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北京邮电大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国民收入核算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人均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绿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
包容性指数:包容性指数,又称包容性财富指数,是对国家财富的三个来源——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物和生产资本);包括矿产、土地和渔场等在内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本)——进行量化加总所得到的
潜在GDP与现实GDP: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
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现实GDP就是现实情况下的GDP。
水泥砂浆GDP平减指数(GDP折算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rk
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等于均衡收入。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
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理查兹
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以价值观为本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乘数: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投资乘数: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这里的k就是所谓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出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自发投资:又称“自主投资”,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引致投资:引致投资是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由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磷酸氢二钠超级乘数:如果实际存货数量下降到合意的存货水平之下,厂商将会设法增加实际存货,产生增加存货投资的愿望,这是引致投资。一旦有了引致投资,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就会超过正常乘数的作用,出现“超级乘数”
加速系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
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托宾的“q”说:股票价格影响企业投资。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q<1,买旧企业比新建
便宜,不会有投资。q>1,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有新投资。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上升。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灵活偏好)是指人们有一种愿意保留灵活的现钱于手中的心理动机,以便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进行投机活动。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流动性的报酬。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
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L1=ky,投机动机.L2=-hr: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宜春学院学报
流动偏好陷阱:灵活偏好)是指人们有一种愿意保留灵活的现钱于手中的心理动机,以便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进行投机活动。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流动性的报酬。
货币供给M0、M1、M2、M3:最狭义的货币(现金): M0 =纸币+硬币;狭义的货币: M1=  M0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较广义的货币:
M2= M1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更广义的货币:      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
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国内与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出口)。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
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或利息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为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的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总供给: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供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40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收入   投资   增加   货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