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论
(具体内容详见《系统解剖学》313科技奥运320页)
神经元
可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多极神经元、也可分为①感觉(传入)神经元、②联络(中间)神经元、③运动(传出)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
反射和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元③中枢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
常用术语
    1. 中枢部:灰质指胞体和树突聚集部,白质指神经纤维聚集部。大、小脑的灰质也叫皮质,白质也叫髓质。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核。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一束纤维称纤维束。
    2. 周围部: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一团称神经节。神经纤维组成神经干。 
第十七章冶金标样 中枢神经系统     
核心内容
一、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达第l腰椎下缘。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把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前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前后根出入脊髓,以脊神经根连于脊髓的范围,把脊髓分为31节,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有临床应用意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呈“H 形,每侧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带,左右两半借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后连合相连。前角为躯体运动细胞,可分为内侧核和外侧核,后者主要位于颈、腰骶膨大。后角为中间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人纤维,可分为边缘核、胶状质和后角固有核等。中间带有内侧核和外侧核,中间外侧核为内脏运动神经核。脊髓灰质的分层已广泛为研究者采用。
    2.白质  可分为前索、后索和外侧索,由许多纤维束组成。后索内有薄束和楔束,由后根入脊髓后在后索上升,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组成。外侧索内的脊髓丘脑束,是脊神经传导浅感觉的纤维,在灰质I层换元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处至对侧上升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侧束是在锥体交叉处已经交叉的下行纤维束,支配前角运动细胞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是在锥体交叉处没有交叉的下行纤维,可支配双侧前角运动细胞。脊髓白质内还有其它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
二、脑
    () 脑干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
    1. 脑干的外形  脑干腹侧:中脑为大脑脚和脚间窝,从窝内走出第三对脑神经。脑桥腹侧为基底部,有基底沟,向两侧续小脑中脚,其交界处有三叉神经出入脑。延髓腹侧前正中裂两侧为锥体,锥体下端有锥体交叉,锥体外侧为橄榄,两者之间有舌下神经根出脑。脑桥和延髓之间的脑桥延髓沟内,自内向外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出入脑。橄榄
后沟内自上而下依次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出入脑。脑干背侧:中脑为上丘和下丘。延髓下半有后正中沟、薄束和楔束、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外上方有小脑下脚。延髓上半和脑桥背面形成一菱形凹陷称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其上界为小脑上脚,下界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正中沟与界沟之间为内侧隆起,在髓纹上方有面神经丘,下方有舌下神经三角和迷走神经三角。界沟外侧为前庭区。
    2. 脑干内部结构
    (1) 灰质
    A. 脑神经核  由于中央管扩大为第四脑室,界沟内侧为运动性核,外侧为感觉性核,自内向外排成六个功能柱。①躯干运动柱: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②特殊内脏运动柱: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内脏运动柱:包括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④内脏感觉核:为孤束核。⑤躯体感觉柱:包括三叉神经的中脑核、脑桥核和脊束核。⑥特殊躯体感觉柱:包括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B. 非脑神经核  多为中继核,如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红核、黑质等。
    (2) 白质  主要有四系一束。
    ①内侧丘系  由薄束和楔束纤维在薄束核和楔束核换元后,经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上升的纤维组成,传导对侧肢体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②外侧丘系  由蜗神经在蜗神经核换元后,经斜方体越边后或同侧上升的纤维组成,传导双侧听觉。
    三叉丘系  由三叉神经在脑桥核和脊束核换元后交叉上升的纤维组成,传导对侧头面部浅感觉。
    ④脊髓丘系  是从脊髓上升的脊髓丘脑束。
    ⑤锥体束  神经元胞体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经内囊、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下行,包括止于脑干躯体运动核的皮质核束和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皮质脊髓束。
    (3) 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除边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有许多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其间散在大
小和密度不等的胞体,称为网状结构。
    () 小脑
    位于颅后窝,借三对脚连于脑干。可分为中间的蚓部 (小脑蚓)和两侧的小脑半球。小脑借其表面的沟裂分为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绒球小结叶为古小脑,与前庭神经联系,与平衡有关。前叶和后叶的蚓锥体、蚓垂称旧小脑与脊髓相联系,调节肌张力。后叶其余部分为新小脑,与大脑皮质联系,与骨骼肌协调运动有关。小脑表面灰质称小脑皮质,内部为髓质属白质,髓质内有灰质团块称小脑核,最大的为齿状核。小脑下脚和中脚主要由小脑的传入纤维组成,小脑上脚主要为小脑的传出纤维。
    () 间脑
    间脑包括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
    1.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
    背侧丘脑(亦称丘脑)略呈卵圆形灰质团块,借内髓板分为前、内、外三部分。外侧部又
分为背侧部和腹侧部,腹侧部可分为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三叉丘系终止于腹后内侧核,脊髓丘系和内侧丘系终止于腹后外侧核。小脑上脚纤维一部分终止在腹外侧核和腹前核。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
    2.上丘脑  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缰核及松果体等。
3.下丘脑  位于下丘脑沟以下,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等,主要核团有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和乳头体核等。下丘脑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4.底丘脑  主要有底丘脑核,属锥体外系。
  (四)端脑
    呈球形,被大脑纵裂分为对称的两个大脑半球。
    1. 富迪探索者端脑的外形
    背外侧面借中央沟和外侧沟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共五个叶。额叶借中央
前沟、额上沟、额下沟分出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顶叶借顶内沟和中央后沟分出中央后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后者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叶借颞上沟和颞下沟分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上回转入外侧沟的部分称颞横回。
    内侧面可见被切断的胼胝体。与其平行的有扣带沟和扣带回。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为楔叶,距状沟下方为舌回。颞叶内面有海马旁回及钩、枕颞沟、枕颞内侧回及枕颞外侧回等。
溴敌隆    2. 端脑内部结构
    端脑表面有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髓质,髓质深部埋有灰质团块称基底核。每侧半球内还有侧脑室。
    (1)侧脑室基督教女青年会  可分为中央部、前角、后角和下角。
    (2)基底核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尾状核和豆状核称纹状体,其中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属锥体外系。杏仁核属边缘系统。
    (3)髓质  包括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三种纤维。连合系有连合两半球嗅脑的前连合,连合新皮质的胼胝体,以及连合海马的穹窿连合。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的不同叶回,有上、下纵束等。投射系是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其中大部分经过内囊。内囊是新皮质投射系纤维在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高度集中而成。在水平断面上呈向外开放><字形。可分为前脚、后脚和内囊膝。后脚又可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前脚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内囊膝含皮质核束;后脚的丘脑豆状核部含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丘脑中央辐射;豆状核后部含视辐射和顶枕桥束;豆状核下部含听辐射和颞桥束。内囊病变可出现“三偏”症。
    (4) 大脑皮质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为躯体运动中枢()浙江省消防条例;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为躯体感觉区;颞横回为听区;距状沟两侧为视区;海马旁回钩附近为嗅区。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多在优势侧半球,语言运动中枢在额下回后部;书写中枢在额中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2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3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脊髓   纤维   小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