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各种粮食作物分布特点
    附表1,是各省市区的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各省市区粮食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可以由此推出各省市区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作物。
附表2、3、4、5、6、7,是各省市区前三位作物的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比重。
结合附表及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得出各省市区的前三位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其他谷物等,还可以归纳出各种粮食作物分布特点。
1、稻谷的分布特点TIEJIANMEN CN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水稻的生产在我国布局很广,除了少数高寒或水源缺乏的干旱区以外都有分布,但是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征点。
(1)  南方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稻谷播种面积合计约全国的90%,是其一位作物,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稻谷的最大产区。
(2) 北方稻谷分散产区,一般分布在水源较好东北的地区,但在西北的干旱地区也有抗旱稻谷的作区,例如黄河流域的宁夏银川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还有新疆的部分绿洲灌区 ,因此北方稻谷生产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2、小麦的分布特点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小麦的栽培遍布全。,由于地形、气候、水热等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但是以冬小麦为主。
(1)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的地区。即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冬小麦不能安全过冬,故种植春小麦,并且春小麦是这些地区的一位作物。
(2)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在河南、山东、等地是一位作物,在陕西、安徽、河北、江苏、山西等部分地区是二三位作物,我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左右。
(3)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的地区,在四川、湖南、福建、上
海等部分地区是二三位作物,本区的播种面积和总产近全国的30%。
3、玉米的分布特点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玉米生产在我国布局很广,但主要产区则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2007年东北三省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0%,华北的鲁、冀、豫三省占全国的31.7% ,西南的川、云、贵占全国的9.6%。从播种面积的密度分布来看,我国玉米产地大致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黔桂西部—滇西南一带,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斜弧形分布。其中,玉米在我国的内蒙古、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山西省等省市区是一位作物,在西南地区是二三位作物,但在云南地区却是首位作物。
4、豆类的分布特点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豆类分布,就地区而言,生产几乎遍布全国,而以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最为集中。豆类在黑龙江省是首位作物,2007年东三省的豆类约占全国的33.2%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在西北地区、黄淮海
平原地区、青藏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各省是二三位作物,基本上呈分散性生产区。
5、薯类的分布特点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我国薯类生产甚广,主要集中在四川、山东、河南、河北、以及安徽、江苏的淮北地区,其次为广东、广西、福建及长江中游的一些丘陵山区。但是,薯类在以上这些地区只是作为二三位作物,在重庆市和贵州省却是首位作物。2007年,西南地区的薯类产量占全国的36.4%,陕甘宁新青地区薯类占全国的12.7%,华东地区的薯类产量占全国的16.2%,华中和华南地区得薯类产量占全国的20%。
6、其他谷物的分布特点驱逐出境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其他谷物生产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但是,其他谷物在西藏地区为首位作物,在青海地区为二位作物。2007年,西北地区其他谷物的产
量占全国的33%,西南地区的其他谷物产量占全国的26.6%,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区其他谷物的产量占全国的20%。
甘肃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从播种面积得出,2007年,甘肃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全省的36.55%,薯类播种面积占全省的24.48%,甘肃的玉米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8.31%,所以说甘肃的首位作物是小麦,二三位作物是薯类和玉米。但是,从各种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来看,小麦仅占2.17%,玉米占1.59%,薯类占7.39%。结合最近几年,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可以分析出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特点与成因分析。
1、甘肃粮食生产特点:
冬捕
    一是粮食生产出现了“两个逐年减少、两个基本稳定、一个稳步提高”。“两个逐年减少”是:耕地面积、粮播面积逐年减少。 “两个基本稳定”是:近两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78亿公斤,人均占有量基本稳定在300公斤左右。“一个稳步提高”是:平均单产稳步提高。
二是粮食生产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夏粮面积调减,秋粮面积基本稳定,粮食生产区域化格局进一步显现。同时,粮食生产的区域化格局进一步确立,定西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40%,中部和陇东地区的小杂粮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蚕豆等作物基本集中在高寒阴湿区。
三是粮食生产的优质专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明显扩大,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03年达到537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7.2%;优质专用玉米2003年达到315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42%;优质、专用马铃薯2003年达到320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41.7%。
  四是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水利建设增多,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条件。
  五是粮食作物地域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破戒王
2、成因
叶绿素荧光参数管秩甘肃粮食生产特点的形成,有如下一些原因:
  2.1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全省耕地面积3759.0千公顷,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
  2.2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日照比较充足。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2.3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
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出现频率高。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2.4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

    2.5农业生产地域差别较大。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制种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陇中、陇东旱作农业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洋芋、中药材、小杂粮、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陇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特农业基地;甘南及河西牧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和细毛羊基地。

    2.6全球气候变暖
      2.7政策支持,科技支撑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7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分布   地区   作物   粮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