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价值争议之下,⾻科⼿术机器⼈前景⼏何?
「⼈类终将进⼊⼈⼯智能的时代。」虽然这⼀判断已近乎成为社会共识,但⼈们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始终持审慎态度。
在某乎上,⼀条关于「医疗机器⼈⼤规模上市后,外科医⽣会不会被替代?」的提问,收获了19个回答,其中⼤部分认为机器⼈⽆法替代医⽣;也有⼈认为现在不会,但未来可能会;还有⼩部分⼈表⽰,医疗机器⼈现在或许⽆法替代「主⼑」医⽣,但有可能替代「助⼿」医⽣。
后者与中国⼯程院院⼠、中国⽣物医学⼯程学会医⽤机器⼈⼯程与临床应⽤分会主任委员⽥伟的观点⼀致:「医疗机器⼈的未来,有很重要的两点,⼀是⼀定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是不要去替代医⽣,⽽是要给医⽣提供崭新的帮助。」
然⽽,如果仅仅是起⼈⼯辅助作⽤,那于医院⽽⾔,动辄⼏百万元甚⾄上千万元的单台机器购买费⽤;于患者⽽⾔,⼀次上万元的⼿术「开机费」,值得吗?
过去⼀年多,国内⾻科⼿术机器⼈领军企业天智航股价遭遇瀑布式下跌,⽬前市值较最⾼点已跌去近9成。⽽微创医疗旗下拥有腔镜、⾻科、泛⾎管等领域⼿术机器⼈产品的⼦公司微创机器⼈,⾃2021年11⽉登陆港股后,股价亦在波动中呈下跌趋势。
资本市场在逐渐丧失对⾻科⼿术机器⼈的信⼼。
近⽇,⼀份关于征求「⾻科⼿术机器⼈」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件在业内传开,更是引发激烈讨论,对⾻科⼿术机器⼈价值的质疑,被推⾄顶峰。
「现在⼿术收费是很低的,⼈⼯关节置换术这么⾼级的⼿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例加收,作为机器⼈的开机费⽤,我觉得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三甲医院⾻科专家对健康界说。
价值与价格争议之下,⾻科⼿术机器⼈产业将去向何处?
「腔镜等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定不要固步⾃封。」北京协和医院⾻科主任医师林进对健康界表⽰,⼿术机器⼈作为全新⼀代的医疗器械,是对当前转化医学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它的发展和临床普及应⽤,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医疗模式的⼀部分。
2万元起并不「经济」的选择?
中国第⼀台机器⼈辅助实施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发⽣在2020年1⽉6⽇,⼀位膝关节严重疼痛、变形、受⾻关节炎困扰20多年的66岁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该⼿术,该⾻科⼿术机器⼈是由我国⾃主研发的。
⾸先,将患者的患肢三维影像扫描图像数据同步传输⾄机器⼈的「⼤脑」——计算机系统,接着,医⽣在计算机系统屏幕上规划⼿术⽅案,然后,机器⼈的机械臂基于⼿术⽅案,通过光学跟踪仪精准定位⾄预计⼿术位置,并按照规划路径与医⽣协作,进⾏截⾻操作,随后由医⽣安装⼈⼯关节假体。
「⼿术机器⼈使医⽣的脑、眼、⼿,得到了提升和延伸。」这场⼿术的主⼑者林进对健康界表⽰,机器⼈可以帮助医⽣实现精准定位,截⾻的定位、假体安放的位置,都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案完成,并且不会对⾻骼、软组织有太多侵袭,⼿术创伤⼩、出⾎少、过程安全、患者恢复快。
北京协和医院⾻科主任医师林进在⾻科⼿术机器⼈辅助下进⾏截⾻操作
然⽽,在国内,像这样由机器⼈辅助的⾻科⼿术案例,并不多。
从应⽤场景来看,⾻科⼿术机器⼈主要应⽤于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或髋关节)、脊柱⼿术,以及创伤中的⾻折复位(多为在研)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的资料显⽰,2020年中国机器⼈辅助关节置换⼿术数量仅为24 3例,渗透率不⾜0.1%;⽽同期美国的机器⼈辅助关节置换⼿术数量⾼达10万例,渗透率为7.6%。
夏洛蒂 勃朗特天智航在国内⾻科⼿术机器⼈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2019年末,其⾻科⼿术机器⼈产品已在国内74家医疗机构投⼊临床使⽤,累计实施5371 例脊柱⼿术。但单台机器的使⽤频率并不⾼,据国盛证券统计,2016—2019年,天智航单台⾻科机器⼈在医院的平均使⽤频率分别仅为12例、47例、64例、73例。
为何拥有⼀定优势的⾻科⼿术机器⼈,在国内推⼴应⽤情况不佳呢?
