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8.1 复习笔记
【结构脉络图】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1.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
(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
1927年下半年国民党政权建立后,实行新闻统制政策,大办党营新闻事业网,取缔一切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新闻机构,阻挠民营新闻机构的健康发展。这种统制表现为:
自动驾驶仪①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该网络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为核心,集中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等大城市和各省会城市。
②控制和利用民营新闻事业。对于民营新闻传媒,特别是著名大报,如《申报》《新闻报》《大公报》和《世界日报》等,国民党当局采取的是积极拉拢和严加控制的办法。
③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共同点是,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定为非法,予以取缔。其实质是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剥夺人民的言论与出版自由。
青春变成鱼尾纹
④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推行新闻检查制度等。国民党当局实行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由事后追惩改为事先审查,图书杂志要原稿送审。1933年5月起,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建立新闻检查所,1934年9月10日国民党中央成立新闻检查处,新闻检查逐渐在全国推广。
(2)《中央日报》
孵化基金《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由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顾孟余任社长,9月14日停刊。192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
央日报》发刊,同年10月停刊,次年改在南京出版。《中央日报》在形式上为独立的法人,独立经营,实际上更便于蒋介石直接控制。
(3)中央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4)中央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呼号为XKM,发射功率500瓦。1932年11月建成新台,呼号改为XGOA,发射功率扩至75千瓦,为亚洲之冠。
2.共产党报刊的艰苦斗争
(1)《布尔塞维克》
《布尔塞维克》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至1932年7月出版第5卷第1期后停刊。《布尔塞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任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张太雷、、周恩来等21人为编委。其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介绍了列宁的党报思想。
(2)《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与《上海报》合并组成。1930年10月30日,《红旗日报》又增出独立的副刊“实话”,主要刊载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每5天出一期,随《红旗日报》发行。《红旗日报》于1931年3月8日停刊。《红旗日报》的发刊词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对“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观点的最早的明确表述。
(3)党的“地下”报刊建设积累的经验包括:①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②发展通讯员,加强同众的联系。③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
3.革命文化运动中的报刊和鲁迅的报刊活动
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人和思想文化界的进步人士联合开展了革命文化运动。运动的中心在上海,主要阵地是报刊,最早的倡导者是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支持的社团与刊物。
(1)革命文化运动中的报刊
①创造社是一个文学社团,曾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提倡“新文学的建设”。1928年1月15日,创造社在上海创办《文化批判》,它是一个综合性月刊,有社会科学论文,也有文学作品。
②太阳社也是一个文学社团,1929年1月在上海创办《太阳月刊》,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鲁迅的报刊活动
鲁迅始终在上海率领文化大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报刊是他的主要阵地。他主编或支持了多种刊物,撰写了大量的杂文,其中不少是传世名篇。他开创了独特的杂文风格,使杂文在中国报刊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得以牢固确立。
(3)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左联”是影响最大的革命文化团体,它先后出版了《萌芽》《拓荒者》《北斗》《文学导报》《巴尔底山》《前哨》《十字街头》等机关报刊。
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1)红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
(2)《红中华》报永田晴康
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1934年10月3日出版第240期后,随红军长征暂告停刊。史称这一时期该报为《红中华》瑞金版。该报瑞金版发行量初期为数千份,后来超过10000份,最多时达40000份。《红中华》报和红中华通讯社是同一个机构,担负出版和通讯工作两重任务。负责人先后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珉、沙可夫(陈微明)、瞿秋白等。
(3)《青年实话》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创刊,总编辑部设在江西于都,总发行所设在福建长汀,1934年5月都迁至瑞金。陆定一、魏廷先后任主编。发刊词提出:“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该刊发行量起初为8000份,后增至20000份,最高达30000多份。红军长征前夕停刊,现在所见最后一期为1934年9月30日出版的第113期。王宽诚
(4)《红星报》
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由红军总政治部主持出版,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5月后,任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陆定一接任主编。出过“号外”,一度出过32开本小册子。1933年增出《红星副刊》。发行量曾达到17000份。红军长征后,随军出版,但改为油印,每期印七八百份发至连队。1935年8月3日停刊。
2.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和红军报刊
(1)革命根据地报刊
偏二甲肼
①湘赣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湘赣省委机关报《湘赣红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湘赣》和《红湘赣副刊》;省军区政治部的《湘赣红星》;共青团省委机关报《列宁青年》。
②闽浙赣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省委机关报《突击》;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和《红东北》;省军区的《红星报》和《前线》;省工会的《工人特刊》;共青团省委的《列宁青年》和《青年实话》;省互济会的《互济生活》等。
③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湘鄂西分局机关报《红旗日报》和《布尔什维克》周刊、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共青团省委机关报《列宁青年》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7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报刊   上海   出版   革命   建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