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结业论文范文3篇

⾦融学结业论⽂范⽂3篇
⾦融⼯学结合企业会计论⽂
⼀、根据⾦融⾏业⾦融企业发展对会计⼯作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近些年来,随着⾦融体制的改⾰与创新,⾦融企业业务发⽣了很⼤的变化,⾦融企业会计作为对⾦融企业业务进⾏核算和监督的⼀门专业会计,也做了全⾯的改⾰。具体表现在:
(1)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1⽇执⾏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进⼀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融企业会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趋同与⼀般企业会计。
(2)⾦融企业会计还有着与⼀般企业会计不同的操作规程和核算内容,这些相关规范分散地见于⾦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具体会计准则以及监管部门的规章中。因此,⾦融企业会计与⼀般企业会计相
⽐,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3)随着⼀卡通、企业银⾏、流动银⾏、⽹上银⾏等⾦融新产品不断的推出,⾦融企业会计核算从核算程序到业务办理范围等都发⽣了很⼤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采编平台
HODGKINHUXLEY模型(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那种传统的笔、纸质账薄、算盘早已与当前的⾦融企业会计⼯作不相适应。计算机技术已经在⾦融企业⼴泛应⽤,电算化和⽹络化已成为⾦融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主
要⼯具。为适应以上需要,我们将⾦融企业会计的⼯作引⼊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作任务模块都以相关的制度法规为基准,同时考虑⾦融企业业务创新及电算化等其他⽅⾯的需要。
⼆、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融企业会计岗位⼯作任务
⾦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毕业后主要就业范围是在商业银⾏、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融企业从事柜台业务、客户服务、现场管理等⼯作岗位,这些岗位的许多具体⼯作如临柜交易、客户服务、业务
管理、产品营销、理财规划、产品推介等都需要熟悉⾦融企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职能在⾦融企业⾥⾯并不是⼀个独⽴部门的职能,它是渗透在⾦融企业每⼀个岗位中的。因为
⾦融企业的经营对象就是货币,各项业务活动引起的资⾦活动绝⼤部分是货币资⾦的增减变动,如银⾏柜员吸收存款、信贷员发放贷款等等经营⾏为必须伴随着会计核算⾏为的发⽣,否则经营业务⽆法
完成,因此,⾦融企业会计核算是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并创造利润。所以,会计核算技能是⾦融企业
基层岗位必须具备的能⼒之⼀。根据⾦融企业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同⼀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融机
构体系中银⾏业的主体地位,且银⾏、证券、保险是⾦融业三⼤⽀柱,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主要选取了银⾏柜台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和保险业务处理。另外,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
性,也选取了三⼤⾦融机构的共性业务。
三、课程内容兼顾学⽣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融专业学⽣毕业时,⼤部分可能从事的是⼀线岗位⼯作,在熟悉各岗位柜台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会计操作处理。但从职业发展的⾓度来看,其很可能⼀段时间后⾛上中⾼层管理职位或会计主管,会计
作为⼀项基本技能始终贯穿着其职业⽣涯,学好会计可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加⼊了相关的财经、管理类知识,触类旁通,⽐如国际⾦融会计惯例,宏
观政策对⾦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的能⼒,⾦融⾏业业务创新对会计的影响等,为学⽣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准备。
