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精选推荐

科技论⽂
科技论⽂范⽂(通⽤7篇)
  在电⼒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式电能表的运⽤也会更加的⼴泛,建⽴健全电能表运⾏档案是⾮常有必要的.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浅谈电能表校验相关问题的科技论⽂范⽂(通⽤7篇),欢迎⼤家阅读。
  科技论⽂篇1
  浅谈电能表校验相关问题
  摘要: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许多先进设备运⽤到了电⼒系统中,⼤⼤提⾼了电⼒系统的整体运⾏⽔平。随着电⼒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电能计量表计需要承担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机械电能表明显已经⽆法满⾜⽬前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式电能表凭借着⾃⾝诸多优势在电⼒企业中得到了⼴泛的应⽤。本⽂通过对电⼦式电能表的校验⽅法进⾏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校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将电⼦式电能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电⼦式电能表;校验问题;改善措施
吉永小百合鹤  0前⾔
  在电⼒系统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计量也变得更加的复杂,传统的计量装置设备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计量⼯作,⽽电⼦式计量装置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泛的运⽤。为了能够将电⼦式电能表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加强电⼦式电能表的校验⼯作是不容忽视的。⽬前,在电⼦式电能表校验⼯作中,仍然还存在⼀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作⼈员应该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将问题有效解决,提⾼电⼦式电能表的应⽤价值。
  1电能表及其校验中存在的问题
  1.1电能表概述
  电⼦式电能表是通过对⽤户供电电压和电流实时采样,采⽤专⽤的电能表集成电路,对采样电压和电流信号进⾏处理并相乘转换成与电能成正⽐的脉冲输出,通过计度器或数字显⽰器显⽰。其中,分频计数器原理框图和脉冲波形如图1所⽰。
  (a)框图 (b)脉冲波形
  图1 分频计数器原理框图和脉冲波形
  虽然电⼦式电能表在电⼒系统中已经得到了⼴泛的运⽤,但其在使⽤的过程中还存在⼀定的问题。这主要是不了解电⼦式电能表的⼯作原理(电⼦式电能表⼯作原理如图2所⽰)以及不注重操作造成的。电⼦式电能表在电⼒系统中所起的作⽤是不容忽视的,了解电能表的检定⽅法,从⽽对电能表进⾏正确检定,是确保电能表正常运⾏的重要保障。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
  图2 电⼦式电能表⼯作原理框图
  1.2电能表校验中存在的问题
  1.2.1电能测量基本误差问题
  电能表测量误差是电能表使⽤过程中所⾯临的⼀项最主要的问题。我国⽬前在确定电能测量基本误
差⽅⾯,所采⽤标准表⾼频脉冲预置法。在电能表使⽤过程中,由于其内部某些部件会受到电压和电流的程量影响,从⽽导致相关的标准表的常数不是⼀个固定的量,⽽是随着程量的变化⽽变化的。然⽽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对于电能测量基本误差的计算也存在⼀个电流⽐。⽐如说被检电能表的电流为1.5A,⽽装置⾃动切换到相近的档位5A,标准表常数为5A时的常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互感器的接⼊,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电流的⽐值进⾏必要的考虑。
  1.2.2试验时间的计算及范围问题
  电⼦式电能表启动时电流⼀般能达到0.001Ib。当前国内的相关规程未明确规定电能表启动试验的启动时间。鉴于此,在计算电能表的启动试验时间时,如果测试时间和计算时间tQ=60×1000/C×PQ存在误差,如何正确判断电能表是否合格已经成为了启动试验时间的计算及范围过程中所⾯临的⼀个重要问题,因此,建议规程中应该对启动时间范围做出明确,这样不仅能够在电能表超过限定范围时,准确判定电能表存在误差,同时也可以检验电能表的质量。
  1.2.3⽇计时误差问题
  通常,外界温度变化会影响电⼦式电能表的温控时间开关,使电能表计时出现误差。⽣产⼚家对本场出产的电能表内部温度的补偿⽅式各不相同,因此,相关⼯作⼈员应该根据电⼦式电能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内部温度的补偿⽅式。此外,为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电能表运⾏中产⽣的误差降到最低,
