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竞争力分析与城市建设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竞争力分析与城市建设
闫二旺;张婧
【摘 要】我国黄河流域分布着7个省会城市,它们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城市建设的核心.文章运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分析了7个城市20项竞争力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城市建设构想,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0)001
【总页数】8页(P114-121)
【关键词】黄河流域;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城市
【作 者】闫二旺;张婧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楚盛家具>青藤碱中 文
2-氯-5-甲基吡啶【中图分类】F299.2
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流域内分布着七大省会城市,分别是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西安市和山东省济南市。这七个城市各具特,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为了发掘各市的发展潜力,引导黄河流域省会城市间的协作,有必要对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也应该进一步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的发展演变趋势。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更快、更多、更高效地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能力,以及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它是城市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能力
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城市竞争力即是城市发展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静态比较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0》关于中国294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测算[1],2011年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均超过0.550,除西宁市外其他6个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都位列全国前100名。其中,济南市和西安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大于0.7,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进入前50名;呼和浩特市、太原市、银川市、兰州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略低于西安市和济南市,但均大于0.6,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进入前100名;西宁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553,城市竞争力全国排名第142位。
但是,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比较中,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排名均在11名以后,在省会城市比较中竞争力相对较低。其中,只有济南和西安处于中等水平(第11-20名之间),其他城市都位于下等水平(第21-34名之间),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四个城市处于我国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末端(见表1)。
在以上比较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全国城市中比较,还是在省会城市中比较,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顺序与流域上下游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即省会城市的位置由流域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变动,则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低到高依次增加。这种分布规律与黄河由西向东流动,先后流经我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水系结构密切相关。
1. 城市综合竞争力领先的城市——济南、西安。济南市和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在黄河流域七个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力领先。
济南市是唯一处于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经济社会实力最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两大重点,以西部新城、济西湿地生态区、长清片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推动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以汽车、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济南市总人口达到606.6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6.29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24名。2012年3月12日
我的性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沿西安市北郊绕行,是黄河流域
人口规模最大的省会城市。西安市充分发挥区位、科技、产业优势,通过开发城镇组团,构建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建设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2011年西安市人口达到851.3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4.21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36名。
2. 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呼和浩特、太原。呼和浩特市、太原市是位于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两大省会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实力雄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别为0.676和 0.619,在黄河流域的七个省会城市比较中处于中等水平,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较强。[2]
呼和浩特市坚持绿引领、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在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强劲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族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呼和浩特市人口总数为291.1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7.26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51名。
太原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1世纪以来,太原
市开始实施转型跨越战略,以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转型为战略重点,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定步伐,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投资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成为转型跨越的主要障碍。2011年太原市总人口为423.5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0.12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90名。
3. 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城市——西宁、兰州、银川。西宁、兰州、银川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黄河流域的七个省会城市比较中城市综合竞争力较低。[3]
西宁市是位于黄河源头的省会城市,面对已进入工业化提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提高的关键时期,西宁市在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工业强市战略获得明显效果,初步形成以硅材料和光伏产业、有金属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藏毯绒纺为主的产业体系;农业稳市、服务业活市也有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旅游业迅速发展。但自然环境恶劣、创新能力低下、城镇体系不健全等对西宁市经济社会产生较大制约,经济总量偏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2011年西宁市人口总数达222.8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42名。
鱼的资料
兰州市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围绕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精心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实施生态屏障、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农区绿化等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成效明显。但是,兰州市产业层次较低,资金、技术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与重庆、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兰州市总人口323.2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360.03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8名。
银川市位于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西套平原),它是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银川市以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不断扩大经济规模。“一强五优”工业、“两强多优”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塞上湖城、回族风情、西夏古都为特,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严重。2011年银川市总人口达到202.5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4.79亿元,银川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7名。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动态比较
观察2005-2011年期间黄河流域各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时间序列(见表2),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七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城市在提升的幅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宁、银川和兰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而西安和济南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小。
1. 增幅领先的城市——西宁、银川、兰州。2005-2011年,西宁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提高了488.3%,增幅在七个城市中领先。其综合竞争力排名也从全国第169位上升到第142位。从各年变动情况来看,除2009年外,其它年份都呈上升态势。2005-2011年,银川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提高了394.3%,增幅相对较大。其在全国的排名也从全国第107位上升到第97位。从各年变动情况来看,除2009年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上升,尤其是在2007-2009年期间综合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2005-2011年,兰州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增幅达到321.5%,增幅相对较大。从各年的情况来看,综合竞争力指数上升和下降交替,但增幅大于降幅。在此期间,兰州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从第78名下降至第98名,说明与水平相当的城市相比,兰州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增幅相对较低。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竞争力   综合   发展   省会   黄河流域   体系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