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析

杭州市地域构造分析
一、城乡构造
看一个城市的城乡构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即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就业构成。如果一个地区人口密集(意味着该地区建筑物密集),人口的就业构成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意味着该地区的人口主要从事工商等非农产业活动),则该地就符合城市的特征。反之,如果人口密度低,人口的就业构成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则可认为符合乡村特征。
从杭州的数据看,杭州人口分布的层次分明,非常有规则。由城区→县级市→县,人口密度从高到低,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人口比例从低到高。城区人口密度达3589公里,县级市为369公里,县为122方公里。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人口比例,城区为6%,县级市为42%,县为59%1)。
2为杭州各区县的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城区的人口密度比较高,该地区的居民基本上从事非农经济活动,所以是城市地区
无疑。县级市的临安市、建德市,人口密度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较高,所以我们不认为是城市区。
例如:建德市农业基础扎实,耕地27万亩,山地3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一优二高农业初具规模,已建成草莓、柑橘、茶叶、板栗、水产、畜禽、莲子、白梨、蚕桑和用材林等十大商品基地,其中草莓是全国最大的棚载基地。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寿昌江及兰江两岸,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农耕地带这样。
县的人口密度极低,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农业活动的人口比例较高,应该说,城市地区在这些县也存在,但它们已经不是与杭州市相连部分,不能看看作杭州市的组成部分。这样,作为实质上的杭州市,可以认为只是由市内六区组成。其中,又以上城区人口最密集,是城市的核心部分。
1. 杭州分区域的人口密度和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2000)
地区
人口密度(人棉纺手册/平方千米)
从事第一产业比例(%
城区
3589
6
县级市
369
42
122
59
2.杭州市各区县人口密度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2000)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小说
地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第一产业比例
城区
上城区
18614
0.29
下城区
13303
0.80
江干区
2692
9.17
拱墅区
4878
1.35
西湖区
2256
12.45
滨江区
1587
15.98
县级市
余杭市
firefox 8583
31.09
临安市
165
52.73
萧山市
998
21.33
建德市
200.
53.02
富阳市
348
30.65
桐庐县
212
42.24
淳安县
86
76.22
二、城市的就业人口密度和中心地构造
同一个地区,作为工作地和居住地,它的就业人口密度的大小、构成和随地区不同的变化都是不相同的。从杭州市各区县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密度可以知道(见表3),无论是作
为“工作地”还是作为“居住地”,就业人口的密度都是由城区→县级市→县,从高到低发生变化,即是说,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作为工作地,城区、县级市、县的从事二、三产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分别是2577人、94人、83人(表4);作为居住地,城区、环城区、市辖县的从事二、三产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分别是172人、14人、2人(表5)。由于两种普查的时间不同,对就业人口调查规定的口径不同。所以两者不能直接相比。但从上述数据也可以观察到,城市的中心区域,作为工作地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作为居住地的人口密度,从城市的中心开始向外延伸,作为工作地的人口与作为居住地的人口密度在发生从大至小的变化。
    就业人口的构成,在各个区域也是不相同的。由经济普查资料来看,杭州市城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比为5167。在县级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比为94:47,即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的2倍。到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1:8。可见,在市中心区域,产业是以“三产”为主,但是在环城区,产业是以“二产”为主。全市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之比约为54。基本上,杭州市是一个二三产业并重的城市。
3.杭州各区县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密度
地区
基本单位普查(2004
人口普查(2000
二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城区
上城区
14063
4263
9801
867
322
545
下城区
11697
2856
8842
668
247
420
江干区
1516
984
533
144
68
75
拱墅区
2614
1584
1031
250
118
131
西湖区
1882
1037
847
92
34
57
滨江区
1382
10887
294
71
52
19
县级市
余杭市
158
113
46
23
16
7
临安市
49
33
17
4
3
2
萧山市
127
98
30
47
34
gps监控
13
建德市
30
15
16
5
3
2
富阳市
74
52
23
13
9
5
桐庐县
387
319
69
7
5
2
淳安县
76
57
20
2
1
1
4.  作为工作地三大区的人口密度(江苏电视台少儿频道2004年)
地区
二三产业人数(人)
面积(平方公里)
密度(人/平方公里)
城区
1760072
683
2577
县级市
736519
9933
94
375060
4525
83
非常女生在线阅读
5.  作为居住地三大区的人口密度(2000年)
地区
二三产业人数(人)
面积(平方公里)
密度(人/平方公里)
城区
117751
683
172
县级市
141495
9933
14
7152
4525
2
三、昼夜人口比和城市的中心地构造
在这里,工业地的就业人口我们使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中的资料,该普查举行的标准时间是20041231日,调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经济普查中的从业人员不包括农户,但包括了从业的流动人口。
居住地的就业人口我们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该普查举行的标准时间是2000111日,调查对象是所在地的个人,即自然人,是“属地”统计。人口普查的从业人员包括常住人口的所有就业者,包括了农户。
由于有以上的不一致,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的从业人员数是不同的。而为了确定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是必须的。另外,昼夜人口比中的就业人口一般指的是常住人口,这与人口普查中的就业人口的定义一致。而且人口普查中的就业人口的范围也比较完全,所以我们以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只对经济普查的数据加以调整。调整方法如下:先根据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1996年)和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的资料进行插值,估计2000年各区县的第二、第三产业人口。需要注意的是,1996年的基本单位普查的调查对象是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的,而2004年经济普查时包括了个体工商户,在利用两次数
据进行估计时要注意考虑到这个因素。假定在全市范围内的人口是封闭的,即全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等于人口普查的数据,利用反复平衡法,对前面的插值结果在调整,由此估计出各区县作为工作地的人口,并算出昼夜人口比,得到的各区县的昼夜人口比为表6
一般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大于1,则可以认为该地的土地只要是作为“工作地”来使用的,这个地区可称为“功能区”,昼夜人口比的值最大之处,该地就可以认为是城市的中心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小于1,则可以认为该地的土地主要是作为“居住地”来使用的,这个地区可以成为“居住地”。昼夜人口比等于1,则该地可认为是混合区。
6.杭州各区县的昼夜人口比的估计
地区
昼夜人口比
上城区
1.3
下城区
0.8
江干区
0.9
拱墅区
1.0
西湖区
1.3
滨江区
1.1
余杭市
1.9
临安市
1.7
萧山市
0.6
建德市
1.9
富阳市
0.4
桐庐县
1.1
淳安县
1.7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城区的昼夜人口为1.03,城区可成为杭州市的“功能区”,城区中的上城区昼夜人口比最大,可认为它是杭州市的中心地,县级市的昼夜人口比为0.67,可认为是“居住区”,县的昼夜人口比为1,可认为是杭州市的“混合区”。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7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人口密度   从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