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

 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有效形式。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历来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军地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编组质量,注重力量整合,完善装备配备,强化对接训练,后备力量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不能完全适应担负的职能使命,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气力加以改进。
  一、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加强编组质量建设。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保持一定规模的后备力量是必要的,从建设实践看,后备力量总体规模偏大,建设重点不够突出。民兵队伍中保障陆军部队的多,保障军兵种部队的少;一般队伍多,专业技术队伍少。职能定位不准,组建的水下破障、反、布雷、反潜、导弹抢修等分队,超出了民兵职能任务,专业技术要求高,训练周期长,兵员潜力不足,难以形成遂行任务的能力。对此,各级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研究特点规律,努力提高后备力量编组质量。一是科学定位,推进转型。根据平战结合原则,后备力量负有应战和应急双重功能,即战时参与防空、地面防卫作战,为军事行动提供勤务保障和为部队补充兵员等;平时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安保警戒等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应客观分析后备力量建设的现状,充分认识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界定后备力量
名师帮你赢高考
的职能任务;压缩作战类队伍,依托地方行业系统,调整改建一些既适应战时需要,又能在地方建设和应急处突中发挥作用的支援保障类队伍。二是精确需求,突出重点。坚持平时与战时、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实际和可能担负的任务,科学论证后备力量组训规模,做到需求精确、规模适度、重点突出。按照“基于任务、聚焦能力”的要求,突出现役部队预编兵员、预备役部队、应急防空、军兵种保障、重要目标防卫、保交护线、电磁频谱管理、装备维修等重点参战支前队伍建设,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按照“对口编组、军地合建”的方法,依托相关行业和企业,统筹搞好抗震救灾、抗洪抢险、防台抗台、森林防火、核化救援、水电油气火抢修等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三是调整队伍,优化结构。采取“相同专业规范、近似专业合并、不符专业改建”的办法,对基干民兵队伍进行归类整合,减少步兵和一般性支前保障队伍组建数量,增大专业技术分队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急需的作战和勤务保障队伍组建数量。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将基干民兵队伍整合为应急救援、勤务保障、防卫作战、储备兵员四大类,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按照“三个优先”(在岗在位的退伍军人、专业对口人员、近5年经过训练的人员优先)的要求,把与军事专业对口的地方高素质人员,特别是近年来从任务部队退出现役的专业技术骨干尽可能编入民兵预备役组织中来,
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科技含量和专业对口率。四是拓展领域,灵活编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编组形式由城区向“三区”(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拓展,由传统产业向行业部门、科研院所、高新企业转移,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的方法路子,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专业技术强、训练难度大、适龄人员较少、在一个县(市、区)难以单独完成编组任务的可实行跨区编组。五是军民结合,整合资源。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要战略思想,用好用足地方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将地方高科技、信息资源和海上运输等力量编入民兵预备役队伍。整合现有资源,尽可能依托民兵预备役部队现有基础设施,不搞大撤大建、重复建设,努力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二、强化军事训练,有效增强遂行任务能力。目前,少数地区和单位训练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抓共同的多、抓专业的少,抓单兵多、抓合成少,粗训、偏训、漏训现象较为突出,“一刀切”、“一锅煮”、“训非所用”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存在与作战任务贴得不紧、随意性较大和“什么好训就训什么”的现象。为有效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坚持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战备训练摆上重要位置,创新训练模式,改革训练内容。第一,要优选训练内容。以任务为牵引,科学确定训练内容。着眼提高支援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需要,重点加强担负任务的预备役部队、
民兵支援和保障作战行动的训练,加强防空作战、地面防卫作战和支援保障现役部队作战等课题训练;着眼强化复杂电磁环境下遂行任务能力的需要,重视探索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训什么、怎么训等问题,通过联训联演、借助地方电磁频谱资源,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织协同、抗敌干扰训练;着眼增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预备役部队、民兵开展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行动演练。第二,要坚持按纲施训。严格依据新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落实按纲施训,加强训练监控,抓好训练管理,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四落实”。注重提高训练质量效益,着力抓好成建制、成系统训练,克服单纯只看训了多少人员、消耗了多少弹药、组织了多少演练的倾向,着力提高实兵实弹演练的效费比。第三,要创新训练方法。积极借鉴现役部队军事训练成果,结合担负任务实际,采取分级组训和基地化区域联训的方法,狠抓参战支前队伍和干部骨干训练,狠抓成建制、实装、实弹、实地演练,狠抓参战支前保障队伍与兵种部队、联勤、装备对口保障单位对接训练,积极探索完善“基础训练自身训、通用专业岗位训、对口专业挂钩训”的方法路子;对部分技术性特别强、训练资源不足的专业队伍,采取现役带预备役、预备役带民兵的方法,切实改变民兵训练层次低、训练质量不高的问题;深化“就地编组、就地训练、就地执行任务”、针对性对抗训练、成
