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08.11
⽬录
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 (1)
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1)
1.2 从⼈均国内⽣产总值⾓度,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1)
1.3 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
1.4 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
1.5 从⼯业内部结构,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3)
1.6 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 (3)
1.7 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 (4)
⼆、苏州经济发展⾯临的问题 (4)
三、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 (5)
四、加快苏州经济发展⽅式的思考 (6)
4.1 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6)
4.2 调整产业结构,努⼒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 (7)
4.3 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 (8)
4.4 ⼤胆改⾰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 (8)
[摘要]改⾰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迅速,经济实⼒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贡献。苏州通过引进外资,成功的将⼟地转变成资本。经济发展处于重要阶段,苏州经济发展⾯临着机遇和挑战,处理好这些问题,苏州经济发展将会站上更⾼的台阶。
崔莎
[关键词]苏州;经济增长⽅式;经济发展阶段;⾯临的问题;经济增长⽅式的转变
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
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改⾰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显著加快,经济实⼒显著提升。“九五”期间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契机,⼤⼒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区⽣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年均增长24.1%,电⼦⾏业逐渐进⼊主导地位,⼯业化道路从初级向中级迈进。“⼗五”期间,外资和民营共同发展的模式逐渐确⽴,地区⽣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速15.5%,跻⾝全国前五,财政收⼊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5.3%。以电⼦⼯业为代表的重⼯业主导地位确⽴,⼯业化进程向中⾼级迈进。进⼊“⼗⼀五”以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成为苏州追求的新⽬标。
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
1.2从⼈均国内⽣产总值⾓度,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均国内⽣产总值是衡量⼀个地区经济发展⽔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反映了⼀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富裕程度,它和⼯业化⽔平有直接的关系,是国际上划分⼯业化阶段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指标。⼀般⽽⾔,⼈均GDP⽔平与⼯业化程度成正⽐,⼈均GDP⽔平越⾼,⼯业化程度就越⾼。按照世界银⾏经济学家钱纳⾥等⼈提出的⼯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业化初期⼈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元,⾼级阶段为4800以上美元。
为了准确衡量我市所处的阶段,需要将以⼈民币计算的⼈均国内⽣产总值折算为以美元为单位,按⼈民币与美元的汇率
8.2791:1计算(采⽤1998年年平均汇率),2007年苏州市⼈均国内⽣产总值超过⼀万美元,根据数字判断处于⼯业化的⾼级阶段。
1.3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是农业和⼯业之间“⼆元结构”的转化。在⼯业化初期阶段,第⼀产业⽐重⾼,第⼆产业⽐重低。随着⼯业化的推进,第⼀产业⽐重持续下降,第⼆、第三产业⽐重相应提⾼,且第⼆产业⽐重升幅⼤于第三产业。当第⼀产业⽐重降到20%以下,第⼆产业⽐重上升到⾼于第三产业时,进⼊⼯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产业⽐重继续下降到10%左右,第⼆产业⽐重上升到最⾼⽔平,进⼊⼯业化后期阶段,此后,第⼆产业⽐重转⼊稳定或有所下降。
2007年苏州市第⼀⼆三产业⽐重为1.7:63.7:34.6。根据西蒙.库兹涅茨判断标准,⽬前正处于⼯业化后期阶段。
