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共住宅工业化生产技术发展和展望_川崎直宏

当前,随着前所未有的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住宅供给,因此,有关住宅建设的多种多样的工业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显得尤其重要。面对这样的需求,日本在高度增长期背景下研发出的先进的集合住宅的工业化技术和经验,对于中国当前住宅建设和技术开发市场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个观点,本文总结日本住宅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及其成果,展望其发展趋势是十分有益的。
1  公共住宅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设计方式与技术研发
1950年以后,日本经历了二战后的经济复兴期并随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在第一产业减少、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城市劳动力需求剧增,人口开始增加,住宅的短缺日益成为大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住宅数量的严重不足,日本出现并实施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营住宅和公团住宅为核心、规格化的标准设计为基本、保证工业化建造思路的标准设计方案。
这种标准设计方法的规格型设计进而导致了通用化规格型住宅部品的开发,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住宅
质量。不锈钢洗池(图1)、窗框(框格)、
木制门窗和隔断等公营住宅的通用化部
品的普及,成为批量化生产建造公营住
宅的重要支撑。
以公营住宅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和公
团多层住宅的工业化技术为前提,日本
研发出了强有力的大量供给的生产方式
并建立了组织实施手段。随着1950年
代住宅部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住宅
供给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基于批量化
要求的生产方式而进行的标准设计方
法,完成了高度经济增长期增加的建设
数量,满足了长期短缺的住宅建设,解
决了劳动力的不足,但其寻求省力化的
生产方式势必会带来划一性的产品,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
然过程。
另一方面,在有效利用1950年代
所实施的大型P C板的住宅工业化建设
技术的基础上,以日本建设省为中心的
住宅公团与地方机构合作,研发了基于
大型P C板工法,称为S P H(S t a n d a r d
of Public Housing)的公共住宅标准设
计的多样化系列,并开始在日本全国大
规模建设。这个S P H系列在日本公共
住宅的建筑工业化、生产建造的技术体
系开发建设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以
S P H的相关技术开发为契机,也带动了
民间的建筑工业化施工方法的技术开发
的进步。
集合住宅的工业化并非只是住宅主
体工业化,包括整个住宅构成的每个部
分的部品化才是住宅生产最为关键性的
课题,只有通过住宅所有构成的部品的
集成,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住宅生产合理
化的问题。至1960年代,日本住宅的
供给趋于稳定,并开始尝试并进而推进
住宅通用部品的开发和应用。
此后,公共住宅的建设与供给也开
始了向努力提高住宅质量的方向上转
变。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日本
经济发展开始走向稳定增长,住宅数量
趋于饱和;进入1980年代,住宅建设
量锐减,跌入每年120万户的低谷,其
住宅需求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需求的多样化对公共住宅标准设计的方
式提出了挑战。
在公共住宅中,出现了N P S(N e w
Planning System)标准设计的多样化系
列等宽松的标准设计方法,从统一到分
散,从政府到民间,政策性实施发生转
日本公共住宅工业化生产技术发展和展望
2013年山东高考数学川崎直宏(日)
胡惠琴译
1 公营住宅的通用化部品不锈钢洗池(1957)
2 CHS住宅体系的住户适应性设计卫生间大改造
新设间墙
收纳柜移动
31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4 建筑学报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住宅工业化建造・工业化住宅设计与理论
变的同时,日本开始了来自各种方向上的对提高住宅建设质量的探索,至此,宣告了战后的公共住宅规格型标准设计方式基本结束。
2  满足多样化要求的住宅工业化技术和构法技术
住宅供给在“只要建造出住宅就会有需求”的时代,住宅建设思路的重点是放在大量生产的方便性上,特别是以集合住宅的平面和外观形状的标准设计为典型,这种快速并确保数量的住宅生产供给方式下的建设思路,导致了大城市中大量的空置房屋出现。随着住宅供给市场的变化,人们对之前这种生产供给方式进行了反思,迫切需要从划一的大量性住宅供给中去寻满足多样性需求的供给方式。
