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主义观的阐述

道家自然主义观的阐述
道家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生命哲学独树一帜。道家站在自然宇宙观的高度,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理性精神来看待人的生命价值。它尊重生命,崇尚回归自然,以超脱的眼光追求生命的超越和精神自由,充分体现了生命本真的自然关怀。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是道家思想体系的重要 组成 部分。在道家思想 体系 中,自然是一种观念和态度,也即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状态,而非当今所说的大自然、自然社会。道家认为,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合理的存在。
一、 功率谱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的基本内涵
(一) 自然是生命之源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联系,将人置身于自然的大坐标系中来考量人的生命价值,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自然之“道”是生命的起始点和最后的归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自然之“道”是万物之母,也是生命之本,生命源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人、天地和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 生死自然而然
道家将人类的生死变化纳入宇宙万物大化流行之中,认为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认为,生命产生于“道”,经过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最后又复归于“道”。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道家重视生命,但并不贪生怕死,认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事,人应该坦然面对生死,甚至认为自然的死亡还能超脱俗世的牵绊,成为一大乐事,达到“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的境界。道家把对死亡的抗衡与征服落脚于心理转变上,以“安时而处顺”的心态对待死亡,认为死亡自然而然,无法抗拒,从而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在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三) 生命和自然浑然一体
庄子将“道”化生万物的机制归结为“气”的聚合变化,认为人的生命是“道”化为“气”,“气”聚成“形”的结果。他认为,人与天同根于“道”,同成于“德”,同化于“气”,处于天然的联系之中。这种同根同源性是天然的而非人为的,庄子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人与天一”,即人合于天,合于自然,生命不能离开自然而孤立存在。只有彻底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共生共荣才是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即“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道家极力反对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肆意践踏自然,残害其他物类。“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自然万物和生命浑然一体的思想构成了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的基本内涵。
信用风险二、 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道家生命观的核心思想,以“自然”为本位,尊重生命,提倡自然无为的生存之道,主张回归自然,实现生命的本真,追求超越,达到生命的理想境界。
(一) 崇尚自然,重身贵生的价值追求
佩特雷斯库“崇尚自然,重身贵生”,是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的核心思想。老子曰“: 名与身孰轻? 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在生命和名利等外物的对比中,老子更重视生命本身的自然价值,认为生命至高无上。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重身贵生的思想,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身殉利、殉名、殉家、殉天下的价值取向予以否定,认为这样做是“以物易性”,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名利、家国、天下乃是身外之物,人真正拥有的只有生命本身。庄子认为,生命高于一切,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所以,庄子主张要善待生命
以尽其天年。需要指出的是,老子主张顺自然而生,反对人为的厚生,认为纵生厚养是不祥的,所谓“益生曰祥”。只有不刻意以生为务,生活上不过度追求,才是长生久视之道,是谓“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二) 世博主题馆顺应自然,无为不争的生存之道
老子首倡“法自然”的价值导向,提出了无为不争的生存之道,主张尊重自然秩序和法则,顺应自己的自然本性而生存,以无为不争的态度对待一切,自然朴真、纯净无私。这里的“无为”不是通常意义的无所作为,而是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处理事务。庄子也提出了“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生存法则,将顺应自然看作人类应然的生存方式,主张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按照人的本初真性生存,不伪饰、不造作,不为外物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道家反对随波逐流,把“无为不争”作为人类本然的优秀品质和立身处事原则加以推崇,这在《老子》一书中多次体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无为不争、卑下守柔、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生存之道,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
代的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成为中华民族所遵循的金玉良言。它呵护生命、崇尚自然,而且使人际关系得到“润滑”,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三) 回归自然,追求超越的理想境界
“回归自然,追求超越”是道家生命观的终极目标。道家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生命的过程本身,在于生命自身不为形役的自在和快乐。人类应从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真。庄子提出“达生”之说正是体现这种思想,“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达到人生自由解放的理想境界。人类作为一种特殊意识的生命存在,总是追求自身的无限超越,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这也正是道家的终极追求。道家的生命超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肉体超越,追求长生,并提出了一些养生方法,如养形、养神、节食、寡欲等,来保养身体,增加寿命。二是精神超越,追求自由,即摆脱对一切现实条件的依赖而获得的人格独立和人性自由状态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庄子所言“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的妙境。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超越万物之分与物我之别;其次要超越善恶之分与是非之别,从凡愚的世俗中解脱出来;最后是超越生死之分与苦乐之别。人一旦超越,精神上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那种摆脱了物役与外累
而获得的自然而然、无拘无束、安然适意的生命状态,正是道家所追求和渴望的理想境界,也是人类社会所渴望和希求的人生圣境。
三、 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的当代价值
降压散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精神危机日益严重,深具人文关怀的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无疑是一剂良药,对缓解当代社会危机具有重要价值。

