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各类事故案例学习分析汇编

田家英化工企业各类事故案例学习分析汇编
陈小同现状
大华化工厂重大爆炸事故案例
一.事故情况
1996年6月26日下午4点多钟,天津西大华化工厂河南籍女工巫某发现位于厂房中部的备料车间北面西侧窗户往外冒黑烟,巫便大声喊救火。厂长及部分工人和村民等数十人跑向冒烟车间,有人发现车间内的氯酸钠冒烟,就泼了几桶水,灾情继续发展,厂长叫人拿铁锹运沙子压火,仅几分钟,发出两声巨响,爆炸后一股黑烟冲向天空。爆炸事故,死亡19人,受伤14人,建筑严重破坏,1.5吨重的反应釜被抛出65米,且罐体严重变形:爆炸中心形成长轴为14.3米,短轴为13.1米,最深达4.1米的椭圆形大坑。冲击波波及范围达500米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20多万元。
该厂有长36米、宽10米的大厂房一座,内分为3个车间,东车间生产2,4-二硝基苯胺(中间产品),有两个反应釜:西车间生产6溴-2,4-二硝基苯胺,内有三个反应釜;中间为备料车间,内存有1吨左右氯酸钠、1吨多2,4-二硝基苯胺、1吨多不合格的溴代物、1.5吨左右从沉淀池和水沟挖出的废溴代物等。里约欢迎你
据调查,天津6月26日的前几天持续高温,26日当天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估计室内温度在40℃以上,高温促使了氧化剂的燃烧过程:强氧化剂NaClO3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热量又加速了其氧化反应,该循环反应最终导致有机物和可燃物燃烧;
美国柯达公司
救火过程中泼向NaClO3的酸性水加速了氧化剂的分解过程,产生大量氯酸,氯酸在40℃以上极易发生爆炸。氯酸及NaClO3混合物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引起了2,4-二硝基苯胺的爆炸。
调查认为该厂管理混乱,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混放造成重大事故隐患:易燃易爆物品的包装、存放不符合国家规定。按规定NaClO3应用牢固干燥的铁桶进行外包装,内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袋进行防潮,而该厂使用的NaClO3只用塑料袋和编织袋两层包装,不符合要求;厂区布局不合理,厂房、办公室、宿舍、仓库相距太近,这是爆炸后导致厂内建筑物被毁的主要原因。如果厂方对职工进行了认真教育,工人掌握了该厂主要原料和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懂得灾变时的对策和注意事项,那么工人决不会盲目冲向已冒烟的车间,更不会向燃烧处泼酸性水来加速灾变过程。职工素质低,安全和救灾知识缺乏是导致众多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村农工商总公司作为该厂的上级部门与该厂签定了承包合同,合同只规定了产值和上交利润指标,而对安全及工人的工作条件等未作具体要求,实际上以包代管;有关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未对该厂的安全设施进行严格的’“三同时”把关,使该厂长期存在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后酿成大祸。
二.评析
这起事故,人员伤亡之多,经济损失之大,是令人十分痛心的。从事故后的调查情况来看,该厂在安全生产问题上存在着以包代管、“三同时”不把关,厂区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职工素质差等因素。再从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来看,该厂违反了化工生产最忌
讳的二条:一是没有按“易燃易爆物质贮存规则”贮存危险物品。该厂使用的氯酸钠按“规则”要求划分为组别Ⅵ,属氧化剂,规定除惰性气体Ⅲ2(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等)外,不准和其它种类的物品共同贮存。对2,4-二硝基苯胺在“化学危险品安全保管”规定中,要求贮存时应与易燃物、氧化剂隔绝。如果该厂能严格照有关规定办事,即使氯酸钠受天气温度升高发生燃烧爆炸,有可能避免殃及2,4-二硝基苯胺连锁爆炸,即有可能避免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后果。二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错误灭火方法。氯酸钠着火,虽可以用水救火,因遇水可发生飞溅灼伤,受热可以爆炸,灭火人员须在有防爆掩体处操作。2,4-二硝基苯胺着火,因受热可发生爆炸,遇大火,只有靠远处操作的灭火设施或用无人操纵的定点水龙头喷射,人员必须远离失火地点,当这场火灾发生时,数十人盲目直接靠近火场救火,这等于“送死”。如果该厂在这场化学物品事故中,能掌握自我保护的灭火措施,特大人员伤亡的后果也有可能避免的。
该厂因这二条失误,遭受灭顶之灾。案例再次提示人们,办企业一定要尊重科学,按科学办事,才能有序地进行生产。
温州电化厂钢瓶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世界纠结排行榜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省温州电化厂工段一只容积为415L、充装量为0.5t的钢瓶发生
了猛烈的爆炸。爆炸气瓶的碎片撞击到其附近的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钢瓶爆炸,5只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
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产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强大的气浪将414m?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m、直径为6m 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10.2t,其扩散后共波及7.35km?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420余人到医院门诊,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余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最初爆炸的钢瓶,是9月3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的。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蜡工段是以液体石蜡和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钢瓶。电化厂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充装前没有对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蜡,在再次充装时,氯化石蜡和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总之,管理混乱是爆炸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钢瓶及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连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钢瓶内。
3.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
1991年江苏淮阴有机化工厂高压反应釜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1年10月8日6时50分,淮阴有机化工厂中试室,一台生产高分子聚醚的100升高压反应釜突然发生爆炸,联接釜盖和釜体的紧团螺栓被拉断,重量约为80公斤的釜盖飞落到离原地80米远的地方,高压反应釜上安装的安全阀、压力表等也被炸毁。爆炸产生的气浪将房顶掀掉,约20平方米的中试室完全倒塌,三名操作人员当场被炸死。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事后调查分析,该起高压反应釜的爆炸是由于超温超压引起的。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生产高分子聚醚的生产工艺要求,
操作者严格按规程操作,在加料时皮采用“滴”加法,控制加料量,以避免反应剧烈后失控造成危害。但该厂操作人员违反了操作工艺,采用了“批”加法,一次投料过多,反应速度过快。1991年9月以前,该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曾发生过超压现象,因采取了紧急放空措施,没有发生爆炸。但该厂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制定严格的操作工艺,按规定调好安全阀的起跳压力,也没有按规定定好爆破片压力。该厂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10月8日的高压反应釜爆炸完全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应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规定,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2.压力容器的使用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应值得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操作。
1988年晋江县沪厝安制冰厂液氨储罐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辽河油田华宇网1988年7月17日9时10分,许多等候挑冰的众在晋江县英林乡沪厝安制冰厂的厂门口外排队。这时,制冰厂的一个直径为800毫米,长度为3米的液氨储罐突然发生爆炸。在储罐爆炸的瞬间,罐内的液氨和氨气以高速喷出,直接喷向排队的众,其中有不少老人和小孩,造成严重的氨中毒和冻伤。与此同时,液氨储罐平封头被炸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5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爆炸   生产   操作   事故   人员   钢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