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仰止的天柱山十张名片

令人仰止的天柱山十张名片
天柱山,又名霍山、潜山、南岳、皖山、皖公山、万岁山、大皇山,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座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主峰景区距安徽省安庆潜山县城西北20公里。天柱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正在创建和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一则因主峰海拔1489.8米,凌空耸立、一柱擎天而得名,二则因《道经》曰司命洞府在潜山。司命,天神也,主治舒之潜山
而得名。
  天柱山自然风光雄奇灵秀,人文景观博大精深。至今存留的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李白:奇峰出奇云,秀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王安石:水无心而婉转,山有而环回,雾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朱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李庚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南岳之宗——天柱山
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的天柱山,自古就是中华四岳五岳名山之南岳是我国历史地位与文化地位级别最高的名山,是远古山神崇拜与帝王巡狩相结合的产物,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亲掌封禅祭祀。,王者之所巡狩所至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信史《尚书·尧典》载:(舜)受终于文祖,肆类于上帝,堙于六宗。望(祭)于山川,遍于神……觐四岳……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用特(牛)五载一巡狩。四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北岳恒山。其南岳霍山,即天柱山。成书于西周的周公旦在《尔雅·释山》中曰:霍山为南岳。晋代郭璞进一步阐明:霍山指天柱山,潜水所出也。据此,天柱山的南岳尊位始于上古三皇伏羲以前之无怀氏,与东岳泰山同时受封。
五年一巡狩,是帝王对名山必遵之古制。《岳祠论》:唐虞之制,天子五载一巡狩。顺时之方,柴燎五岳,望于山川,遍于神。故曰因名山升中于天,所以昭告神祗,飨报功德。是以灾厉不作,而风雨以时。降及三代,年数虽殊而其礼不易。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著在经记,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史纪·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过彭城(徐州)渡淮,之衡山。秦始皇此举,是遵从古制的行动。《尚书·虞书·舜典》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

清魏源著《释道山南条阴列附》曰:汉武帝南巡皆始皇所巡旧道。《秦纪》之衡山即封禅书之潜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南巡,其行程是,人马至江陵东下抵盛唐(今之安庆),由皖口入皖河转舟潜水,抵今野寨之谷口,舍舟登陆,入山礼祭南岳。

《史记》记载: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说的是汉武帝登临号曰”“南岳胃肠机的天柱山,并不是说汉武帝封此山为南岳,这表明在汉武帝之前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汉武帝设台祭南岳,百姓高呼万岁,故天柱山又有万岁山大皇山60后省委书记之称。
后至隋朝,隋炀帝为巩固又把湖南衡山加封为南岳,从此,中国就有了两座南岳:安徽天柱山、湖南衡山。而天柱山被尊为南岳之宗


天神洞府——天柱山
《道经》曰:司命洞府在潜山。司命,天神也,主治舒之潜山。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被列封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
天柱山是天下最大的道场。在面积达二百多平方公里天柱山风景区范围内的42座千米山峰中,以道家羽纱命名的山峰就有21座。其中,天柱峰又称司命峰,神秘谷又叫司元洞府,而迎真峰则被道家奉之为迎接司命真君的地方。
天柱山是历代仙家羽客精思修真、采集灵药炼制仙丹的灵山妙境。《黄帝内景经》称,天柱山下有洞,通一百里,司命真君之府。府有四门,中有五香飞华金瓶之宝,神胆灵瓜,食之者至元(至元即长生不老)。为追求这种境界,历代道家争相登临栖身,修炼不老之术。公元一世纪,张道陵之孙张鲁云游天柱山,在白云崖(今虎头崖景区)建起天柱山第一座道观——白云庵,潜心修炼,所居极为幽深。汉末庐江(今潜山县境)方士左慈因少时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入天柱山采药炼丹,既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又修炼体内的精、气、神。后来得道成仙,变化万端,不可胜记。晋代道人葛洪师承左慈炼丹术,著《抱补子》一书,系统总结了炼丹经验。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公元四世纪,中国道家中产生了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丹术。
省之源——天柱山   

