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临的挑战
导⾔:
1、为什么讲能源这个问题呢?
能源,作为直接或经转换提供⼈类所需光、热、动⼒等任⼀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是⼈类⽣存与⽣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越发展,⼈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就越⾼。
如何选购家庭影院
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就指出:“能源是⽆可替代的,现代⽣活完全是架构于能源之上,虽然能源可以像任何其他货物⼀样买卖,但它并不只是⼀种货物⽽已,⽽是⼀切货物的先决条件,是和空⽓、⽔、⼟同等重要的要素。”
纵观⼈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类⽂明的每⼀次重⼤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如说⽡特发明了蒸汽机,开辟了⼈类利⽤能源新时代,标志着⼯业⾰命的开始。进⼊21世纪以来,⼈类所⾯临的能源问题⽐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可以说,世界能源问题不仅仅是⼀个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或是⼀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多层⾯的战略问题,从宏观的⾓度来看,它更是⼀个关乎全⼈类⽣存和发展的时代命题。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是⼈类赖以⽣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2、介绍知识点:
(1)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包括了能源供需情况如何、各类能源的储量和⽣产的现状当中就不得不提系能源的发展情况、世界⼤部分能源被谁所控制着)。
(2)两⼤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西亚北⾮动荡对于国际油价稳定、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本核事故对于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的影响)
(3)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油价格是否仍存在上涨压⼒;天然⽓的发展前景如何,⼜将发挥怎样的作⽤;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以及世界各国对于南海和北极这个新的能源产地其争夺情况⼜是如何)
(4)中国能源⾯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地区动荡对我国的影响;核能发展的政策)(5)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性⽅案
⼀、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情况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这主要是两个⽅⾯,⼀⽅⾯由于⽓候变化、局部战争、⾃然灾害、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导致能源⽣产增长缓慢。据统计,在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油⽥越来越少,特别是特⼤油⽥。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中,墨西哥的坎塔雷
尔、科威特的布尔⼲、中国的⼤庆油⽥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尔油⽥还保持⾼产。这是供的⼀⽅⾯,减弱了。但是另⼀⽅⾯,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迅速增长,全球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据统计,⼏乎各种能源的消费增长率都超出了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1倍以上,其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其中,像我们中国⼀次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1.2%,居世界第⼀。
2、各类能源的储量和⽣产现状。
