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流

第五章 海洋环流
概述(Summary)
一、定义及分类(Definition&Type)
1.海流(Oceancurrent):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2.分类(Type):
按成因分:
密度流(densitycurrent),风海流(windcurrent),补偿流(compensationcurrent);
按受力分:
地转流(geostrophicflow)、惯性流;
按发生区域:
赤道流(equatorialcurrent),陆架流,东西边界流(eastern/westernboundarycurrent)等;
按运动方向:
上升流(upwelling),下降流(downwelling);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
寒流,暖流等
二、研究意义(Significance)
国防,航运,渔业,气候
三、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Causesofcurrent)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
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科氏力(Coriolisforce),摩擦力(frictionforce)
1、重力:
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习惯上将单位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称为重力加速度,以g表示。与纬度和海水深度有关:海面上赤道到极地差为0.052m/平方米,在中纬度,海面与10km深处的差为0.031m/平方米。因此,在海洋研究中,一般视其为常数9.8m/平方米
重力势(potentialofgravity):从一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物体到另一高度所做功。
等势面:位势相等的面叫等势面。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称水平面。
海平面(sealevel):海洋表面的平均位置。
2、压强梯度力:
等压面:压强相等的面。
压强梯度力:
水体所受静压力的合力:
f=f1-f2=P·A-(P+△P)·AP·A
单位质量水体所受的静压力的合力:与等压面垂直,指向压力减小的方向。即与压强梯度方向相反。
流体静力学方程:
正压场: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
各向异性导电胶
斜压场:等压面相对等势面发生倾斜时。
海洋内压场:由海洋中密度差异形成的斜压状态。在海洋上部斜压性很强。
外压场:外部原因(风、降水、江河径流)引起海面倾斜产生的压力场。
3、风应力:
切应力,将大气动量输送给海水,目前,只能以经验公式给出
4、科氏力:
5、摩擦力:
孔捷生
体积力,分子粘性力(molecularviscosity)和湍流粘性力(turbulentviscosity)
四、海水动力学方程(Dynamicequationofseawater)
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速度V是时空的函数,即V=V(x,y,z,t)
实质微商:
连续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
海流成因(CauseofCurrent)
一、风生:风生海流(WindDrivenCurrent)
二、温盐变化引起:密度流(DensityCurrent)
地转流(GeostrophicFlow)
一、均匀海洋中地转流(Geostrophicflowofhomogenizedocean)
1、地转流(geostrophicflow)定义:
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钢结硬质合金
2、特点(characters):
1)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
2)沿两面的交线流动,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
3)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
4)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
二、二层海洋中地转流(Geostrophicflowoftwo-layered-ocean)
1)等压面倾斜与等势面倾斜方向相反,若上层流速小于下层流速,倾斜方向相同。
2)流向沿三面交线流,且面向流去方向右面密度小,左边大。右边温度高,左边低。
风海流(WindDrivenCurrent)
一、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WindDrivenCurrentofDeepSea/Drift)
艾克曼(Ekman)于1905年根据南森在北冰洋考察时发现冰的漂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
1、定义:海水摩擦力(friction)和科氏力(Coriolis)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假定:I.均匀;II.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III.风场均匀,只沿x方向吹;IV.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且视为常数;V.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方程:
边界条件(boundarycondition):海面(surface)z=0
海底(bottom):u=v=0
解:
其中:
2、空间结构:
1)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向的右方45度;
2)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逐渐右偏;
3)至摩擦深度,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可忽略;
4)连接各层流速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Ekmanspiral)。
二、浅海风海流(Winddrivencurrentofshallowsea)
氨基酸螯合物
水深越浅,从上层到下层的流速矢量越是趋近风矢量的方向。
三、风海流体积输运(Bulktransmissionofwinddrivencurrent)
无限深海风海流垂直风向输送,北半球在风向的右边,南半球相反。浅海风海流存在岸、底摩擦,在x,y方向都有输送。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effectsofwinddrivencurrent)
升降流(up&downwelling):
1)顺岸风(coastwisewind)
2)气旋(Cyclone)与反气旋(Anticyclone)
3)辐散(Divergence)、聚(Convergence)带等引起
惯性流(InertialCurrent)
科氏力和加速度达平衡
(1)u+(2)v:
(1)v-(2)u:
流速、流向,水质点运动是等速圆周运动。
水质点运动轨迹
对方程式积分:
1.轨迹是圆形
2.半径为(Radius):与纬度有关。
3.周期(Cycle):
4.频率(Frequency):
5.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f=0.0001/s,T=17.4h
V=0.1m/s,r=1km
V=1.0m/s,r=10km
6.中纬度惯性流:周期为17-18h,半径1-10km.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Circulation&StructureofWaterMass)
大洋环流的成因(CauseofCirculation)
一、风生大洋环流(WindDrivenCirculation)
1.西向强化理论(WesternIntensificationTheory):IntheNorthAtlanticandNorthPacificthecurrentsflowingonthewesternsideofeachoceantendtobemuchstrongerandnarrowerincrosssectionthanthecurrentsontheeasternside.科氏参量随纬度变化。
2.Stommel理论:
1948,风应力、铅直湍切应力及科氏力等的平衡关系。将大洋视为等深矩形风应力随纬度变化。
三种科氏参量情况下的解结果:
3.Munk理论:
1950,考虑均质大洋边界侧向摩擦力作用,将北太平洋为三角形,得到与实测海流相似的结果。
二、热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相对而言,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大洋主温跃层稳定性:
气体保护焊丝低纬海区有净的热输入,表明深层有冷水上升,有效阻止热量从表面向下扩散。使跃层深度保持稳定。
黄观点:
风生大洋环流(Winddrivencirculation):风应力驱动,密度差异控制建立起的环流。
热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密度差驱动的环流(包括风、热通量、水通量及海洋内部混合等)
海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DistributionofSeaSurfaceCirculation)
1、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Anticyclonecirculation):
太平洋(Pacific)、大西洋(Atlantic):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
印度洋(Indianocean)南半球与大西洋(Atlantic)和太平洋(Pacific)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半年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
2、气旋式环流(cyclonalcirculation):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
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CharactersofSeriesofSurfaceCirculation)
一、赤道流系(Equatorialcurrent):
1.南、北赤道流(South/Northequatorialcurrent)对应信风带(tradewindband),亦称信风流。南北不对称,夏季北赤道流在10°N到20°N—25°N之间,南3°N—10°S之间。冬季稍偏南。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
2.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equatorialcurrent)
主要100—300m的上层,平均流速0.25—0.75m/s。下部有强大的跃层存在,跃层以上温暖高盐的表层水。溶解氧含量高,营养盐低。赤道流是高温、高盐、高水及透明度大为
特征的流系。
3.印度洋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Indianequatorialcurrent)
主要受季风(monsoon)控制。11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5—9月盛行西南季风。
4.赤道逆流(Equatorialcountercurrent)
对应赤道无风带,平均位置在3°N—10°N之间。逆流区有充沛的降水,相对赤道流具有高温、低盐特征。它与北赤道流之间存在辐散上升运动,水和透明度也相对降低。
5.赤道潜流(Equatoriallatentcurrent)南赤道流区下方温跃层内,与赤道流相反自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西向东的流,成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300km,最大流速达1.5m/s。流轴常与温跃层一致,向东变浅。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3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9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环流   赤道   流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