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

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严杰(南京大学)赋,介于诗与文之间。文赋,类似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这种体裁。赋产生于先秦,繁盛于两汉,后人常将汉赋视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体。汉以后,赋的体式屡有演变,后人对其体式的划分纷繁不一,未有定论,然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古赋、骈赋、律赋、文赋。至于“文赋”这一名称,似由元代祝尧最早提出,他说:“赋若以文体为之,则专尚于理,而遂略于辞,昧于情矣。……赋之本义当直述其事,何尝专以论理为体邪?以论理为体,则是黄  牡 杭父鲈隙  秤诤斡校拷窆邸肚锷 贰ⅰ冻啾凇返雀常 晕氖又  戏沤袼 埃 粢愿陈壑  帧步獭撤焕状笫刮杞# 辗潜旧 !雹俅撕竺鞔 焓υ  母沉形 持 惶澹 衔 拔母成欣矶 в诖恰雹凇WRⅰ⑿焓υ 疾煌瞥缥母常 欢 酆狭饺怂 裕 梢缘贸龉湃司菀耘卸衔母持 宓牧礁鲋饕 卣鳎 床扇∩⑽牡谋史ǎ 运道硪槁畚 鳌WR⒃诼凼鲋芯偎未 费粜蕖肚锷 场贰⑺臻 冻啾诟场肺  蚴且云湮 母成熟期的代表作。我们可以更确切地说,《秋声赋》是文赋成熟的标志。①祝尧《古赋辨体》卷八。②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343·文赋之所以成熟于宋代,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首先有必要从大处着眼,着重认识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文赋采用“以文为赋”的手段,在唐宋古文创作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直至成熟。二、“以文为赋”与唐宋诗人“以文为诗”的倾向基本同步。三、文赋尚理,与宋代文化、学术风气有关。宋人好思辨、好议论,表现于各类文体,于文赋亦然。四、宋代文人普遍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形成“尊体”与“破体”的对立,“以文为赋”正是“破体”的手段。对于以上情况,当代赋学研究多有涉及,兹仅作简要论述。①唐代古文创作在中唐形成高潮,韩愈、柳宗元最有号召力,而天宝时萧颖士、李华等为先驱。古文家进行的文体革新,对赋的创作有明显影响。李华《含元殿赋》著称于当时,铺陈之外,多有议论,正是古文家的文风。韩愈、柳
宗元赋作皆以居多。柳宗元的赋成就尤高,而其精神与散文无异,“其内容既不强调体物写志,其形式也不重铺陈排比,进一步开拓了文、赋不分的道路。”②韩愈《进学解》一文仿东方朔《答客难》与扬雄《解嘲》,类近赋体,骈散结合,多对偶排比,而以散文气势贯穿,可以说《进学解》已标志着文赋的萌生。晚唐杜牧《阿房宫赋》以议论精警著称,今人多视其为优秀文赋,古人则多以为此赋远启宋代文赋之先,如祝尧日:“前半篇造句犹是赋,后半篇议论俊发,醒人心目,自是一段好文字,赋之本体恐不如此,以至宋朝诸家之赋,大抵皆用此格。”
④杜牧古文议论纵横,此赋正与其古文相近。实际上,稍前于杜牧的杨敬之《华山赋》亦属文赋名篇,曾得韩愈赞赏,《新唐书·杨凭传》记①本文内容与张宏生《文赋的形成及其时代内涵——兼论欧阳修的历史作用》(《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有相关之处,可参看其文。②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第五章第四节《文的革新和辞赋的变化》,第44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③祝尧《古赋辨体》卷七。·344。谁是诗中疏凿手载:“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杜牧显然曾借鉴《华山赋》,对此,洪迈将《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等句与《华山赋》“见若咫尺,田千亩矣;见若环堵,城千雉矣”等句对照,指出“《阿房赋》实模仿杨作也”①。《华山》、《阿房宫》二赋从创作到传播都与古文、古文家密不可分。宋代诗新先后以欧阳修、苏轼为领袖,他们凭借古文创作的成功实践,吸取前人文赋的经验,创作出《秋声赋》、前后《赤壁赋》,标志着文赋一体的成熟,也代chinese fe?m?do?m
