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

郑渊洁博客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
    在初唐诗坛上,陈子昂是个很有特的人物。他有着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政治主张,又能够自觉地运用儒家思想和文学传统批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对同时代的作家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感遇》组诗就体现了陈子昂坚持儒家正统道德的理想主义精神。他那刚直不阿、勇于斗争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颂。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边塞诗,来感悟一下他的爱国情怀。
特里芬两难    一、爱国情怀的起源之地——边塞诗,为何将陈子昂视为“始作俑者”?
    由于陈子昂个人性格不拘礼法,才华出众,与当时文人共同组成文学团体“竟陵派”,以歌功颂德的诗作粉饰太平。虽然这样的诗篇内容空洞,但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甚至在市井间广泛流传,被称为“天宝遗风”,导致了一大批士子纷纷模仿,更使得朝廷欣赏此类风格,大加提倡。因此在西元700年至700年前后,边塞诗开始大量出现。陈子昂成为最早有意识模仿边塞诗的诗人,并第一次把边塞诗从幕府体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摆在中唐新诗的地位。在陈子昂之前,“边塞”是历史概念,而非生活经验;现在的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旅途艰险,代替以往的抒情方式。陈子昂诗歌的核心是以苍凉悲壮见称的边塞军旅生活,用充沛真挚的
厦门 雾霾情感塑造了热血报国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深切的爱国情怀。从此,诗人的身份再也不是“四子”中的一员,而是肩负重任的革命者。陈子昂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唐边塞诗的繁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爱国主题:
今日财富>滇南明珠网    陈子昂把希望寄托于恢复“圣主得贤臣,提拔抱关人,复汉唐之天下,定万世之宗社”,可以说是对唐王朝的自我期许。陈子昂认为战乱频仍是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重要原因,也是整个王朝衰败不振的症结所在。在自己目睹战乱中国破家亡,满目疮痍,心灵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深感自己未能为国家尽力。 2。人格形象:
    陈子昂把希望寄托于恢复“圣主得贤臣,提拔抱关人,复汉唐之天下,定万世之宗社”,可以说是对唐王朝的自我期许。陈子昂认为战乱频仍是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重要原因,也是整个王朝衰败不振的症结所在。在自己目睹战乱中国破家亡,满目疮痍,心灵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深感自己未能为国家尽力。陈子昂在《感遇·其三十一》中写道:“圣人不凝滞,万象归余躬。乘云归北阙,鸣玉上南宫。楼恒伟案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4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7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爱国   诗歌   战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