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

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
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的确定⽅法
⼀、控制⽹必要起算数据概述
1.控制⽹必要起算数据的要求:见下表。
控制⽹种类必要起算数据个数必要起算数据种类
⽔准⽹
测⾓⽹
测边⽹/边⾓⽹/导线⽹1
4小诺霉素
3
大众投资指南⼀点⾼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两点坐标或⼀点坐标、⼀边长和⼀边⽅位⾓
⼀点坐标和⼀边⽅位⾓
2.平差计算时控制⽹的起算数据必须满⾜要求
也就是说,确定必要观测数t时,控制⽹的起算数据⼀定已经满⾜了要求。
满⾜要求的起算数据不仅种类满⾜要求,且其个数⼀定等于或⼤于其必要起算数据的个数。起算数据满⾜要求有两种情况:⼀是控制⽹的起算数据本⾝就满⾜要求;另⼀是控制⽹的起算数据本⾝不满⾜要求,经假定或实测补⾜后满⾜要求。补充的起算数据也视为已知。
⼆、控制⽹必要观测数的计算⽅法
起算数据可分为两类:⼀类是点位起算数据,如坐标、⾼程等;另⼀类是⾮点位起算数据,常见为平⾯控制⽹中的⽅位⾓、边长等。⽔准⽹中⽆此类起算数据。下⾯分别就这两种情况来讨论必要观测数t的确定。
1.起算数据只含点位起算数据,不含⾮点位起算数据。
显然,⽔准⽹的必要观测数t就是此类未知点(⾼程)的个数;⽽平⾯控制⽹的必要观测数就是此类未知点坐标的个数,也即为点数的2倍。若以P表⽰控制⽹中未知点的个数,则此种情况下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法为
⽔准⽹:t=P
平⾯控制⽹:t=2P
2.起算数据既含有点位起算数据,⼜包含⾮点位起算数据。
包含⾮点位起算数据只有平⾯控制⽹。这类数据都对应着⼀条边——有两个端点。根据该边与控制⽹的连接情况,⾮点位起算数据⼜分为两类:⼀类是两端点都包含在控制⽹内部,如图5中的S0、α1、α2,图7中的α0,图9中的α1等,称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另⼀类是⼀端与控制⽹相连,⼀端⾃由,该边好像悬挂于控制⽹上,⼀般为已知⽅位⾓,如图6中的α0,图9中的αA、αB、αC等,称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或悬挂边。
如果假设⾮点位起算数据未知,也即⽹中只有点位起算数据。则可看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与确定未知点坐标有关:确定未知点坐标需要测定⽅位⾓、距离。为了确定未知点的坐标,这些数据本来是应该观测的,但现在已知了,可替代观测值计算点的坐标,势必要减少观测值的数量,故必须从必
要观测数中去掉。⽽第⼆类⾮点位起算数据未知时,其⾃由端点就是⽀点,可单独进⾏测量和计算,故不能算作控制⽹中的⼀点。故该类起算数据不能替代观测值,故与必要观测数t⽆关。若以Q表⽰第⼀类⾮点位起算数据的个数,则此种情况下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法为
平⾯控制⽹:t=2P-Q
显然,上述第⼀种情况是第⼆种情况在Q=0时的特例。故综合两种情况,得控制⽹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法为:
⽔准⽹:t=P
平⾯控制⽹:t=2P-Q
特别提⽰:其中未知点个数P不包含已被假定为必要起算数据的未知点。这种⽅法适⽤于测⾓⽹、测边⽹、边⾓⽹以及导线⽹等平⾯控制⽹的各种形式。
综上所述,必要观测数t 的计算步骤为:
(1)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查看控制⽹的起算数据是否满⾜要求,否则按要求补⾜。(2)确定未知点个数P (不包括已作为起算数据的未知点)。(3)确定第⼀类⾮点位起算数据个数Q 。(4)按上述公式计算必要观测数t 。
三、必要观测数计算⽰例
下⾯给出⼀些平差实例,来验证和说明上述必要观测数t 的计算⽅法。
⽰例1:⽔准⽹如图1。该⽹⽆已知⽔准点,P 1~P 4为待定点,h 1~h 6为观测⾼差。
分析:此例⽆已知数据,需要假定⼀点⾼程作为起算⾼程,故P=4-1=3,必要观测数为t=P=3。⽰例2:⽔准⽹如图2。A 、B 、C 为已知⽔准点,P 1~P 3为待定点,h 1~h 6为观测⾼差。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要求, P=3,必要观测数为t= P=3。
⽰例3:测⾓⽹如图4。A 为已知点,P 1~P 4为待定点,∠1 ~∠12为观测⾓。分析:此例起算数据不满⾜要求,需要补充⼀边⽅位⾓和⼀边边长作为起算数据,P=4,且Q=2,必要观测数为t=2P-Q=2×4-2=6。