对确定电能表计时准确度时,不仅要测量温控振荡器频率,同时要测量不同温度和通电、断电时计时的误差,由此全⾯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电能表计时所导致的误差情况。
  1.2.4时段投切误差问题
  时段投切误差指的是在任意⼀个时间段内,起⽌时间与实际时间之前存在的差值。时段投切误差也成为了⽬前电能表使⽤中所⾯临的⼀个问题。在使⽤相关规定中明确说明,电⼦式电能表的时段投切误差不能够⼤于5分钟,这5分钟主要包括的⽇计时误差和时间预置误差两个⽅⾯。但是就⽬前电能表所具备的功能来看,其记录时间⼀般都不会超过1分钟。可见,5分钟的误差值明显⼤很多。由此得出结论,电⼦式电能表时段投切误差不应超过1min,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电能表时段投切的质量。
  1.2.5最⼤需量⽰值误差问题
  电⼦式电能表最⼤需量主要包括总最⼤需量和分时段最⼤需量。⼀般切换时段时,总需量的⽰值⼀般不会受到影响,需要进⾏切换的只有分时段最⼤需量。上⼀个费率时段最⼤需量为储存器保存的最⼤需量值,时段切换后的费率时段的最⼤需量。在⼀个需量周期后与原来的最⼤需量相⽐较。以确定该时段的最⼤需量值,因此,在进⾏需量检验的时候还应该对费率时段转换时总需量及分时最⼤需量的⽰值误差进⾏必要的测试。
  1.2.6事件记录问题
奔跑的火光
  事件记录是电⼦式电能表的⼀个主要功能,其主要记录的是与电能表运⾏相关的变成和清零事件,还包括对电能表运⾏影响较⼤的事件。失压记录应涵盖相别、失压次数、失压累计时间、失压开始时间、失压结束时间、失压累计电量、全失压以及失压条件的判断,这⼏项内容缺⼀不可。就我国⽬前电能表事件记录的现状来看,记录的只有失压时间,或者虽有失压电量却没有失压时的实际电压数据,只能按断相来计算追补电量,这样显然不合理。从⽽导致电能表的正常运⾏也受到了⼀定程度的影响。
  2重视电能表运⾏中的管理⼯作
  加强电⼦式电能表运⾏中的管理⼯作,不仅能够保证电能表⽰值的准确性,⽽且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问题发⽣的频率,从⽽将电能表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为电⼒企业的发展提供⼀定的基础⽀持。
  2.1合理安装电⼦式电能表
  由于电能表在使⽤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在温度达到50℃的时候,电⼦式电能表就会出现误差值,⽽且误差值还会随着温度的增加⽽增⼤。因此,安装⼈员电能表安装的时候,应该避免其受到太阳直射,最好将其安装在表箱内。同时,在夏季温度较⾼的时候,应该适当将表箱打开通风降温,以此来避免由于温度过⾼⽽导致的电能表寿命缩短的问题发⽣。
  2.2强化巡视检查
  从我国⽬前电⼒企业所采⽤的电⼦式电能表的类型来看,其显⽰数据的⽅式⼤多数都是通过LCD或LED显⽰器来实现的,由于外界环境中所存在的⼀些⼲扰信号,对电能表的正常运⾏也会带来影响,⽐如说电池失效、电表通信不正确以及电路屏蔽不良,加⼤⼲扰效果等。这些都会给电能表的正常运⾏带来影响,⼀旦发⽣故障便很容易导致电能表中的数据丢失。为了将此类问题解决,⼯作⼈员应该加强对电能表的检查⼒度,⼀般来说,检查的时间应该控制在每⽉⼀次,以避免造成损失。
  2.3建⽴健全电能表运⾏档案
  在对电能表的运⾏进⾏管理过程中,建⽴健全电能表运⾏档案是⾮常有必要的,档案所起到的作⽤并不仅仅是对电能表运⾏情况的记录,⽽且还是对故障处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建⽴电能表运⾏档案,并对其进⾏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了⽬前对电⼦式电能表运⾏管理的⼀项重要⼯作。建⽴健全的档案,除了要具备电能表相关的表号、规格、⼚家、装置地点以及检测记录之外,还应该包括电能表的运⾏记录、故障发⽣的次数、故障发⽣的原因以及对故障处理所采取的措施等。只有将电能表的这些相关信息做到全⾯掌握,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电能表运⾏的有效管理,从⽽提⾼电⼦式电能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4及时上报电能表运⾏状况
  ⼀般来说,对于电能表运⾏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应该控制在每季度⼀次,在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要
将电能表运⾏过程中所
出现的正常情况和不正常情况分门别类进⾏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分析并画出分析曲线。最后,将统计和分析结果中显⽰出来的问题进⾏整理,并附上相应的改进措施,上报给相关部门。
  结束语
  在电⼒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式电能表的运⽤也会更加的⼴泛,⽽对其校验⼯作也提出了更⾼的要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电能表校验⼯作⼈员应该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的⼯作经验,及时发现电能表校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我国电能表的校验⽔平,为我国电⼒企业的发展做出更⼤的贡献。
  参考⽂献:
  [1]唐霞.谈电能表误差的调整⽅法[J].计量管理,2003.
