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轴心时代: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具有同步性,普遍性,历时性特点。各文明出现伟大精神导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列犹太教先知;古印度释迦牟尼,中国孔子,老子,其原则奠定各自文化传统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2.双希文明:希腊文明代表理性精神,表现在以奥林匹斯山众神为首的神学和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的哲学(包括立法管理,国家建设)。希伯来文明代表信仰精神,表现在基督教文化,宗教伦理,强调献身性。它们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
3.西方中心论:是一种文化自我中心态度,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明,或认为人类文化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认为西方文化形态,理想与价值方式具有普遍性意义从而代表非西方文化未来发展方向,黑格尔是典型代表。
4.爱琴文明:包括基克拉迪文明,最高艺术成就——大理石雕塑;克里特文明——宫廷建筑与绘画,公元前1450年走向衰落;迈锡尼文明——金工,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5.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奠基人,出身雅典贵族。认为理论,现实,艺术三个世界等而下之,理念世界脱离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幻象,艺术世界时“摹本的摹本”。其理论综合了本原论、认识论、灵魂论,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学说,是希腊哲学中第一个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著有《理想国》。
微粒体6.哲学家王:柏拉图提出的天才治国说,认为法律和道德在堕落,要公正地治理国家和重建一种新的道德是极其困难的,而哲学家的统治就是知识或智慧的统治,是理想的治国方式。
7.古典主义:西欧文学(特别是法国)艺术上的一个流派,盛行于17世纪,主要特点是模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尊重传统崇尚理性,表现反宗教权威的精神,但模仿多创造少,不能反映现实。(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8.哥特式建筑:是当时繁琐的经院哲学的物质的形象的表征,以整体的宏大与细节的繁复来撼动人心。整个建筑一般呈尖锥形不断向上收缩,越上越细,越玲珑越轻巧,人得心灵也开始超越自己飞向上帝,浮雕,彩玻璃,高大的穹窿。纤巧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怪诞夸
张的浪漫气质,基督教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9.宗教裁判所:1233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发布通喻赋予多米尼克修会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正式产生的标志)此后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纷纷建立,成为凌驾于地方主教和世俗领土之上的“神圣”法庭,其权威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才衰落。(异端包括“巫士”,犹太人,持不同宗教见解者,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先驱)
10.三十年战争:宗教信仰的分歧与西欧各国的利益纠纷复杂地联系在一起,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性战争,表面上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但参战各国也怀政治与经济方面的目的。持续30年最终以一个妥协性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结束宗教专制时代。
11.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中世纪与近代文化之间的一个界碑过度的时代。它不仅仅是文艺的复兴,亦非那样辉煌与突如其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特点是感性的解放,发掘优美的古典艺术风格和典雅的拉丁文风。《神曲》《歌集》。拉瓦锡之死
12.“我思故我是”:“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理性的、感性的、情感的都属于“我思”;“我
思”是没有内容和对象的纯粹活动,它不是通过“我思”来推导出“我”的肉体存在,而是为了确定我是一个思想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只是思想。
13.启蒙运动: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是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想变革与18世纪末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间的重要枢纽,核心是“理性精神”,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重要思想家有卢梭、康德等。
14.现代主义:19世纪以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化运动诞生,其激烈的反叛姿态,成为西方文化的巨大断裂,强调冲突对抗。涌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
15.前三头同盟:罗马共和国晚期克拉苏、庞培。凯撒政治同盟。标志罗马共和国的衰落,骑士阶层公开与元老院抗衡。
16.布匿战争: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次战争,打了三次,罗马胜利,迦太基灭亡,加速了罗马的扩张步伐。
17.弥赛亚:在犹太人人中雨君主、救世同义,当受统治者压迫的生活痛苦无法忍受,就有
一个人领导反抗。
18.先锋派:最初指19世纪中叶法俄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后指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倾向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以及精神创伤,艺术特征为反传统,片面追求艺术形式与风格上的新奇。(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19.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不是民间文化,是适合于尽可能多的民众的艺术形式。大众的本质特征是缺乏独立的个性和个人生活方式,大众文化石文化工业的产品。没有重大严肃的人生内容,公式化缺乏独创性,要求最低限度的注意,具有娱乐消遣性,麻痹性。
20.嬉皮士运动:最早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随后迅速影响其他国家(旧金山纽约),反对越南战争和核武器,反社会体制和一切清规戒律,过着公社式的生活,提倡性解放,崇尚爱与个人自由,喜爱摇滚与东方哲学,用LSD与等药物探索另类意识状态。
21.宗教宽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宗教宽容取代宗教冲突成为一种普遍时代精神。