四、以⾦融企业会计⼯作流程为基础,按照教学规律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在⽇常会计⼯作中,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法、进⾏账务处理,是⼀个完整的⼯作过程,在这个⼯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多个不同的⾦融企业业
务。按照教学的规律,多个内容放在同⼀个循环中组织教学的效果通常会⼤⼤逊⾊于按照过程相同内容不同的多个循环来组织教学。因此,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采⽤了按照不同⾦融企业业务会计核算的
多个⼯作循环的⽅法组织教学内容。即将⽇常⼯作中表现为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法、进⾏账务处理四个步骤且每个步骤有多个⾦融企业业务核算的⼯
作组织⽅式整合序化为在每个⾦融企业业务中安排四个步骤教学组织⽅式,并以此为载体设置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课程内容主要部分表现为每⼀个⾦融企业业务的四个⼯作步骤,有些重复的过程中如
果有相同内容在前⾯的循环出现以后,在后⾯的循环中适当省略。
五、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与⾦融企业会计课程配套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三个步骤:课堂⼀体化实训操作、⾦融项⽬中⼼的真实项⽬操作及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第⼀个环节是模拟的实践教学。“模拟”是指在以实训室为课堂进
⾏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九⼤)⼯作项⽬的⼯作过程转移到课堂,保证教学与⼯作的⼀致性。此阶段学⽣学习的内容是模拟的⼯作项⽬。第⼆个环节是真实的业务训练。“真实”是指在课程的某⼀个学习情境
进⾏的过程中,学⽣在校内“教学企业”(借鉴南洋理⼯学院的做法)--⾦融项⽬中⼼进⾏真实的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的业务,这时的项⽬是真实的项⽬。第三个环节毕业之前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企
业进⾏为其半年的顶岗实习,安排学⽣进⼊⾦融企业⼀线个⼈储蓄、现⾦出纳、会计核算、银⾏卡、客户经理等岗位进⾏顶岗实习,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延伸。
六、理论知识融⼊到实践技能的教学
⾦融企业会计理论⽐较抽象,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在做实践项⽬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有机地嵌⼊各个相关⼯作项⽬中,穿插到的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过程中。例如:以往⾦融企业会计教学往往先讲会计假设和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在是把它们
嵌⼊各个项⽬的模块中(⽐如在讲单位定期存款业务核算时,告诉学⽣为什么到期⽀取时只能转⼊单位“活期存款”账户⽽不能提取现⾦,这是因为单位账户管理的特殊要求--只有单位活期存款账户之⼀--
基本存款账户可以提取现⾦;讲到坏账准备的计提时,告诉学⽣这是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从⽽使学⽣在账务处理的实践中,就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
作者:贾芳琳单位:⼴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债券溢价⾦融学解释毕业论⽂
关键词: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为⾦融
Abstract:Asanewfinancialinstrument,theriskpremiumofCATbondhasbeenmuchhigherthanthatoftraditionalbondswithsamecreditratingsinceitsissue.Althoughmean-varianceanalysistestifiedtheexistenceoftheCATbondpremiumpuzzle,thestudiesbasedontheclassicaltheorycannotexplainthecauseforthehighpremiumofCATbondperfectly.Thepapertriestoresolvethepuzzlesuccessfully aversion,fixedcostofeducation,ambiguityaversionandherdeffectcausethepremiumpuzzleofCATbond.ThisdiscoverynotonlyprovidesaveryimportantempiricalfoundationtoexplainthehighpremiumofCATbondininternation
Keywords:theCATbond;premiumpuzzle;behavioralfinance
巨灾风险债券是⼀种收益率与巨型灾害紧密联系的新型⾦融投资⼯具,它赋予了保险公司在巨灾事故发⽣后抵御破产风险的能⼒。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问题⾃1997年成功发⾏以来就⼀直存在。国内外
