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
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2、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
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康塔塔传入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受难曲根据《圣经》中四部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
记述而谱写的音乐体裁,形成于4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受难曲呈现“清唱剧受难曲”的特点,在德国发展蓬勃,泰勒曼、马特松等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4、抒情悲剧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
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5、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
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题材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法国作曲家库伯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妹”等。6、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
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伴奏。
雷打雪7、咏叹调歌唱性很强、有完整结构的声乐曲,为一个
或几个声部写作。17世纪以后,咏叹调专指
独唱曲,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等体裁中,相对朗诵性质的宣叙调,咏叹调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于18世纪初,咏叹调在声乐戏剧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结构逐渐程式化、产生“返始咏叹调”
外,成为充分发挥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段落。
8、托卡塔一种键盘乐曲体裁,肇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
在管风琴和古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早期托卡塔运用在礼拜仪式中,17世纪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无穷动式的乐曲,类似练习曲,并进去世俗性的古组曲,常以即兴部分与赋格部分多次对比。巴赫的键盘音乐使得托卡塔体裁达到其艺术高峰。
9、幻想曲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
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
世纪上半叶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巴赫的《d小
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期幻想曲创作的范例。
10、前奏曲一种序引性乐曲。15—16世纪时产生在管
风琴、琉特琴或维吉那琴的创作领域,是即兴演奏的
乐曲,用来试奏乐器、活动手指和为正式进入的乐曲做准备。17世纪以后,前奏曲发展成为有完整形式
的小型器乐曲,多由键盘乐器演奏,被置于赋格、组
曲、奏鸣曲之前,作为序引。
11、赋格在一个主题上形成的多声部模仿对位体裁。
其结构因素包括:主题、答题、对题、间插段、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题是赋格中最早进去的声部,对主题的模仿进入称为答题,每次伴随主题或答题出现并与之形成对位的声部称为对题,赋格就是由主题的多次进入及其对位声部构成,变化主题的手法有增值、减值、倒影、逆行、密接和应等,并有相应的调
性和声布局。赋格起源于15世纪末复调声乐曲中的旋律模仿进入,作为独立的器乐体裁成型于17世纪,是复调音乐成熟的产物,在巴赫和亨德尔等作曲家的创作中获得完美的发展。
12、正歌剧严肃庄重的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
盛行于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中期,题材高尚,采用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写作,演出于贵族府邸或公开
歌剧院。意大利诗人和台本作家梅塔斯塔济奥是正歌剧主要的剧本作家,写作了27部台本,被作曲家们反复谱曲。17—18世纪,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有A.
斯卡拉蒂、亨德尔和莫扎特。
13、喜歌剧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
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
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14、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
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含在调性和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主部和
副部,它们是全曲的核心主题;展开部发展呈示部出
现过的主题,调性频繁转移,极大地造就戏剧紧张度;
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但所有主题全部统一在主调上,形成音乐戏剧的完满解决。
15、大协奏曲巴洛克时期最主要的协奏曲形式,由小组
乐器和大组乐器对比竞奏,小组由两件独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乐器构成,称为“主奏部”,大组包含当时所
有的弦乐器和部分管乐器,称为“合奏部”。意大利
作曲家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创导者之一,作有12首大协奏曲。
bbc 16、古典奏鸣曲古典奏鸣曲定型于18世纪中叶,是由
一件或两件独奏乐器演奏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作品,常见的独奏乐器为键盘乐器和小提琴,钢琴独奏奏鸣曲是古典时期的典型形式。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快板—慢速乐章—快板终曲。C.P.E.巴赫和
D.斯卡拉第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海顿、
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的奏鸣曲进一步发展了古典风格,贝多芬革新了古典奏鸣曲。
17、古典交响曲交响曲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约定型于18世纪中叶。古典交响曲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奏鸣曲式写作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慢速的乐章,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
