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爱情悲剧与列文的精神探索托尔斯的《安娜·卡列..

安娜的爱情悲剧与列文的精神探索---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长篇小说中的女主角
1、从达吉亚娜到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托尔斯泰最伟大的艺术创造之一,也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最高的成就之一。这个形象是跟整个19世纪俄罗斯先进文学的深刻传统联系在一起的。
从普希金的达吉亚娜开始,俄罗斯文学中连续出现了一系列先进妇女形象。这些妇女努力从社会所加给她们的压迫和屈辱下求得解放。达吉亚娜是在贵族家庭中成长的姑娘,她对奥列金执着的、主动的爱情完全违背了贵族道德的体面,那种真挚,明澈,纯洁的心灵对那个社会不啻含有一种强烈的批判力量。然而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还只是对摧残个性的社会道德所发出的一种初步的,还不成熟的抗议的化身。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我们看到了俄国作家塑造了一些意志刚强,目标坚定的妇女形象。例如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叶莲娜〃斯塔霍娃,《处女地》中的马丽安娜;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尔迦〃伊林斯卡雅和《悬崖》中的薇拉。而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则有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克鲁齐费斯卡雅、屠格涅夫《罗亭》中的娜塔尼亚以及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中的卡杰琳娜。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薇拉〃巴普洛夫娜,她直接投身革命,为了追求一个没有压迫、强暴和虚伪道德的‚合
理的新社会‛而与旧社会宣告公开的决裂。普希金塑造的达吉亚娜后来嫁了人,向奥列金表示,她永远忠
实于自己的丈夫。然而普希金没有摆出这个问题:达吉亚娜如果不忠实于自己的丈夫会产生什么结局。托尔斯泰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个妇女背离自己不爱的丈夫结果会怎样?总而言之,结果只能是悲剧的产生。但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悲剧,直到今天也还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2.是谴责,还是辩护?
在19世纪70年代,俄国正处在急剧的变动之中。农奴制度在不断瓦解,可是它的残余还有巨大的力量;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很快发展,但是这个时候它还远远没有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此时,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势力。安娜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里比较进步的贵族妇人的典型。安娜性格里的矛盾、她的悲剧,正是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在创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托尔斯泰放弃了两个适合作为家庭小说名称的标题——《两对夫妇》,《两种婚姻》,保留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名称,显然是要努力强调女主角这个形象的意义。这部小说刚刚在杂志上登载出来,立即引起读者的巨大兴趣,同时也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小说的作者是在谴责他的女主人公还是在为她辩护?作者究竟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检察官,还是她的辩护者?小说开头那段阴暗的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究竟意味着什么?小说使女主人公成为轮下之鬼,是否惩罚得过分严厉了?
(1)许多人都认为,根据《圣经》上的这句格言‚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托尔斯泰是谴责和惩罚了女
林县五人照片主人公。普希金的同时代人说:‚我承认‘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
句题词使我感到恐怖,里面似乎隐含着一种奇妙的力量,像根钉子扎进脑子里。上帝托的梦是可怕的,可他又是慈悲的。‛这种观点认为托尔斯泰是借上帝的力量惩罚安娜。
(2)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安娜纯洁而高尚地献身于这样的力量,那么她的眼前就会展现一种新的、有目标的生活。但安娜面对人们的谴责,面对自己失去的社会地位感到惶恐。那深刻而纯净的感情被谎言所玷污了,她变得耽于逸乐,感情也变得猥琐而含混。‛‚一个人如果轻率地反对自己的存在——于是伟大的法律,带着自己全部的残酷性,宣布‘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种观点认为,是法律惩罚了安娜。托尔斯泰对此不表同意,他写道:‚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词,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思想:人要是做了坏事,那就要为自己所做的尝到苦头,这种惩罚不是来自人们,而是来自上帝,正像安娜〃卡列尼娜经历过的那样。‛托尔斯泰的意思是说,整个上流社会无权惩罚安娜,但安娜破坏了道德规范,不能不受到上帝的惩罚。于是,有的研究者们和批评家们就得出结论:托尔斯泰对安娜持否定态度。
