艺术知觉的整体性。对于这种结构的知觉组织,便构成了对于艺术形式的整体把握。moto razr v8
唤情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
1.静态唤情结构。
艺术心理学认为,彩、线条、块面、声音等因素与人的某种情绪、情感密切关联在一起,或者它们就是艺术家某种情绪与情感的外观,故有人称之为感情的材料。包含一定情感和情绪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了静态的唤情结构。
2.动态唤情结构。
有机体的情绪或情感往往关联着明显的躯体变化,我们将之称为表情动作。
以表情动作为核心的动态因素依据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动态的唤情结构。它实现于动态,但却未必是一个历时的动态过程。例如:雕塑就是十分典型的以动态结构为其形式依据的艺术。但它表现的不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只是一个动作的最佳点——雕塑家们称之为动作的“黄金点”绘画、摄影要捕捉的也是这么一个“黄金点”
3.两种唤情结构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艺术对象的复杂整体。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构成艺术整体的静态唤情结构和动态唤情结构。前者是可以独立地构成艺术形式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形式艺术”、“装饰艺术”等。后者则需依前者而存在,无法直接构成艺术形式。
对于大多数艺术对象来说,两种唤情结构常常是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艺术对象的复杂整体。
二、知觉对唤情结构的捕捉
1.艺术知觉的选择性
2.艺术知觉的造型
三、艺术知觉中的情感变形
心理学实验表明:感官脱离事物的那一瞬间,该事物在人脑中原来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泛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过滤。又由于新表象的辉映、烘染和浸润,因而该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也就自然而
然地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即表象的某些部分可能被削弱、冲淡甚至被遗忘了,而另一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而突出出来。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心灵后都会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变形
引起变形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变形的心理形式很多也很复杂,它在知觉中可以发生,在表象记忆中,在想象中可以发生,在意象中也可以发生,但这一切变形都是以知觉的情感变形为基础。尤其在创作中没有知觉的情感变形作依据,艺术想象中的情感变形就不会那样大胆和自信,没有知觉变形的切身感受,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很难成功。
情感变形是人在知觉对象时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现象。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因为艺术知觉最易干浸染上情感的彩,因而这种情感变形的现象也就是最经常、大量地发生着,并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
1.一般知觉的情感变形,是情感压倒了理智的情感变形。艺术知觉中的情感变形则是更多地依赖于理智的分析与指导,是某种变形规律的刻意追求。
2.艺术知觉的情感变形需要借助日常的知觉变形经验,因此,它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情感体验。
四、艺术知觉的相对稳定与调节.
克莱斯勒pt巡洋舰艺术知觉的恒常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常常表现为对一般知觉恒常性的否定上,它是以对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或变形规律的恒常追求体现出来的,体现为艺术知觉的相对稳定性。
    艺术知觉中,知觉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外来的刺激信息,而总是表现出自己的选择与偏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知觉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的知觉是相对稳定的。
艺术趣味的稳定性对主体的艺术活动的影响表现为正向与负向两个方面:
1.正向影响。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来说,知觉趣味的稳定性有助于创作经验的定向积累、创作潜力的充分发挥和创作风格的形成。
此外,艺术趣味还影响着创作主体对纷繁复杂的创作材料的独特观察、感受和汲取。
2.负向影响。已经形成的知觉趣味常常会导致艺术创作活动的排他性与狭隘性山东平度陈宝成事件,其主要原因在于艺术趣味的相对稳定性使艺术家的知觉活动形成了一种定势,
新密市实验初中要想克服艺术知觉趣味稳定性的负面作用,就需要注意发挥其自身的调节性作用。
艺术知觉趣味的调节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不同的年龄阶段,主体的艺术知觉趣味有着明显的差异。无忧无虑的儿童很少喜欢悲剧,但当他成年之后却很可能是最优秀的悲剧艺术家。
2.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艺术知觉趣味的变化。战乱年代,艺术家的知觉趣味多指向于战事以及战斗中的人,而时政、经济繁荣的时代,艺术家的知觉趣味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艺术熏陶对于知觉趣味的影响尤为明显。例如我国十几年前对交响乐感兴趣的人还不多,但近几年通过多渠道音乐欣赏的熏陶,舆论的倡导,人们对交响乐的兴趣普遍提高了。
第二节 艺术观察
白藜芦醇 观察,就一般性而言,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艺术观察是在人的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所必备的一种心理品格。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观察是一种全身心的体察,需要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它凝结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受制于主体的心理结构,并因此而表现出了巨大的个性差异。
一、艺术观察的基本特征
与一般观察相比,艺术观察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情感性
2、主观差异性
3.整体性
    4.理解性
二、艺术观察力的提高
艺术想象力的提高有赖于许多条件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二点:
1.主动积极地观察。
2.观察中要善于思考,敏于发现。
三、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观察的研究
活跃于艺术创作领域的艺术家们对艺术观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分析,概括起来看他们的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虚构与艺术观察
以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反对机械地复制客观事物式的观察,主张用艺术观察的奇趣去反映和表现艺术家内心炽热的情感。他们偏重于从主观世界的内部出发对待艺术观察。
法国的象征主义诗人和文艺理论家瓦莱里认为:纯诗事实上是从观察中推断出来的一种虚构的东西。他所谓的虚构即严密的创作构思,而艺术观察则是达到这种虚构的准备阶段。
法国的表现主义文学家埃德施米特也极力反对在艺术观察中复制客观对象,单纯以艺术感知为满足,他主张应以情感的扩张来观察。在以上这些艺术家看来,从艺术观察中推断出来的艺术虚构,应该用情感的无限扩张来表达艺术家的心理。
2.自由与艺术观察
该派也偏重于主体的内心体验,认为艺术观察是自由的,它所要发现的是生命的简单运动。在他们看生命的意向是通过若干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简单运动或者说是将若干线条组合起来并赋予其意义的运动。艺术观察就是要捕捉这种运动,但这种捕捉是通过一种共鸣把自己纳入到对象的运动中。因而他们否认艺术观察必须尊重客观事物。
3.自我与艺术观察
弗洛依德认为,许多心理小说中作品主人公的典型特征是从内部来描写的,即作者仿佛是坐在主人公的大脑里对其余的人物从外部进行观察的。作家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将他的“自我
”分裂成许多“部分的自我”。这样,就使得他自己的在精神生活冲突中的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而在这些作品中,“自我”则以旁观者的身份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自我观察其实就是艺术家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忆与体验。
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也认为:一篇文学作品的全部素材都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把这些素材聚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部恢复失去的时间的作品,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要经常观察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东西,这样,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动作等就会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就如同出自解剖学家的科学观察一般。因此,在这种理论看来,艺术观察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观。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3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知觉   观察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