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1《物种起源》教案(最新)

物种起源》绪论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惟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
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三、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usb软驱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如何筛选关键句? 互动通
明确:从内容入手,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画出本文每一自然段中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 
[提示]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  水乡的日子
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5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6段:"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7段:”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 
3、 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盐酸金刚烷胺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25)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5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6
69)    家养变异的作用(7
             强调观点的正确(9)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二、研读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
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拟合优度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项;对于第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6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8、文章6段讲到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价值和结论,请分别加以概括。 
    [要点]研究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研究价值-—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和最可靠的线索。 
    研究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7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9、文章第9段讲了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请从文中归纳出这些问题。 
    [要点]1、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2、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9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长期考察  实事求是  谦逊审慎  决不轻率  亲自实践  不避缺陷  毫不动摇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达尔文的学说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分别是:——物种不变论,神创论,外部环境决定论。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人格魅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练习
附:课堂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5)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5)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6)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7)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9)      毫不动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物   物种   作者   起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