学者对巨灾债券溢价的成因及合理性做了⼀定的研究论证。传统的均值⽅差分析⽅法已证实溢价之谜的存在,但从传统理论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溢价之谜成因。
运⽤⼼理学及⾏为学等⽅⾯的知识,本⽂发现投资者的某些⾏为迹象可以对巨灾风险债券溢价问题的解释做较好补充。
⼀、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
神秘的池塘
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问题在债券成功⾯市之初就引起了业内外的⼴泛关注。据GuyCarpnter&Company整理的1997-2006年巨灾风险债券相关交易数据显⽰,巨灾风险债券所附的风险收益率要⽐伦敦同
业拆借利率所规定的同等级公司债券(BB级)⾼出近200个基点,且这⼀差距近年来还有加⼤的倾向。
单从理论⾓度看,在相同的价位上,巨灾风险债券应⽐同等级传统⾼收益债券更具吸引⼒。因为巨灾风险债券具有不受⾦融市场内部波动影响的特点。它所附带的风险收益率仅与巨灾发⽣的频率和程度
挂钩,与⾦融市场并⽆很⼤的联系。因此巨灾风险债券带来的收益就要⽐传统债券的收益稳定得多。Froot(1995)证明了这⼀优势。Litzenberger,Beaglehole和Reynolds(1996)的研究也表明,巨
灾风险债券应该成为投资组合中分散风险的有利⼯具。
⾯对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如此⾼的溢价问题,Canabarro(1998)等⼈以传统的均值——⽅差分析(Mean-VarianceAnalysis)⽅法为基础,对此进⾏了研究和分析。
⾸先,设定⼀个简单的⼆叉树模型,以便于在相同的框架下⽐较传统债券和巨灾风险债券的价值。即投资者在此时的收益总额均为本⾦(100)+本阶段⽆风险收益率(r)+承诺差额率(s)。率的期望值
定义为E[R],相应的⽅差值则为var[R],那么:
概率论发展简史E[V]=(1-p)(100+r+s)+pE[R]
var[V]=(1-p){(100+r+s)-E[V]}2+p{var[R]+(E[R]-E[V])2}
在得到巨灾风险债券及⾼收益公司债券相应收益的均值、⽅差的基础上,Canabarro等⼈⽤对应的夏普⽐率(Sharperatio)度量了各债券的相关价值。结果显⽰,即使是预估保险公司违约率最⾼的MosaicClassB,其夏普⽐率(0.42)也要⾼于Ba2级债券的夏普⽐率(0.25)。这说明,巨灾风险债券的收益率与其他传统债券的收益率是相当的,且就夏普⽐率⽽⾔,巨灾风险债券显得更有吸引⼒。
到此,⼈们不禁有疑问,既然巨灾风险债券的安全性更⾼⼀些,且收益⼜要⾼出许多,为什么投资者还是更热衷于传统债券呢?现有的模型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们如此厌恶风险,为什么他们宁愿投
资于利息较少且市场风险⼤的传统债券?像围绕股权溢价之谜展开的讨论⼀样,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难题也引发了⼀系列争论。
⼆、巨灾风险债券溢价的传统解释
有些研究认为,并没有所谓的谜存在,只是⽐较时选择参照物的问题。其他结构的⾦融⼯具(CBO、CLO、CMO等)及新兴市场债券可能⽐传统⾼收益债券更适合于与巨灾风险债券作⽐较。因为这些市
场中有⾼于LIBOR的较⼤价差额,投资者们在巨灾债券市场也会要求得到类似的较⼤价差值。
但是,很显然,就⽬前的⽔平⽽⾔,损失的概率分布很难估算,所以,前⾯提及的那些市场中的风险厌恶程度并不容易被推测出来。譬如,像新兴市场债券就没有可⽤于检验的违约统计概率分布。
Penalva-Zuasti(1997)认为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额溢价归因于巨灾风险债券的新奇保费(noveltypremium)及调整后的政策摩擦(regulatoryfrictions)。后来Briys(1999)同样也提出了⼀系列有
关巨灾债券吸引⼒的观点。Briys在研究中指出巨灾债券存在“信⽤”价差是因为巨灾债券的复杂性及其的期望收益本⾝所附带的时间⾼度不固定造成的。他在研究中构建了⼀个定价模型来反映这些考虑因
素。的确,在实际⾦融市场交易中,接受刚刚的有关市场条件变化的新消息是个渐进的过程,⽽⼀次⼤型飓风灾难的发⽣从预警到结束全过程可能总共也只有短短⼏个⼩时,根本来不及提前警⽰。不
过,在把证券价格定义为⼀个时间函数时,发⾏商们已认识到了⾼收益公司债券的价格中含有扩散部分(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巨灾风险债券的价格则具有⼤幅突然跳跃的特点(跳跃过
程,jumpprocess)。可以说,有关巨灾风险债券收益时间的⾼度不固定性问题已在定价时被考虑到。
由此看来,纯粹⽤传统⽅法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巨灾风险债券溢价的形成还远远不够。⼤量的研究陆续发现⾼溢价现象违背了传统定价理论与效率市场假说,学术界对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理性⼈假设的合理性及⽤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为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法提出了质疑,并转向寻求其他领域的解释。
三、⾏为⾦融学对巨灾风险债券溢价的解释
