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中的成人世界达州童谣初探

ISSN1674-5639CN53-1211/G4昆明学院学报2021,43(2):6-13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儿童文学研究】叙事中的成人世界:达州童谣初探
张耀丹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以四川东部达州地区童谣为例,童谣大致分为游戏性童谣、教育性童谣、趣味性童谣和安慰性童
谣,并分别承担了娱乐、教育、社会规训和安慰等功能”从达州童谣的口头文学和叙事文本两方面来看,
其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都隐藏着成人世界的规则,童谣创作到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成人意识形态集合的
过程,童谣也因此具备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活性”
关键词:童谣;教育功能;民间性;口头传播;成人化;语言符号
中图分类号:1277.2;128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639(2021)02-0006-08
DOS:16.ki.kmxyxb.2221.02.002
Aduly World in Narrative:A Preliminary Study oO Nursery Rhymes in Dazhou Region
ZHANG Yaod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k,Yunnan,Chinn650500)
Abstrrct:The functions od the nurserr rhymes arr roduhly aivibeg into four types,incluUinn gameplay,education,entertainment and comfort,w:ith ihe examelee of nurserr rhymes in Dazhou regione of the east of Sichuan province.From iwo aspects of oral Uteraturo anU narrative texts,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n lanauaac of thc nurserr rhymes there contain thc0X111810,of aUult worlU,ann thc process from the creation to the transportation is t he of aUult ibeoloep.Therefore,mors connotation can be fomn in them.
Keg words:nnrsera rhymes;eUucational Ounchon;folUloro;orat communication;anUtification;UnauisPv sinns
童谣是一种以儿童为本位的口头创作,适应儿童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并在儿童日常的交流环境中传播。因此,它通常具有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并兼有趣味性的特点。表面上看来,充分社会化后的成人大多难以理解童谣的趣味性,因为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原始思维相通,非科学性、非逻辑
性和虚幻性是它们最主要的特征,篇幅短小易读的特点也使许多童谣难以作为完整的叙事存于成人世界中。但实际上,童谣的创作主体为成人,是成人所理解的儿童生活与儿童审美意识的体现,如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所说:“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目),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学,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訫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⑴其中含有成人对于儿童接受社会化过程的期待。由于儿童难以一次性接受多而深的信息,童谣对儿童的引导、提升往往就体现在它短小散碎、甚至缺乏逻辑的故事中,并在儿童的成长中屡屡回响,随着儿童逐渐融入社会被理解和补充完整。可以说,童谣不但具有叙事性,而且它的叙事性能够跟随作为接受者的儿童一起成长,那童谣在创作之初就必然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和发展空间,引导儿童自身去进行填补,并在这个过程中顺利地走向成人。本文便以四川达州地区流传的童谣作为案例,解析其中的叙述学价值及其叙事性的部分面向,以期呈现达州童谣具有地方特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和美学空间。
收稿日期:2222-09-1/
作者简介:张耀丹(094—),女,四川达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第2期张耀丹叙事中的成人世界:达州童谣初探4
一、达州民间童谣分类与其功能性叙事
达州地区的民间童谣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游戏性童谣、教育性童谣、趣味性童谣和安慰性童谣。这些童谣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巴渠地区的地方性彩,在用词遣句上多以方言为主,同时与达州当地的地方性事物和日常生活习俗相关联。长期以来,由于达州地处川东北,具有连接巴山山脉且多山地的地理特点,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闭塞,陪伴儿童成长的童谣与平原地区的童谣相比,更具地方特,被巴山渠水辖制在较集中的传播范围里。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达州童谣基本需要以达州话念读才能压到正确的韵脚,并伴有达州当地的一些土俗和社会规则,呈现出巴渠区域的某些性格特点。这些特质引导儿童能较早了解当地的语言环境和社会交往规则,将个体顺利带入到当地社会所共有的某种文化场域当中。因此,许多童谣在叙事过程中所选择的叙事语言、叙事角度都是有其功能性的。