章是快板或急板的终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快—慢—快”的意大利歌剧序曲,所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萨马尔蒂尼、佩尔戈莱西、约梅利和加卢皮等都是早期交响曲的作曲家,德奥地区的交响曲发展以柏林乐派、曼海姆乐派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为代表。
18、弦乐四重奏由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大提
琴演奏的室内合奏乐体裁,采用奏鸣曲式套曲结构写作。弦乐四重奏脱胎于18世纪初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海顿的84首弦乐四重奏开始运用奏鸣曲式四乐章套曲形式,并以“谈话原则”组合乐器,确立了近代弦
乐四重奏的写作风格。贝多芬以“拉祖莫夫斯基”和“庄严”为代表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丰富了该体裁的
音乐表现力和衍展力,使之成为室内乐的核心体裁。
浪漫主义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佛朗克、鲍罗廷、柴可夫斯基等,倾向于抒情,在主题展开和对位处理
方面不加注重。二十世纪的弦乐四重奏创作风格更为多样化,德彪西、巴托克、拉威尔、勋伯格、欣德米特、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创作了各具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19、古典协奏曲盛行于欧洲18世纪的协奏曲类型,主
要指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作品,独奏乐器多为小提琴和键盘乐器,也有为两件乐器写作的协奏曲,如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为各类管、弦乐器写作了50多部协奏曲,并且在承袭巴洛克协奏曲形式的基础上,完善了沿用至今的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形式:运用奏鸣曲式三乐章套曲结构,第一乐章为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尾有供
演奏家即兴炫技的“华彩段”,第二乐章为抒情慢速
乐章,终曲乐章轻快明朗。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和乐队的关系和谐均衡,始终保持平等关系,古典协奏曲在他的创作臻于成熟。
21、C.P.E.巴赫古典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羽管键琴家,
J.S.巴赫的次子。主要创作交响曲和键盘作品,奏鸣曲有200多首,如《普鲁士奏鸣曲》、《沃尔腾堡奏鸣曲》,他的作品精致洗练、趣味高雅,脱离了纯对位写作的旧有风格,发展了主调音乐的新风格,乐章间的调性对比和形象对比处理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奏鸣曲的戏
剧性因素,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
22、D.斯卡拉第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
A.斯卡拉第之子。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
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24、舒曼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写作
大量钢琴小品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都带有主观幻想因素;艺术歌曲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与作曲家的生活感受有关。还写有4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等。
茶余饭后杂志
25、门德尔松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
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创始浪漫主义钢琴小品新体裁“无词歌”,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26、维瓦尔第:他是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
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
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
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
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
主调音乐的风格。
27、大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特点为规模庞大,风
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达到
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28、轻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它规模小,轻快活
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29、抒情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
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的表达。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30、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流派。规模
小型,平铺直叙,强调真实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琐事,情节激烈,具有民族特。代表作为马斯卡尼德《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31、简约音乐是用最简单的材料和手段来构造作品,而
彻底抛弃西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所聚
集的一切繁复厚重的东西。这种音乐出现在60年代后期的美国,后来发展到欧洲。其特征是在有调性的
音乐基础上,作无休止的重复,通常自始至终保持同
一节奏型,在有限的几个音上作微小的变化,将音乐
的运动和发展原则降到最低限度。代表人物和作品:
赖利的《在C音上》,施托克豪森的《心境》,莱奇的《为十八位音乐家而作的音乐》和格拉斯的歌剧《爱
因斯坦的海滩上》。
32、拼贴音乐拼贴一词来自视觉艺术领域,其本意是指
兰台世界
把不同的材料物,如报纸、布块、牛皮纸等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件艺术品。20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艺术形式被引到音乐领域中,即把完全不同的作曲家、流派和风格等音乐粘合在一起,使其作品中引用的材料的时空跨度和对比度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将格里高利圣咏、巴赫的赋格和当代爵士等音乐拼贴在一起,就是拼贴音乐。这种音乐通过解构和重组对传统音乐进行新的解释,建立起新的意义。代表人物及作品:美国音乐家克拉姆的《远古童声》和《四