1970年代后研发的N P S公共住宅设计标准化方式,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对标准化方式思考的结果。以引进开发和推广公共住宅和民间住宅项目所通用的B L等住宅部品为中心,结合住宅生产合理化和降低成本的必要性,将N P S 规定中重要的模数尺寸规则,对全国统一的做法进行修改。从划一型向多样化、从单品多量化向少量多品种化进行调整,这种思路一直延续至今。
迄今为止,N P S一直在保证住宅生产的合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点以多样化和应对地域性
x12为目标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
与此同时,把户型类型种类和户型可变性供给作为技术开发的亮点进行推进,设计时注重考虑入住后的可变性和设备、住宅部品的更新与互换性,并且作为一种应对居住生活变化的技术系统发展出了住宅通用体系,可为居住者实现长久居住。1980年以后,这种理念在连续3年的研究开发后,为后来的CHS(Century Housing System)住宅建筑体系所传承,而且C H S体系也进一步发展了N P S的模数尺寸规定及其构法规则等。3 长期、耐久性理念的CHS住宅和SI
住宅体系研发
C H S住宅体系,如同字面意思,就
是百年住宅的概念。C H S住宅体系的构
法和接口规则与N P S同样,是为了满
足住宅寻求生产合理化、多样化、适应
性的住宅体系。但是,C H S住宅体系重
视耐久性,强调部品互换性的模数尺寸
规则和可变性。并且按照部品使用年限
的级别来设定接口规则。C H S住宅是一
风险投资论文
种强调考虑主体与设备、内装分离,要
求住宅维护和部品、设备更新,以追求
实现住宅长久使用为目的的住宅体系。
S I住宅体系和供给方式继承了C H S
住宅体系的构法技术系统,强调支撑体
与填充体分离的理念,其支撑体为公共
性较高的建筑主体和共用部分,来保证
住宅的基本性能,使其不仅具有抗震性、
耐久性和隔音性等,也有较高的物理性
能,还要考虑维护更新等的方便性;在
供给方面,还要有集合形态和适应地域
环境等社会性与长远性的视点。其填充
体相对而言是私密性、个性化高的,主
要有隔墙和内装,要求满足个性化、多
变性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可变性和更新性
的需求,特别是考虑更新时间短的设备
维护是S I住宅的分离体系的关键环节。
药理学进展
通过S I住宅体系构法的实施,既可以
提高住宅整体的物理耐久性和社会耐久
性,又可以方便更新与改造。SI住宅体
系要求较高的层高和维修空间,部品和
设备的模数尺寸应规则化,还应采用地
板架空技术措施等。SI住宅体系可实现
长久居住的使用价值和社会资产,同时
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最早进行SI住宅体系开发应用的是
大阪煤气公司的实验住宅“N E X T21”。
N E X T21进行了与S I住宅体系先进技术
相关的大量实验探索,包含生活方式和
长久性居住的更新,增改建的可能性等
居住实验,现在仍在继续尝试中。
在同样的长期、耐久性理念下,U R
都市机构致力于提高城市集合住宅的资
产长远性,K S I住宅体系是U R版的S I
住宅体系的研发。从近几年的 “新田住
宅区”和“赤羽台住宅区”的案例中可
以了解KSI住宅体系技术集约性的应用。
4  面向未来的住宅工业化的新作用和新
探索
以公共住宅为中心展开的N P S被
C H S住宅和S I住宅所继承,当前,在
民间住宅供给方面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华夏心理网2009年,日本施行了“长期优良住宅
法”,规定住宅以“精心地制作与长久
地使用”为目标,由此开始了各种各样
的研发和实施工作。可以说,这是延续
了N P S和C H S住宅体系的长期耐用的
主体技术、构法技术、可变型住宅和内
装系统等理念与技术,以实现长久性居
住的行动。C H S住宅体系和S I住宅体
系肩负着住宅的长期使用和后代可持续
使用的责任,促进了再利用和流通的社
会体制的构筑。在某种意义上讲,C H S
住宅和S I住宅体系作为一种真正的社
会资产型住宅供给与建设方式才刚刚起
步。
在此,虽然我们看到公共住宅发展
的足迹,但是今后对旧有公共住宅的利
用和公共住区的复兴应是首先考虑的课
题。日本当前公共住宅新建项目已经不
多,重点转移到了通过住宅重建和改造
来带动既有住宅存量的再利用上。不能
说早期的公共住宅因为有长期使用维修
计划就可以充分应对以后的问题了,日
本住宅是经过S P H和N P S的思想的演
变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体制和住宅体
系。1970年代以后标准化方式的公共
住宅,其模数尺寸和工法的规定提高了
部品的互换性,改装后长期使用的可能
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作为社会
资产的住宅,未来通过适当的修缮和改
造就能更加长久有效地使用,这样的思
考方法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单位:(株)市浦设计
译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住宅研究所(北京,100124)
收稿日期:2012-03-07
2012.4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3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2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住宅   技术   工业化   体系   供给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