有医⽣发⽂指出,⽬前⾻科脊柱⼿术机器⼈只是帮助⼤夫定位,提供导针置⼊路径⽽已,解决的是⼿术中的次要⽭盾,⽽⾮矫形、减压等主要⽭盾,算不上「雪中送炭」,⾄少现在还只属于「锦上添花」。
但这朵「花」的耗费不菲。
⼀台⼿术的收费通常包含⼿术费、⿇醉费、输⾎费、药费、耗材费等。据统计,⽬前,机器⼈辅助⾻科⼿术已经在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河北、⼭东等18个省/市纳⼊临床收费⽬录,在患者⼿术的结算单中,⾻科⼿术导航定位机器⼈的使⽤费(即「开机费」)作为新增项⽬单独收取。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在官⽹公布的《2019年第⼀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规范》,2019年,机器⼈辅助⾻科⼿术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垂杨柳医院收费为3.9万元。
另据国盛证券资料显⽰,2020年,北京积⽔潭医院根据⼿术复杂程度分档,机器⼈辅助⾻科⼿术收费在1.8万元⾄4.5万元;济南市第三⼈民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医院机器⼈辅助⼿术收费,根据⼿术情况,⼤体在0.7万元⾄1.5万元。
据北京某⼤型三甲综合医院⼀位⾻科主任医师向健康界透露,2019年该院引进⾻科⼿术机器⼈后,采⽤机器⼈辅助脊柱⼿术费的最初定价为4.4万元,后根据⼿术复杂程度分档,将费⽤调整为2.2万元、3.3万元、4.4万元三个级别。
「实际上,价格调整前后,医院机器⼈辅助脊柱⼿术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该主任医师表⽰,在患者⾃费的情况下,愿意增加⽀付2万元以上机器⼈使⽤费的患者,并不多。
单从⼿术费⽤来看,机器⼈辅助⾻科⼿术,对于患者⽽⾔似乎并不是⼀项「经济」的选择。然⽽,如果从整体诊疗费⽤来看,未必不「经济」。
「传统⼿术需在患者体内植⼊⾦属接⾻板系统,这些耗材价格昂贵,⽽采⽤机器⼈辅助⼿术,⼤部分情况下仅需在患者体内植⼊⼏枚螺钉,将极⼤地减少患者的花费。」北京积⽔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新宝对健康界表⽰。
「⾼不成,低不就?」
脏弹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社局曾于2021年8⽉发⽂,规定⾃2021年10⽉23⽇起,机器⼈辅助⾻科⼿术进⼊北京甲类医保⽀付⽬录(可100%报销),项⽬价格定为8000元/次;⼀次性机器⼈专⽤器械获得北京⼄类医保⽀付(可报销70%)。
华大影院纳⼊医保之后,医院⾻科⼿术机器⼈的开机率是否有所提升呢?
前述主任医师对健康界表⽰,采⽤机器⼈辅助脊柱⼿术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与患者的选择意愿相⽐,医⽣的使⽤意愿,才是影响机器⼈开机率的关键。」该主任医师认为,⽬前临床使⽤的⾻科⼿术机器⼈还达不到医⽣所期望的⽬标,对复杂、⾼难度脊柱⼿术还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
对于脊柱⼿术⽽⾔,⼀⽅⾯,⼿术规划还需由医⽣来完成;另⼀⽅⾯,机器⼈的三维影像扫描功能并⾮实时的,术中患者体位可能发⽣变化,导致与术前CT扫描结果存在⼀定差别,进⽽影响机械臂定位的精准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即便没有机器⼈辅助,也可以将螺钉较为精准地植⼊患者体内。
「现在⾻科⼿术机器⼈的状态,我感觉是有点「⾼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复杂的⼿术⽤不上机器⼈,能够⽤机器⼈的⼿术,相对来说⼜⽐较简单。」该主任医师进⼀步补充,在使⽤⼿术机器⼈之前,需要花费⼀定时间做系统对接和调试,增加了⼿术的时间成本。
不过,亦有专家对⼿术机器⼈表⽰⽀持。
「⼈总有打盹⼉的时候,⼈总有哆嗦的时候,即便是⾼级专家也有,这是⼈的弱点,但机器不会。」吴新宝坦⾔,⽬前投⼊临床使⽤的机器⼈的确功能还不全⾯,主要⽤于「定位」、「瞄准」等功能,尚⽆法完成像辅助⾻折复位这样更复杂的功能要求,但机器⼈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如果因为初期它的功能较为基础就放弃使⽤,其实是在扼杀未来。
林进对健康界表⽰,⾃⼰⽬前已基本上不再做传统⽅式的关节置换⼿术。「⼈的精准度和机器⼈的精准度是有显著差异的,既然有更好的⼿术⽅式,为什么还死咬着古⽼的⽅法?」
减少外科医⽣的疲劳和颤抖,减少术中医⽣透视次数和时间,减少医⽣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提⾼操作器械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机器⼈辅助⼿术的优点鲜明,但与传统⼿术相⽐,究竟哪项才是更优选,现在可能还难以定论。
