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1812序曲

摘要:1812 序曲》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旋律,表达了俄罗斯的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的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它通俗易懂的标题, 以及层次分明的主题发展,和管弦乐的彩, 成就了这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关键字:1812序曲 奏鸣曲式 爱国主义
一、《1812序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57—189311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1812序曲作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作一部作品, 尼古拉.鲁宾斯坦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 博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25 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展开构思。这座天主教堂曾在1812 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毁, 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 写成了这首作品, 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 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 ( 简称1812 序曲 )
1812 , 拿破仑调集60 万大军入侵俄国, 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 占领莫斯科, 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 拿破仑军队数量占优势, 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 法军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 下令烧毁粮草, 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 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法国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 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 法军陷入重围。于是, 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 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的严寒, 残酷的冬天袭击着曾经骄横一时的法军存者, 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 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部队大部分被歼灭, 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拿破仑起了假名带着随从绕道德境狼狈逃回法国。法军溃退的消息传来, 俄国举国欢腾, 教堂的钟声响彻大地。当俄国人民以激动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对军队的文告时, 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1812序曲》的内容
柴可夫斯基的新技术1812序曲正是根据上述史实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 年的这一事件中的各个阶段,非常通俗易懂。穿插在整个序曲中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从开始的反复出现到《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
织发展,《马赛曲》 已逐渐失去耀武扬威的性格, 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 主题更加气焰嚣张, 但已变为强弩之末,描绘出了拿破仑军队从侵略到被俄罗斯军队打败的全过程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 弦乐奏出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古老的赞美诗《主啊mdsn, 拯救你的子民》 开始。这是一首庄严的众赞歌,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6 个声部舒缓演奏, 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同时, 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众的苦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这是序曲的第一主题众赞歌》。这一主题肃穆虔诚,他们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吸取力量, 公开崇拜神圣的圣像是民族的标志, 也是团结一致的象征, 表达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 音量增强, 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 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 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和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进入呈示部后, 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 小调, 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 它的反复出现预示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
胡书刚
《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 描写了拿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 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 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 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之后,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 揭示了俄国战士对家乡的思恋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间旋律展示了士兵们热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 也描写了战士们休息时的欢快场面。
其后, 是一个以俄罗斯民歌《蜘蹰门侧》为素材的旋律主题, 这一主题具有舞曲的特点, 幽默而热情, 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音乐的展开部和再现部, 运用了以上各种音乐材料来描写战斗的场面, 遵义铁通但《马赛曲》 已逐渐失去耀武扬威的性格, 转入低音区, 旋律显得支离破碎, 预示着侵略者必将失败的命运。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 音调的此起彼伏, 交错出现, 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部略有变化, 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副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后, 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 主题更加气焰嚣张, 但已变为强弩之末; 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两个主题却一再得到了强调, 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节节胜利, 拿破仑军队终于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下溃败。
乐曲尾声呈现象征凯旋的高潮, 极其辉煌壮丽。开始时再现庄严的序曲主题众赞歌 , 之后变
为谢神曲和凯旋歌。鼓声、钹声和钟声齐鸣, 同时出现了活泼而热烈的骑兵主题, 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 速度转为活泼的快板, 此时低音铜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 并与骑兵主题相结合, 伴随着大炮的轰鸣声, 像是凯旋的将士接受检阅, 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欢庆胜利的盛大场面。全曲在万众欢腾、充满胜利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三、《1812 序曲》听后感
在短短的15分钟的《1812序曲》中把俄罗斯的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的民族爱国主义表现的淋漓精致。序曲时而欢乐、时而忧郁,以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彩取得了听众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本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具备艺术性的作品。然而, 该曲在1882 在职攻读硕士年8 月首次演出时, 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 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虽然作者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我认为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 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以及乐曲末段的钟、鼓齐鸣, 敲响了世界的和平之声。它的文学性和描绘性的标题, 和较为具体的表现内容, 非但没有损伤曲子的艺术性, 相反, 明朗的感情主线和乐器声响的
冲突, 反而得以平易地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
1812序曲》这部通俗易懂的作品,会把它所描绘的民族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这个和平之音敲响世界!
四、参考文献
[ 1] 钱仁康. 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 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
[ 2] 孙继南. 中外音乐欣赏[ M ]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 3] 朱敬修. 中外音乐欣赏[ M ]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 4] 张洪岛. 欧洲音乐史[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9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探访黑瞎子岛
标签:俄罗斯   拿破仑   俄国   主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