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乡村旅游莫小奇和贝小贝
乡村振兴视角下
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高斌琦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委党校,甘肃 庆阳 745700)
[摘要]革命老区环县红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旅游
资源、发展红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县红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
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
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促进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故障树分析法[关键词]乡村振兴;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红旅游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红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要运用红资源”。庆阳市环县红资源富集,红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研究开发利用红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但有利于红旅游资源凸显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而且对于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县红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饭没了秀2009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北部,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革命历史悠久,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红革命历史积淀厚重
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进入环县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6月环县解放,习仲勋同志担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36年10月,、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经环县,指挥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曾设址于洪德镇河连湾,李富春,马锡五、朱开铨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
1.2 红旅游资源禀赋独特
环县目前有红旅游资源3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处。其中山城堡战役遗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曲环工委习仲勋旧居、木钵红大二校旧址、陕甘红军秘密指挥部旧址等红革命遗迹等红资源保存完好。山城堡战役战壕、东老爷山“红军窖”、曲子庆环分区旧址、东庄革命旧址等革命遗址在周边及全国红遗址当中比较少见,开发前景广阔。1.3 发展红旅游潜力巨大
环县红旅游资源内涵丰厚、特鲜明,赋予了红旅游广阔的历史厚度和丰富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环县依托红旅游资源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纽带,大力发展红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精品红旅游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现为全国红旅游经典景区,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园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和环县革命斗争史展馆已经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机关单位、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1.4 乡村红旅游初现规模
环县以八珠乡八珠塬村“一馆两址”(八珠革命纪念馆、红军西征指挥部旧址和陕甘红军秘密活动旧址)为中心,建成了八珠塬乡村红旅游特景区。以“登高原、瞻红址、品黄酒、赏花海”为主题开发乡村红旅游特项目,把红旅游的传承属性和乡村旅游的乡土民俗属性予以整合,通过举办乡村旅游体验行活动,探索出一条红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新路径。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八珠塬村就接待游客10多万人,旅游收入400多万元,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2 环县红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缺位
环县红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前期投入较少,造成吃、住、行、娱、购、游一体化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相对落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红旅游产业链。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环县目前还没有接入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主要交通要道211国道车流量太大,容易造成拥堵,游客旅游体验较差。二
[收稿日期]2020-11-04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社科联与庆阳市社科联联合项目(20SS21)。
[作者简介]高斌琦(1980—),男,甘肃庆阳人,中共环县委党校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县域经济。
高斌琦: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61-
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501期)
是部分红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娱乐设施配套不足,旅游厕所建设滞后。景区农家乐尚处于起步阶段,地方特呈现不足。三是景区管理比较混乱,各自为阵,全县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管理体系和旅游服务评价标准,服务游客的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智慧旅游服务滞后。没有引入“互联网+旅游”概念,东老爷山、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等主要景区还没有实现5G移动网络、WiFi全覆盖,缺乏智能导游、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智能化服务。
2.2 开发模式单一,缺乏地方特
红旅游景点在打造过程中缺乏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考察,自身特不明显。比如规模较大的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曲环工委习仲勋旧居等红旅游景点在馆内布设上大同小异,主要以图片、物品展示为主,辅以少量的当年战斗、生活情景模拟场面,缺乏体验感和参与性,
和周边以及其他的红旅游景点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融入当下最新的红旅游元素,游客局限于本县或周边地区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外省及较远地区游客的吸引力十分有限,进而影响了全县红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3 资源缺乏整合,文旅融合不深入
红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性规划,没有形成知名的红旅游品牌、固定的旅游路线和红旅游产品。首先是景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较大、具有带动效应的景区,和周边的南梁、延安等红旅游资源嵌入度低,导致单兵作战,不能抱团发展。其次是文旅融合不深入。红资源开发布局未能很好地与环县的名俗文化、地方特和风土人情等乡土元素相融合,缺乏给游客展示当地农耕文化魅力、讲述环县红文化故事、展现环县独特革命精神魅力的重要平台。社会科学战线
2.4 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准较低
红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县红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红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引入困难。红旅游规划、管理、宣传、接待等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导游、讲解员严重紧缺,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人才队伍建设与红旅游蓬勃发展不相适应,与周边红旅游经典景区差距较大。
2.5 宣传营销不到位,品牌知名度不高
宣传营销是红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环县虽然处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但是红旅游资源开发比较晚,红旅游开发前期宣传推广过程中,缺乏高标准规划,只是通过地方新闻媒体宣传,影响范围较小,没有及时应用自媒体平台和线下举办红旅游推介会扩大宣传范围,线上线下配合不够紧密,没能达到联动效果,导致全县红旅游景点整体知名度不高,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不强。
3 乡村振兴视角下环县开发红旅游资源的对策      建议