患者的意愿、医⽣的意愿、机器⼈的功能⽔平,以及「开机费」,都在左右着⼿术机器⼈的普及应⽤。
业界对此看法不⼀,但在⾻科⼿术机器⼈的价值⽅⾯达成共识——⼿术机器⼈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常有必要的⼯具,尤其是对推动医疗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m13引物「通过机器⼈辅助,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能达到同质化的效果。普通的医⽣能够做较⾼难度、较复杂的⼿术;有经验的医⽣借助机器⼈,能够使⼿术效果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省⼒。」前述主任医师同时也表⽰。
吴新宝也指出:「从设计之初,⾻科⼿术机器⼈的定位就相当于顶级⾻科专家,即使是⼀名住院医⽣,只要懂解剖,就可以在机器⼈的辅助下完成和顶级专家⼀样的⼿术操作。」
「未来⼿术机器⼈更适合⼆级甚⾄⼆级以下的医院,只要进⾏机器⼈相关培训并按标准操作,低级别医院的医⽣,也能达到可靠的⼿术效果。」林进表⽰,⼿术机器⼈可以帮助缩短医⽣的学习曲线。
戈尔巴乔夫近况
他认为,过去年轻的⾻科医⽣要成长为主⼑,需要⼏⼗台或上百台⼿术的训练,但在机器⼈的辅助之下,不到10台⼿术,医⽣便能独当⼀⾯,前提是医⽣具备⼀定的外科⼿术基础和⾻科经验。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深等⼤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较为薄弱。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
截⾄2020年末,全国医院总数为35394个,其中三级医院299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级医院10 404个,⼀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如何快速提升基层医⽣的医疗技术⽔平,如何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医院的诊疗服务,是现阶段中国⾯临的难题。
「借助⼿术机器⼈和5G⽹络技术,⾝在北京、上海的顶级专家可以远程指导偏远地区医院的医⽣做⼿术,为其规划⼿术⽅案,真正实现让患者『⼤病不出省』,同时⼜能得到同质化的⾼⽔平。」吴新宝说。
2011湖北高考数学
开机费定价「打⾻折」?
2021年9⽉,天智航负责⼈曾乐观地对投资者表⽰:「机器⼈辅助⾻科⼿术进⼊北京医保是有标杆意义的,后续进⼊其他地区医保会逐步加速。」
然⽽,事情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加速进医保更快到来的,是定价调整。
2022年3⽉初,⼀份关于征求⾻科「⼿术机器⼈」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件在互联⽹上传开。根据该⽂件显⽰,国家拟在⼈⼯椎体国采启动前,对机器⼈辅助⾻科⼿术收费进⾏⼤调整,以确保医疗服务和收费质价相符。
该⽂件将⾻科⼿术机器⼈收费标准作了如下划分:
⼿术机器⼈只具备和发挥导航定位功能的,每例⼿术加收⽐例最⾼不超过40%,核⼼术式价格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标准按每次2000元封顶。
⼿术机器⼈在医务⼈员⽀配下完成或参与完成部分⼿术操作的,加收⽐例不超过80%。
⼿术机器⼈在医务⼈员⽀配下完成或参与完成全部⼿术操作的,以及进⾏远程⼿术操作的,可适当放宽加收⽐例。
加收标准包含导航定位⼯具包(包括但不限于基座、跟踪器、连接器、标定器、引导管、套筒、固定器等),以及「⼿术机器⼈」使⽤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费⽤。
现阶段,⼤部分国产⾻科⼿术机器⼈都只是起导航定位作⽤,如果参照标准1)进⾏收费,包括导航定位⼯具包及⼿术机器⼈使⽤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在内,每例机器⼈辅助⾻科⼿术,将最多只能在传统⼿术基础上加收2000元。
「医院要考虑收⽀平衡,⼀台⾻科⼿术机器⼈的价格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如果『开机费』定价过低,医院很难收回成本,将不会再有动⼒引进机器⼈。」前述主任医师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9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器   辅助   医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