(1)⽯油:全球能源消费33.6%是⽯油。2010年世界⽯油探明储量能够满⾜46.2年的全球⽣产。2010年末全球原油探明储量为1.383万亿(兆)桶,较2009年末增加了60亿桶。2011年12⽉5⽇发布年度全球⽯油储量评估数据,指出:全球⽯油储量已从上年度同期调查的1.47万亿桶增加到本年度1.52万亿桶。⽯油储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中东储量的增加。所以从今⼏年的评估数据可见,⽯油储量是⼩幅上升。
BP2011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显⽰,俄罗斯2010年的⽯油产量为5.05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12.9%,排名
世界第⼀;其次是沙特阿拉伯,2010年⽯油产量为4.678亿吨;排名第三的是美国,⽯油产量为3.391亿吨。⽽伊朗和中国分别排第四、五名,2010年⽯油产量分别为2.032亿吨和2.030亿吨。此外,印度2010年⽯油产量为0.389亿吨,排名世界第24。(2)天然⽓:⽯油价格的上涨给相对廉价的天然⽓发展带来了机遇。天然⽓的发展引⼈瞩⽬。它有⼏个特点:成本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排放少,清洁,较为环保;且储量丰富分布也⼴泛。所以有预测说天然⽓将有望成为世界第⼆⼤能源。但是各地区发展进度差异⼤。美国曾经是天然⽓进⼝⼤国,现在已可实现⾃给⾃⾜,甚⾄有可能考虑出⼝。⽽印度煤矿资源丰富,有潜在的煤层⽓⽣产能⼒,但10年前就开始开发的煤层⽓项⽬⾄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另外,⾮常规天然⽓开采也⾯临环境安全⽅⾯的质疑,其⽣产和推⼴前景仍⾯临若⼲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署对页岩天然⽓的激增提出告诫,担⼼开采使⽤的液⼒加压开裂技术有可能对环境产⽣影响。有环保组织也担⼼液⼒加压开裂会污染饮⽤⽔。布里亚特共和国
(3)其他:对于其他的能源,如⽔电、核能、⽣物能等都得到发展。近年来,由于对⽯化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可再⽣能源呼声渐⾼。但可再⽣能源较为依赖政府⽀持和补贴,在市场机制⾯前,未来发展仍⾯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3、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及油价的上升趋势。世界经济复苏导致⽯油需求⼤幅度增长,轻质油品——⽯脑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增。从⼀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中可看出⽯油居第⼀位,其次是天然⽓和煤炭。另外油价处于上涨的趋势,⼏个因素影响:第⼀、⽯油供应紧张。世界⽯油消费量的涨幅超过
了产量的涨幅。第⼆、部分产油国动荡。中东紧张局势加
剧,影响了国际油价。第三,欧佩克寡头垄断。为了加强对⽯油供应的控制权以获取最⼤利益。从欧佩克先后三次宣布减产,以防⽌⽯油价格出现⼤幅下跌的局⾯,⽽这⼏次宣布减产都使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幅回升。第四,美元的贬值。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从汇率来看,近⼏年,美元兑欧元贬值40%,对⽇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油价格不变,实际上意味着⽯油价格在欧洲、⽇本能⽤⽐以前更少的货币来买油。但是在进出⼝关系上就意味着,⽯油输出国要从欧洲进⼝同样多的商品时,就必须要⽤⽐以前多的⽯油去换。因此,为了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弥补。所以,美元贬值也是⽯油涨价的重要原因。
4、世界⼤部分能源被西⽅国家控制。近⼏年,随着⽯油已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增加,⾮洲成为重要的⽯油⽣产地。西⽅公司凭借技术和资⾦优势控制了⾮洲⽯油。例如尼⽇利亚,作为⾮洲最⼤⽯油⽣产国和世界第六⼤⽯油输出国。由于本国技术⼒量薄弱,其⽯油资源主要依靠西⽅跨国⽯油公司勘探开发。⽐如有英荷的壳牌、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法国的道达尔等。这些公司的⽯油产量占尼⽇利亚⽯油总产量的95%以上。
⼆、两⼤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滑稽人物1、西亚北⾮动荡及其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1)西亚北⾮动荡
2010年,位于⾮洲⼤陆最北端的突尼斯爆发的政治动荡极⼤的影响了整个北⾮和西亚地区局势。穆巴拉克下台并没有使西亚北⾮的政治危机告⼀段落,也门、叙利亚、利⽐亚等西亚北⾮国家都陷⼊了政治动乱的局势。西亚北⾮的政治动荡直接冲击了世界⽯油市场,叙利亚、利⽐亚等国政府的垮台,动乱使得⽯油的出⼝减少,抬升了国际⽯油价格,国际⽯油价格的抬升对各国的股市⾏情都有着巨⼤的影响。西亚北⾮的动乱⼀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利⽐亚动乱何以影响油价?
