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抵御流行性传染病的韧性城市的思考

关于建设抵御流行性传染病的韧性城市的思考
摘要:2019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在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本文研究重点是从新冠疫情的流行中,吸取经验教训,结合应对传染病大流行对于城市空间与环境的要求,从城市、社区、建筑等层面,提出通过建设韧性城市抵御传染病大流行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病、韧性城市、城市空间与环境
1引言
由于城市居民健康的异质性、频繁的接触与高度的人口流行性,导致大城市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孵化器。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表明,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天花、等疫情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的住房、卫生系统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准则。从2019年起新冠病毒的流行,不但引发了大规模的疾病传播,还导致了许多持续性的问题,从多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新冠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空间变化的思考,并重新评估流行性传染病是否影响城市规划的未来,以及如何通过韧性城市的建设改善城市应对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所需的空间与环境。
6500d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对于控制流行性传染病发展的研究仍然有限,与自然灾害不同,传染病大流行对社会经济和人的持续性影响时间更长,而针对流行性传染病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往往是暂时性或阶段性的,以满足及时应对的要求。由于每次的疾病大流行都是难以预测的,因而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需要提高城市建设方面的韧性。
2韧性城市的概念与作用
1973年,霍林(Holling)在《生态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中首次在生态文献中引入“韧性”一词,他将生态韧性定义为一种生态系统能够在不发生重大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方式。而“韧性城市”的概念诞生在约20年前,并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框架设计中,其涵义为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去韧性城市的建设,更多地侧重于城市应对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韧性,然而随着各类疫情的流行,韧性城市对于传染病大流行的预防、响应及恢复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
在相关的研究中,韧性城市的多样性、冗余性、高效性、稳健性、恢复性、适应性和转化专项审计
能力是城市应对系统性冲击和变化的主要特征。城市空间作为承载人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是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利用韧性城市的特征,可以从全流程提升城市对于疫情防治与管理的水平。
3城市应对流行性传染病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欠缺韧性的城市空间
流行性传染病的爆发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对于所有资源的调度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原来的地区与城市结构,疫情的到来考验着每一座城市的抗风险能力。然而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与扩张,大城市治理能力未能适应城市化的步伐,导致在疫情流行期间,许多城市的应对表现出被动性。大城市往往是疫情高发地区,而城市高度集中的人口与资源,造成了地区资源分配与供应的压力。虽然区域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日渐完善,但也为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欠缺韧性的城市功能与空间,对城市应对疫情产生了消极影响。
志行风格3.2 多样性不足的基层社区
疫情流行期间,主要由政府向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但由于疫情分布广、影响大,治理责任被层层分解,社区作为最小管理单元成为防御疫情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城市治理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然而,自上而下的治理思维虽然能够提高应对疫情的决策效率,但传导到基层,却有可能导致“一刀切”等现象,由此在社区中产生管理混乱、效率低下、配置失衡等问题。由于社区构成与建设水平的差异,一些老旧小区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脆弱性,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的失衡等问题,影响社区疫情的管控及恢复。
3.3 适应性不足的建筑环境
建筑物安全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许多老旧建筑不利于通风,而新建高层建筑玻璃窗密闭,通风换气依赖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标准面临考验,同样地,卫生间及上下水设计的也影响着传染病的传播。除了建筑安全设计,新冠疫情中长时间的封控管理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筑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4基于应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韧性城市措施与建议
基于流行性传染病传播的特征,从城市、社区、建筑等层面,通过韧性城市策略,提出减轻流行性传染病传播影响的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危机、抵御高水平的流行性传染病。
硅谷杂志
4.1 城市层面
根据新冠等流行性传染病与城市环境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影响传染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等多方面,可结合韧性城市特征提出建议措施。
第一,疫情发生期间的物资供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粮食、物流、应急物资等。对比于乡村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基数大、密度高、流动快,往往受到更大的疫情冲击,疫情期间乡村作为重要缓冲地带及粮食供应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在城市紧凑发展与扩张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功能在逐步向外迁出,如农贸集散中心、物流园区等,但在疫情期间这些空间发挥了重要的物资储存及转运作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自给自足应对突发性疫情的需求,并重新审视城乡空间关系。
第二,灵活的城市空间需要提供多元功能的城市用地,使城市可以应对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应保障一定的弹性储备土地资源,以便在疫情流行期间,为城市提供应急性用地,如应急医院等。
第三,为应对疫情,需要考虑除必要设施以外更多的冗余公共设施空间,让城市具有一定
弹性。在城市中提供不同规模的冗余服务设施,可保障疫情到来之际,减少因交通产生的疫情传播几率,并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得服务,并做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性布局。
第四,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各个城市应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地区的防疫策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环境。
4.2 社区层面
在流行性传染病传播期间,社区设计的重要日渐凸显。一方面,疫情期间居民停留在社区的时间更长,更考验社区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社区人口构成的社会、经济、生理特征不同,如何减轻不同社区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成为重要命题。
第一,结合社区生活圈的打造,保障居民在步行或骑行10-15分钟内可以获得日常所需的基本服务,包括生活、工作、商业、卫生、教育、娱乐、社区服务等方面,在疫行期间,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也会减少人们对外交通的需要,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第二,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与绿空间,促进户外活动,允许在疫情期间人们适当开展运动
或活动,通过这些空间减少隔离和封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开放的公共空间、适当的街道宽度与交通流量,也为流行期间的街区隔离、预留医疗服务通道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打造混合用途社区,提高社区职住平衡水平。在疫情管理期间,避免因弱势体聚居和相对滞后的社区基础服务水平,降低社区居民应对风险的能力,应该促进多元混合的社区建设,关注城市中不同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疾病病患等,提供更为均等化的服务支持。
4.3 建筑层面
冯永军新冠疫情等许多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为改善建筑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建筑空间应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降低人们在传染期间感染的风险,并且在疫情后期获得更好的恢复空间和心理支持。在条件有限情况下,采用符合标准的新风系统等优化室内通风环境。
第二,室内布局有必要设置空间上的隔断,保障在室内人员感染期间,可以一定程度上对
感染者与健康人员进行隔离。
第三,阳台、露台等开放及半开放空间,可以充当房屋与外部空间的缓冲区,同时也是人们能够获得新鲜空气和阳光的区域,应该予以重视。
第四,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等远程模式成为新的趋势,然而缺乏隐私的工作、学习空间会进一步提高压力,因此应注重住房中私密性空间的设计。
河洛石刻5结语
本文以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者的角度,从不同空间尺度,提出抵御流行性传染病可以采取的韧性城市措施,一方面保障城市在疫情期间能够更好地传导公共政策,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与发展,减轻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为居民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抵御疾病的侵袭。
参考文献
[1]邱健,李婧,毛素玲,等. 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J]. 城市规划, 2020(08):13-21
[2] 徐江, 邵亦文. 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J]. 国际城市规划, 2015,30(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5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疫情   空间   传染病   应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