在众多解释巨灾风险债券溢价的⽂献中,从⾏为⾦融学⾓度出发的分析居于核⼼地位。可以认为,从⼈类⼼理学、⾏为学的⾓度分析巨灾债券市场投资者的⾏为特征,是解释溢价现象的主流观点。VivekJ.Bantwal和HowardC.Kunreuther(2000)最先将损失厌恶、⽐较漠视等⾏为⾦融学理论运⽤于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的解释中,他们⽤模型说明投资者对这类证券喜好程度的不确定性对债券价格
所造成的影响。DavidRode,BaruchFischhoff和Fischbeck(2000)探讨了巨灾风险证券化可能存在的阻碍,并集中研究了⼈们⾯对这种新⾦融⼯具时⾏为上的反映。总体来看,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在很⼤程度上是⼀种投资者⾮理性决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为:于最⼤期望效⽤理论的投资者风险厌恶⾏为常被⽤于解释资产定价模型所⽆⼒解释的部分。在是否进⾏对巨灾风险债券投资的决策时,投资者⾸先考虑的会是如何避免损失问题,其次才是获取收益,这就是风险厌恶,它主要包含两个⽅⾯的内容:
其⼀,虽然不受⾦融市场系统风险的影响,巨灾风险债券的风险收益仍具有极⼤的不确定性。⽐如,传统债券的收益率在发⾏时就已确定,投资者的收益状况是可以预见的。传统债券的收益率由发⾏⼈的资信、信⽤评级机构的评级、发⾏时的市场利率等因素决定。⼀般情况下,只要到期后债券发⾏⼈能够履⾏义务,投资者不仅可以收回本⾦,还可以得到约定的利息。⽽巨灾风险债券的收益情况就相对复杂得多。
尽管巨灾风险债券发⾏时就约定了债券收益率的计算标准,但投资者的收益状况还是不确定。这是因为巨灾风险债券投资者的收益状况取决于特定巨灾发⽣与否、损失程序如何等。所以巨灾风险债券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要⽐传统债券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的多。债券到期时,如果约定巨灾没有发⽣或没有达到触发条件,他们往往可以获得⽐投资于传统债券更⾼的收益;但⼀旦特定巨灾事件发⽣或损失达到触发条件,则投资者不仅会失去部分或全部利息,甚⾄可能失去部分或全部本⾦。
其⼆,在解释巨灾债券溢价之谜的尝试中,Rode,Fischhoff和Fischbeck(1999)的研究指出风险厌恶“会导致巨灾债券投资者过于看重损失的公认⼩概率因⽽要求⼀个更⾼的收益”。以往的相关研究就曾指出,投资者有过分夸⼤⼩概率事件的倾向,即⼈们对⼀些极⼩可能性的事件投⼊了过多的注意,⽽忽略了他们估计中的任何错误。巨灾事件在统计上属于⼩概率事件,尽管其实际发⽣的概率和后果并没有⼈们想象得那么糟,可投资者们还是不约⽽同地对巨灾风险债券有排斥⾏为。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损失全部本⾦的错觉会膨胀得很⼤,投资者会因顾忌到巨灾这种低概率事件潜在可怕后果⽽放弃获得潜在的⾼收益。
考虑到以上两⽅⾯因素,保险公司为了增加新兴债券的吸引⼒,提供相对于⽆风险利率的⾼溢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举措。
(⼆)固定教育成本(FixedCostofEducation)
Bantwal和Kunreuther(2000)指出,巨灾风险债券附带的风险收益之所以较传统投资⼯具的风险收益⾼,主要是因为巨灾风险债券对于资本市场上⼤部分的投资者来说还是⼀种相当新的投资产品。⼤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对于这种产品进⾏定价、评估以及风险分析所需技能和知识,所以⼤部分⼈对这种新⼯具还持观望态度。即使是投资于巨灾风险债券,也需花费⼀定的⼈⼒、财⼒和精⼒来理解新市场的法律和技术细⼩差异。⽽这笔初期的花费可能会超过刚开始投资时从巨灾风险债券中得到的收益。
因此,⼈们也可能怕得不偿失⽽忽略巨灾风险债券的优势,进⽽避开对巨灾风险债券的投资。⽽发⾏公司为了吸引和促使投资者们对这种新型债券进⾏持续和连续的投资,就会给予初涉此市场的投资者较⾼的溢价。在此,完全可以将投资者认识和评估新证券的过程理解为发⾏商出资帮助投资者了解这类证券的过程。发⾏商给予的溢价部分就相当于是对早期投资者勇于尝试的奖励,或是帮助投资者熟悉新市场的教育成本。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溢价部分称之为“新奇溢价”(Noveltypremiums)。
如果投资者只是以股票或传统债券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巨灾风险债券,那可能会忽略巨灾风险债券的⼀些重要特征,或认为巨灾风险债券存在某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征。例如,某投资者将巨灾风险债券看做是传统的固定收⼊⾦融⼯具的⼀种。
对传统债券⽽⾔,在票据到期时如果投资者所得款低于票⾯价值,就表明票据发⾏者的⾦融状况很差,不能够完全返还本⾦。⽽对巨灾风险债券来说,低于票⾯价值返还本⾦则意味着发⽣了合同内注明的灾难事故,巨灾风险债券的持有⼈替发⾏商分摊了⼀部分赔付损失责任,此时发⾏公司的⾦融状况⾮但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甚⾄还得到了加强。
