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国名片·文化自信

1
东方论坛2018年第1期
案语:为了及时地把握文化自信理论与莫言文学道路及中国当代文学变革的关系,我们组织了这一组“文化自信与莫言研究新视野”的笔谈。本笔谈以文化自信理论为指导,对莫言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要点和难点,进行了研讨。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拓展研究界面,而深刻的阐述和剖析,还有待于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文化自信与莫言研究新视野(笔谈)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历程,可以说就是倾其全力寻中国文化自信的艰辛而丰硕的文化长旅。新时期伊始,新鲜而繁杂的世界文化艺术波涛汹涌地涌入了中国,让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强烈的文化震惊,纷纷开始了摹仿与追随……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更深刻的思考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之间,开始了融裁经典、自铸伟辞的新阶段。并且在世纪之交,臻于一代作家的全盛时代,向世界展现了百年中国由衰败沉沦、亡国灭种危机中起死回生,壮士断腕,凤凰涅槃,重新走上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伟大历程,彰显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彰显宏大历史时空中的中国经验、中国气象,同时,也对巨变、转型中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生动而丰饶的文学显现。这才是中国当下文学的主脉吧。莫言的文学创作正体现了中国当下文学的主脉。
关键词:莫言;文化自信;中国经验;中国气象;文学主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8)01-0001-21
收稿日期: 2017-09-08
稀疏表示
dat文件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 : 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作者简介: 张志忠(1953-),男,山西文水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中国文学正在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向世界彰显文化自信。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拉美四国,其中有一项活动,是率团出席在哥伦比亚举行的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随同他出席这一研讨会的,还有铁凝、莫言、麦家三位知名作家;同年同月,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的邀请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参观。文学系毕业学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向玛蒂尔德王后赠送了自己的作品集。在许多重要场合,莫言和当代作家正在成为一张光彩熠熠的中国名片,向世界传莫言·中国名片·文化自信
张  志  忠
旧唐书李白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递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和强劲脉动。
海音寺潮五郎在更为广大的意义上,莫言和当代作家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就以我们“山东作家为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穿越‘’灾难和战争硝烟,凸显了沂蒙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意识,张炜的《你在高原》气势磅礴,在时代转型中探寻着民族的精神高原,莫言的《红高粱》所写余占鳌带领众乡亲与入侵的日军血战到底抵死相拼的墨水河大桥伏击战,是中国农民伟大抗战的英雄赞歌,《檀香刑》歌颂20世纪初的抗德英雄孙丙,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豪迈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6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文化   自信   文学   彰显   研究   哥伦比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