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产生了居民点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产生了城市
【城镇定义的本质特征】①产业构成②人口数量③职能
【城镇与村庄区别】产业结构—城镇聚集更多的人口城镇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数量—城镇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城镇拥有更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城市的基本特征: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区别于农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一定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
【古代城市发展的4个因素】①城市与防御要求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②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封建城市的中心中国—政治统治的中心宫殿、官府衙门欧洲—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④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城镇化/城市化】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
1,农村土地的农业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转移2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各种类型的的城镇地域空间集聚3城镇建设促进城镇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城镇地域的拓展和更新4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和扩散。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镇化水平】: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 PU城镇化率,U常住人口 P区域人口
氢气【城镇化3阶段】诺瑟姆曲线S起步、加速、稳定。起步—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城市人口未到30%。加速—城镇化超过30%快速提升阶段到达60%。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是一条稍微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发展较慢的初级阶段;人口向城市化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高度城市化,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向缓慢的后期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久 2、城市化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管子》“】因天才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比中准绳”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的束缚。 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一个重要著作,它的意义是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
【《商君书》】论述了道路、农田、山陵丘谷间比例的合理分配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大兴城·隋初】邺城的发展①严谨的空间规划②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里坊。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的,中轴对称,规整方格网里坊制 (旁三门,左祖右社)
【北宋 】开封城 里坊制度废除—开放的街巷制度  (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需要,是中国历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
【元代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
yangjiang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反映了那些思想?】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是城市建设趋于对称、序列。追求整体与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 2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儒家思想影响 3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 4强调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
【古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 2、城市地域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功能分区 3城市形态受城墙限制,城市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不大 4.城市分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功能趋于多样化 3、城市地域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功能分区 4、城市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希波丹姆模式】前500年 古希腊城邦时期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寻求几何图像与数的和谐、秩序的美
【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理论专著,分十卷,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成就
作了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坚固、方便、美观”的建筑三要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影响很大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关于城市选址 关于建筑物选址 关于街道的布置  理想城市方案
【中西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理念有什么本质差异?】
1中国从西周开始便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严格的国家制度确定下来,而西方将城市归为科学和艺术活动。2中国的规划思想是一种农村观念,并不是源于新的城市生活需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重在体现国家宗法分封政体的基本秩序,而对有关城市居民、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未涉及 3如同时期希腊希波丹姆斯的方格网式城市与中国早期采用的棋盘式的路网系统形式相似,但其出发点不一样的4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字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这一模式在希波丹姆规划的米列都城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5以方格网的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合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的市民民主文化
【中世纪城市特点】 多为自发成长,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唯理主义,古典主义人文思潮,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的宫殿和规整的公共广场,巴洛克建筑极重浮华装饰的建筑风格以及各种建筑的轴线构图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渊源】 1 [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16世纪 2 [“”方案] 康帕内拉 城市空间由7个同心圆组成 3 [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  19世纪 4 [“法郎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 傅立叶 
【田园城市理论】(分散主义)霍华德 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 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雅典宪章】1、雅典宪章(1933年)(主题:功能城市—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城市规划大纲》—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
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通古斯族
(1)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
(2)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
(3)思想方法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
【马丘比丘宪章】p33 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生活环境。有效利用人力、土地和资源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关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 (1)首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2)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宣扬社会文化论。(3)规划应用到各级人类居民点上,即邻里、乡镇、城市、都市区和区域、国家、洲,并以此来指导建设。方法论:(1)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强调过程和动态性(2)系统方法论(3)公众参与
【差别】《雅典宪章》为解决4个问题过于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人与人多方面的联系。   
【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  1934《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提出 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根治城市要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提出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表现,相互协调,有机秩序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 2区域一体化 3信息网络化 4全球城镇化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刚性的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我国城市规划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以及规划运作系统来共同构建的。
《城乡规划法》解说中,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所作的定义: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乡规划法》内容上讲,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法规系统】包括主干法、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主干法包括丛书法规和附属法规
【一法三条例】城乡规划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风景名胜区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我国城乡规划运作系统】运作核心: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开发控制制度:一书三证制度: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许可证。开发控制依据:法律规范依据,城乡规划依据,技术规范,政策依据。
【城市规划目标】健康 公共安全 交通 公共设施的提供 财政健康 经济目标 环境保护 再分
配的目标
魔鬼双面人【永续发展】“ 既满足的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须鳗虾虎鱼 包含两个重要概念:需要: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放在优先位置 限制: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1987.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阐述了永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氢原子光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0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9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规划   城市规划   发展   思想   城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