20097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天柱山视察,并欣然为潜山县题词:皖国古都、黄梅之乡
安徽省简称,源自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古今图书集成》卷86·山川典》引《潜山县志》:周大夫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为周大夫,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春秋时期,周文王在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为领主的皖国,山(天柱山)称皖山,水(皖河)称皖水,都城(现在的县城)称皖城。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政绩颇佳,使皖国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皖伯被后人尊称为皖公大王大仙陶海粟。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皖伯庙,亦即大仙庙。潜山县城(皖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唐武德四年(微分方程模型621年)始称舒州,南宋升为安庆府。元朝初年,中国第一次封疆划省,建省安庆,就一直称为,安徽的亦出于此。
明媚、美好之意。拆字分析:开门见日。意味着:东方红,太阳升;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打开中国地形图,你会发现,天柱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内陆延伸所及的第一座
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与周围山峰似是隔断却又衔接,如春笋平地拔起,如宝剑直插云霄。百里遥望,万山丛中一峰高高耸立,即是此峰;抵近山麓,此峰反隐而不见,必攀登至西关寨,再翻崖越谷三五里,抵汉武帝拜岳台的前方见其万山拱卫、唯我独尊的气势。
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使得巍巍天柱山就是字的载体——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早受到太阳的照射!难怪远离天柱山几十公里的平原地区居民时常看到这样的天象:天才麻麻亮,但见天柱山主峰却受到初升阳光的照射而金光闪闪——好一个字写照!在天柱山顶峰看日出果然就是:东方红,太阳升;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她所孕育的皖文化是多么的无与伦比!

禅宗祖庭——天柱山

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初(公元465年),健康(今江苏省南京市)道林寺高僧宝志常往来于天柱山皖水之间,爱凤形山谷口山环水抱,景奇绝,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卓锡于凤形山。初住洞习静,后得当时隐士何氏三兄弟所献私宅,建刹布法,初名菩提庵,大
同二年(公元536年)武帝萧衍赐名山谷寺,开天柱山佛教寺庙之先河。
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并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称三祖寺。唐肃宗至德(公元756—758年)间,天台宗九祖湛然太师及澄俊、惠融、开悟等大比丘、申具州府、经杨州牧御史大夫张延赏奏请,肃宗李亨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敕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代宗李豫又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谥僧璨号鉴智禅师
三祖寺的辉煌地位,使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游寺题诗,有的还居寺读书,修身修性,潜心学佛。有诗云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1983年三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超然物表——天柱山
天柱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内陆延伸所及的第一座超千米高山,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与周围山峰似是隔断却又衔接,如春笋平地拔起,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正面崖壁上,古人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
中小学电教
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峰、三台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在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柱山称作潜山洞,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司命真君的洞府,全国五镇中的中镇
数百平方公里的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李白诗赞曰: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亦有诗赞: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地球脐带——天柱山
国际科学界针对地球北纬30°线附近出现的众多山水奇观、人文遗迹和自然之谜,做出如下解释:北纬30°地区因地壳运动的频繁而成为地球的脐带,其复杂的地壳运动势必造成地球磁场、重力场和电场的变化。处在这一纬度的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就是一大典型。
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26亿年前,天柱山地区是一遍海洋,到了2.4亿年前,印支运动使南、北大陆再次聚合,扬子板块强烈向华北板块俯冲,让天柱
山浮出了水面。天柱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快、扬子板快之间的大别造山带东南侧,由于受节理、劈理、断裂、崩塌、流水及风华等地质作用形成了雄奇灵秀的峰丛峰林相间地貌和两河夹一山的水文地质遗迹。少得可怜的土壤和多得惊人的石头是天柱山个性形成的基础,天柱山奇峰、怪石、洞穴、瀑布等奇特的花岗岩地貌遗迹景观,集中反映了1亿年来天柱山从形成——隆升——剥蚀——侵蚀等地质作用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研价值和极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因此,天柱山不仅成为近年来国际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国际科学界公认的中国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啮型动物发源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6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区   道家   皖伯   历代   平原   潜山县   南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