利⽐亚是opec成员国,是⾮洲⽯油储量最⼤的国家和亚洲第4⼤⽯油⽣产国。截⽌2010年底,该国⽯油探明储量为60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3.4%,可采⽐为76.7%。利⽐亚出产的原油含硫量低,被称为轻质“甜油”。⽬前,全球对轻质“甜油”的需求正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动荡对利⽐亚⽯油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原油产量迅速下降。占利⽐亚原油产量72%的⼋⼤外国⽯油公司的油井陆续停产。利⽐亚原油出⼝从2011年2⽉末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产量主要供应国内需求。尽管利⽐亚⽯油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
但由于其产品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仍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因此西亚北⾮局势动荡及该地区未来的不确
定前景,也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国际市场上的投机⾏为,提供了国际油价上涨和炒作油价的缘由。
(3)两⼤海峡
霍尔⽊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海湾沿岸产油国的⽯油绝⼤部分通过这⼀海峡输往西欧、澳⼤利亚、⽇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西⽅国家把霍尔⽊兹海峡视为“⽣命线”。
霍尔⽊兹海峡(Hormuz Strait,亦作Strait of Ormuz。)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经56度30分,北纬26度30分),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伊朗⼈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称之为阿拉伯湾),呈⼈字形。今年1⽉份,伊朗警告西⽅国家不要对它的⽯油禁运,否则将封锁霍尔⽊兹海峡。这项警告惊,惊动了世界,⽽⽴即效应就是油价应声⽽起。
苏伊⼠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运河全长175千⽶,河⾯平均宽度为135⽶,深度为22.5⽶。苏伊⼠运河⼤⼤缩短了东西⽅航程。与绕道⾮洲好望⾓相⽐,从欧洲⼤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对⿊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它是⼀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道。如果苏伊⼠运河和萨⽶德管线因故遭封锁⽽中断⽯油运输,那所有油轮不得不绕道好望⾓,这将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增加。苏伊⼠运河⼀旦关闭,油价会随之上涨,
甚⾄冲上每桶200美元。
(4)救⽣艇理论
因此,关于世界⽯油供给将⾯临风险的担忧随之发酵。能源经济战略研究资讯公司总裁迈克尔林奇提出,即使当前⽯油供应充⾜,“恐惧⼼理”本⾝也是决定近期油价的⼀个重要因素。林奇提出了“救⽣艇理论”:坐在救⽣艇⾥的⼈漂在⼀望⽆际的⼤海上,不论有多少⾷物,他们都会把⾷物储存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在海上度过多长时间;粮⾷价格会根据天⽓预报提前在种植期出现波动,钢铁价格会对经济增长预测做出反应,类似地,对地区动荡的预期会推⾼⽯油价格。
油价的波动不仅直接关系到产油国的国际收⽀状况和国民经济增长,还关系到各⽯油进⼝国的经济利益。⾼油价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和企业⾝上,从⽽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全球经济。
2、⽇本核事故对国际核能⽣产的影响
2011年3⽉11⽇,⽇本东北部海域发⽣⼤地震并引发海啸,同时导致⽇本福岛第⼀核电站发⽣核泄漏事故。核事故的直接原因即设计缺陷;东京电⼒公司使⽤两套不同的设计⽅案保护其在福岛的10座核反应堆。2011年3⽉11⽇强震来袭时,其中五座使⽤较新设计的反应堆经受住了浪⾼近14⽶的海啸冲击,关键性的冷却系统正常运作,反应堆得以安全关闭,但使⽤较旧设计的另外五座反应堆的冷却系
统却出现了故障,备⽤柴油发电机和电⽓开关设备被海⽔淹没。其中三座反应堆的核燃料熔毁,⼏座反应堆⼚房发⽣爆炸,最终酿成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
根本原因是缺乏独⽴监督和应急机制。事故发⽣后,东京电⼒公司从私利考虑,抱有反应堆维修后仍能继续使⽤的期望,导致最初的处理⽅式偏于保守与缓慢,从⽽错失时机,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其核安全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联合国机构⼀份报告指出,⽇本核安全监督体系内部,组织结构繁杂,延误了核事故对策的决断。