由此可见,如果不付出相当的交易费⽤,投资者就不会明⽩这种债券的特性,并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失误也算作是在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学习所⽀出的教育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对巨灾风险债券的学习⽀出费⽤将会随⽇益增加的相关知识积累⽽递
42led10减。考虑到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的⽇趋成熟,新证券的⽇益普及,发⾏商给予投资者的这种教育成本补贴额也将会慢慢降低直⾄最终完全取消。所以,有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巨灾债券与传统债券的溢价差距终会有慢慢缩⼩的趋势。
(三)模糊厌恶(AmbiguityAversion)
Ellsberg(1961)认为,⼈们在不确定性出现中的⾃发⾏为不仅仅依赖于问题事件可察觉的概率,也取决于它的模糊程度。⼈们在熟悉和不熟悉的事情之间往往更愿意选择熟悉的事情⽽回避相对不熟悉的。
Kunreuther等⼈(1995)对保险及再保险⾏业的研究证实,在损失发⽣概率的不确定及损失⼤⼩不确定的情况下,投保⼈将被要求⽀付⼀笔更⾼的保费。这就表现了⼈们对模糊情况的厌恶情绪。这种倾向同样存在于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投资者的⾏为中。巨灾发⽣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由于技术等原因,巨灾风险预测建模的可信度⽬前也尚不能让⼈完全信服。早期巨灾风险债券的损失依赖于发⾏公司⾃⼰估计的损失量,真实的具体损失情况投资者并不能弄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购债券与模糊风险、不对称信息捆绑在⼀起,投资者⾃然会要求得到更⾼的回报。
Fox和Tversky(1995)的很多实验都表明,当⼈们⽐较两件熟悉度不同的事物时,对⽐会让较不熟悉的事物吸引⼒⼩⼀些或是让较熟悉的事物更易令⼈接受⼀些。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相对⽆知”假设。巨
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表现出了这种⾏为特征。
即便市场上能够获得关于巨灾风险债券更多的有利信息,投资者可能还是会觉得他们对于保险、巨灾及巨灾风险债券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他们对于⾼收益债券的知识却是专家级的、经过检验的。这种认识可能称为“绝对有限认知”。
另⼀⽅⾯,即使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能够获得甚⾄掌握了巨灾风险债券的有关信息,他们也可能认为,保险公司⽐他们拥有更多关于巨灾风险债券的知识和更好的掌控能⼒。这可以称为“相对有限认知”。不论是“绝对有限认知”还是“相对有限认知”,都会使投资者要求获得更⾼的投资回报。⾄于巨灾风险债券定价受⼈们的“绝对有限认知”和“相对有限认知”分别引起的溢价影响程度各是多少很难区分。
不过,“绝对有限认知”会随着保险、巨灾知识的普及和巨灾风险债券市场的成熟⽽减少甚⾄完全消除,⽽“相对有限认知”即使能够减少却不能完全消除。所以,“相对有限认知”引起的溢价将会⼀直存在。
(四)⽺⾏为(HerdBehavior)
Bantwal和Kunreuther(2000)还指出,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在很⼤程度上是由于在体信念下产⽣认知系统偏差,导致投资者⾏为⽺效应的结果。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投资者⽺⾏为产⽣的原因
并不复杂。新兴的巨灾债券市场在信息披露⽅⾯还存在⼀定缺陷,技术⽅⾯的发展也还不完备。信息不对称使机构投资者(即经理⼈)掌握的交易信息处于残缺状态,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观察别⼈的投资⾏为并模仿,看⼤众的潮流⽽动,从⽽产⽣⽺⾏为。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机构内和机构间两个⽅⾯:
在投资机构内部,出于保持体凝聚⼒的⽬的考虑,决策⽅⾯的相关⼈员有时会觉得⼈际关系的维持远⽐固执⼰见重要。当决策体将更多的注意⼒集中在如何维持机构内部的⼈际关系时,机构中就可能产⽣从众的倾向。经理⼈个体间的差异和不同的观点会被暂时性地掩盖,从⽽决策不能按照理性的⽅法和程序来进⾏。
因此,由于各经理⼈对巨灾风险债券的认识程度不同,通常在还没有到最优的⽅案或还没有充分地评价各种解决⽅案的利弊之前决策⼈员之间就达成了⼀致,这样便可能产⽣抵制对巨灾风险债券投资的决策。
在未来结果值得斟酌的时候,体决策加⼤了管理者的⾏为偏差,从⽽体⽐个⼈更容易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做出风险决策。Scharfstein和Stein(1990)认为当经理⼈的投资决策影响其名誉时,经理⼈会有从众的倾向。投资经理也惧怕因投资于⼀个“不可思议”资产赔钱⽽影响他们的名声。与投资于传统⾼收益债券不同,将资⾦投⼊巨灾债券可能会⽴即消失且预警很少。虽然,这种意外出现的概率很低,但⼤额损失的潜在性仍会让投资者担⼼不已。
所以,“聪明”的经理⼈在进⾏投资决策时便会把⾃⼰机构的决策与其他机构的决定内容挂靠,⽽不是根据⾃⼰掌握的信息进⾏独⽴的理性决策。这样,机构跟着选择投资⽆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与其他机构的结果相同,经理⼈的名誉也就不会有所损失了。