(一)游戏性童谣
贝内克指出:“人在幼年期,游戏在儿童身心的发展上比学习有更重大的意义。”2]这个时期的儿童尚未真正接受社会性教育系统的引导,理解力薄弱、心理幼稚的同时又有认识世界的欲望,游戏就成了解决这类冲突的最好方式。
儿童的游戏有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象征游戏指用具体的游戏动作去模仿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和行为,达到引导儿童了解生活的作用。如渠县的童谣《翻豆腐》,就是对巴渠民间制作豆腐的一种模拟。游戏通常是两个儿童面对面拉手,边唱此歌边从双手围成的圈子里翻转身体钻出,翻几次就唱几次,一唱一和,达到游戏的目的。
唱:哪边高?和:这边高。
唱:哪边矮?和:这边矮。
唱:豆腐翻几块?和:豆腐翻七块。①
巴渠人民做豆腐的步骤是等豆腐冷却定型后再翻面取出,这首童谣和搭配的游戏同制作豆腐的行为高度类似。达州下辖的渠县、大竹等地都盛产豆制品,在生活水平不高的过去,许多孩子都会看到父母或街坊做豆腐的场景,甚至稍大时还会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因此这首童谣是巴渠儿童通过游戏性童谣熟悉生活的案例之一,即在简单的唱和中学习翻豆腐的步骤。
规则游戏则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便受罚或失去游戏资格,是一种社会性较强的游戏。在万源市采集到的“捻中指拇”游戏就属于规则性游戏的一种。游戏中需有一人将右手五个手指头捏紧,左手将右手攥住,只露出右手五个手指尖,然后让其他人猜测哪个是中指并将那个指尖捻出来。握指拇的人要善于伪装,使对方捻不到真正的中指而受罚(多是打手心或才艺表演等);猜指拇的人要善于识破伪装,捻到中指而使对方受罚。猜指拇的人待对方握好手指后,便开始边点手指尖边唱:
钻石进攻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要吃人,黑了就关门。
门对门,虎对虎,恰好捻到中指拇。②唱罢迅速捻住指拇,对方松开左手公布答案。规则游戏及相关童谣无疑是使孩子最快理解社会的规则性和奖惩制度的方式。如这首童谣中,不只是简单地为游戏打节奏,还将双方比作“人”和“虎”,握住指拇的左手就是“门”。如果老虎在门外没选中正确的人,则要被人“打”,即受罚;如果人没有藏好自己而被老虎猜中,人就要被“吃”,也象征受罚。因此,这首童谣叙述了一场人虎对峙的故事,游戏的结果则决定故事的结局。这种叙事方式使简单的游戏也因具有故事性和未知性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育性童谣
有一类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童谣,例如边唱边画的童谣游戏。这类童谣需要儿童边唱童谣边随
①讲述人:杨琴玉,女,63岁,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讲述时间:2216年6月2日下午;讲述地点:达州市升华广场;记录人:张耀丹。
②讲述人:肖杨,男,26岁,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人;讲述时间:2216年4月25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步行街
8昆明学院学报2221年4月
具体的歌词画出图案,以其中在四川地区最广为流传的《丁老头》为例,童谣唱完,一个“丁老头”便画完了。其词曲版本众多,在此取达州市区流传的版本:
一个丁老头(画“丁”字做鼻子)
欠我两个蛋(画两个椭圆做眼睛)
我说三天还(画“三”做额头皱纹)
他说四天还(画“四”做嘴巴)
还你一个蛋(画大椭圆做脸)
三个油条3角3(画竖“三”做头发,左右“3”做耳朵)
一张油饼6角6(画椭圆做身体,左右“6”做手)
两根油条8角8(画两竖做腿,两个“8”
做扣子)①
这类与画图游戏相关的童谣,在歌词的每句都教导了儿童相应的画图步骤,用儿童可以理解和描绘的简单数字和形状,例如“三”“饼”“蛋”等,组成一个与现实事物相似又不失趣味的图案。其中的叙述多带有逻辑性和故事性,且和所画对象紧密相连,不仅加强了儿童对文字、数字的记忆和使用,还锻炼了他们对具体事物形象的认知。所以这类童谣当中的叙述,上至一词一句,下至每个句子的前后联系,都带有较强的功能性0
在过去,巴渠地区生产水平较低,儿童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且大多数劳动者不识字,教育性童谣就成为他们教授子女在道德、法制、审美和情感等方面的口头教科书。为了让儿童较快地理解潜藏在童谣中的教诲,这些童谣大多为第一人称叙事,往往会叙述出一个场景或一段行为模式,并在歌词中对这类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使儿童可以将自己代入其中,以此达到对儿童的教育目的。比如在给小孩子们分东西吃的时候,大人想要孩子学会和睦相处、平均分配、谦让他人的概念,就会教孩子们唱: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妹妹不在留一个。
不嫌少,不争多。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
吃完了,笑呵呵。②
再例如,达州山多渠多,儿童从小就被大人带着上坡下坎,这种时候,大人就会教孩子们唱:小弟弟,小妹妹,上坡坡,下坎坎。
互相照顾慢点点,不要滚到冬水田。③有一些童谣是以嘲讽的口吻唱出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以此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比如“羞羞脸”动作通常就配合童谣进行,即其他人会边用食指刮脸边唱童谣,以示对做出不文明行为的人的羞辱,这个动作就叫“羞羞脸”。当儿童随地小便或尿湿了衣服床铺时,他就可能会被周围的人进行“羞羞脸”,同时唱:
“羞羞羞,打斑鸠。打到外婆的屋檐沟。”④“羞羞羞”后接“打斑鸠”,一是为押韵,二是对男孩子随意小便行为进行语言上象征性的惩罚。因为在巴渠地区,鸟雀、斑鸠等意象常被用来指代男性的生殖器官。这六个字的简单叙述就完成了对儿童潜意识因为没有遵守小便规则而被惩罚,且惩罚的对象正是其小便部位的描述。无论是对涉及小便这种基础生理行为的规训,还是对其性器官的象征性惩罚,都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所以,这首童谣配合“羞羞脸”的动作,还被广泛地使用在其他对儿童行为的纠正上,因为它被发现比其他言辞上的惩罚更为有效,且用“斑鸠”替代性器官,使这首童谣更为含蓄地融进大众的日常话语中。孩子便会在这样的体氛围里逐渐习惯规则的束缚。
也有许多童谣的叙述是对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过去达州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当久旱无雨时,成人便以儿童的口吻编写童谣让儿童演唱,以期儿童的幼小纯真打动上天:
老天爷,下大雨,保佑娃儿吃白米”
白米香,白米甜,蒸个甜糕好过年o[3][1]
①讲述人:李东宇,女,52岁,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讲述时间:2219年1月22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凰城一号小区其家中;记录人:张耀丹。
②同上。
③同上。
第2期张耀丹叙事中的成人世界:达州童谣初探9
童谣不但使儿童了解了风调雨顺与实际生活的重要关系,而且还一并将乡土社会的祭祀观念传达给了儿童。
类似的还有在临近过年时,小孩子传唱的: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细娃儿要吃肉,大人没得钱。
老汉儿只有去拉船。①
这首童谣的流行可以追溯到22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流行的原因正是因为当时生活水平较低,许多家庭过年买不起糖和肉,只好让小孩吃红萝卜,夸大它的甜味,以一种自嘲和自我安慰的口吻叙述生活条件的困难,使儿童了解到父母的艰辛。
在达州大竹等乡下,大人会在腊月三十晚上带着孩子去摸竹子,边摸边唱:
竹儿爹,竹儿娘,一年长成竹儿王。
你也长,我也长,我和竹儿一样长。②歌词里以竹子长得又快又高的特点联系到儿童的成长,具有相似律的特点(而摸竹子的行为又有接触律的成分)o这类童谣不仅教导儿童学习自然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还有指导性的仪式存在其中,对儿童来说充满幻想和趣味。如许多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儿童的思维颇有和原始人类相通之处,正在于此。
(三)趣味性童谣
达州人民性喜戏谑,性格火暴,言谈中常有幽默粗俗之处,难登大雅之堂,但实际上,土俗的趣味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和艰苦环境下乐观精神的反映。所以,这种集体性格也被放置到许多童谣中,其中往往比其他地方的童谣有更多的方言土语和粗话,并叙述一些人事物景的丑拙鄙陋来达到诙谐的效果。出名的童谣如《方脑壳》,就是叙述“方脑壳”这一人物的丑态作为取乐:
方脑壳,哈戳戳,不拐弯,走直角。
火车来了跑不脱。③
还有一首《老太婆》与其类似,叙述了一个裹小脚的老太婆的遭遇:
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乒里乓啷跳下河。④
这首童谣中可以看到叙述者更鲜明的年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暗示了“裹小脚”等封建习俗不容于“汽车来了”的新社会。
还有一种用顶真的手法叙事的童谣,其间杂入一些针对对方的粗话来达到诙谐的效果。比如《踩脚歌》,儿童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时常出现站立不稳踩到别人或被别人踩的经历,这个时候,被踩到脚的一方就会唱:
踩了我的脚,啷哎说?
进医院,贴膏药!
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
啥子豆豌豆!啥子豌台湾!
啥子台抬你妈妈进棺材!⑤
新知加入粗话,不仅达到了报复对方踩脚行为的目的,还对初学语言的儿童来讲别有一种禁忌的趣味,满足了他们原始思维中想要反击他人的欲望,加强了他们对当地方言土语和语言环境的了解。顶真的使用则使较长的篇幅和较多的词汇更易被儿童记住,富有节奏感。所以,这几乎是一首在达州地区成长的人都会唱的“踩脚歌”
(四)安慰性童谣
安慰性童谣是所有童谣中最基础的一类,它承担了成人创作并演唱童谣时最基本的诉求,即安慰
①讲述人:李东宇,女,52岁,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讲述时间:2219年6月22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凰城一号小区其家中;记录人:张耀丹。
②讲述人:谭春,女,29岁,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讲述时间:2219年8月16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老西门火锅店;记录人:张耀丹。
③讲述人:李东宇,女,52岁,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讲述时间:2219年6月22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凰城一号小区其家中;记录人:张耀丹。
④讲述人:杨琴玉,女,63岁,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讲述时间:2216年6月2日下午;讲述地点:达州市升华广场;记录人:张耀丹。
⑤讲述人:李东宇,女,52岁,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讲述时间:2216年6月22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凰
10昆明学院学报2221年4月
儿童。在儿童伤心哭泣时,为了使儿童迅速忘掉伤心事,大人总在逗笑儿童的一刹那唱道:
又哭又笑,黄狗飙尿!