福岛核事故不仅改变了⽇本的能源⾯貌,同时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长期能源计划产⽣重要影响。2011年初,核能还被认为处在复兴的开端,随着福岛核事故的发⽣,核能复兴之路被踩了急刹车。海啸发⽣后⼏天,德国关闭了17座核电站中的8座,不久后⼜决定在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欧洲⼯程公司西门⼦9⽉表⽰,将退出核电站市场。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印度出现的反对建造世界上最⼤核电站计划的抗议之声越发⾼涨,但印度政府坚称建造核电站是满⾜⽇益增长的⽤电需求和减少温室⽓体排放必须要采取的⽅式。2011年3⽉15⽇,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及核能专家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协调会,各国同意对境内核电站展开类似银⾏业的“压⼒测试”,以摸清它们应对地震,海啸和等突发事件的能⼒。另外绝⼤多数国家仍坚持其原有的核能政策和核能发展计划,但会更加谨慎。美国拥有104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占该国总发电量的20.2%。预计到2035年,美国电能需求将上涨24%。虽然未放弃核电计划,但新⼚审批可能会放慢,现有电站的审查和监管将会增强。法国韩国也
表⽰核政策不变,不会放弃建设新⼀代的核电站计划。
总体看,⽇本核电事故发⽣后,各国对核能安全的关切普遍提升。部分国家由于国内压⼒等原因放弃了核能,选择继续利⽤和发展核能的国家也⼤多提⾼了安全门槛。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国家能源供应会受到影响,能源价格可能上涨,发展替代能源或提⾼核能安全都意味着更多财政投⼊。
三、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
1、⽯油价格上涨压⼒仍将存在
(1)短期看,利⽐亚战争结束使该国⽯油产量迅速反弹,但⽣产恢复仍受到诸多考验,平抑国际油价也⾯临若⼲不确定因素。利⽐亚⽯油⽣产恢复较快,促使布伦特原油价格回落,但利⽐亚原油产业要完全恢复到战前⽔平也绝⾮易事。安全、法律、秩序和政治稳定都是国际⽯油公司重返利⽐亚的前提条件。
(2)长期看,⽯油供需⽭盾将继续对价格造成压⼒,廉价⽯油时代可能⼀去不复返。预测,欧洲、美国、⽇本的⽯油消费量可能有所下降,但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南美和⾮洲地区的需求和消费将⼤幅增加,拉动全球能源需求整体增长。印度、中东和巴西的能源消费增速甚⾄可能快于中国。
(3)中东和北⾮地区局势不定。使能源产业投资前景不明,⽽投资不⾜⼜将导致该地区产量下滑,
油价攀升。
2、天然⽓发展前景看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
⽯油价格的上涨给相对廉价的天然⽓发展带来了机遇。它有⼏个特点:成本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排放少,清洁,较为环保;且储量丰富分布也⼴泛致密⽓⼴泛分布在中、澳、南⾮、东欧和南美等地。澳⼤利亚作为最⼤的液化天然⽓出⼝商,有可能成为出⼝液化⾮常规天然⽓的国家。有预测说天然⽓将有望成为世界第⼆⼤能源。
以我国为例,经过⼗⼏年的艰苦勘探,成果已清晰地展现在世⼈⾯前。在中国960万平⽅公⾥的⼟地和300多万平⽅公⾥的管辖海域下,蕴藏着⼗分丰富的天然⽓资源。专家预测,资源总量可达40-60多万亿⽴⽅⽶,是⼀个天然⽓资源⼤国。勘探领域⼴阔,潜⼒巨⼤,前景⼗分美好。
越南全民皆兵
近⼏年,祖国的东南西北中天然⽓勘探喜讯频传,初步为我们描绘出了21世纪天然⽓发展的轮廓。东,就是东海盆地。那⾥已经喷射出天然⽓的曙光;南,就是莺歌海-琼东南及云贵地区。那⾥也已展现出⼤⽓区的雄姿;西,就是新疆的塔⾥⽊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的柴达⽊盆地。在那古丝绸之路的西端,⽯油、天然⽓会战的⿎声越擂越响。它们不但将成为中国⽯油战略接替的重要地区,⽽且天然⽓之⽕也已熊熊燃起,燎原之势不可阻挡;北,就是东北华北的⼴⼤地区。在那⾥有着众多的⼤油⽥、⽼油⽥,它们在未来⾼科技的推动下,不但要保持油⽓稳产,还将有可能攀登新的
⾼峰;中,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勘探战场越扩越⼤,探明储量年年剧增,开发⼯程正在展开。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产的主⼒地区,最近⼜有新的发现,⼤的突破,天然⽓的发展将进⼊⼀个全新的阶段,再上⼀个新台阶。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陆地到海洋,天然⽓的希望之⽕冲天旺,天然⽓⼤国之梦将在
希望之⽕中化成美丽七彩的⽕凤凰。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世界⾥⼈类肯定会到⽐天然⽓更为理想的能源。但不管将来谁取代天然⽓,天然⽓将起到向新能源迈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桥梁作⽤。
3、核能产业可能需要5到10年才能逐步恢复