表了宋代文赋的最高成就。唐宋时,以文为赋与以文为诗的倾向基本同步。以文为诗,是韩愈诗的重要特点,虽然这不是韩愈的发明,但是将散文的创作手法大规模地引入诗歌,却不能不说是韩愈的创新。关于“以文为诗”的内涵,大致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以古文的章法、句法为诗,一是以古文的议论方式为诗②。后人对韩愈以文为诗的评价高下不一,其影响尤其是对宋诗的影响却是不容低估的。宋诗以文为诗的特正是由学习韩愈而形成。清赵翼日:“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③这里对诗坛大趋势的把握是确切的。韩愈在以文为诗的同时,也将这种探索伸展到赋体,以文为赋,他的几篇赋或为,或近于文赋,都不受骈偶的拘束,结构与散文差别不大,前述《进学解》虽无赋之名,却有赋之实,是不拘一格而以文为赋的产物。韩愈所赞赏的杨敬之《华山赋》中大量运用散文手法,则是一篇优秀文赋。进入宋代,古文创作高潮再起,韩愈受到极大推崇。唐宋两代古文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唐代古文家们进行的变革并没有与诗歌发生很紧密的联系,就连韩愈本人在以文为诗时也只把诗当作“馀事”,而宋代古文家往往同样重视诗歌的变革,因此,北宋的文学变革并不囿于古文,而是诗新并举。这样,他们以文为诗的经验就更易于转入相邻文①洪迈《容斋五笔》卷七。②参看程干帆《韩愈以文为诗说》,见《古诗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③赵翼《瓯北诗话》卷五。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345。体的赋,实行以文为赋。欧阳修作为诗新的领袖,诗文都学韩愈,对“以文为诗”的手法也有所发扬,转而用于赋作,自是顺理成章之事。宋代文赋尚理、议论化的特点与宋代文化、学术风气有关。宋王朝崇儒尚文,提高士人地位,对儒学复兴乃至宋学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宋学重义理,好议论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而好议论又主要以宋初以来疑儒家经传为开端。朱熹说过:“理义大本复明于世,固自周、程,然先此诸儒亦多有助。旧来儒者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原父、孙明复诸公,始自出议论。如李泰伯文字亦自好。此是运数将开,理义渐欲复明于世故也。”④可见欧阳修是开宋学义理风气之先者。此后宋儒渐渐援释老,重心性,增强了思辨精神,使得宋学的特点更加鲜明。同时,士人地位提高,增进了自觉参政、议政的积极意识,他们常在诗文中议论政事,针砭时弊,直抒政见。宋人好议论,全面表现于各类文体,最能显示这一特点的是“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对比中的宋诗,宋赋之尚理同样是此时代风气下的产物。至于唐赋,固然也有议论成分,但是程度远不及宋赋。宋初骈赋已多议论,如太祖时梁周翰名篇《五凤楼赋》,铺陈王朝开国气象,而以正大议论收束。宋初以来科举考试重诗赋,赋题常出自儒家经传,进士律赋多发挥经义,以议论见长,这对平日所作律赋也有影响。范仲淹作律赋数十篇,多谈政事,议论卓然,如《用天下心为心赋》中一段:“于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苟诚意从乎亿姓,则风化行乎八荒,如天听卑乎惟大,若水善下兮孰当?彼惧烦苛,我则崇简易之道;彼患穷天,我则修富寿之方。”清李调元拈出此段,评日:“此中大有经济,不知费几许学问,才得到此境界,勿以为平易而忽之。”②对于宋人律赋,李调元评日:“天圣、明道以来,专尚理趣,文采不赡。”
③由此可见尚理多议论之倾向在宋赋的各种形式中都有表现,并不是仅有文赋如此,而是逐渐成熟的文赋使之达到极致。宋代文人普遍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一方面,有人主张严格遵守文①《朱子语类》