构成了西方近代科学理性和民主政治生长的温床。首先从宗教领域出现宽容精神继而发展为一般性宽容,使得民主和科学的成长成为可能。
22.因信称义: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神学思想“只有信仰才是得救的唯一根据。”与中世纪天主教宣扬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买卖赎罪券这一虚伪主张。
23.修道运动: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本义是为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独身、清贫、禁欲、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后来越来越极端化,成为苦行与自我摧残。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答:(1)石柱一般由柱基、柱身和柱首组成。(2)Doric出现得最早,无柱基,柱身粗壮,中部略鼓,柱首为方形,显得非常朴素。(3)Ionic精巧纤细,凹槽密而深,柱首为涡卷形。(4)Corinthian出现得最晚也最为华丽,柱首部分有花草集结状的装饰。(5)这些柱式在爱古希腊神庙中均有体现,和谐完美。
起死回生术
2.简述古希腊神话的显著特征。
答:(1)系统性强,谱系分明(创造庞大的神的家族,各自然力与社会活动都有专司之神)(2)神人同性同形(神是人性的神,在行动上超凡,在情感上则是人;具有人类童年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特)(3)迷狂的宗教精神(两种倾向=热烈与理性,酒神崇拜“山羊之歌”“狂欢游行之歌”)(4)命运悲剧(命运石“无形之手”,不消极屈从强调抗争)。
3.简述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答:(1)两者的关系式中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2)中世纪对哲学采取三种态度:1.排斥哲学2.利用哲学轮种基督教教义3.承认哲学史独立于神学的一门学科。(3)在中世纪,理性变为信仰的驯服工具,哲学成为神学的附庸。它们的作用被限定在证明、解释和保护信仰的范围之内。
iee4.简述宗教改革的起因和主要派别。
答:起因:1.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束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冲击了天主教会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思想。
3.政治上,以天主教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宗教反封建。
5.简述宗教改革的宗教意义和世俗意义。
答:宗教意义:1.使得基督教变得更为纯洁,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对立2.打破了神圣与世俗之间 壁垒森严的对立状态,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圣事中解放出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使得不同信仰并存成为可能。
    世俗意义:1.政治上,促进政教分离,世俗权力摆脱宗教控制获得独立发展空间2.经济上,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合理性根据,宗教财产还俗成为欧洲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崛起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上,对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6.文艺复兴的意义。
答:1.打破宗教一统天下(神秘主义)局面,有力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2.否定了封建特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局面3.解放思想,求实的思维方式与态度为17——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打下基础4.创造出大量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是人类文艺宝库中的瑰宝。
三.论述题
1.文艺复兴为什么可以说是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康德)
答: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的解放。中世纪不把人当人看,使得人只知道有神不知有人,现在开始把人当做人加以认识,不再是神的附属物,不再是匍匐在上帝之下的可怜受造物,而是上帝的杰作。人文主义者不是赞颂至高无上的上帝,而是论证人在上帝造物中的地位,伸张认得本性与尊严。他们以追求知识来对抗蒙昧主义,以追求爱情和现世的幸福来对抗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所以说,文艺复兴可以称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哥白尼革命”。
中西真理香
mask2.卢梭与康德等人认为,自由不仅指不被他人强迫,还指不被自身欲望所支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自由是从那些不伤害他人的活动中进行选择的权利,在不伤及他人前提下的自由就是自由,因此自由不被他人强迫。自由的对立面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不是限制。自由必须以限制为基础,目的是为了保障自由。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即他律和自律。自律是服从
自己订立的道德律令。,假若任由物欲、权力欲膨胀。屈服于自身的欲望,那么说明自己也是失去自由的奴隶。任由自身欲望所支配,换句话说即成为了“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这就是不自由的,所以说自由不仅指不被他人强迫,还指不被自身欲望所支配。
3.你如何评价启蒙理性的得失?如何看待发展中利弊相参的吊诡现象?
答: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用“健全的理性”和历史事实作武器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解放了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然而启蒙思想家们只看到了宗教产生的思想根源,没有看到社会根源,简单地把宗教本质归结为无知和欺骗。我认为发展是一种曲折的前进,是在不断地否定下的螺旋式上升,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发展过程中也总是利弊相参的。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太平天国运动深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但另一方面其内部的腐朽贪污,给民众带来的灾难有时比清政府更甚,但是,我们仍不能抹去它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发展中的利我们要继承发扬,弊则应总结借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1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1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宗教   文化   思想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