1.4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配第.克拉克定理从劳动⼒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均收⼊⽔平的提⾼,劳动⼒⾸先由第⼀产业向第⼆产业转移;当⼈均收⼊⽔平进⼀步提⾼时,劳动⼒便由第⼆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该定理通过⼯业化过程中劳动⼒由⽣产率低的部门向⽣产率⾼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当⼯业化进⼊中期时,第⼀产业的就业⽐重处于31.4%-24.2%之间、第⼆产业处于36.0%-40.8%之间、第三产业处于32.6%-35.0%之间。
从苏州市的情况看,2007年三次产业⽐例构成为 7.0:63.5:29.5,对应于⼯业化进程,就业结构状况应处于⼯业化中期阶段。(下图为1978 - 2007年从事三次产业⼈数⽐例)
1.5从⼯业内部结构特征,对苏州⼯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按照产业经济的理论,在⼯业化过程中,⼯业内部结构将出现阶段性变化:在重⼯业化阶段,⼯业由以轻⼯业为中⼼转向以重⼯业为重⼼;在⾼加⼯度化阶段,⼯业则由以原材料⼯业为中⼼转向加⼯装配⼯业为中⼼。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消费资料⼯业的产值与资本资料⼯业产值之间的⽐值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根据霍夫曼⼯业化发展四阶段经验学说,霍夫曼⽐例系数(轻⼯业产值/重⼯业产值)第⼀阶段为5(±1),第⼆阶段为2.5(±1),第三阶段为1(±0.5),第四阶段为1以下。很显然,霍夫曼⽐例越⼩,重⼯业化程度越⾼,⼯业化⽔平也越⾼,它表明随着⼯业化程度的提⾼,加⼯程度的产业份额⽐例将增长。
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业中,重⼯业产业⽐值为68.7,呈现重⼯业化。近似霍夫曼⽐率(轻重⼯业增加值之⽐)为0.45,可见,我市⼯业化程度不断加深,重⼯业化趋势明显,⼯业化⽔平基本处于霍夫曼⼯业阶段中第三阶段中、后期。
1.6 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
H.钱纳⾥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般变动模式:随着⼈均收⼊⽔平的上升,⼯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城市化与⼯业化是相伴⽽⽣、共同
发展的,⼯业化必然带来城
市化,⽽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反过来促进⼯业化发展。⼀般认为,在⼯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2.0%以下;⼯业化初期在32.0-36.4%;⼯业化中期在36.4-49.9%;⼯业化成熟期在49.9-65.2%;⼯业化后期
hcap在65.2%以上。
2007年,苏州市的城市化率为65%左右,参照标准,可以看出处于⼯业化中后期阶段。
1.7 对苏州市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
以上从不同⾓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评价⽅式对苏州市⼯业化⽬前所处的阶段进⾏了分析和判断。不难看出,从各个指标来看,苏州市处于⼯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特征是⽐较明显的。
⼆.苏州市经济发展⾯临的问题
⼀,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健康的经济结构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定⽔平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将占有较⼤⽐重,甚⾄超过第⼆产业。然⽽,在近⼏年苏州经济⾼速增长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却⼀直徘徊在37%左右,与第⼆产业的差距超过了20个百分点。即使与⽆锡相⽐,苏州经济的⼀些指标要好于⽆锡,但三次产业发展不如⽆锡均衡。跟南京还有⼀定的距离.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长期依靠外资维持经济⾼速增长集聚了⼀定的风险。
近年来苏州经济增长的70%以上来⾃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外资企业的出⼝
010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
30
40
50
60
70
CHINAKNOWLEDGE
80
90100
%
额占全市出⼝总额的80%以上,地⽅政府对外资的财税需求依赖性⽇益加深,2002年苏州外资依存度⾼达144.8%。⼀旦全球经济有⼤点波动,外交政治发⽣突变,苏州经济会有较⼤风险。
三,跨国公司促进本⼟产业升级的作⽤不够明显。
⾸先可以肯定外国公司不会把核⼼技术给你,要掌握主动权需要我们⾃⼰去消化⼈家的技术.由于外资企业技术先进也由于我们技术差,很难衔接的上,没有很好的技术转化载体.所以我们只能处于产
业链的低端,赚点劳务费,眼睁睁的看⼈把钱卷⾛没办法.
四,外资企业发展形式喜⼈,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快.
在苏州的各开发区你会发现,外资企业遍地皆是,但私营经济却不怎么样.由于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给予的各⽅⾯的优惠政策太多,使本⼟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临较为不利的竞争环境,发展较为困难.要藏富于民,⽼百姓的⽇⼦好过些,主要依靠的还是本⼟企业的,⽐如温州.
五,与苏州较⾼的⼈均GDP相⽐,⽼百姓的实际收⼊并不是很⾼。
苏州实际利⽤外资、经济增长率、⼈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但⽼百姓的⼝袋却没有相应的⿎起来.GDP虽然在深圳前⾯,但⼈均收⼊却相去甚远.⼤部分钱让外国⼈拿跑了,⾃⼰只拿点加⼯费.外界称”苏州模式”为”打⼯经济”,虽不好听却有道理的.
