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主要内容: 口蹄疫、狂犬病、

第三章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主要内容:
  口蹄疫、狂犬病、、结核病、 布鲁氏菌病、破伤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等病的简介、病的发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和公共卫生等内容。
自学内容:
  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多种动物共患病外,一些发生频率较低但危害性较低大的和新出现的多种动物共患病。如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
基本要求:
  l、掌握各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的病性特点
  2、掌握各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掌握各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
  4、掌握各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5、掌握各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6、相似症状和病变的多种动物共患病的鉴别诊断
重点、难点:
重点按每个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相似症状和病变的多种动物共患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学时:
8学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第一节  口蹄疫(1学时)
重点:
  1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为什么难以消灭的原因
  2 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3 口蹄疫的防制要点
 
一、简介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烂斑)为特征。
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也把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本病是世界性的传染病,只有新西兰无本病流行史。
1-6号病:猪水泡病、马瘟、马传贫、鸭瘟、口蹄疫、牛瘟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口蹄疫病毒(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中的唯一成员,根据其血清学特性,现已知有7个血清主型,即AOCSAT1(南非1)SAT2(南非2)SAT3(南非3)AsiaⅠ型(亚洲Ⅰ型)。各型内又有亚型,现已知的有80多个。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不能交叉免疫,同一型的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口蹄疫病毒在患病动物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发热期血液内的含量最高,退热后病毒可以出现于乳、粪、尿、泪、涎水及各脏器中。
常用2%4%氢氧化钠、0.2%0.5%过氧乙酸、10%的石灰乳、20%漂白粉、3%5%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消毒,但碘酊、酒精、石炭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季胺盐类消毒药对口蹄疫病毒无杀灭作用。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2.易感动物  口蹄疫病毒可感染的动物多达33种,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偶蹄兽,人对本病也具有易感性。
3.传染源  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4.传播途径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粘膜和皮肤感染。
5.流行特点
(1)本病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2)不同种间可互相传播。
(3)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4)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三、临床症状
1.  
潜伏期约24d,最长1建国大业2017周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至40.541℃。
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出现黄豆大至核桃大的水疱。这时病牛流涎增多,线状口涎挂满口角及唇边。水疱约经1d后破溃形成红糜烂,体温降至正常。
趾间及蹄冠的皮肤上也出现水疱,迅速破溃,出现糜烂,或干燥结成硬痂,甚至蹄匣脱落。
乳头皮肤有时也可出现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烂斑,如无继发感染,溃疡逐渐愈合。如波及乳腺可引起乳房炎,泌乳量显著减少,甚至泌乳停止。
孕牛可发生流产。本病一般多呈良性经过,经约1周即可痊愈,如果蹄部出现病变时,则病期可延至2周或更久,病死率低。病愈后可获得1年左右的免疫力。吮乳犊牛患病时,水疱症状不明显,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突然倒地死亡,病死率很高。
    2. 症状与牛大致相同。发病率低且症状较轻,水疱以蹄部为主,病羊跛行。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山羊口腔多见弥漫性口膜炎,水疱生于硬腭舌面,蹄部症状较轻。羔羊常因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
  3. 潜伏期12d。以蹄部水疱为主。在蹄冠、蹄踵、蹄叉等处皮肤有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不久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面,1周左右痊愈。如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侵害蹄叶,使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哺乳仔猪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达60%80%
4.鹿 体温升高达4040.6℃,有时可持续68d。口腔粘膜,舌面的水疱、烂斑小而少,恢复快,7d可痊愈,采食减少,有时拒食。蹄部水疱、烂斑多见于蹄叉、蹄冠和蹄踵部,病鹿不能站立,有明显的蹄裂,重则蹄匣脱落,发病率高,可达100%,妊娠期的鹿可发生流产,成年鹿发病死亡率约10%左右。
四、病理变化
1、 口腔和蹄部的水疱和烂斑
2、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反刍动物前胃粘膜可见圆形烂斑和溃疡,真胃和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3、心肌病变具有特征性,心包膜有弥散性或点状出血,心肌松软似煮肉样,心内外膜、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俗称 “虎斑心”。
