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鸾的传奇人生(上)

!"#$%&
!
"#+
,
-.
/012
防范风险
34.5
南京中华门,经铁心桥,绕过龙泉寺,进入一个绿树葱茏、小溪流淌的村庄。在村后
的小山坡上,面对着号称南京一景的牛首山,有一座古朴的墓茔,那就是著名报人、作家、学者张友鸾先生长眠的地方。
墓碑并不显眼,墓碑上的铭文却引人注目:“张友鸾原献县人,以祖官太平知县,因籍安庆。!"##年入北京平民大学,受知邵飘萍,主编京报文学周刊;奉老师李大钊命,主办国民晚报。又为世界日报、新民报、立报总编辑,复主南京人报,支持人民解放事业。”“友鸾聪颖有才,博学多闻,与张恨水、张慧剑并曰三张。文笔酣畅,思如泉涌……英姿俊秀,襟怀坦荡,清羸幽默,风雅率真,记曰:是为南京人之挚友。”这篇墓志铭虽只短短几百字,但却如实描绘和概括了友鸾先生的传奇人生。
特立独行布衣报人三十载
故人已骑黄鹤去,神龛今见布衣归。
这是张友鸾先生逝世时友人送的一副挽联。上联无须解释,下联的归于“神龛”是借用友鸾先生上世纪$%年代初写的小说题目《神龛记》,一语双关,而“布衣”则是先生的一个笔名,其实“布衣报人”也是先生大半生的真实写照。
从#%年代初到&%年代末,从北洋军阀混战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友鸾先生办报近’%年,先后在《世界日报》、《国民晚报》、《民生报》、《立报》、《新民报》等主持过笔政,后又自办《南京人报》。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曾经在!&家报纸工作过,唯独没有办过一
天官报,更没有当过一天官,是一位名副其实
的布衣报人。
在旧中国,没有任何后台,一无钱,二无势,做真正的布衣报人是很难的。尤其是自办民营报纸,不但要“受穷”,而且会“受气”、“受害”。友鸾先生是个书生,家无资产,手无分文,办起报来不要说报社的营运,就连职工和家人的开门七件事也难以应付。他曾回忆起!"’’年秋自办《南京早报》时的情况说,原以为报纸一出来就能卖钱,就能穷办起来,其实纯属幻想,因为得不到任何支援,把妻子仅有的一点首饰也赔掉了,还付不出印刷费,只好转让给他人。抗战胜利后他自办《南京人报》,也是举债度日,有时借了债也维持不了日常开支,甚
至连印报的纸也发生了恐慌。一次,万不得已上海《中央日报》某社长借纸,那人竟批字“借给一令”。友鸾先生事后说,这是“与虎谋皮”,自讨气受。当然对于布衣报人来说,最严峻的考验,还是遭遇反动当局的迫害。友鸾先生主持的报纸,曾有四家被查封,多次受到威胁恐吓,他还曾被地方当局驱逐出境,至于稿件被撤下、报纸开天窗的事更是时有发生。然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过友鸾先生的初衷,几十年安贫乐道,身处危难而不惊。看来布衣报人不仅是友鸾先生的大半生经历,而且是他特立独行的人格特征。
友鸾先生早于!"#!年在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读书时,就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成为学生中的活跃分子。那时著名青年运动的领袖恽代英正在宣城县安徽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张友鸾作为
一中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为筹备成立全省学联,曾到芜湖、宣城做联络工作,并特地拜访了恽代英。恽代英对当时的学生运动发表了很多意见,讲了许多勉励青年的话。张友鸾回到安庆后立即写信给
恽代英,感谢他的教导与鼓励。不几天就接到恽代英回信,热情而亲切地教导说:“望你注意:再切实,再刻苦,再勇猛。多一个踏实的运动家,比多一百个浮泛的志士,于社会还有益处。”这些恳切的话语,使张友鸾深有感悟,他特地写了题为《今后要更切实些》一文以自励,文章发表在!"##年#月出版的《妇女杂志》上。
友鸾先生于!"##年中学毕业后,立即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正是著名的进步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由此他又得到一位极其难得的恩师,时时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年,经同学杨善
((上上)
)本刊特稿
!"
#$%&!
