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章节版)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行、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发展规律。(1)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2)从特殊性来说,高等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数码彩扩学习高等教育的意义:A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B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C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学习高等教育的基本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着力于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4要着眼于高教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第二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根据不同的要素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分析,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1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是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2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又称类型结构。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4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即不同的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5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制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6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特定的形貌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同样也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1、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2、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根本制约3、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总之,“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科技等结构的转轨时期,即从计划经济结构向时常经济结构转型,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从传统技术结构向提高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比例的新型技术结构转型。”这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必须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的转型和调整。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一,一体化模式,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二,多样化模式。特点是:1为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2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中,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仅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
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促进个人改变
社地位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通过对其特定的活动来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对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是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但层次、类型、水平和条件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实现途径
高等教育目的内涵: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具体体现了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目的体系: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有许多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构成的体系。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可将高等教育目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目标即符合高等教育总的目的,又都具有特定的内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目的由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构成。它们都在一定层次上发挥着对高等教育的导向,调控和检验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
无轴承旋翼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高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是实施途径。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和组织管理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
2、 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行政管理系统
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在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利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由高校内相互联系的不同权力和职责的主体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校-学院-系)
二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1、 高等学校的学制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类各级学校、校外儿童青少年教育机构和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2、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高校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招生的目的、方针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受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高校招生制度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其深厚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毕业生就业制度:国外毕业生基本上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就业的。
3、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高等学校的教师
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师本人方面讲,“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教育成就卓越、贡献突出的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享有优厚的待遇、拥有较高的地位。衡量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的标准。
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决定于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2、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
无私性: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教师劳动具有无私性。示范性:示范性是指在社会领域、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身的意识中,作为教师应该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迟效性和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人的周期很长,不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见效快。
·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
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高校教师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一方面,高校教师劳动的这一客体区别于以物体、一般动物为对象的客体;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劳动对象又区别于中学、小学教师的劳动对象。高校教师劳动的时空延续性: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泛性,是因为在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面而随意中断。
3、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高等学校工作必须承担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参加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认真搞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工作,并通过学习和科教研究,不断扩充知识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科学研究 :科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高校教师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服务社会:高等学校在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往往居于领先地位,高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高,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称职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
一等风流4、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完善教师培训机构。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生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以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班主任工作量三乾隆大阅图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lcu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不良方面:师生关系工作化。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34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结构   教师   教育   社会   高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