⽰例5:测⾓⽹如图5。该⽹⽆已知点,但有两个已知⽅位⾓α1、α2 和⼀条已知边S 0,P 1~P 6
为待定点,∠1 ~∠17为观测⾓。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不满⾜要求,需要假定⼀未知点为已知,故P=6-1=5,且已知⽅位⾓α1、α2
和已知边S 0均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即Q=3,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5-3=7。
⽰例6:测⾓⽹如图6。A 、B 为已知点,有⼀个已知⽅位⾓α0和⼀条已知边S 0,P 1~P 4为待定点,∠1 ~∠13为观测⾓。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要求,P=4,已知⽅位⾓α0为悬挂边,属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只有已知边S 0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4-1=7。
⽰例7:测边⽹如图7。A 、B 为已知点,另有⼀个已知⽅位⾓α0,P 1、P 2为待定点,S 1~S 5为观测边。
图1 ⽔准⽹⽰例(1)
P P 2P 3
4
图2 ⽔准⽹⽰例(2)
A B
图5 三⾓⽹⽰例(2)
○ P 1 ○○ P 6 P 3
1 2 3 4 5 6 7 8
9 10四丁基溴化铵
11
12
13 14
15 16 17 ○ P 2 ○○
P 4
P 5
α2 α1 S 0
图4 三⾓⽹⽰例(1) P 1 P 2 P 3 1 2 5
6 7
8 10 11 3 4
▲△●○●○●○●○
■ A 9 12 P 4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要求,P=2,已知⽅位⾓α0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2-1=3。
⽰例8:边⾓⽹如图8。该⽹⽆已知点, P 1~P 4为待定点,∠1 ~∠5为观测⾓,S 1~S 5为观测边。分析:此例的起算数据不满⾜要求,需要假定⽹中的⼀未知点及⼀边⽅位⾓作为起算数据,故P=4-1=3,⽽假定的⽅位⾓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此例的必要观测数为t=2P-Q=2×3-1=5。
⽰例9:导线⽹如图9。A 、B 、C 为已知点,αA 、αB 、αC 、α1为已知⽅位⾓,P 1~P 5为待定点,∠1 ~∠10为观测⾓,S 1~S 7为观测边。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要求,故P=5,已知⽅位⾓αA 、αB 、αC 为悬挂边,属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只有已知⽅位⾓α1为第⼀类⾮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5-1=9。
四、其它关于必要观测数计算⽅法的⽂献:
1.《测量平差问题中必要观测数的确定》,作者:姚宜斌、邱卫宁。测绘通报:2007年第3期。
2.《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确定的新⽅法》,作者:宁伟、殴吉坤、宁亚飞。测绘通报:2010年第8期。
3.《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确定的再探讨》,作者:宁伟、殴吉坤、张发顺。测绘通报:2010年第10期
以上是本⼈给出的必要观测数t 的计算⽅法,欢迎同学们批评式使⽤,并与其它⽂献中的⽅法进⾏⽐较,更希望指出其中谬误或提出改进建议,借以提⾼⼤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图9 导线⽹⽰例
图8 边⾓⽹⽰例 P 1
P 4 P 3 S 1 S 2 S 5 1 5 3 4
2 ○○○ S 4
P 2 ○ S 3
图7 测边⽹⽰例 A B P 1 P 2 α0 S 1
稻螟赤眼蜂
S 2 S 3 S 5 ○△
○△ S 4 图6 三⾓⽹⽰例(3)○△ A B α0 P 1 S 0○
○○ P 2 P 3 △ P 4 5 2
1 3 4 7 8 6 13 1
2 11 10 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8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据   观测   点位   控制   未知   确定   起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