"
稿南的介绍正式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又面见了李大钊。当时北京有家《国民晚报》要“出盘”,李大钊即委派他以私人名义接手去办,由他作社长,后经组织介绍张友渔也参加进来,任总编辑。在这期间张友鸾为追求真理,伸张正义,发表了很多文章。#$%&年’月,他因父亲病重回安庆探亲,就在他因遇战乱交通阻塞,滞留南方时,他的组织联系人不幸遇难,《国民晚报》也被查封,因而组织关系中断。但他始终没忘记革命先驱的指引、恩师的教导,“为自己立下戒条:不做官,不入官报……”,坚持同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及社会邪恶势力作斗争,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作为布衣报人的风范和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格。博学多闻作家耕耘毕一生
张友鸾的布衣报人生涯,一开始就带有戏剧性。他不像通常所见的那样,年轻人刚进报社先从练习生或见习编辑做起,他是作为总编辑的应聘者进入报社的,更稀奇的是他的职位不是求来的,而是“骂”到手的。那是#$%(年秋天,当时颇有影响的北京《世界日报》总编辑辞职,急需请人接替,社长成舍我接受经理吴范寰的推荐,由他的同乡张友鸾继任。成见张是个%)岁出头的青年,还在平民大学读新闻系,就有些不放心,而原来的总编辑经过挽留又留任了,于是张到报社第三天就被辞退。这
种事若是别人遇上,或许无奈作罢,而张却不是寻常求职者,他一怒之下写了一封信,骂成!"#$#%&’()*+&,-./0123456789:;<=>?@ABC <DEA:!F*GH4&IJKLM:EN9’O PQRS9TUVJWXYZ[9\]^_‘abC cdefghCijkNCl?m n V4L-Zo *+p qrstuvwxyzC{#$%+|}lpu ~P QHR STzCU|%%VWKHPXY?.C)Z
<DEZP[\4C]^_
k>
abDEXc �����C ��‘Z c4
�C �����c ���-‘W ��VC ��l ����C{#$#&|�������/‘
UC ‘�j �p �[���c ����W #$#$
|C ,�����{��C ����<U �c
����������eX �/���c
��c KN ��e �
n �‘)��������Z
N9���X ���X ����c9��N �u DEW #$%#|9����H ���9���H
��n �E ������u �/�!c �"#$%&’�CA (!.|C �����Ew )
�*
+,-�.UC X /01���u 2�3�456C 7V 8f 9:;�<=>W
��#$%%|?�@A P KZ B eX ��/*C ?A!
�DEF3
‘j �G �3�HI �C (!J456+K ��FLM.���W
#$%’|C �<X �NOPQRS c �
v T U V
wuxiaworldV v C <pU �WXY �Z |c �v T U [\v
�]<^j _‘aQb c X Fd uc �.e �c
�N
.C 3U fghid �jk �lm �.e C.!�i
T /nopk.WX ./|C ��q ��3r
�3CZjpU �s �t2�P �CAj Cuvwx
xy K �-z WabDE �#$%(|}e ���!c {|}�(!~������P ���c
�N
.  C.�QR!cCc �ST C RU VW �4W
�Vo X ICp|Y �{��PQ k
西航港一中
����Z |C
-E Y ����A (Z �U
�uW PQ k �C!abDE 3U opk 4��Z C ![<c �\��]^W ��_
���PQ
k STz �KCaS ab v �T c P �Cp �!�CMp �.i T ����r �UC ��!�u ���.i T �_�WpU 456
���@/JC =X d �.���0IC ����P -.Tz �����U �.�X@C 7
��m
U 0Iij ��C �K ������Z :a �V �W A o !.���C ��PQ k ��.d fj s
j CZ ���3W
#$%&|�C �<��-�{�jFd �A E k �STzC �KabDE (�i a
�������3CDK ����:�k ��Tz ��,CM ��R �����c �\�WZ ��VC
网络服务提供商
����3a
������面面的人和事,熟悉社会生活,就使他的文学活动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年
!"#$%&
!
