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代地理学,从地理学思想的萌芽至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地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地理学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2、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因此地理学又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4、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5、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一是以区域和空间为研究的主线;二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6、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7、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8、古代地理学:19世纪以前;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利比亚战争√国外――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学者,《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著名学者埃拉托尼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其研究特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国内――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全面技术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反映了当时我国的人文和经济面貌。我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贡献: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积累了大量伊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的人文地理知识。《货殖列传》、《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徐霞客游记》
√9、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学者,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10、近代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至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探究人地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的解释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外在动力――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科学革命的冲击,科学分化的趋势将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向更切合实际的归纳和解释,阐述因果关系,并提供对事物的日益精确的描述;其他科学的进步,引起了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引入地理学理论体系
√近代地理学的流派――(德国)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造人,人类地理学、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学原理》:人地相关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
人口结构
(英国)麦金德: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先例,《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其政治地理的代表作,“大陆腹地说”:“谁统治东欧,谁就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世界岛;谁统治世
界岛,谁就统治世界”。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巴罗斯,人类生态学,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苏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
余书华(俄国)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理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11、现代人文地理学: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量大
地理学研究中心;美国――以谢佛为代表的地理学者首先向区域研究的公式化、理论的贫乏发起挑战,提出加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1950年代,华盛顿大学加里森掀起了“计量革命”;1970年代,西方地理学出现人本主义倾向,“行为主义革命”。
苏联――19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1960年代,阿努钦:统一地理学;1970年代,社会经济地理学,接近人文地理学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12、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13、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拉弥亚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克鲁伯和克鲁克对文化的定义
√3、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4、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
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
(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
(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
需原文化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5、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区位论: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某种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分析区位
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预测其发展,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有计划地选择最优活动场所。
步菲烟
√6、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2)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
长丰cs7
(3)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78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理学   文化   人类   研究   人文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