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练习 参考 答案 作业1-4

形成性练习 参考 答案  作业1
1. 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即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里能力)、创造性(发展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
2. 语文教材具有那些主要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主要有: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
3. 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以及日常生活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1>开发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2>改变单一的
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的校本课程。
4.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那些内容?
汉语拼音教学主要包括:1>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2>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3>
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4>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5. 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
应用中形成的对语言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语感的内涵极为丰富,一般认为它主要包含意蕴感、形象感、情味感和畅达感。“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这就是语感。
1. 联系实际,谈谈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基本素养是指那
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指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就小学生而言,就是掌握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获得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方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
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新知识的能力。
小型计算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
的,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皮宝制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
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如何理解它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大纲相比体现了如下变化:更加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更加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新的理念。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第一条基
本理念而凸现出来。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的内涵十分分丰富。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新知识的能力。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
教学改革的重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语文学习活动是一项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在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中,打下了语文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积蓄了学习的后劲,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提高了审美情趣,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
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
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地意识,在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中提高学生地语文综合素养。
3. 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
效果。
1>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把音、形、义紧密联系地结合起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视生字的特点与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比如看图识字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字义,帮助正音。这部分生字的字义大多时容易理解的,字音也不太难,将重点放在字形教学上,再依据学生平时发音的薄弱环节确定字音教学的难点。
2>简化字形记忆的心里过程。教材中生字的排列是从基本笔画到偏旁部首,从独体字到
修正主义合体字,体现了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因此,对构字率高的独体字(合体字的基本“部件”)的字形教学要作仔细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学习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但要防止一笔一画地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嘴说,培养观察、分析的习惯简化识字的心里过程。
4> 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统一体,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
形式,启发学生细细观察字形,认认读读,认真听老师同学的发音,用心想想记记,并动手写写。做到五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力求保证“手到”,只有动手写,才能加深对字形的印象,巩固所学的生字。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就能提高识字效率。
5> 字义教学以了解文中的意思为重。一个汉字有多种意思,字义教学应以理解课文中
的意思为主,其他意思,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可讲,少用到的难理解的不讲。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尽早让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汉语拼音、了解笔画笔顺、学会查字典。在汉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掌握识字的方法和规
中国对日宣战律,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规律,研究记忆方法。氢氧化钾
6>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心理学实验表明,七岁儿童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0-15分钟。因
此,教学时必须采用一些如游戏、猜谜、顺口溜、多媒体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利用学生不随意的规律来增加学习兴趣,对巩固生字很有好处。但游戏的项目必须有重点,必须适量。
7>在生活中识字。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识字教学资源。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生活中识字。
4. 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突出强调学生在
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的局面,大力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既有外在的动力,又有内在的动力,但外因必须经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小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认知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学《鸟学艺》,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将学生提出的诸如“鸟”是指哪些鸟,它们要学什么“艺”,向谁“学艺”,学会了没有等问题由学生整理、归并成共性的问题后屏幕显示,然后读课文,让学说说理解了哪些。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如“哪些鸟仍旧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教师又引导学生到课文里寻答案,并分析原因。最后创设一个情境:森林里举行“鸟居展”。很多鸟在小燕子的窝前流连忘返,希望小燕子介绍它的窝是怎样搭成的。要求学生回答你能当小燕子来一下介绍吗?要是凤凰也来了“鸟居展”,小燕子会向它说些什么呢?在这些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31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语文   学习   语文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