综上所述,从众倾向的存在使得机构投资者放弃⾃⼰的理性分析,在信息的收集、加⼯、筛选⽅⾯产⽣“搭便车”的⼼理,依照别⼈的⾏动来决定⾃⼰的⾏为,从⽽导致现实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投资者跟风买卖相同决策的⽺现象。
(五)其他⾏为因素
由于巨灾风险债券的复杂性,投资者们对其定价内幕并不熟悉,故他们在⾯对此类投资⼯具时的⼼境也很复杂。除了本⽂前⾯所分析的⼏种⾏为因素外,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形成可能还受到了投资者后悔厌恶、锚定⼼理等因素的影响。
⾏为⾦融学家认为后悔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种除了损失以外还⾃认为必须要负责的感受,所以后悔带来的痛苦较由错误造成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还要⼤,即“后悔厌恶”。在⾦融市场中,即使是同样的决策结果,如果某种决策⽅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理,对投资者⽽⾔,这种⽅式就是优于其他决策⽅式的。
于是,为了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悔痛苦,投资者往往采取推卸责任的⽅式。⽐如,“随⼤流”,仿效多数投资者的⾏为进⾏投资(如从众倾向),等等。损失和后悔厌恶表明,在⾯对不同情况时,⼈们的风险偏好发⽣了改变。
⽽受认知过程的“锚定”⼼理影响,⼈们很难改变⾃⼰原有的信念和认识。特别是职业的投资经理⼈以及证券分析师们由于对证券市场有很深的研究,对巨灾债券的认识可能还“锚定”在对传统企业债券或股票的认识上,并以此为基准形成预期判断⽽忽视充分调整,从⽽对新信息反应不⾜,认识不到巨灾债券的新特点,这同样也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另外,投资机构的制度安排同样也会妨碍投资经理投资于巨灾债券的能⼒和欲望的决策。Rode,Fischhoff和Fischbeck(1999)就指出:“很多投资经理被限制购买(债券和股票)那两类以外的证券”。这些限制通过投资机构有限的关系虽然有助于减少市场低迷和流动,但也阻碍了投资资⾦进⼊巨灾债券市场。
四、结束语
巨灾风险债券的⾼溢价让发⾏公司背负了沉重的交易负担,⽽投资者却依然不为所动。如何有效地提⾼这种债券的吸引⼒?弄清楚⾼溢价的成因及合理性是⾮常必要的。
本⽂研究发现,⾏为⾦融学能对传统分析⽅法未解释清楚的部分做了较好补充。当然,⼼理因素对巨灾风险债券造成的影响相当复杂,并不仅限于以上讨论的⼏种情况。我们相信,投资者的⼼理因素是造成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的关键因素,想要更好地解释这⼀现象,有赖于对投资者的⼼理特别是巨灾风险债券投资者的⼼理和投资决策模式做进⼀步认识。⽽这些认识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溢价现象进⾏合理解释的重要依据,也将为我国科学地发⾏巨灾风险债券提供可⾏思路。
参考⽂献:
[1]RichardR.Anderson,FouadBendimerad:AnalyzingInsurance-LinkedSecurities.FixedIncomeResearch.October,1998
[2]VivekJ.Bantwal,HowardC.Kunreuther:ACatBondPremiumPuzzle?TheJournalofPsychologyandFinancialMarkets.2000,Vol1,No1,76-91
[3]DavidMiller,Ph.D.:UncertaintyinHurricaneRiskModelingandImplicationsforSecuritization
[4]PatriciaGrossi,HowardKuneruther:NewCatastropheModelsforHardTimes.Contingencies,2006,MAR/APR
[5]TheCatastropheBondMarketatYear-End2006:Ripplesintowaves.GuyCarpenter&Company,Inc.2007
[6]J.DavidCummins:FinancingCatastrophicRisk:ReinsuranceandSecuritization.PresentationatWuhanUniversity,May2007
独⽴学院⾦融学论⽂
⼀、西安财经学院⾏知学院⾦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对开展⾦融实践教学的认同度较⾼,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67.15%的学⽣认为⾦融实践课程的内容“⼀般、不丰富”甚⾄“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甚⾄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明确表⽰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关注和了解⾦融专业从事的⼯作内容”、“建⽴社会⼈脉关系⽹”、“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和“为完成学分”的⽐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40.14%的学⽣每学期接受过5-10次的实践教学经历,31.39%的学⽣接受过2-5次的实践教学经历,其