建制成系统动员训练,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训练,推动后备力量训练创新发展。第四,要搞好训练保障。针对预备役部队指挥机构比较健全但装备缺乏、民兵装备相对先进但指挥力量薄弱、后备力量防空作战能力生成难的实际,统一整合民兵、预备役、现役部队的训练资源,实行训练基地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通用、相邻单位共用、民兵预备役与学生军训轮用,努力提高使用效益;采取自编、购置、借用、修旧、革新等方法,搞好训练教(器)材保障;综合运用走出去、请进来,聘用、招用、录用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教练员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库仑法
钢管  三、紧贴作战需要,扎实做好动员准备。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环境和信息化条件下后备力量动员质量和效能,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组织一定规模的动员综合演练,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但是从整体建设来衡量,动员工作还存在“建得多、用得;说得多,做得少;演得多、实得少;平时难作为、战时功能弱”等问题和不足。为确保后备力量全面建设向纵深推进,各级必须不断完善动员实战需求牵引机制,瞄准战时抓建设,立足实战谋打赢,全面提高动员准备水平。一个是要细化动员需求。根据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结合战区担负任务,研究提出后备力量动员需求,明确数量规模、专业种类、力量编成、职能任务、保障单位、指挥关系等。根据总部明确的方案,修订动员支前方案计划。
数字高程图另一个是要摸清潜力底数。认真抓好兵员潜力调查核对工作,特别是对军兵种部队近5年内转业退伍军人以及部队急需、培养困难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高技术人才,逐一进行登记核准,切实把兵员动员底数搞清楚,确保一声令下,按需求精确动员,快速集结投送。再一个是要搞好任务对接。组织省军区系统与任务部队搞好需求细化和任务对接,切实搞清编组什么、编组多少、在哪里编组、执行什么任务等;按照“三个现地”要求,组织担负任务队伍与现役部队对接训练,确保动员任务在末端落实。
  四、发挥职能作用,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后备力量动员准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化过程,如果长时间只是备而不战,建而不用,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国家及各级政府减少对国防经费的投入,降低公民对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从而不利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因此,在和平时期军地各级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发挥后备力量在防灾救灾、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需求牵引后备力量单一功能向双重功能拓展,实现创新发展。一是协助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防治、联防联治等活动,建立民兵信息网和军警民一体化社会治安防范网络,协助公安武警遂行反恐维稳任务,在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能力。二是参加抢险救灾。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防台抗台、森林灭火、核化救援、水电油气
抢修等抢险救灾实践活动,突出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搞好装备器材配备,强化针对性训练,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增强遂行任务能力。三是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广泛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当生产骨干、技术能手、行业标兵;成系统、成建制地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兴利、为民造福,以实际行动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参建共创活动中谋求军事与经济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
  五、加大保障力度,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稳步发展。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对象多元,管理保障涉及军地不同单位和部门,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不少政策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后备力量建设的落实。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后备力量职能使命的拓展,经费和装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标准低、缺口大;筹集渠道不规范、随意性大;武器装备结构不合理,以遂行作战任务为主,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这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后备力量建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要多渠道保证经费落实。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规范经费保障的办法和渠道,明确具体标准,健全常态化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正常建设经费如军事训练误工补贴、政治教育、战备器材购置等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由军事部门提出需求,经财政部门审核划拨。遂行抢险救灾、防暴维稳等多样化任务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的,按照“谁用兵、谁保障”的原则,由用兵单位落实经费等保障。配合保障部队进行实兵、实装演练的,采取地方财政、部队共同负担的办法,落实人员误工补贴和其他经济补助等经费支出。二是要进一步理顺武器装备配备保障关系。实行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装备同步建设。在统筹规划上,把后备力量装备保障与现役部队一同纳入武装力量范畴,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保障,统一管理,统一维修;在配备方法上,着眼担负任务和动员使用先后,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重点队伍、首批动员力量装备的需要。三是要下大力调整保障队伍编组方式。目前,军兵种保障队伍实行的是多头建设、独立保障模式,致使有的地区军兵种民兵队伍需求量过大,落实困难。为此,军兵种民兵队伍组建模式逐步实现从“基于目标、逐个建设、单独保障”向“基于任务、区域建设、联合保障”转变。采取以地级市为单位,有重点地组建若干综合保障队伍,根据遂行任务需要,由军分区统一指挥,实施区域机动联合保障,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解决兵员潜力不足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3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保障   任务   训练   后备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