  [2]叶发新.电⼦式电能表校验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J].⼴东科技,2009(16).
  [3]王⾦刚,欧朝龙,陈福胜,万全.基于调感式串联谐振的电压互感器现场校验⽅法[J].湖南电⼒,2011(04).
  科技论⽂篇2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产⼒”的思想是他关于科学思想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更进⼀步地促进⼈的实践活动不断深⼊;既是劳动的结果⼜促进劳动能⼒的提⾼。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发展,才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才使得⼈类最终摆脱重复性的,单靠体⼒的农业劳动⽽进⼊了加速发展的、主要依靠脑⼒的⼯业劳动。在此基础上,他最终得出了科学技术是强⼤的⽣产⼒的结论。除此之外,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已经取代劳动时间成为衡量劳动财富的准则,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促进了⼈的全⾯⾃由的发展。
  然⽽,随着科学技术应⽤的⼴泛化,其发展也带来了⼀系列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态失衡、经济危机频发、核武器的威胁、饥饿、疾病、贫穷等等。⾯对如此状况,许多西⽅学者开始质疑科学技术的社会作⽤,认为科学技术在给⼈类带来巨⼤物质财富、迅速改变⼈类⽣活状况的同时也给⼈类带来了灾难,社会正在发⽣着全⾯的危机。科学技术的⽆限制发展加速⼯业化的进程也会渗透到社会⽣活的总体中,不仅压抑⼈性⽽且会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主要形式。有⼈甚⾄把社会上⼀切“恶”根源都归⾄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坚决拒斥科技这⼀“魔⿁”。
  在科学技术与⼈的⽣活⽇益紧密结合的今天,在世界经济深⼊发展、国际竞争⽇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利⽤“科学技术”成为当今国⼈普遍关⼼的问题。
本⽂试图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本,发掘探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的合理思想,并结合当代现实谈谈如何利⽤科学技术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的论述
刘子蔚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促进⼈类社会的进步
  ⾸先,马克思在他寻新的世界观的同时,在深⼊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产⼒作⽤。
  他早在 1844 年的《共产党宣⾔》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产⼒还要多、还要⼤”,“蒸汽和机器引起了⼯业⽣产的⾰命”,这种⼯业⾰命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创造了丰富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对此,马克思说“⼀切财富都成了⼯业的财富”。他强烈的批判封建农奴制对⼯业⽂明发展的压抑,明确肯定了科学技术的⽣产⼒功能,肯定了资本主义的⽣产劳动是⽴⾜于科学和技术的⼯业社会的⽣产劳动的,⽣产⼒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进⽽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取代了劳动时间成为了衡量现代财富的尺度。他说“随着⼤⼯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的作⽤物的⼒量,⽽这种作⽤物⾃⾝——它们的巨⼤的效率——⼜和⽣产它们所花费
的劳动时间不成⽐例,⽽是取决于科学的⼀般⽔平和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产上的运⽤”。
  其次,科学技术变⾰⽣产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除⾮持续地利⽤科学技术,否则,⽣产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持续将受到威胁,他说“资产阶级除⾮对⽣产⼯具,从⽽对⽣产关系,从⽽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命,否则就不能存在下去”,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在成为促进⽣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同时也改变着社会关系,因此,“⼿⼯磨产⽣的是封建主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的是⼯业资本家为主的社会”。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的全⾯⾃由的发展。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产⼒决定⽣产关系,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在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社会⾥,⼈可以更加充分的享受⼈类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这就使得⼈类的社会⽣活条件⼤⼤提⾼了。马克思历来注重社会的发展应“以⼈为本”,强调任何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不得脱离对⼈的重视。科学技术从多⽅⾯体现了⼈的实践能⼒的提⾼,也产⽣出了⼈类可以⾃由发展的前提,即个⼈可⽀配的⾃由时间。⾃由时间的获得,在马克思看来,才是⼈的其他所有能⼒获得的条件。所以马克思说:
  “所有⾃由时间都是供⾃由发展的时间”,也即科学技术成为⼈的全⾯⾃由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由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是持有肯定态度的,是从积极的⾓度去看待科学技术的。也从另⼀⽅⾯反映了⼈类进步的脚步