然而,当代传记作家康〃洛穆洛夫认为:这仅仅是托尔斯泰‚后来‛的看法,这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奉者。而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期,特别是这段时期的最后阶段,作家正面临着导致他世界观转变的精神危机,如果在那个时候问到题词包含的意思,那么他的答复可能会不同于他在20世纪初所答复的那样。尾矿库
康〃洛穆诺夫指出,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托尔斯泰的一位朋友说:‚托尔斯泰所谓的‘我必报应’,不是爱唠叨的教师手中吓唬学生的藤条,而是一种物质的惩罚力量。‛托尔斯泰本人当时同意这种评价。因此,这位传记作家认为,不是那种半间接的上天的力量,不是上帝,而是物质的力量,环境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力量,这才
斯大孝是造成安娜悲剧性死亡的真正原因。这种观点认为,是环境的力量惩罚了安娜。
(3)小说结尾时托尔斯泰不是谴责,而是为安娜辩护,她的自杀获得一种道德性质,她离开人世,解开了缠绕在她、卡列宁、渥伦斯基三者生活中那种矛盾的结,她死在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中,她灵魂高洁,值得同情。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应该是地面上的人,现实中的人,人类具有的一般东西在她身上并不陌生,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不是浮于表面,不是草率匆忙,而是去深入思考人物行动的原因和结果,把握他们矛盾情感的全部复杂性。
教学改革设想3、没有爱情的婚姻市场需求
安娜具有古典人体雕塑那样完美匀称的迷人外表,活跃和优美高尚的激情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她表面上属于上流社会,娴雅大方,仪态优美,绰约自如,持有良好的习惯,但上流社会的精神空虚对于她是格格不入的。性格的热情比之这一切特仍然占有主要地位。
然而,安娜的一生是十分不幸的。她的幸福与其说是取决于她自己,还不如说是取决于别人。少女时代的安娜没有体会过纯真的爱情,由家庭做主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阔老——省长卡列宁。安娜的出嫁,完全出自她姑妈的一手操纵,这是一种典型的买卖婚姻。仅因为这一点,安娜就注定不会得到幸福:在她和丈夫中间没有一点共同语言,他们的性格,兴趣和志向是迥然不同的。卡列宁是一个冷酷的伪君子,对于什么是爱情一无所知,妻子对他来说只是社会地位的装饰品而已。安娜的哥哥说:‚你们之间没有爱情,也不可能有爱情,这是一个错误。‛安娜回答说:‚是个可怕的
错误。‛错误在于,安娜决定出嫁时,听从了这样一个劝告,那就是所谓的:‚忍耐一时就能相爱。‛就这样安娜过了整整八年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安娜郁郁寡欢,心情沉重,她这样说道:‚他们说他是一个笃信宗教,道德高尚、纯洁,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把我身上一切有生气的东西都扼杀无余。他一次也不曾想过,我是一个活女人,我需要爱情—他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对我的伤害,而他自己总是对自己感到那么满意。难道我不曾做过努力,不曾竭尽全力去寻一种可以作为自己生活补偿的东西?难道我不曾努力去爱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子,当这个丈夫已经实在没法爱的时候?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我明白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个活人,我没有罪,上帝既然把我造出来,我就需要爱情,需要生活。‛
4、没有婚姻的爱情
当年轻英俊的骑兵军官渥伦斯基带着狂热的爱闯入她的生活时,安娜青春的心终于觉醒,开始品尝到一种从未品尝过的欢乐。她不能也不想掩盖自己的感情,终于公开和丈夫决裂,宣布同渥伦斯基的关系,公开破坏公认的道德规范和上流社会的行为准则。对此,卡列宁感到屈辱和恼火,他要求安娜让他‚大面上过得去‛。卡列宁为了惩罚安娜,不让她跟儿子谢廖沙见面,并且拒绝和她离婚,要安娜同他维持一种痛苦而虚伪的家庭关系。
安娜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反对丈夫那种要把她臵于不贞妻子的屈辱地位的企图。她想到:‚我撕破了他想缠在我身上的虚伪的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总比虚伪和欺骗来得好一些。‛
而大多数上流社会的妇女都嫉妒安娜,同时都在等待着一旦社会舆论起了变化,她们就要向她投掷她们全部的轻远华案内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1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爱情   没有   社会   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