卷八十。②③李调元《赋话》卷五。。346。谁是诗中疏凿手体的特定体制规范,是谓“尊体”;一方面,有人提倡对各文体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形式加以变革创新,是谓“破体”。这两种倾向往往进行激烈的争辩,而“破体”现象在争辩中也得到继续前进的动力。“在两宋文坛上,…破体为文‟的种种尝试,如以文为诗、以赋为诗、以古人律、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赋为文、以文为赋、以文为四六等,令人目不暇接,其风气日益炽盛,越来越影响到宋代文学的面貌和发展趋向。”①种种尝试中,当然是“以文为诗”的影响最大,主要凭借这一手段,宋诗得以自成一派,而与辉煌的唐诗并称。就赋来说,赋与文的相互“破体”产生了重大作用。“以文为赋”与“以赋为文”,这两种“破体”手段互相渗透,相对弱小的赋受益更大,从而得以摆脱占有赋世界主导地位的骈赋、律赋的僵化危机,开辟新的道路,促进文赋的完全成熟。当然,这里也应该考虑到汉赋的“以文为赋”在赋体渊源上对宋人的影响。在文与赋的互相渗透中,欧阳修留下了典范作品,名篇《醉翁亭记》是“以赋为文”,《秋声赋》是“以文为赋”。同时,由于赋与骈文的紧密关系,还应该考虑到“以文为四六”旁及于赋的因素。“律赋雅近于四六”②,“以文为四六”的尝试势必会移用于赋体变革。从上述几方面情况来看,文赋在宋代成熟有必然的时代原因。另外,我们还必须探讨作者的个人原因。如果没有天才适时出现,文赋的成熟期将会延迟。欧阳修正是这样的天才。欧阳修《秋声赋》是文赋成熟的标志,这与他本人具有创新意识是分不开的。欧阳修在学术、文学上有多方面创新。经学上,他怀疑经传,重视义理,首创宋学风气。史学上,他讲求义例,注重史论,个人特鲜明。他
马丁麦克多纳
的《集古录跋尾》、《欧阳氏谱图》,前者是金石学的第一部专著,后者①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文体篇》第三章《尊体与破体》,第6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②李调元《赋话》卷五。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347·创造了家谱的新样式,都是体制创新之作,影响深远。文学上,他倡导诗新,是领袖人物。他作诗学韩愈“以文为诗”,发展个人风格,重记叙,尚理性,开宋诗风气之先。他的词继承南唐词风而发展,承先启后,诚如清冯煦所说“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①。他的散文更具有创造性,其独特的风格被后人赞誉为“六一风神”。他引入散文的手法写骈文,改造骈文,宋陈善日:“以文体为诗,自退之始;以文体为四六,自欧公始。”②他所作《诗话》创造了随笔式的诗歌评论的著作体制。考察欧阳修的文学创作实践,可以体会他的文赋创新是在文体创新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得力于“破体”。钱钟书先生说:“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因以恢弘焉。”
③《秋声赋》正是“破体”之名篇,开拓文赋大道。欧阳修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不可分离,而庆历新政失败后的被贬滁州是一条重要的界线。此前,欧阳修并非不重视文学创作,但总括来说,他更勇于实现政治理想,积极投入政治改革;此后,欧阳修产生退避意愿,政治热情不及以前,而对文学的投入超过以前,也加大了文学创新的尝试,包括赋体创新的实践在内。下文将依时间顺序论述欧阳修有关赋体创新的重要实践。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在滁州作《醉翁亭记》。上文提及“以文为赋”与“以赋为文”的互相渗透,以《醉翁亭记》为“以赋为文”之例。这一点早有北宋人指出,宋祁说:“只目为《醉翁亭赋》,有何不可?”④秦观说:“《醉翁亭记》亦用赋体。”⑤他们当是因《醉翁亭中原钢结构论坛
