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目录
  一、志向学问
  1.范仲淹有志天下
  2.陈蕃愿扫除天下
  3.班超投笔从戎
  4.宗悫乘风破浪
  5.祖逖闻鸡起舞
  6.画家赵广不屈
  7.苏武牧羊北海上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9.项羽志大才疏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13.文徵明习字
  14.王冕僧寺夜读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16.陆游筑书巢
  18.智永与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20.张溥与七录斋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22.高凤专心致志
  23.叶廷珪与《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25 任末好学勤记
  26.王充市肆博览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28.林通论学问
  29.欧阳修诲学
  30.四种形态和教育惩处相结合的认识王安石伤方仲永
  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
  二、教育修养
  31.李存审出镞教子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33.陶母责子退鲊
  34.诸葛亮诫子书
  35.陆游家训
  36.孟母三迁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38 子路受教
  39.孔子因材施教
  40.墨子怒责耕柱子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42.陈万年教子谄谀
  43.钱大听默坐观弈
  44.王荆公旁听文史
  45.大树将军冯异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48.贤妻桓少君
  49.魏徵论自制
  50.吕蒙正不记人过
  51.石勒不计前嫌
  52.韩信袴下受辱
  53.世评华歆王朗
  54.周处改过自新
  55.齐宣王好谀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
  三、人才品性
  57.萧何追韩信
  58.汉高祖论三杰
  59.东吴四英杰
  60.治本在得人
  61 齐桓公登门访士
  62.陆贽论人才
  63.物各有短长 qc工程图
  64.汉武帝下沼求贤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66.唐太宗论举贤
  67.何充直言不讳
  68.吕僧珍不仗势
  69.刘庭式娶盲女
  70.范式言而有信
  71.王坦直言惊益王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73.“殿上虎刘安世
  74.娄师德与狄仁杰
  75.司马迁赞李广
  76.何岳得金不昧
  77.钱金玉舍生取义
  78.郑玄谦让无私
  79.李绩煮粥侍姊
  80.海瑞遗物
  81.腹黄享大义灭亲
  82.闵仲叔辞侯霸
  83.杨震论四知
  84.祁黄羊去私
  85.宋濂不隐真情
  86.裴倍姑父外廉内贪
  87 李林甫口蜜腹剑
  88.秦桧专横跋扈
  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
  四、治国为政
  89.治国必先富民
  90.治国犹栽树
  91.陆贽论审察情
  92.齐威王行赏罚
  93.治国不私故人
  94.孟子对膝文公
  95.晏子论社鼠
  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97.用心不倦
  98.魏徵论隋炀帝
  99.创业与守成
  100.子奇治县
  101.管仲答绮乌封人
  102.商鞅立木建信
  103.张释之执法
  104.子产不毁乡校
  105.何易于挽纤
  106.李离过听自刑
  107.龚遂治渤海郡
  108.陶侃二三事
  109.徐有功断狱秉公
  110.强项令董宣
  111.岳飞与岳家军
  112.宋襄公治军
  113.周厉王止谤
  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
  五、友情识见
  114. 荀巨伯探病友
  115.管仲与鲍叔牙
  116.柳子厚风范
  117.黄仙裳鼎力相助
  118.季札挂剑
  119.包惊几笃于友谊
  120.伯牙与钟子期
  121.萧何远虑
  122.赵人养猫
  123.汉文帝誉周亚夫
  124.疏广论遗产
  125.杜太后遗嘱
  126.商鞅事魏
  127楚庄王伐陈
  128.伊犁凿井
  129.华佗治病
  130.曹绍夔捉
  131.曲突徙薪
  132.治水必躬亲
  133 及之而后知
  134.蒲元识水
  135.白圭经商有道
  136.避风行船
  137.裴旻射虎
  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
  六、文艺智慧
  138.李泰伯指瑕
  139.王安石改诗
  140 王充论文与道
  141 一铀鼠画
  142.农评《斗牛图》
  143.指头画
  144.林之栋画兰
  145.逸马杀犬于道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47.蒲松龄博采
  148 王勃拟腹稿
  149.一举而三役济
  150.曹玮诱敌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
  152.贾诩论战
  153.张良计封雍齿
  154.刘邦急中生智
  155.诸葛亮空城计
  156 秦使者巧对
  157.曹冲智救库吏
  158.曹操许下屯田
  159.拷打羊皮定案
  160.孔融捷辩
  161.牧竖逮狼
  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
 
  七、成语典故
  162.多多益善
  163.歧路亡羊
  164.指鹿为马
  165.奇货可居
  166.望洋兴叹
  167 庸人自扰
  168.一字千金
  169.入木三分
山萘酚
  170.强弩之末
  171.呕心沥血
  172.孤注一掷
  173.乐不思蜀
  174.丧家狗
  175.逐客令
  176东道主
  177.江东父老
  178.人鉴
  179.问津
  180.泰山
  181.苛政猛于虎
  182.刺股
  183.只许州官放火
  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
  八、寓言 神话
  184.武平之猿
  185.饿死狙公
  186.蝜蝂之死
  187.哀溺
  188.中山窃糟
  189.南歧之见
  190.若石遇害
  191.吴王射狙
  192.鲁侯养鸟
  193.晋人有好利者
  194.盲人摸象
  195.治驼
  196.慕名失实
  197.叶公好龙
  198.泽人网雁
  199卫人教女
  200.不龟手之药
  201.共工怒触不周山
  202.女娲补天
楼恒伟案
  203.刑天争神
  204.精卫填海
  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
  九、传闻趣谈
  205宋定伯捉鬼
  206.鬼避姜三莽
  207黎丘丈人
  208.义猴
  209.螳螂攫蛇
  210.王昭君出塞
  211.张丞相
  212.和氏璧
  213.歌女韩娥
  214.杨生之狗
  215.顾况戏白居易
  216.李白之死
  217何梅谷化妻
  218汉世老人
  219.空桑生李
  220.秦士好占
  221.撞车
  222中贵人讲书
  223.圣琵琶传闻
  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自习方法
  十、文言文自测题
  224.李自成入京前夕
  225.富翁
  226.直道可行
  227.郭子仪轶事
  228.自有史官书之
  229.黠鼠
  230.识弓与治国
  231.师旷撞晋平公
  232.商鞅治秦
  233.桥玄论曹操
  234.子贡论孔子
  235海员培训孟子对齐宣王
  236.小儿不畏虎
  237.蹇材望其人
  238.学问之道
  239.陆贾说汉高祖
  240.田不满怒斥骷髅
  241.孟子对梁惠王
  242.渑池道中
  243.六国与秦
  244.坚忍不拔
  245伶人智谏
  246.南方多没人
  247.曹竹虚言
  248.魏徵其人
  249.天仙配
  250芮伯献马
  附:参考答案
  扩展阅读短文篇名索引
  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
  古代文化常识索引
50篇原文与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
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永平五年)sci,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2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言文   阅读   志向   没有   母亲   知识   治国   不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