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拜金一族随着银西高铁、甜罗高速建成通车,环县红资源开发的外部交通瓶颈被打通。下一步要尽快建成341国道洪德——华池乔川段,打通环县与南梁、延安之间的红旅游连接通道。一要进一步完善红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快红旅游景区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5G 网络等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建成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红军主题景观园、祝捷大会会馆、观战楼和红小镇、窑洞宾馆、主题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吃、住、行、娱、购、游一体化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促进以点带面,提升环县红旅游整体形象。二要发展全域融合的大旅游产业。依托秦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和道情皮影、窑洞、香包刺绣、杂粮美食等文化资源,引进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将环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成集文物保护
、民俗展示、绿宜居、旅游扶贫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兴旅游大景区,带动乡村发展,带动农民兴业,促进乡村振兴。
3.2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红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以加强红文化研究为支撑,文旅融合为红旅游资源开发注入了新动能。加大红旅游资源开发,提升红旅游品质。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专门的红文化研究机构。集中党校、文化馆、各纪念馆现有专业人才,收集整理环县红文化档案,梳理环县红历史脉络,匡正全县历史文化传承资料,为全县红文化宣传和红资源开发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是以“山城堡战役”、“习仲勋同志在环县”等主题,把收集红故事、红军事迹、进步人士支前拥军事迹作为传承红文化、塑造环县红旅游品牌的主要抓手,用他们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鼓舞游客,感动游客,寓教于游,不断提升红革命老区的精神氛围,扩大革命老区的红旅游感召力和吸引力。最后就是本地机关干部、旅游从业人员要带头讲好环县红故事,传唱在环县产生的著名红歌曲,同时要教育培训众,生动讲述祖辈参与革命的家史和斗争史,创造浓厚的红文化宣传氛围,使红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3.3 创新红旅游开发模式
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把红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乡村红旅游。乡村红旅游已经成为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红旅游可以通过融合乡村旅游与红旅游两种不尽相同的旅游形式,创新红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挖掘八珠乡八珠塬村,洪德镇河连湾村乡村红旅游资源,以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旅游养生、村落民宅、生态农业为特打造红旅游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二要以资源互补、错位发展为导向,拒绝同质化。要把环县红旅游资源开发和全市全域旅游结合起来,要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也要和周边红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横向对比,在景区打造、旅游纪念品开发、历史场景再现体验等方面以能吸引游客、能为本地众带来收入为出发点,要注重长远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开发。
-62-
乡村旅游
3.4 创新宣传营销方式
发展线上旅游与线下旅游相结合,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广运用“互联网+旅游”等全新模式,积极推行“一部手机游庆阳(环县)”。全力打造“红旅游经济”征集旅游主题形象口号,积极培育国内知名的红旅游品牌,依托全县互联网门户网站、APP、和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加大对环县红旅游的营销推广,提高环县红旅游的品牌和市场认知度。举办红旅游推
介会、道情皮影文化节等节会,拓展环县文化底蕴,凸显地域特、让红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吸引各地游客。加强与周边县市纪念馆、红景区合作交流,推出“党员干部红主题教育和红研学旅行”主题红旅游精品线路产品,扩大自身影响力。开发红旅游商品,优化环县小杂粮、黄酒、羊肉、苦荞酒等绿食品的品质,提升皮影、地毯、香包、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档次,树立环县红旅游产品形象。 
3.5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首先要定期举办红旅游资源开发人才专题培训班,聘请红旅游发达地区专业人员对全县从业人员就红旅游景区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服务技能、红历史、资源现况、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政策优惠、县内招考、市场化选聘等方法充实景区解说员队伍,提高解说员的专业水准,提升景区接待服务水平。其次要充分利用省内高校教育资源,进行订单培养、定向委培等方式解决急缺人才问题,推动环县红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妮,何蓉.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红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
究——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调查分析[J].党史博采,2020(06).
[2] 李敏.乡村振兴视域下红旅游资源开发困境及对策——以延安市
延川县为例[J].新西部,2020(27).
[3] 毛嘉正,李玮.乡村振兴战略下革命老区红旅游资源价值及开发
[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2(07).
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策略
邓寒松,莫武刚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摘要]食用菌栽培是中国传统的农业项目之一,目前已发展了相当数量的规模化食用菌培育专业村镇,但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文旅的关联性不强。通过依托产业基础,利用乡村闲散荒地、前庭后院或其他可利用的空间场地,塑造食用菌观赏园艺景观氛围,再现“可辨性”的乡村独特农业景观,助力文旅发展,延伸产品价值链的一系列策略,形成乡村文旅和农业产业的渗透互哺模式,为特产业的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关键词]观赏园艺;文旅;品牌;食用菌;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的乡村,融合文旅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中国数千个食用菌专业种植村镇和几百个基地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用菌产业,为此众多学者、研究人员对食用菌及行业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视点普遍着力于食用菌的育种科学、栽培技术、深加工,流通领域和教学实践方面。对食用菌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也不乏诸多探索:吴冠男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研究食用菌的产品价值和建立食用菌优质品牌的途径,重点对产品品牌建设进行论述;施并塑、朱蓉则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在食用菌农业观光园的运用措施,菌类植物本身的审美价值研究不是重点;陈文福、王萍陈述了食用菌创意景观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意义,对几种菌类个体的景观观赏造景方法有深度探究,对菌类的美学特征服务于乡村文旅大环境的探讨未深入;韩叙就乡村振兴背景下食用菌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意义做了概括,对可具体操作的形式和方法研究没有触及,上述研究对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探索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目前,食用菌行业单一型的种培模式突出,食用菌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关联性不强,从乡村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看,食用菌产业助力文旅,实现三产融合是食用菌专业村镇全面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就食用菌类植物的观赏园艺栽培的方式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策略进行论述。
1 食用菌栽培的模式
食用菌是独特的植物类,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人工栽培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就已明确记载。但食用菌的栽培和其他大类蔬菜不同,它很
少直接依赖土地生长,需要竹、木、菌棒等作为栽培基质,这样就需要精细化的栽培措施才能适应菌类的生长,在农耕社会都是自产自销的小规模园艺栽培模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小农经济模式下的食用菌园艺栽培已转变为
[收稿日期]2020-10-18
[作者简介]邓寒松(1968—),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乡村景观、园艺;莫武刚(1974—),男,湖南邵阳人,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乡村景观。
邓寒松,等: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策略
-6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3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5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   乡村   环县   红色   开发   旅游   革命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