五、诊断
本病多侵害偶蹄动物,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多为良性经过。患病动物的口腔和蹄部有水疱和烂斑,死后剖检可见虎斑心病变等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应灵敏、特异性强、操作快捷,可直接鉴定病毒的亚型,并能同时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和猪水疱病病毒,广泛用于动物口蹄疫的监测。
规律性
猪口蹄疫与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等疫病的临诊症状相似,应注意进行鉴别(3-1)
3-1: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和水疱性口炎等四种水疱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点北京大学图书馆
猪口蹄疫
猪水疱病
猪水疱疹
水疱性口炎
病原
口蹄疫病毒
猪水疱病病毒
猪水疱疹病毒
水疱性口炎病毒
易感动物
偶蹄兽
牛、猪、马等
流行形式
流行性
流行性
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散发
病死率
成年猪低,仔猪高
一般不死
一般不死
一般不死
水疱的部位
蹄部多,口腔少
蹄部多,口腔少
蹄部、口腔都有
口腔多,蹄部无
动物接种
猪唇皮内
+
+
+
+
牛舌皮内
+
-
-
+
马舌皮内
-
-
红账簿+/-
+
绵羊舌皮内
+
-
-
+/-
豚鼠足踵
+
-
-
+
2日龄小鼠腹腔或皮下
+
-
-
+
9日小鼠腹腔或皮下
+
+
-
-
抗酸试验
pH5.0敏感
pH5.0耐受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不规则或轻度反应
六、防制
1.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通过有效的常规监测体系表明,至少在1年内没有发生过口蹄疫,且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
(2)停止免疫接种后未曾进口过口蹄疫免疫接种动物。
2.免疫无口蹄疫国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在过去2年时间内没有发生过口蹄疫,有文献证明正在实施有效的疫病监测体系,并执行一切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常规措施;为了预防口蹄疫的流行进行了常规免疫接种,所用疫苗符合国际兽疫局标准;
(2)具有强有力的病毒检测监督体系。免疫无口蹄疫国家要转变为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必须在停止免疫接种12个月后申请。
3.非免疫无口蹄疫区  在免疫无口蹄疫国家或部分地区仍有口蹄疫感染的国家内、可建立非免疫无口蹄疫地区,非疫区与国内其他地区或相邻感染国家应有监测带以及自然/地理屏障隔离开,并实施有效控制口蹄疫病毒入侵的兽医卫生措施。此时除应该具有定期和快速的动物疫病报告记录外,还应具有:
(1)在过去2年内没有暴发过口蹄疫,且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该地区在停止免疫接种后没有引进免疫接种过的动物;
(2)在非免疫无口蹄疫区具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及监测带;
(3)详细说明不实施免疫接种无口蹄疫地区和监测带的边界,以及防止口蹄疫病毒入侵无疫区的体系和所有防制口蹄疫的常规措施。
4.免疫无口蹄疫区  存在非免疫无口蹄疫区的国家,或仍有部分地区感染的国家都可建立免疫无口蹄疫地区。免疫无疫区与国内其他地区或相邻感染国家应具有缓冲带或自然/地理屏障隔离开,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建立无口蹄疫区时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定期和快速的动物疫病报告记录;
(2)在过去2年中没有暴发过口蹄疫;
(3)实施有效的监测体系及适宜的缓冲带,无疫区及缓冲带内实行常规免疫接种,所用疫苗应符合国际兽疫局标准;
(4)详细说明免疫无口蹄疫区和适宜缓冲带的边界,以及防制口蹄疫入侵的体系和所有防制口蹄疫的常规措施;
(5)在实施免疫接种的无口蹄疫区存在强有力的病毒活性检测监督系统。若免疫无口蹄疫区所在的国家要将该地区转变为非免疫无口蹄疫区,则要求在免疫接种停止12个月后进行申请。
5.口蹄疫感染国家  指有口蹄疫流行的国家。
6.口蹄疫感染地区 指在某国家范围内存在口蹄疫感染的地区。感染区与无疫病区之间应有监测带、缓冲带或地理屏障隔离开,并采取有效的兽医卫生措施防止病毒向外扩散。符合下列条件的易感动物只能运往缓冲区或监测区内指定的屠宰场屠宰。
(1)原产地动物在调运前至少30d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
(2)调运前至少3个月内,原场地周围半径10km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口蹄疫;
(3)动物必须在兽医当局的监督下用消毒车辆直接运至屠宰场,不得与其他易感动物接触;
(4)屠宰后的动物产品必须视作被感染产品,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应用;
irc(5)使用后的运输车辆及屠宰场必须立即进行彻底的清洗及消毒。
7.原无疫区或国家暴发口蹄疫时的处理措施  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或地区发生口蹄疫时,需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才能重获无疫状态认可。
(1)通过采取扑杀措施处理后,最后一头动物被处理3个月;
(2)采取扑杀措施,血清学监测及紧急免疫情况下,最后一头免疫动物屠宰后3个月。
免疫无口蹄疫国家或地区发生口蹄疫时,需要满足下述条件才能重获无疫状态。采取批杀措施时,最后一头动物被处理12个月后;或不采取扑杀措施时,在最后一个病例发生2年后,通过有效的疫情监测体系证明无口蹄疫发生。
有口蹄疫感染的国家和地区可对易感动物每年接种疫苗12次。我国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平时要做好口蹄疫的免疫接种工作,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同血清型的口蹄疫疫苗用于牲畜的预防接种。目前用于预防口蹄疫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有A型、O型弱毒苗和A-O双价弱毒苗,对牛、羊均安全有效,但对猪有致病力。猪可肌肉注射O型口蹄疫BEI(二乙烯亚胺)灭活油佐剂苗,免疫期可达6个月。仔猪、羔羊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在90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接种,母牛分娩前2个月接种一次,母羊分娩前4周接种一次。牛、羊使用O-亚洲I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猪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7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口蹄疫   免疫   动物   水疱   接种   病毒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