福岛核事故引起了世界对核电未来的质疑。但放弃或放缓核电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将迫使各国重新考虑政策选择。⼀旦核能发展预期急剧降低,将助长世界对化⽯燃料需求的增加,最终造成对能源价格上⾏的额外压⼒,引起世界对能源安全的更多担忧,并使应对⽓候变化的努⼒更为艰难、成本更⾼。对于那些本⼟能源资源有限,⼀直规划利⽤核电满⾜需求的国家,放弃核能将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尽管各国开始更严肃地看待核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未来核能仍具有⼀定的吸引⼒。
4、南海和北极可能成为未来能源争夺热点区域
(1)南海能源之争
有第⼆个波斯湾之称的南海,⽬前其储量估测尚未有定论。美国能源专家估测,南海油⽓储量为610亿桶,还有未发现的油⽓资源540亿桶。对于南海能源问题,我国⼀直公开表⽰: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进⾏油⽓勘探开发活动,希望有关外国公司不要卷⼊南海争议。但是相关声索过⼀直都在南海与外国⽯油公司进⾏合作勘探开发。其⽬的很明显,就是拉拢外国介⼊,以借助“利益捆绑”对中国联合施压。其中越南和菲律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北极的资源竞争
根据2009年5⽉,⼀份由美国和丹麦地质调查局联合完成的北极地区油⽓资源报告称,北冰洋原油储量可能⾼达1600亿桶,是之前估计的⼤约两倍。于是各国的⼤型⽯油天然⽓企业竞相进⼊北极地区,进⾏勘探和开发活动。⽽进⾏北冰洋争夺战的是北冰洋沿岸5国: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这5国正努⼒为各⾃在北冰洋海域的疆域扩张寻依据,以期控制该地区蕴涵的海量能源。
南海和北极的能源争夺可能会引发新⼀轮军事竞赛和地区局势紧张,北极的资源争夺还涉及环境保护问题。
四、中国能源⾯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
1、西亚北⾮局势动荡增加中国能源安全所⾯临的风险
(1)中国的能源依存度在不断增加。从1993年中国⾸度成为⽯油净进⼝国。当时的是6%⼀直到2009年的超过50%,2011年上半年为54.8%。预测,10年后,中国原油对外国
依存度将达到64.5%,甚⾄有预测可能升⾄80%。
(2)中国⽯油进⼝⾼度依赖中东地区。2010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的原油占全国总进⼝量的56.7%。中国前10⼤原油进⼝国中,有7个国家属于中东北⾮东⾮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亚。这些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3)地区局势引发的油价⾼涨使中国⾯临更严重的输⼊性通货膨胀,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国际油价的上涨,直接对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带来压⼒。按照中国现有的油价调整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作⽇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2011年2⽉20⽇,发改委刚刚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均涨价350元每吨。
⽽国内油价调整后仅3天,布伦特、杜拜和⾟塔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就从0位附近上升到1.3%左右。随着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三地变化率将进⼊快速上升通道,并可能再次对国内市场形成⼜⼀轮调价预期。3⽉份,中国国产原油结算价格就环⽐每吨上涨超过300元,基本抵消了成品油涨价带来的利好。4⽉份,中国原油结算价格继续上涨,⽐3⽉份价格上涨超过每吨500元,⽐2⽉初上涨了800余元。因此,进⼊4⽉份,炼油企业新增加的原油成本需要通过再次上调油价予以消化。4⽉6⽇,国家发改委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发布消息,⾃7⽇零时起,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每吨再分别提⾼500元和400元。这是2011年国内第⼆次调整成品油零售价,亦创下历史新⾼。有分析⼈⼠指出,政府上调油价是在尽可能遏制输⼊型通胀,适当减少炼油亏损的情况下进⾏的,实际上还是在打折调价,其调价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国内炼油⼚因原油上涨⽽增加的成本压⼒。
2、中国在利⽐亚的投资前景并不乐观
(1)中国企业⼀直积极探索与利⽐亚开展⽯油合作。2004年,中国⽯化与利⽐亚国家⽯油公司签订了1000万桶的原油购销合同。在利⽐亚第⼆轮招标中,中国⽯油集团⼦公司中标海上17-4区块,实现了中利两国在⽯油区块合作上零的突破。利⽐亚动乱后,中资企业在利⽐亚多个项⽬遭到袭击,造成⼈员受伤,财产受损。中⽯油等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海外员⼯全部安全撤离。
