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学案(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学案
基础知识提纲::
1、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物质生活
断发易服、中山装
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
西式食品
屏幕录像专家6.0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社会风俗
废止缠足、
婚丧嫁娶、
社交礼仪(民国)
社会风气:涤荡封建糟粕;
婚姻制度: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
休闲生活:节假日延长,休闲方式多样化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
mm被干交通
轮船
1.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
4.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
铁路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2019理论韩国理论中文.民国建立后,西北、西南与内地仍然没有铁路交通,出行不方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局面得以改变,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4.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京九铁路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祖国首都的联系。
51997年起,国家还对铁路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2.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获得较快发展。
航空
1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3.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通讯工具的进步
1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
时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3.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4.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巡回法庭
近年来,人们还用互联网发送。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70年代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民报》,五四时《新青年》等。
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与国民党控制《中央日报》作斗争。
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的舆论工具。
5、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4.新中国成立后,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
5.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6.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7.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发展的表现:1)电视逐渐普及;
2)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8.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的原因:
1)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技术的进步……
1.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重点、难点阐述:
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关键时期
战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影响;
、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由于人口多,国家底子薄,加之“左”的思想干扰,贫穷状态仍未彻底改变。
tiedaobu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3、★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对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等等。
1)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近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
城市化进程加快。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后制定了三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如第三个远景规划拟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取代了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平等取代了特权;在中国,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加快了民主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为现代生活的变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3)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4)思想启蒙: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数大大增多,对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元精练:
一、选择题
1. 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是
A. 西方列强的入侵  B. 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 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
2. 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形成了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是
A. 窄袖革履    B. 长袍马褂      C.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      D.华冠儒服
  3.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419123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 自由的观念    B. 平等的观念      C. 博爱的观念      D. 互助的观念
5.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用排除法)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读下列广告:“女学士周XX,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1月止,某男士如有与XX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
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  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 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
8.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曾写道,“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1939年时,任教于云南大学的白寿彝如应邀到重庆中央大学讲学,并想体验“九十年来”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工具,那么他可以选择乘坐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      BTSL2550.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        B. 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 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D. 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9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生活   发展   人们   铁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