记》文中描写景物、游乐场面采用了赋的铺陈排比手法而发为言论,虽然不理解欧阳修的作法,却敏感地察觉到他“破体”之异。《醉翁亭记》借用赋法而以简笔描写景物,纳骈句融入散体语调,都表现出创新意识。清吴楚材兄弟评①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②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③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第890页,中华书局1
986年第2版。④见朱弁《曲洧旧闻》卷三。⑤见《后山诗话》。·348。谁是诗中疏凿手日:“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①这是对此文文体创新的高度评价。在文中,赋之丰厚气象,骈文之秀美和谐,与散文文势的疏放流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醉翁亭记》已为文赋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皇{;占元年(1049),欧阳修在颍州作《论尹师鲁墓志》,文中说:“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这表现出对骈文的通达态度,应是已知欧阳修在这方面最早的明确言论。在《醉翁亭记》中,有对骈文加以合理妙用的实践,不需赘述。骈文常用于公文写作及往来书启,欧阳修对骈文也进行变革,根本的做法是“以文为四六”。《后山诗话》谈宋四六时指出:“国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语与故事尔。杨文公刀笔豪赡,体亦多变,而不脱唐末与五代之气。又喜用古语,以切对为工,乃进士赋体尔。欧阳少师始以文体为对属,又善叙事,不用故事陈言而文益高。”陈振孙日:“本朝杨、刘诸名公,犹未变唐体。至欧、苏,始以博学富文为大篇长句,叙事达意,无艰难牵强之态。”②前引陈善语亦云:“以文体为四六,自欧阳公始。”可见宋人对欧阳修以散文改造骈文的创始之功有共同的认识。欧阳修年轻时为应科举考试,在骈文写作上用过很大功夫,
所作《上胥学士启》极见功力,而不离唐骈文传统。宋黄震评日:“一句一故事,非晚年明白言意者比。”③这指出此文用典频繁的特点。他及第后为官洛阳,转而努力创作古文,对其骈文写作产生影响,《上随州钱相公启》已有明显变化,高步瀛先生评此文日:“言情运事皆佳,然已纯为宋调矣。”④说“纯为宋调”未必尽然,而用事不似《上胥学士启》那般稠密,文气颇显疏落,的确初显宋调。欧阳修骈文的根本变化,还是应当在贬滁州之后。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作《滁州谢上表》,其主体部分如下:“伏念臣生而孤苦,①《古文观止》卷九。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浮溪集》解题。③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一。④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乙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349·少则贱贫,同母之亲,惟存一妹。丧厥夫而无托,携孤女以来归。张氏此时,生才七岁,臣愧无蓍龟前知之识,不能逆料其长大所为。在人情难弃于路隅,缘臣妹遂养于私室。方今公私嫁娶,皆行姑舅婚姻。况晟于臣宗,已隔再从;而张非己出,因谓无嫌。乃未及笄,遽令出适。然其既嫁五六年后,相去数千里间,不幸其人,自为丑秽。臣之耳目不能接,思虑不能知。而言者及臣,诚为非意,以至究穷于资产,固已吹析于毫毛。若以攻臣之人,恶臣之甚,苟罹纤过,奚逭深文。盖荷圣明之主张,得免罗织之冤枉。然臣自蒙睿奖,尝列谏垣,论议多及于贵权,指目不胜于怨怒。若臣身不黜,则攻者不休。苟令谗巧之愈多,是速孤危于不保。必欲为臣明辩,莫若付于狱官;必欲措臣少安,莫若置之闲处。使其脱风波而远去,避陷井之危机。虽臣善自为谋,所欲不过如此。”此谢表叙事清晰,辨解详明,效果并不亚于散文。这种新体四六用典较少,对偶不求极工,旬式灵活,常用长句,虚词行于句中旬问,文势流畅,表达自如,呈现与传统骈
