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外交史专题汇总解析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外交史专题汇总解析
一、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秦汉—明初:主动开放①秦汉:汉朝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向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向西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是唐代)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安息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
早记载(《后汉书》)。②南北朝: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③隋唐: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如拂林即东罗马)等许多国家。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唐与朝鲜有商贸、制度、教育、物种、技术、风俗等方面交流。唐与日本有使节(遣唐使)、制度(大化改新)、建筑(奈良城)、教育(儒学)、商贸(开元通宝)、生活习俗(和服)等方面交流。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隋唐与中亚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唐朝时中国人学习了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周边邻国的乐舞风格。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了行踪。史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④明初: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外矛盾尖锐,甚至发展为侵略反侵略斗争。郑和下西洋,其最主要目的是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政治目的为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但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使这一航海壮举悄然结束。(2)明后期—清前期(战争前):闭关锁国明中期,葡萄牙殖民者强占澳门。双凤楼
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配合抗倭,取得胜利。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时,在雅克萨大败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广泛的外贸需求(主要原因);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和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明中后期开始实行的闭关政策在清初继续实行,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公行”(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统一管理外贸事务。2.从区位角度总结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内容(1)古代中国与东亚的关系①与日本的关系:秦汉时期:徐福东渡的故事;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隋唐时期:遣唐使;贸易往来频繁;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政府限制私人海外贸易;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②与朝鲜关系:秦汉时期:秦汉之际,燕、齐、赵等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三韩多次派人赴汉,会见光武帝;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号;从朝鲜输入檀弓、果下马等;中国输出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隋唐时期: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铜、制瓷技艺等;新罗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  (2)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①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唐时期: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交流加强,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玄奘从陆路到达天竺研究佛学。义净从海路到天竺研究佛学,后来到印度尼西亚等地。②华侨开发南洋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过程:从唐朝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明朝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诸岛定居,成为华侨。作用:他们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3)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关系①陆上丝绸之路    开辟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西域都护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了解西行路线;汉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长安一河西走廊一敦煌一疏勒一大宛一安息一大秦。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司礼监②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汉武帝以后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广州等)一印度支那半岛一马六甲海峡一孟加拉沿岸一印度半岛南端。意义:加强了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邹祥凤>蓝环章鱼当宠物卖③郑和下西洋目的:弘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
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寻建文帝。条件:国力强大,造船业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罗盘针使用等。过程:1405年至1433年,先后7次,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路线:沿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国家地区多。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局限性: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没有推动海外贸易新时代的到来。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没有生命力。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便悄然结束。(4)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秦汉时期:东汉时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166年大秦王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隋唐时期: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者往还,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宋元时期: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   明清时期: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徐光启等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科技注入新的生机。1685年和1686年雅克萨反击战;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553年,
葡萄牙租占澳门。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5)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的关系秦汉时期: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铁器、丝绸以及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隋唐时期:唐朝对外往来密切,隋朝和波斯互遣使节,唐朝波斯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唐高宗时,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宋元时期:元朝时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人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3.中国文化的外传(东学西传)(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①原因: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社会制度先进,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国家统一,社会。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②表现:中华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广泛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和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166年大秦王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①原因: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
明,国力强盛;唐朝有很高的国际声望;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同时并举;统治者实现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②表现: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纺织即使传入朝鲜、阿拉伯;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入日本;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中国儒家经典、佛教传入日本。(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成就,对外贸易空前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②表现:一是造纸术的外传,朝鲜(4世纪)→日本(7世纪)→阿拉伯国家(8世纪)→欧洲、非洲(12世纪)→美洲(16世纪)→大洋洲(19世纪)。二是活字印刷术外传,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西夏在此基础上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个多世纪,后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三是指南针外传,13世纪时(南宋时),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欧洲航海家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四是火药外传,13世纪(元朝)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入传入欧洲。4.外来文化的内引(西学东渐、外物内引)(1)农作物品种: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成长日记纸尿裤2)生产技术:唐朝时,波斯的织锦法、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3)科技: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4)宗教: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游古印度;伊斯兰教在唐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5)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传入中国。二、规律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9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日本   欧洲   传入   时期   朝鲜   技术   天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