由于有了科学技术的参与⽽更加快了,在现实的历史阶段及将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将越来越⾄关重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类⾃⾝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影响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时候,逐渐认识到了对科学技术的分析是不能脱离其所存在的社会制度的,⽽是应将其置于⼀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之内。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科学技术的使⽤是任意的,这种任意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的异化的问题。在异化的过程中⼈不是感到幸福⽽是感到不幸,⼈的能动性丧失了,在⾼度发达的⼯业⽂明⾯前、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前,⼈的⾃由全⾯发展反⽽受到了限制,⼈越来越表现为物的奴⾪、⼯业的附庸。
  然⽽,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对这些表⾯现象的描述上,⽽是运⽤辩证的⽅法和历史的⽅法深刻揭⽰其社会根源。他⾸先肯定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量,之所以会发⽣⼀系列社会问题,之所以有科学技术对⼈的报复,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科学技术究竟是⽣产性的⼒量还是破坏性的⼒量,究竟会给⼈类带来利益还是祸害这与科学技术本⾝⽆关⽽是要去揭露它所存在的社会制度,要看操控和使⽤它的主体“⼈”。因此,马克思指出,异化活动是短期的历史现象,它的消除同样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经并将继续为⼈类带来巨⼤的⽣产⼒,这将有⼒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的全⾯⾃由发展准备充⾜的物质条件,会促使⼈类进⼊共产主义社会。
甲基丙烯酸
  ⼆、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类进⼊新的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也随之发⽣着深刻的变化。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产⼒的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各国⽆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可避免地挤在了同⼀个平台之上。国际竞争⽇益激烈,国际间⼒量的较量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运⽤及其成果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产⼒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量。从国内来说,我国正处于改⾰的攻坚阶段,⽆论从国家⼒量的增强上还是企业的创新、⼈⼒资源的强化上来说,科技的作⽤都不容忽视。
  在严峻的形势⾯前,我国历届领导⼈都特别注重科技的⽣产⼒作⽤。邓⼩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产⼒”的论断,指出中国的现代化、⼯业化都离不开科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向。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产⼒,⽽且是先进⽣产⼒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论断进⼀步揭⽰了新技术⾰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当下的中国正处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次重⼤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和⼈类社会的巨⼤进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为确保经济、政治、⽂化、国际竞争⼒的提⾼,除了继续注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更加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性地位,我们没有别的途径可⾛。对于个体来讲,不仅应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应该努⼒学习、掌握先进的科
学技术,⽤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热爱并尊重科学技术。
  第⼆,在⼤⼒发展、利⽤科学技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利⽤好了会给⼈类带来利益,利⽤不好则会给⼈类带来灾难。因此,我们要持续注重以⼈为本,⼤⼒提倡并践⾏科学发展观,把⼈的全⾯⾃由发展放在⾸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德怀特韦德  ⾸先,在加快科技研发的同时,更要配套以思想、社会制度的改⾰,注重精神⽂明、⼈⽂科学、⾃然科学发展,必须让科学技术朝着⼈性的、有利于⼈们物质⽣活和精神⽣活的⽅向发展。要讨论与形成⼀种可以促使科学技术发展有益于⼈类、有益于⾃然的新的⽂化价值观,要使这种价值观既能够反映科学技术本⾝的特性与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
  其次,科学技术不过是通过⼈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和⼿段,能否有效控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作⽤,是要科学技术有益于⼈类,还是要其有害于⼈类,关键还在于“⼈”这⼀主体。因⽽,我们要持续强化“以⼈为本”的原则,全⾯提⾼主体的素质和能⼒。对于政府来说,应该从⼈⼒资源的调配、政策的导向、经费的偏重等⽅⾯引导、监督、管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让⼀切科学技术活动都在特定的规范下进⾏;对于科技⼯作者来说,要着⼒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应该主动去了解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积极参与对科学技术影响的评价,维护⾃⼰的监督权,⾃觉提⾼监督能⼒,加强科技伦理修养,增强辨别是⾮的能⼒。
  参考⽂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北京.⼈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稿.北京:⼈民出版社.2000.
  [3]刘荣军.科学的⽣产⼒边界: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探索.2006.