文的不同风貌,与他的文赋有相通之处。皇j;占二年(1050),欧阳修在颍州与宾客燕集于聚星堂,座中咏雪,诗序云:“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勿用。”这是对传统咏物手法的一种挑战,从中可见变更表现方法的创新意识。此后,苏轼曾两次仿效,其元祜六年(1091)所作《聚星堂雪》诗题下语云欧阳修当年“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欧阳修《雪》诗以新的表现方法独创一体,后人称之为“禁体物诗”或“白战体诗”。此诗“的
病因学确如作者自己所承诺的,没有犯那些平常写雪的诗所用的词。他只是写雪时、雪后的环境、气氛以及人物在此时此地的活动和感受。他确实没有像过去咏雪的作品一样,局限于刻画其外部特征,但依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这位诗人笔下所创造的活跃的雪的世界。”①欧阳修探索诗艺,为咏物手法开出一条新路,其内涵在于:“禁体物语这种手段,用意在于使咏物诗在表现中遗貌取神,以虚代实;虽多方刻画,而避免涉及物的外形。它只就物体的意态、气象、氛围、环境等方面着意铺叙、烘①程千帆、张宏生《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载《被开拓的诗世界》,第8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350。谁是诗中疏凿手托,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从而在他们心目中涌现所咏之物多采多姿的形象。”①这里需要考虑咏物诗与赋的关系。诗、赋中都有专篇咏物的作品,从时间上来说,赋的咏物专篇出现较早,也较多。战国时,苟子就曾创作《云》、《针》、《蚕》等咏物赋。汉魏以来,人们对诗、赋这两种文学样式各自的特质有了明确的认识,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正是极其准确简明的概括。汉魏六朝,赋的体物手法、技巧在几百年的创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
麻绳男展,其经验被诗人吸取用于咏物之诗,并逐渐形成贵在形似的时代风气。唐代诗人在咏物诗中常将体物与抒情紧密结合,使咏物诗发展到新的高度。至此,他们不满意巧构形似的体物之法,尝试摆脱传统。这种尝试启发了宋人,并在欧阳修咏雪的禁体物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么,在咏物诗中对咏物手法的探索,能不能移用于本来以咏物见长的赋呢?从中国文学史及赋史的实际看,诗与赋常互相渗透,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再进一步问下去,禁体物语这种手段,能不能用于体物之赋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因为,“体物着重其整体,重在环境的铺叙、氛围的烘托”②,本是赋的传统。同样,描绘事物外形,也是赋体物的重心。在后人的赋作中,如果强调使用禁体物语的手段,与描绘事物外形并不冲突。禁体物语的手段的精神在于遗貌取神,以虚代实,在赋中,它完全可以与写物之貌之实的做法结合起来。更进一步具体地观察《秋声赋》,《秋声赋》会不会使用禁体物语的手段呢?赋中所咏对象秋声本来就虚大于实,神重于形,赋中写秋声入耳一段后,继以秋、秋容、秋气、秋意表现“秋之为状”,虚实结合,写秋声之神。可以推断,在以禁体物语作咏雪诗的约十年之后,作于嘉祷四年(1059)的《秋声赋》借鉴这种手段写秋声是合乎情理的。通过上述庆历、皇祜年间的三个时间断片,可以判断欧阳修的文赋创新尝试涉及了散文与赋的相通、散文与骈文的相通、诗赋之体物手法①《被开拓的诗世界》,第96页。②同上,第80页。欧阳修与文赋的成熟·351·的相通。至于所受以文为诗的影响,则几乎无所不在,不需缕述。通过多年的尝试,《秋声赋》的成功已是水到渠成。写法上,《秋声赋》将议论与叙事、描绘、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构成艺术精品。总之,文赋所以在欧阳修的手中成熟,除了时代原因,欧阳修本人具有强烈的文体创新意识而进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2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赋   创新   骈文   议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