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查项目

骨髓检查包括的项目很多,主要包括:
    1.骨髓有核细胞总数
  【单位】个/(/L)
  【正常值】(10180)×109/升。
  【临床意义】(1)增多:示骨髓增生,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2)减少:示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生程度与有核细胞数量的关系 (见表)
骨髓增生程度与有核细胞数
增生程度      范围(×109/L)      均值(×109/L)
增生极度活跃        2201000            682.75
增生明显活跃        36573              219
增生活跃            36124              66.2
增生减低            6.662              24
增生极度减低        5.115              9.22
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见表1—13
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生产技术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
骨髓增生程度  既往实际病    日常工作中可按以      常见原因
的判断        例的分析结果  下比例粗略估计
增生极度活跃  0.561.67:1          1:1            白血病、红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5.312.2:1          10:1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郑盈盈
增生活跃      15.932.3:1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37.470.4:1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重度减低    199999:1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4.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
  【正常值】总数735/1.5cm×3cm。分类:原始型O,早幼型00.05(05%),中幼型O.100.27(10%27%),晚幼型0.44O.60(44%60%),裸型0.08O.30(8%30%),变性0.02(2%)
  【临床意义】
  (1)增多: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急性大出血等。
  (2)减少: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5.骨髓粒细胞系统
  【正常值】见表1—14
1—14骨髓粒细胞系统正常范围
粒细胞系统      正常范围(%)    平均值(%)
            原始粒细胞        Ol.8          O.64
            早幼粒细胞      O.43.9          1.57
嗜中性      中幼粒细胞      2.212.2        6.49
            晚幼粒细胞      3.513.2        7.90
          杆状核粒细胞      16.432.1        23.72
          分叶核粒细胞      4.221.2        9.44
            中幼粒细胞        O1.4          O.38
嗜酸性      晚幼粒细胞        O1.8          0.49
          杆状核粒细胞      O.23.9          1.25
          分叶核粒细胞        O4.2          O.86
中幼粒细胞        OO.2          0.02
            晚幼粒细胞        OO.3          0.06
嗜碱性    杆状核粒细胞        OO.4          O.10
          分叶核粒细胞        OO.2          O.30
  【临床意义】 (1)原粒细胞和早幼细胞增多(20%90%):常见于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简称慢粒)急性变。
  (2)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20%50%):常见于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
  (3)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于各种急性感染(如细菌、螺旋体、原虫),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痛风),药物或毒物(如汞、注射异种蛋白),严重烧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及慢性粒细胞增多症。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寄生虫感染受弯构件挠度(如血吸虫等),某些白血病(如慢粒、霍奇金病等)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增多症、嗜碱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等。
  (6)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各种化学、物理因素所致,以及严重病毒感染。
  6.骨髓红细胞系统
  【正常值】见表1—15
1-15骨髓红细胞系统正常范围
红细胞系统    正常范围百分比(%)    平均值百分比(%)
原始红细胞        O1.9              O.57
早幼红细胞      O.22.6              O.92
中幼红细胞      2.610.7            7.41
晚幼红细胞      5.217.5            10.75
早巨幼红细胞        O                  O
中巨幼红细胞        O                  O
晚巨幼红细胞        0                  0
  【临床意义】 (1)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多:对数坐标常见于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2)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
发作期、黑热病等。
  (3)晚幼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红细胞减少:如粒系及巨核细胞均不减少,则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
  7.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M/E)
  【正常值】1.285.95
  【临床意义】
  (1)比值增大:常见于粒细胞系统增生,如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红细胞系统减少,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2)比值减小(或倒置):常见于粒细胞系统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放射病、慢性苯中毒等;红细胞增生,如幼红细胞增生的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增生的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8.骨髓单核细胞系统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原始单核细胞OO.04(04%),幼单核细胞O0.021(02.1%),单核细胞O.010.062(1.0%6.2%)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急性以原始和幼稚型为主,慢性以成熟型为主)及慢性感染。
  9.骨髓浆细胞系统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 原始浆细胞OO.001(00.1%)(平均0.004%),幼浆细胞O0.007(00.7%)(平均0.104 9/5),浆细胞O0.021(02.1%)(平均0.71%)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浆细胞白血病。
  10.骨髓其他细胞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 巨核细胞,00.003(00.3%,平均O.03%);网状细胞,0.0010.01(0.1%1.0%,平均O.16%);内皮细胞,00.004(O0.4%,平均O.05%);巨噬细胞,O0.004(00.4%,平均O.05%);组织嗜碱细胞,O0.005(0O.5%,平均 O.03%);组织嗜酸细胞,0O.002(0O.2%,平均0.004%);脂肪细胞,0O.001(0O.1%,平均O.003%);分类不明细胞0 O.001(O0.1%,平均O.015%)
  【临床意义】
  (1)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放射病,可见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增多。世界温州人大会
  (2)恶性网状细胞病,可见网状细胞增多,且形态异常。
  (3)某些感染(如黑热病),可见网状细胞增多。
  11.骨髓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异常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戈谢(Gaucher)细胞、尼曼一匹克(Niemann-Pick)细胞、转移癌细胞等;寄生虫:疟原虫、利杜小体即黑热病小体(Leishmanin-Donouani body)
  12.骨髓细菌培养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败血症或菌血症时,可培养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伤寒病时,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13.过氧化酶染(POX)
  【正常值】
  (1)阳性:细胞浆内见到蓝绿颗粒,根据颗粒多少可分为强阳性(常见于早幼粒细胞以下各期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常见于少数巨噬细胞)、弱阳性石云生(常见于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
  (2)阴性:胞浆内无蓝绿颗粒的细胞。
  【临床意义】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呈阴性反应,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呈阳性反应,其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s)多见为弱阳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以强阳性为主等。
  14.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NAP)
  【正常值】阴性反应,胞浆呈淡红,无颗粒。正常人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一般多在80分以下;阳性反应,胞浆呈棕黄至黑,根据颗粒大小、多少和染程度可分为:(+)浅黄、(++)棕黄、(+++)棕黑、(++++)黑。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其他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化脓性感染等的鉴别诊断。慢粒时NAP明显减低,甚至消失(积分0);类白血病反应时NAP增高,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可明显增高。此外,妊娠妇女NAP也增高。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2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粒细胞   骨髓   白血病   细胞   贫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