  [4]周笑冰.事实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根源.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科技论⽂篇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消防事业也在⽇新⽉异的发展,该⽂就消防科技⼯作的不断加强,对消防事业发展带来的推动进⾏概述。
  关键词:消防消防科技⼯作消防事业
  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新时期,总书记对消防事业的重要批⽰为消防⼯作的发展⽅向指出了明确的⽅向。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消防⼯作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我国消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主要加强消防⼯作的落实。
  1 消防事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2011年共发⽣⽕灾12.5万起,其中死亡⼈数1106⼈,受伤⼈数572⼈,财产的直接损失⼤约是18.8亿元,与2010的数据相⽐,⽕灾发⽣次数下降了9.6个百分点,死亡⼈数下降了0.2个百分点,受伤⼈数下降了0.2个百分点,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5.9个百分点。虽然我国近⼏年的⽕灾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安全问题,各种⽭盾的存在,也给消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的挑战。要求我国要加强消防科技⼯作的发展,以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保障社会安全。
  2 消防科技⼯作的现阶段任务
  2.1 提⾼消防科技⼯作的管理⽔平
  根据先进的理论,运⽤科学的⽅法,利⽤⼀定的技术⼿段将消防监管的职能从传统的⾏政管理,转变成公共服务模式。建设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消防监督管理⾏为规范,颁布公共消防管理制度,为消防⼯作的发展奠定⼀定的理论基础。
  2.2 提⾼消防科技⼯作中的防控⽕灾能⼒
  我国的消防⼯作的⽅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加强⽕灾的防控技术,需要依靠先进的消防科技⼯作,⾸先要研究出先进的材料、新设计和新技术。尤其重视对重特⼤⽕灾的防控措施,在对历来⽕灾
发⽣原因统计进⾏分析,从根源上对⽕灾发⽣进⾏预防,利⽤科学技术对可能发⽣⽕灾的地区进⾏实时监控,科学安排消防部队的安置位置,合理配置社会的消防资源,降低社会重要场所的⽕灾风险。
  2.3 提⾼消防科技⼯作中的灭⽕和应急救援能⼒
  灭⽕和应急救援是消防科技的重要发展⽅向,对灭⽕和应急救援能⼒的提⾼,需要依靠科学⾼效的灭⽕措施,根据科学技术研制出具有⾼抗性灭⽕救援装备,提⾼重⼤⽕灾发⽣时的救援能⼒。在特殊的救援环境下,⽐如:⾼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复杂的环境,不仅需要先进的防护设备,还需要消防⼈员过硬的个⼈素质,利⽤科技技术对消防⼈员的训练也是为提⾼灭⽕和救援能⼒的重要举措。
  3 消防科技⼯作的落实措施
  3.1 消防科技⼯作制度的保障
  消防科技⼯作的进⾏的基础保障是制度的制定。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部署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学⽕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型消防企业、相关⾼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补充的消防科技⼒量体系。根据消防科技⼯作的改⾰,保证消防科技⼯作的平稳发展,强化消防科技⼯作的有⼒开展。
  3.2 防控⽕灾的技术⽀持
森高社  在消防科技⼯作的防⽕灾⽅⾯中,要针对城市建筑的各种特点,研究并且制定不同类型的技术措施。⽐如,在有较多地下⼯程的城市,重视消防通道的建设;在⾼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中,重视消防供⽔的措施;在⽼城区中,可燃建筑密集和⽯油化⼯业基地,在具有这种特点的城市,主要注重消防分隔带的设置。针对不同特点的城市,制定适当的消防规划,采取相应的消防监督,提⾼城市的防控能⼒。
  3.3 消防部队装备的更新
  消防事业作为⼀种⾼危险职业,需要对消防⼈员的⼈员安全做到保障,研制出新的消防部队装备是需要提上⽇程的措施。从防⽕、防爆、抗撞击的⾓度出发,将消防装备致⼒于保护消防⼈员安全的⾓度去设计。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进⾏的装备也是为救援⼯作得以顺利进⾏的保障。对消防部队装备的更新,不仅提⾼了对重点⼯程的保护⼯作,保障消防⼈员的安全,同时也提⾼了救援的安全性。
  4 消防科技⼯作的⼈才培养
  ⼈才的培养在消防科技⼯作中是关键性的因素。近⼏年,我国相关单位⼗分重视消防科技⼯作⼈才的培养⼯作。从根源出发,贯彻科学发展观,将⼈才培养树⽴为⾸要⽬标。
  4.1 完善⼈才的引进机制
  在消防科技⼈才的采⽤⽅⾯,不仅可以从社会上招聘,进⾏再培养,还可以设⽴⾼校院校接受的直接选拔⽅式。运⽤多途径对⼈才进⾏引进,对⼈才进⾏全⽅位的培养,全⾯协调消防科技⼯作的可持续发展。消防科技⼯作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都要完善,定期选派优秀消防科技⼈才到国内外⾼等院校进修,保证我国消防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
  4.2 完善⼈才管理机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3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防   电能表   发展   科学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