三.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
2007年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苏州GDP增速位列长三⾓地区15个城市之⾸,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业跃居全国第⼆,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业基地等等。
但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却褒贬不⼀。批评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点,那就是苏州名声响不实惠,引
进外资多,GDP增长快,但⼈均收⼊与GDP⼤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GDP增幅,⽼百姓从引进外资和经济增长中得益不多。其主要依据是:苏州⼈均GDP超过上海,但⼈均收⼊只有上海⼀半;在长三⾓15个⼤中城市中,苏州GDP总量超过浙江任何⼀个城市,但论⼈均收⼊浙江⼏个城市全部⾼于苏州;在许多反映居民⽣活⽔平的经济指标⽅⾯,苏州甚⾄⽐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较迟缓的成都。为此,在⼀次学术研讨会上,重庆市的⼀位领导公开质疑“苏州模式”,认为这是典型的“只长⾻头不长⾁”。
从理论上讲,经济总量较多地区的居民就该有较⾼的收⼊,但苏州GDP总量与⼈均收⼊之间却存在着如此之⼤的反差,着实令⼈吃惊。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关专家归因于以下两条:⼀是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苏州成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典型,媒体称苏州已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但⼀些专家认为实际上只是世界⼯⼚的加⼯车间,出⼝的都是技术含量不⾼的低端产品,连做⾐服都是贴的⼈家的牌⼦,赚的是极其低廉的加⼯费,扮演的是挣钱最少的打⼯者的⾓⾊。即使拿苏州、昆⼭那⾥密集的电脑⽣产企业来说,名义上是
⾼科技产业,实际上与研发、设计⽆缘,装配⼥⼯长时间坐着⼀动不动,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装配⼯作,只能说是⾼科技产业链条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部分。这种经济模式的增长给百姓带来的福利不及经济本⾝增长的幅度,更⽐不上外资在中国的收益增长,中国遭外资掠夺太重。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下过多依赖外资的经济结构,不具有可持续性,有必要引起⼈们对外资主导型经济的反思;第
⼆个原因是苏州以⼆产为主的产业结构。⼀般来说,⼀个地⽅的第三产业⽐重⾼,百姓收⼊⼀定⾼。⼯业增长带来的GDP增加值仅30%是职⼯收⼊,60%是税收、折旧和利润,因此尽管⼯业增加值巨⼤,但⽼百姓的收⼊不⼀定⾼。有的专家还提出,纯粹地依赖⼯资性收⼊难以迅速提升当地⼈民⽣活⽔平,⽽且,地⽅经济⼀旦患上“外资依赖症”,将对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产⽣“挤出效应”。
但是,对于苏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这种⾮议,苏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成绩还是显然的,苏州⽆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均收⼊在全省都是领先的,这⼏年苏州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实⼒⼤⼤增强,城市⾯貌⽇新⽉异,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益完善,百姓⽣活⽔平提⾼迅速,取得这些成就,外资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苏州经过近⼏年的改制,企业竞争⼒⼤⼤提⾼,发展后劲更为强劲。当然,也要正视外资带动型经济带来的⽼百姓直接得益较少的弊病。今后,苏州引进外资要更加注重质量,提⾼⾃⾝技术创新能⼒,开发具有⾃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变“苏州制造”为“苏州创造”。要注重把外向型经济与本地经济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本地企业为外资配套,拉长产业链,以外资带动民资,⽽不是外资代替民资。
苏州从历史上来看,实业发展⼀直是以⼯业为主,同时,正是因为苏州有着较好的⼯业产业基础,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前引进外资中上海以三产为主⽽苏州以⼆产为主的分⼯格局。对于苏州⼈均收⼊增幅与GDP不相称的问题,有⼈提出了⼀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江苏尤其是苏州⼀向是中央政府财政的重点来源地,⽬前各地税收上交政策不⼀样,江苏上交⽐例⾼于别的省
市,苏州上交⼜是全省最⾼的。如果各地实⾏⼀样的税收上交政策,苏州现在可能⽐新加坡还要富裕。苏州为国家作出了重⼤贡献,⽀援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却反⽽受到⼈们批评,被指责为盲⽬引进外资,⽚⾯追求GDP增长,这是⾮常不公平的。即使如此,苏州⽆论是经济发展⽔平,还是⼈均收⼊,以及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在全国都是先进的甚⾄是领先的。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更能体现全⾯⼩康社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宗旨。今后,⽆论是苏州还是全省其他地区,仍然应该⼤⼒引进外资。当然,像苏州这样的地区在引进外资达到⼀定程度以后,也要及时实⾏转型,引资⽅式上要从以资⾦换市场向以技术换市场转变,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同时,项⽬引进上要从引进⽣产型项⽬向⽣产与服务结合型项⽬转变,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带动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快地促进百姓收⼊的增长。
四.加快苏州经济发展⽅式的思考
(⼀)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多年的改⾰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使苏州跻⾝全国⼤中城市前列,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以更⾼的⽬标和定位来引领发展⽅向成为进⼀步转变经济发展⽅式、提⾼城市综合实⼒的关键。瞄准中等发达国家⽔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未来苏州发展的⽬标。
1.巩固⼩康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全市上下的努⼒,苏州已于2005年基本完成了省定“全⾯建设⼩康”⽬标,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从苏州全⾯⼩康的实现程度看,仍存在着“惠及⾯”不够宽、“达标率”不平衡、“全⾯性”有差异等⽭盾和问题。因此,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苏州在全⾯⼩康基础上的新发展,也是对全⾯⼩康建设的补短、补软、补