个月亮之夜》,俄罗斯音乐家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等。
33、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
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在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人物及作品:意大利的贝里奥《交响曲》,德国的亨策《雅各布之梦》等。
34、第三潮流音乐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作曲家舒
勒倡导的一种思潮。他主张把西方现代音乐的手法和特点与各国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引用流行音乐的某些音调或音乐语汇来发展现代音乐,最初重要是指西方现代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到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所发展,延伸到与各国流行音乐的融合。代表人物及作品:加拿大的塞蒙兹《大协奏曲》,美国托恩的《六组小曲》等。
35、抒情诗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形成于公
元前8世纪,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诗人即音乐家。
一般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是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的诗歌,琴歌是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的诗歌。代表诗人有阿基罗库斯、泰尔潘德、阿尔凯奥斯和女诗人萨福等。
36、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
或“格里高利素歌”,是中世纪天主教会音乐最重要的体裁,它是无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于《圣经》,由教堂唱诗班以拉丁文演唱,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应用。附加段、继叙咏和教仪剧,是圣咏的衍生物,在9世纪以后得到发展。
37、经文歌形成于13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
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通常为三声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作,用法语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13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科等,14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
38、尚松16世纪法国主要的世俗声乐体裁,多为快速
热烈的四声部歌曲,主旋律位于最高声部,歌词采用民间诗歌和“七星诗社”诗人的诗歌。塞尔米西和雅内坎是尚松的主要作曲家,赛尔米西的尚松多以爱情为主题,约200多首,雅内坎的尚松题材广泛,音乐以惟妙惟肖的音画手法进行描绘,如《百鸟歌》和《战争》。
39、无词歌按照歌曲体裁风格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由
歌唱性旋律和音型化伴奏织体组成,由门德尔松创立。
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
新片介绍“春之歌”“纺织歌”等。
40、柏辽兹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标题交
响曲的形式确立者,代表作《幻想交响曲》,其他重要作品还有交响协奏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特洛伊人》、序曲《海盗》等,著有《配器法》。
41、李斯特浪漫主义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19世纪
著名的炫技钢琴演奏家,写有钢琴作品《旅游岁月》《匈牙利狂想曲》《超级练习曲》,并始创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新体裁——交响诗,代表作《前奏曲》《塔索》等。
42、交响诗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产生于19世
纪,创始人李斯特,他的代表作《塔索》《前奏曲》等。
查理-斯特劳斯将交响诗发展到19世纪的又一高峰,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等。43、布里顿英国作曲家。年少时从布里奇学习音乐,1945
年因歌剧《彼德-格莱姆斯》的上演确立国际声誉。主要音乐成就在声乐音乐方面,除歌剧《比利-巴德》《旋螺丝》外,还有清唱剧、合唱曲和大量歌曲,管弦乐作品较出名的有《安魂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创作风格以传统音乐风格为基础,融合20世纪各派之长。
44、游吟诗人于11世纪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
斯地区,12世纪下半叶,这里的抒情诗发展到盛期。
北方的游吟诗人在12世纪末开始出现,13世纪初,由于战争原因,游吟诗人的中心转向了北方。游吟诗人体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还演唱。游吟诗人因语言的不同,被分成法国南部和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游吟诗人的歌曲大多是单声部的,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优美细腻,节奏比较复杂自由;而北方歌曲则更为朴实直率,与民歌接近,弦律轮廓分明规整。游吟诗人的歌曲以爱情能够题材为主。
45、等节奏经文歌由一个“定旋律”的音列与一个固定
节奏型的周期性反复而构成。14世纪,由于经文歌的定旋律音拖得很长,作曲家就把“定旋律”分成好几段,每一段使用相同的节奏型,将定旋律的音逐个分配到“塔列亚”中去,这样就形成了“等节奏经文歌”。
内蒙古大营铀矿46、马肖是法国新艺术时期一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西
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作品保存最为完整的音乐家,也是
中世纪晚期法国音乐的集大成者。主要贡献:(1)经文歌,作有23首经文歌,以三声部为主,持续声部常由器乐担任,上方两声部为人声。马肖常采用发文歌词,用法国歌谣曲调代替圣咏旋律,重视等节奏经文歌技术的运用。(2)弥撒曲,仅创作过一部弥撒曲《圣母弥撒》,这部弥撒同样具有礼拜功能,但更须关注的是它对于大型弥撒曲体裁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世俗歌曲,是马肖创作的重心,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歌曲主张音乐应传达人们的情感体验,重视对歌曲表现力的挖掘。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世纪   作曲家   歌剧   作品   写作   体裁   诗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