鸡公打锣!鸭儿吹号!①
中间没有一段完整的故事,黄狗、公鸡和鸭子的形象好像也毫无关联。但这首童谣总是能将儿童逗乐,使他们忘掉伤心的事,究其原因在于它叙述了一个颇为滑稽的场景,即在同一个画面里,儿童的又哭又笑和黄狗飙尿、公鸡打锣、鸭子吹号一样,是混乱吵闹而违背常理的,因此所有打破常理的事汇聚在一起成就一种滑稽的谐趣,迅速地使儿童转移了注意力。
催眠童谣也是安慰性歌谣的一种。在达州地区,带有方言土语彩的摇篮曲有很多,都是母亲、祖母
等长辈为哄儿童安眠所创作。歌词简单,富有节奏感,描述画面也多与表演者和接受者的亲人之爱有关,温馨柔和,使儿童容易入睡。
摇一摇,摇一摇,摇到狗儿睡觉觉”
摇一摇,摇一摇,捡柴烧,挑一挑”
卖了买个花帽帽”
摇一摇,摇一摇,摇到狗儿睡觉觉”3达州地区的童谣大致就分为以上四类,其中每一类的叙述方式都有其功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童谣并不只局限在某一类中,或者说,这种分类只是初步的,并不能准确地区分所有的童谣。例如“又哭又笑”一首,既有安慰儿童的功能在,也兼有趣味性童谣的特点,因此不能简单划分。
二、达州民间童谣的叙事语言和叙事视角
中华灵芝宝
通过上述对达州童谣的分类和列举,可以明晰地看到童谣作为当地口头传统的一部分,具有两个可发掘的方面:一是作为口传文学本身的童谣在演唱和口头传播时的具体情况,即它的口头性;二是达州童谣被相对固定地保留下来之后作为叙事文本的方面。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童谣的口头传播与在口传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主流的史诗、民间故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首先从讲述人和受述人二者的关系来看,童谣的传播链通常是由成人向儿童一对一的讲述,再由儿童传播到其周围的儿童体中。这里的成人与儿童往往具备某种情感或亲缘关系,成人对儿童演述童谣时暗含某种教育性目的,期望作为受述者的儿童能尽快脱离原始的思维状态,顺利进入到成人的世界中去。这条传播链的持续非常稳固,跨越了某种时间的桎梏。因为只要儿童能够顺利长至成人并进入繁衍后代的环节中,某些他在幼时从成人那里接受的童谣,就有机会被传播到他的下一代那里去。所以和史诗等不同的是,童谣并没有相对集中的某个传承人,它以活态的方式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单位中,传播范围广且以单线传播为主。而由单个儿童传播到体的部分,则是对前者的补充。所以归根究底,童谣的讲述人主体为成人,而受述人则是儿童。其讲述场域以家庭为主,在幼儿园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场所出现后,幼儿园老师则替代了一部分原本属于家长的职能,成为童谣的讲述人。
另外,因为童谣的接受者是儿童,其叙事语言就要为儿童所接受。从上述列举的语言符号可以看出,达州童谣多以三字为一句,多不过七字,便于儿童理解记忆。其选词,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拟声词,都与当地日常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统一,如达州常用的“竹儿”“抿抿甜”“幺儿”“狗儿”等。在讲述人向儿童演唱童谣时,有时还会搭配上表情动作作为童谣的补充,实际上,这类童谣中的非语言符号和童谣的语言符号一起构成其叙事语言,两者互相补充,加强了儿童对当地地方性文化知识的接受。例如《踩脚歌》中必定有“踩到脚”动作的发生才会开始“踩脚歌”的演唱,甚至在唱完最后一句报复对方的
粗话时,演唱的小孩还要踩对方一脚以示反击,作为整首童谣的实际结束。在达州地区,母亲等长辈哄幼儿入睡时,习惯将幼儿抱在怀中,并以手轻拍幼儿的背,嘴里有节奏地念:“哦哦喂,哦哦喂。”这段行为被称作“眶”,源于手拍击的声音,后来其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儿童需要长辈安抚的时候。在演唱催眠童谣时,演唱者往往伴随"眶”这个动作,随着童谣有节奏地轻拍儿童。有一些催眠童谣直接将这个动作加到歌
①讲述人:李东宇,女,52岁,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讲述时间:2219年1月22日晚;讲述地点:达州市凰
天津城建大学疫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儿童   达州   游戏   成人   叙事   行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