中⼤三的实践机会较少,⼏乎都集中在⼤四完成。从学⽣的内⼼意愿上看,57%的学⽣希望⼀周中能有4-5次实践机会,经调查某些同学甚⾄⼤胆建议,“实践教学能像国外的实习⼯作⼀样,实践与理论的学时安排各50%”。同时71.53%的学⽣认为现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是“不太合理或很不合理”。
4.学⽣喜欢形式多样的实⽤性实践课程。
87.9%的学⽣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最实⽤的课程是证券实训,该课程的讲授教师经验丰富,能精彩解析股票操作实盘过程,并且利⽤教师⾃⾝资源让学⽣实盘体验,令⼈印象深刻。在61%的学⽣的⼼中,理想的实践教学是能够到⾦融企业进⾏参观访问,或者进⾏股票、外汇、期货等操盘培训,45%的学⽣希望增加银⾏、证券、保险等实务模拟操作训练,35%的学⽣希望能提供⼀些专业的项⽬分析与报告,或者采取模拟⾦融企业招聘的形式进⾏就业指导,仅有18%的学⽣认为聘请校外专家进⾏专题讲座或者培训⾦融计量⽅⾯的技能是⽐较合适的。
viki郭希5.学院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较差。
83.94%的学⽣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不⾜”;对于,42.34%的学⽣认为实践教学教师能⼒“较强或⼀般”,⽽且⽬前学校对学⽣实践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乎没有。
⼆、独⽴学院⾦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案设计——以西财⾏知学院为例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中显⽰,学院⾦融实践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组织管理等⽅⾯仍存在⼀定问题。因此,本⽂在设计⾦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案的同时,建议学院采⽤“试点试验”的办法,即从⼤学⼀年级招收的新⽣中,择优编制⼀个班,将其命名为“⾦融创新实验班”实施这套⽅案。
1.⾦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经系部选拔的“⾦融创新实验班”,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本专业的培养⼤纲保持⼀致,仅在实践教学⽅⾯进⾏试验。⽅案将设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四⼤模块。将明确设计各学年培养⽬标和具体环节⽬标。把四年最终培养的整体⽬标具体分配到不同的学年当中,形成阶段性⽬标;每个阶段⽬标⼜由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出来。基础训练阶段(⼤⼀):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的案例式教学和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计算机、英语相关培训,经济学和经济法热点话题讨论,⾦融业界专家讲座等;校外实践教学实施参观⾦融企业的认知性⽣产实习。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初步调查能⼒。能⼒提升阶段(⼤⼆):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英语⼝语能⼒、计量统计软件培训,⾦融、会计等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对银⾏、保险课程的实训教学,管理沟通能⼒模拟、战略模拟⼤赛等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银⾏业务操作竞赛、学⽣模拟家庭理财计划⼤赛,⾦融热点辩论,银⾏、证券从业资格培训,⾦融专家、企业⽼总专题讲座,学⽣⾃办⾦融学术报;校外实践教学
要求学⽣⾃⼰到银⾏柜台办理业务、到证券公司⼤厅观看考察、到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参观,并提交观感总结。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实际操作能⼒。能⼒深化阶段(⼤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案例式教学,股票外汇投资操作、银⾏信⽤管理、保险精算等实验训练,双导师指导的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股票模拟竞赛,学⽣模拟企业投资计划⼤赛,⾦融热点辩论,会计、银⾏、证券、基⾦、期货从业资格培训,⾦融专家、企业⽼总专题讲座,学⽣发表学术⽂章等⽅式;校外实践教学采⽤针对⾦融热点进⾏社会调查,暑假期间进⾏到实习基地或⾦融企业进⾏专业技能实习。通过实验操作、实习训练,强化学⽣实践能⼒,培养专业素质。综合创新阶段(⼤四):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经典案例式教学,期货交易、银⾏风险管理训练,⾦融营销训练,创新实训教学等⽅式;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股票投资模拟竞赛,⾦融热点辩论,各类职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培训,⾦融专家、企业⽼总专题讲座,发表⾦融学术论⽂;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并结合毕业论⽂进⾏社会调查,做出实结;毕业论⽂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通过完成各项综合性实验、实训、实习、论⽂,希望学⽣能对⾏业有进⼀步了解,提⾼⾃⾝社会实践能⼒。