聚酯纤维布(一) 道家从生命本源上对人与自然同根同源、密不可分性进行了深刻论述,对化解当今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家生命观充分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同根同源密不可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是人生存的根基,人是自然赋予灵性的生命体,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践踏自然就是伤害自身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利奥波德在他所著的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提出,生态伦理首先必须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他看
来,人类不是也不应该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只能是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人与自然是一种特别亲密的相互平等的关系当代人类社会忽视了人同自然的联系,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都是人类自身,而很少关注自然,为了实现所谓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不断地满足自身的欲望,对自然进行无限掠夺破坏,结果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严
重破坏,生态灾难频频暴发要想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就必须重新定位,自觉地将自己的小生命融入到宇宙的大生命之中,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从自然界中获得无限的生命力在这方面,道家的宇宙大生命观对化解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家第一次树立了天人平等意识,主张天
人和谐爱护自然尊重万物平等友善地对待其他生命只有建立和谐的大宇宙生命观,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效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二)道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剖析,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缓解日益严重的人性异化和精神危机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生存的重压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外物的追求,而离生命
的本真越来越远。人性的不断异化让人被物欲所驱使,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身心不能得到安适,人类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天有 3000 人自杀,其中由于职场压力所导致的自杀,在近年内上升了两倍。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的国家之一,有的青少年甚至也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2015 年 1 月 26日,齐鲁晚报《自杀已成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 如何预防?》一文中指出:中国 18—34 岁人死亡案例中,自杀是其中最大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而道家生命观旗帜鲜明,独树一帜,充满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认为生命高于一切,我身天下第一,任何身外之物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它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反对“丧己于物、丧性于俗”。这些主张深刻地警示世人,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追求生命本真价值,摆脱物欲之累,要关爱生命、回归自然,从纷繁复杂的事务和束缚中走出来。作为自然造化的一员,不应轻生怕死或厌生求死,要顺应自然,努力活出自然所赋予的生命时限,以“惜生而不贪生,安死而不忧死”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两千多年前道家自然主义生命带给人类和风细雨般的关怀,对缓解当今日益严重的人性异化和精神危机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家自然主义生命观,以自然之道为生命起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以追求人性本真和生命超越为主旨归趣。道家生命哲学为人类孤独的心灵之旅和有限的生命
历程提供了建立于深刻形而上反思基础之上的终极关怀。这不仅为人的全面异化和深刻的精神危机的化解提供了理论基石,也为现代人的生命存在提供了一个栖息家园。
四、 道家中人与人的和谐
( 一) 人际和谐
人际和谐(个体之间)首先表现为个体与家庭成员的和谐。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关系的全息缩影。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孝慈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即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大学》之“修齐治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由是推己及人,可扩展至以下环节。儒家“三纲五伦(常) ”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而“五伦”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经过现代诠释,对人际和谐仍有指导意义。在人际和谐基础上的己和谐、和谐,可分别称为“第六伦”、“第七伦”。道家在以上方面不仅与儒家相通,还更强调社会伦理的自然性,“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这对儒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僵化或
异化现象起到良好的纠偏补正的作用。

( 二) 己和谐
在己(个体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和谐中,儒家强调以社会为本位,而道家则“贵己”、“重生”,高扬人的主体性。历经先秦道家、汉代黄老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内丹学直到现代新道家的演进,道家在强调主体性人格的同时,也有不断综合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趋势。内以修身与外以治国的和谐统一是道家式“内圣外王”理想。《老子》第 56 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是讲“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 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这种“玄同”境界是道家理想的和谐人格形态。在现代流行话语中,己和谐属于公私之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问题。己和谐到极致应为社会发展与个体自由最大限度的结合,亦即马克思所讲消除了异化的“自由人联合体”,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只有在这种自由民主、充分解放生产力的条件下“普遍和谐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 三) 和谐
体与体的和谐包括不同种族、民族、国家、地域和文化相互间的和谐。亨廷顿1993 年发表《文明的冲突?》提出,文明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这不是耸人听闻,问题是如何避免冲突及其引发的战争乃至世界大战。是增强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的隔阂、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 21 世纪人类命运。关于文化冲突与和谐共存的讨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通过诠释“普遍和谐观念”而建构的“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积极回应,引起海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应倡导以“普遍和谐”的新视角来观察当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一种“和而不同”型的文化多元新格局。在“和谐世界”的建构中,老子“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30 章) 的主张很有现实意义。“9·11”系列事件的本质即是文明冲突的怨怨相报。以邻为壑虽可逞一时之快,然终不过饮鸩止渴,必将加剧冲突的升级和更为凶残的报复。恶性循环下去,人类命运无异于集体自杀。因而,全球伦理的寻求,应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完善为互相尊重理解对方需要的差异性以“和而不同”作为基本原则,以形成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的良性循环,并以此避免“两败”,实现利益
最大化的“双赢”,乃至皆大欢喜的“多(共) 赢”( 普遍的和谐)。用“和而不同”原则处理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民族之间关系,不但对消弭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儒家的最高理想是和谐天下,提倡王道德化,反对以武力为本的霸道。如《尚书·尧典》:“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乾彖》:“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梁惠王上》:“仁者无敌”。当今世界潮流被概括为“和平、发展与合作”,特别是进而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既是对传统“普遍和谐”精神的继承发展,也表明对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在上述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上,自我身心的平和宁静才有可靠保障。按照自然主义的价值取向,“人与人的和谐”由此可顺理成章地转进到下面“自我身心和谐”的环节。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也是相通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9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命   道家   人类   价值   认为   追求   社会   超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