(2)战后,西⽅国家扩⼤在利⽐亚⽯油地盘。⾸先采取政治游说,如意⼤利埃尼公司,呼吁欧洲放弃对利⽐亚的制裁,成为第⼀个设法与利⽐亚国家⽯油公司重建合作关系的西⽅油⽓公司;第⼆,埃尼的对⼿法国、美国、英国的⽯油和天然⽓企业,则试图利⽤给利⽐亚提供军事武器⽀持开扩⼤地盘。第三,就是努⼒营造不利于中国与利⽐亚合作的舆论环境。
所以,中国要恢复在利⽐亚的投资,要应对来⾃西⽅公司的竞争以及西⽅媒体的炒作,这将⼠⼀个谨慎的过程。
3、中国放缓核能发展步伐
(1)中国是核能发展⼤国。⽬前,中国正在运营的核电站6座,在建核电站12座,另有25座核电站在筹建。
(2)中国针对⽇本核事故出台的举措:
2011年3⽉16⽇,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位。会议决定:1、⽴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全⾯安全检查。2、切实加强正在运⾏核设施的安全管理。3、全⾯审查在建核电站。4、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调低核电发展预期。根据2007年公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总量将达到4000万千⽡;2010年,这⼀⽬标被调⾼到8600万千⽡。但是,2011年,调低⾄7600万千⽡。所以,中国政府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和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位。
五、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性⽅案
1、⼤⼒发展⾮常规能源产业,依靠⾃⾝保障能源安全。
(1)中国⾮常规能源储量丰富。尽管我国常规⽯油和天然⽓储量并不丰富,但⾮常规能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巨⼤,发展前景⼴阔。中国的油页岩开发利⽤已有80年历史。2009年9⽉其,国家发改
委和国家能源局开始研究制定⿎励页岩⽓勘探和开发利⽤的政策。与常规⽯油资源相⽐,页岩油可回收资源量相当于全国⽯油可采资源量的56.5%。⽽且中国油页岩资源品质较好。
(2)利⽤新能源的产业优势极其潜能。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初显国际竞争⼒。其中,风电发展最快,已经连续3年实现翻倍增长。风电连续三倍增长位列世界第三;中国太阳能利⽤⾯积达世界第⼀。
2、加快⽯油储备体系建设。
其建设⽬的与作⽤:
(1)防⽌⽯油短期供应不⾜或中断,稳定油价;2010年进⼊秋冬季以来,中国东部、南部许多地区突然出现严重的柴油供应短缺,但很快趋于缓解。分析⼈⼠认为,2007年12⽉成⽴的国家⽯油储备中⼼对应对类似成品油供应短缺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
(2)低吸⾼抛,降低因油价升⾼带来的损失;
2007年12⽉18⽇,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油储备中⼼正式成⽴,旨在加强中
国战略⽯油储备建设,健全⽯油储备管理体系。决策层决定⽤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储备基地的
建设。2020年整个项⽬⼀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油净进⼝量,将国家⽯油储备能⼒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油净进⼝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油储备能⼒的“达标线”。
旧城改造(3)应对⽯油投机,维持正常政治经济秩序。在⼈为炒作,⽯油投机时,⽯油储备可以起到维持正常政治秩序的作⽤,为国内经济调节争取时间,并对炒作⾏为起到威慑作⽤。
3、利⽤⾦融危机的机遇,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发展
⾦融危机使能源供需⽭盾得到缓和,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国际合作、深化体制改⾰提供了重要机遇期。⼀⽅⾯我们为能源国提供资⾦帮助其缓解融资压⼒,另⼀⽅⾯,⼜能促进中国油⽓进⼝多元化。如中国创造性地使⽤了“贷款换资源”的⽅式,2009年以来,中⽯油、中⽯化、国家开发银⾏先后和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分别签署了250亿美元、100亿美元、120亿美元、10亿美元、50亿美元的⼀系列贷款换⽯油(或⽯油资产)的协议,每年可获得7000万吨原油保证。这种国际能源合作模式是⼀种实现“双赢”的成功范例,在为产能国提供所需资⾦,缓解其融资压⼒的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未来油⽓进⼝多元化和供应安全,应继续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1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3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能源   中国   发展   世界   油价   国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