2.⾦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设计。
2.1采⽤“择优录取、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新⽣在⼊学报到时,⾃愿申请进⼊实验班。系部需结合⾃荐⽣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进⾏择优录取,并将班级⼈数控制在30⼈左右,已实现⽅案期待的结果。进⼊实验班后,在培养过程中实⾏滚动管理、优胜劣汰。滚动式管理是指不断优胜劣汰,补充新鲜⾎液,让已获得优质资源的实验⽣也存在危机感,更加珍惜这些优质资源和机会。班内学⽣如果表现不佳,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淘汰,转⼊本专业其他班级继续学习。同时,其他班级若有表现优秀者,⾃荐并结合2位教师的推荐,经考核通过后可进⼊该实验班。
2.2实⾏双导师制,专业班主任跟踪管理。
班级特别为每位学⽣配2名导师,其中1名导师负责专业基础知识辅导,另1名⾏业导师负责专业的社会知识培养,学⽣将有机会参与⾏业导师的校外活动与事务。并且实验班会配备1名具有⾦融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跟班听课、听讲座、会议研讨,并负责与该实验班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作,可以优先考虑⾦融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给予提薪等激励⼿段。
2.3提供“毕业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的结业模式。
学⽣修完实验班的全部项⽬,成绩良好以上,学院除了颁发⾦融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外,还将给学⽣颁发“⾦融创新实验班的培训合格证”。结合学⽣在四年终将职业资格培训所获得相关“⾦融⾏业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在⼿有助于学⽣尽快进⼊⾦融⾏业各领域,能迅速地适应岗位⼯作。
2.4360教学质量监督。
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质量监督,对实验班将采取学⽣评教、跟班班主任评教、主任评教等360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能⼒培养的教学质量控制,随时反馈,随时改善。
三、加强独⽴学院⾦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其⼀,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度,努⼒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单位考察、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加⼤经费和情感投⼊,从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个⼈发展、深造提⾼等各⽅⾯提供良好的⼯作条件和成长环境。其⼆,建设条件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硬件建设要购置设施,并进⾏后期管理和维护;软件建设包括要培养实验室管理员、要选购或安装适⽤的软件、要完善模拟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同时,选择具备⼀定标准的⾦融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稳固的实习基地。其三,对于独⽴开设的实践课程或实践项⽬,及时编写实验教材,修改或制定教学⼤纲。其四,加强⾦融实践教学过程的360管理,并且从学校、教师、学⽣、社会多个层⾯建⽴并推⾏合适的激励机制。
作者:翟欣欣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知学院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2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51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债券   风险   巨灾   教学   实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