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康社会建设经验的同时,开阔思路、开阔眼界,有针对性地完善现代化发展思路和⽬标,实现⼩康社会建设的全⾯升华,争取在2010年达到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2.换⼀种⽅式加快发展。按照现有速度,苏州⼈均GDP每五年实现翻番,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我们不仅仅要在经济实⼒上瞄准中等发达国家⽔平,更重要的是要树⽴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决⼼转变经济发展⽅式。通过提升⽣产要素质量,如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劳动者素质提⾼,以及提⾼⽣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低投⼊,⾼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从粗放型发展⽅式转变到集约型发展⽅式。
(⼆)调整产业结构,努⼒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
1.⼤⼒发展服务业,为发展⽅式转变拓展产业空间。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前是苏州产业结构的弱项。在服务业发展中尤其要重视政策
引导、服务业投⼊、⽼城区和部分零星⼯业⽤地腾退这些关键环节。抓住对内对外开放进⼀步扩⼤和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加快的机遇,依托苏州制造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产性服务业;运⽤现代经营⽅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需求潜⼒⼤的产业,抓紧培育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提⾼服务业的⽔平和层次。
2.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加⼤⽣态环境保护⼒度。太湖蓝藻危机,虽然没有影响到苏州饮⽤⽔,苏州敲响了警钟。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的重要⼿段,同时,也是维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要严把建设项⽬环境准⼊关,防⽌新污染源的产⽣。⼆是要⼤⼒查处环境违法⾏为。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产⼯艺和设备。三是加快环境保护⼯程建设。以太湖、阳澄湖等保护⽣态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全⾯加强全市⽔环境保护,以加快“绿⾊苏州”建设为抓⼿,建成全市绿⾊⽣态系统,创建“⽣态城市”和“绿⾊城市”,让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更甜、空⽓更清新。
(三)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
加快城市化进度,⼤⼒发展城市经济,整合城市经济、社会、⽣态等资源,在不断拓展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式的转变。
快乐无极1.提⾼中⼼城市⾸位度,提升辐射能⼒。苏州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上海的辐射与带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城市是世界第六⼤城市,这也为苏州中⼼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机遇,苏州中⼼城市完全可以在接受辐射带动中构筑配套互动、错层发展的经济格局,从⽽增强中⼼城市的“⼆次辐射”能⼒,成为长三⾓城市的副中⼼城市。
2.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度,拓展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依附于各种基础设施,苏州的⾼速公路密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未艾。苏通⼤桥、杭州湾⼤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程建设,将进⼀步优化苏州对外交通格局,苏州要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使苏州发挥好长三⾓中⼼地段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功能。⼤⼒开发苏州港太仓港区,创造苏州的“江海时代”。加快⾦鸡湖CBD等商贸载体建设,拓展⾦融、贸易、研发、商务、⽂化等⾼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加快独墅湖⾼等教育园区和国际教育园的开发建设,加快⽂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使苏州的城市功能更为完善,更富吸引⼒。
3.⼤⼒发展现代城市产业,提升城市竞争⼒。苏州城市发展已进⼊⼀个新的历史时期,要依托制造业优势,⼤⼒发展⽣产性服务业,形成⼆三产业互动并进格局,从⽽确⽴中⼼城市先进制造业的⾼端优势。要依托区位优势,发挥苏州港和长三⾓陆路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和⾯对国内市场的商贸业,依托苏州信息和⽐较优势,⾯对国外市场⼤⼒发展服务外包业务。要整合苏州现有资源,把旅游、⽂化等各类要素整合包装,以现代经营⽅式和服务理念提升消费、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从⽽形成
各种板块优势和集聚优势。
(四)⼤胆改⾰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
1.创新体制机制,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政府、⼤服务”的要求,建⽴决策、执⾏、监督职责分明的公共管理模式。在国有资本已经基本从竞争⾏业中退出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社会事业单位改⾰进程。深化投资体制改⾰,加强建设项⽬规划和管理,对⾮经营性政府投资项⽬推⾏“代建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项⽬推⾏项⽬法⼈招标制。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授权来进⾏,政府⼲预不仅不能违背⽽且必须服从市场规律,努⼒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
2.增强⾃主创新能⼒,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的转变。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标,加强政府主导作⽤,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引导社会资⾦特别是企业投⼊成为科技进步的投资主体;根据苏州产业基础和科技特⾊,集中优势资源加强
集成创新,发挥电⼦信息、⽣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加快建设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汽车及零部件等⾼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有机光电、纳⽶应⽤技术等新兴技术产业,⼤⼒弘扬和倡导创新⽂化,加⼤科技⼈才培养和引进⼒度,构筑国际化⼈才⾼地,努⼒把苏
州建设成为全国⾃主创新的⽰范区域。
参考⽂献:
1.苏州局统计,苏州统计年鉴200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0:3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9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州   发展   经济   业化   城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