"
他到南京《民生报》时,正值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他目睹一批新贵发迹,遂经两年酝酿,于!"#"年发表了人称“新京野史”的小说《白门秋柳记》。!"$%年他在创办《南京人报》期间,联系当时社会实际,运用金陵轶事,撰写了陈后主骄奢亡国的历史小说《胭脂井》和借南朝梁武帝高僧志公故事讽喻贪官污吏丑行的小说《志公传》在报上连载。《胭脂井》于!"&&年编定成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征订,印数达%万余册。!"$’年又出版了金陵传奇小说《沈万三》。
!"(%年《南京人报》在南京复刊后,他又写了六
篇小说在报上连载,反映灯红酒绿表象下的社会下层一角的生活,!"(&年以《魂断文德桥》为题结集出版。这一年,国民党政府开国民大会,他亲身见闻这场众多人物出场的闹剧。后来就是根据这个历史事件结构而成历史小说《国大现形记》,于!"%(年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年又改名《秦淮粉墨图》在南京出版。!"("年南京解放后,他在担任《南京人报》总经理的同时,继续从事文艺创作,接连发表多篇连载小说和杂文,!")*年&月在上海《新民报》上发表的反映工商界改造的连载小说《神龛记》(当年"月成书出版),就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代表作。
友鸾先生于!")#年调离新闻工作岗位,他的文学活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在发挥其固有特长从事古典文学校注编译的同时,继续从事现代文学的写作,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章。他还在上海《新民晚报》和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开辟专栏,撰写出一篇篇情文并茂、寓意深邃的美文。
!"&*年发表的《
胡子的灾难历程》,就是他晚年散文的一篇代表作。此文最初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由于当时在内地看香港《文汇报》的人还很少,所以此文发表后三年在内地并无多大反响。!"&$年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分会编印一本学习资料《中国散文((篇》,《胡子的灾难历程》入选了。!"&%年初,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从这本散文选上读到此文,由衷地称道:“写得好+”“透出一派又豁达又执著,乐观‘有劲’的人格精神。”他不仅多次向朋友们口头介绍,还把它作为“我们喜爱的散文”向上海《文汇月刊》推荐。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姚洛也从北京写信到南京,对他的老友、原《众杂志》副总编辑乐秀良介绍这篇散文,称赞说:“我将这篇文章三读,不禁为之‘拍案’。”接着,乐秀良以《〈胡子〉美文也》为题写
了一篇评介文章登在《新华日报》上。也就在此前后,这篇散文被收入《中国现代散文))篇》、《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等多部散文选中,在读者中引起普遍反响。
新闻妙笔文学融于办报中
“办报全才”,这是许多报人对张友鸾的赞语。他当总编,能采访,能编辑;能编新闻,能编副刊;能写评论和新闻、特写,又能写散文、诗词和长篇连载小说。他当经理,既能执掌经营管理,又能组织出版发行。在同辈中,确实是位难得的全才,而更难得的是
他把报人和作家的双重社会角融为一体,创造性地运用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于办报实践,把文学的因素注入报纸的编辑思想和报业营运之中,因而能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办出
“日报改良之先驱”的民营报纸。
友鸾先生办报才能的全面施展,应该说是在《新民报》任总编辑以后。这张报纸创办于!"#"年秋天,起初基本上采用中央社的稿子,没有自己的特,销量很少。社长陈铭德求贤不得非常苦闷。就在这时,
有人向他推荐了张友鸾,他马上聘请其做总编辑。友鸾先生一上任,就强化报纸作为文化产品的特,不仅确定了《新民报》以青年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而且制订适合读者需要的编辑方针,要求自采新闻,事实准确,注意政治性、社会性、时间性,并在新闻写作和版面编排上生动活泼,讲究文采。这种在那个年代与众不同的办报风格形成后,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新民报》创刊周年时,报学家戈公振亲来祝贺,赞扬说:“纸张少,编辑精,最合时代需要,是日报改良之先驱。”
抗战时期,《新民报》在重庆出版,友鸾先生又接受主笔职务,主持版面规划。当时他考虑到一般读者经济状况比战前更难,为减轻读者负担,报价宜低不宜高,同时又考虑到当时纸张紧缺,必须节省,就建议将报纸由对开一张(有时两张)改出四开一张的小本刊
稿
!"#$%&
印度支那问题
!"本
刊特
稿型报,组版力求生动活泼,新闻短小精悍。结果大获
总酚成功,当时重庆出版的大型报常在十家以上,而跻身于其中的这张小型报却能为读者所喜爱,发行数名列前茅。几年后又增出晚刊一张,
销数在十来家晚报中仍居首位。
在版面编辑、标题制作上赋予文学魅力,更是友鸾先生所擅长的。
有位老报人曾谈起过友鸾先生用文学眼光组版的一个事例:!"#$年,他在上海《立报》任总编辑时,每晚都要从重要新闻中选定一个适用头像表现的人物,然后由漫画家鲁少飞参照有关资料当晚作画,刊登于次日版面的报眼处,这可以说是他当年借助艺术效果增强新闻效果的一个创举。
友鸾先生创作的精彩标题更是常为人们津津乐道。抗日战争期间,他主编重庆《新民报》时,收到一
条电讯,报道日本特务机关调宪兵队到我杭州,湖滨大上海饭店、东南日报社、盐业银行均被其盘踞。他当即挥毫作了个标题“湖上腥膻”,仅仅四个字,凝聚着国人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
此后又有一条金华发来的电讯,报道浙境狂风,严寒彻骨,而我军桐庐一带前线将士,不畏严寒与敌抗战,记者将夜间采访所见所闻写了一篇目睹记。友鸾先生对这条电讯作了一个楹联式标题:“一幅好画(横批),山静风寒闻马啸(上联),柳筛月影照戎衣(下联)。”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与电文融为一体,对抗日前线战士的英姿作了衷心的赞美。
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的短讯,在他手上发稿时,也能作出一个声情并茂的标题。有一阵子南京阴雨连绵,读者对天气趋势十分关心,他根据预报在《南京人报》上作了一个朗朗上口的标题:“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一月。”化平淡为神奇,令读者难忘。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老编辑
还有个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强调标题引人入胜全靠立意和文采,而力戒庸俗和危言耸听。有一次,一位编辑在来稿上作了个标题“少男少女旅舍巧遇,居然一拍即合”,他当即批评说“庸俗不堪”,退回重作。
友鸾先生把文学的因素注入办报实践,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副刊情有独钟。我国从来是报纸副刊的大国,副刊则是文艺的摇篮,这本身就体现着新闻与文学的联姻。而对于友鸾先生来说,编副刊又有两个特点,一是既当报纸总编,却又兼编副刊;二是他所编副刊,既是文艺副刊,又具有强烈的新闻
性和现实意义。
友鸾先生于!"#&年在重庆《新民报》创办的《大时代》副刊,就是为了鼓舞人们积极投身抗战救国大业。可惜这个副刊才问世一个月,重庆就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各报暂告停刊,这个副刊也就随之停刊了。到了!"#"年&月,《新民报》恢复出版,他又在报上开辟一个“曲线新闻”专栏。后来,报纸增出晚刊,他又为之创设“山城夜曲”专栏。在这两个专栏上他发表的文章约’((多篇。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万花筒式的社会现象,经他以优美文字娓娓道来,都会在读者中引起普遍反响。
!"’(年&月!)日,“曲线新闻”中发表《杨将军
不写九宫格》一文,写杨虎城将军被囚禁在贵州息峰,苦闷无聊,曾接受别人建议练习毛笔字。开始写起来格小字大,字正格斜,十来天后,稍稍有规矩。“左右有谀之者,曰:‘佳哉%将军字已入格矣%’将军闻言忽有所感,则大怒,裂其纸并墨砚而碎之……慨然云:‘我人已在格子里,愁苦不可解,今并我字亦入格耶*我固有罪,我之字无罪也,我何必使字失去自由*’从此不再练字。”文章短小精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久系囹圄的爱国将军杨虎城之同情。
友鸾先生自办《南京人报》时,总经理的担子已经够重了,仍然亲自主编《新南京》副刊,另请一位编辑作助手。篇幅只有不到四开报版面的一半,每天却需保证有六七个题目的文章,分置于“南京史话”、“风俗民情”、“风物世象”、“南京特产”等栏目,还组织“人名征对”、“问题征答”。一次“征答”的题目
还是他亲自拟的:“你是南京人,应知南京事,下面十个题,填来试一试。”可谓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在举行“人名征对”、“问题征答”揭晓之时,他都亲自撰文详
加说明,以增强与读者的交流。!
(未完待续)
!"’+年在重庆大田湾
张恨水为张友鸾居所题名、赠诗、作画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3:1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8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先生   南京   新闻   文学   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