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

姓名:XXX
 
建国60年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广播电电视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辛勤劳动与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就,在广播电视领域收获了令国人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累累硕果。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日产电视剧集40集年产14000多集,拥有3000多个频道,27省台,700市台,5000多个有线台,超过3000套电视节目,拥有全球转播能力、完善的节目生产和制作能力、后期宣传包装能力、超大型合作播出能力的综合性电视事业超级大国。然而,世界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电视技术硬件不断发展,尤其随着广播电视业对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并且人们对电视生活品质追求在不断提高,我国未来的广播电视事业中,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挑战与机遇是并存,广大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须面对未来,肩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对电视编导者的艺术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艺术修养对广播电视编导者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播电视艺术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艺术
修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编导人员  艺术修养  提高  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是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工作的人员,是广播电视艺术工作者。我国建设60年来,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电视业与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一样,随着国家的腾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取得了许多令国人为之振奋与骄傲的丰硕成果。在众多富有献身精神的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辛勤工作下,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日产电视剧集40集年产14000多集,拥有3000多个频道,27省台,700市台,5000多个有线台,超过3000套电视节目1,拥有全球转播能力、完善的节目生产和制作能力、后期宣传包装能力、超大型合作播出能力的综合性电视事业超级大国。在电视剧方面,我国从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口菜饼子》的诞生到今天各类题材剧集的百花齐放,我国电视剧经历了从探索、学习到繁荣兴盛,60
年的辉煌历程演变着从单一到相似、从追求变化到不断创新、从五彩缤纷到包罗万象的跨越式神奇;在电视节目方面,自1985年中央电视台提出“全部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的要求,到1993年4月《东方时空》的播出为标志,中国电视“栏目化”的观念趋于成熟。从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标志了中国电视的说话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随着现代电视节目谈话观念的形成。自《实话实说》之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迅猛,并形成了时事新闻类谈话、社会类谈话、娱乐类谈话三足鼎立的格局,与其它优秀栏目、节目相辉映,可谓异彩纷呈。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没有电视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自1958年3月18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到如今网络电视的流行,中国电视历经50多年风雨跌宕,今天,我们可以体验到平板、液晶、等离子等超大屏幕电视的震撼,也能感受高清、数字信号带来的快感电视事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
纵观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与变迁,有光荣与成绩,也有坎坷与魔难。广播电视业的伟大辉煌成就,与广大的电视事业从业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60年来,一代代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电视事业上辛勤的劳作与耕耘着,不懈的探索着。然而,世界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电视技术硬件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须面对未来,肩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尤其随着广播电视业对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并且人们对电视生活
品质追求在不断提高,这对电视编导者的艺术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编导人员艺术修养,是我国电视事业拥有无限美好未来的基础与关键。
袁菲微博
1、艺术修养对广播电视编导者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广播电视编导的艺术修养?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艺术工作者,其自身的艺术修养包括独特而广泛的内容。广播电视编导的艺术修养一般是指电视工作者的个人艺术知识状况和业务技能水平,不仅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等水平修养,各类艺术流派、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的修养,还包括电视艺术实现的技术修养,如运用先进手段与技术实现电视节目的管理、编导、策划与制作等等。
1、不断加强艺术修养是编导人员更好完成工作的需要。
电视编导工作不同于其它行业,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工作,对从业人员来说,在艺术修养上的要求比较高。比如,电视节目编导工作,编导人员是电视节目中纪实作品的创作核心,从事着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如果没有敏感的政治洞察力与观
察力,没有高水平的艺术基础与鉴赏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不能很好完成上项工作的。良好的艺术修养,不仅给了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区分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还为之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发挥空间和创作空间。
教师教育研究另外,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是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从业人员不仅担负着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还担负着电视新闻采编、电视广告策划、广播电视传输及网络管理等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如果相关专业知识贫乏,艺术修养不高,工作中就做不到有板有眼、有的放矢。广播电视是一种广泛而独特的大众传媒艺术,有其特有的信息表现形式,要求客观、准确、严密和生动,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政策水平功底,文学写作功底,美学基础功底,艺术评析及鉴赏功底,以及现代技术应用功底,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编导的各项艰苦而具体的任务。
黄宗隆
2、加强艺术修养是人民众对电视编导的不断要求。
随着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不仅离不开电视,而且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拿一年一度的“春晚”来说吧,自1983年第一届春晚到现在,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经是中国人春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就春晚节目的编排、制作以及与时
俱进的先进科技运用上,一年一个新台阶,春晚节目的质量与艺术水平也一年好过一年,但,奇怪的是众对春晚的满意度却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因为社会在变,人们的生活在变,艺术的形式也在变,人们的视角和要求更在变,众对电视艺术的鉴赏水平更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提高着。比起这些变化,春晚节目的努力与创新似乎永远也赶上不趟。人民众对电视生活的需要,时刻对电视编导者提出着更新更高的要求。电视艺术是为广大人民众服务的艺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电视编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满足众新时期对电视生活的需要,电视编导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更多、更快制作出众喜闻乐见,集实用性、欣赏性、艺术性于一身的好节目,才能达到人民众对电视传媒日益提高新要求。
    3、加强艺术修养是广播电视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在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建设的高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无线电视领域,随着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以及相应产业的日渐成熟,近两年也开始针对地面数字电视的部署,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意见。在有线电视领域,从2003 年开始进行整体转换,几年来逐渐进入
高速转换时期,也随之提出了向下一步演进的新的意见,比如说NGB 里面有线的部分,实际上是为有线电视数字化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卫星电视方面,直播卫星从2008年发射成功到现在,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整体下一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目标。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前途光明,但,对从事该事业的编导人员来讲,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大辉煌,不断提高编导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与个人艺术修养,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的几点建议。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要做到“内外双修”。“内修”,是指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不断提高感知生活与解读生活的能力;“外修”,是指努力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为顺利高效完成编导任务打下雄厚的基础。
1、深入生活是提高艺术修养的最佳途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虽是“老生常谈”,但绝不是过时的老调。可以说没有生活就
没有真正的艺术存在,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只有深入到众生活中去,亲自去体验、考察与理解,才能创作出喜闻乐见,被人民众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好节目。
一部《新儿女英雄传》电影,几十年过去了,仍令人记忆犹新、百看不厌,新儿女英雄的故事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新的英雄儿女。作为老导演的影视工作者史东山,不仅经历了新儿女英雄的时代,在拍摄中深入白洋淀,在切实的生活中体验着艺术创作的各个元素,升华着艺术修养的灵魂。如果没有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入与理解,就不会有这部经典的精品之作。
细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电影史,导演的队伍与优秀的作品经过六代人的努力与传承,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作品与代表人物,每一部经典的流传无不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特征,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国统区的第二代中国电影人积极投入到革命军事题材的创作中,为中国观众带来第一批红经典。张骏祥拍摄的《翠岗红旗》(1951年)、《白求恩大夫》(1964年);沈浮拍摄的反映北大荒军垦生活的《老兵新传》(1959年)等;汤晓丹先后执导了《南征北战》(1952年,与成荫合作)、《渡江侦察记》(1954年)、《红日》(1963年)2等充满激情的革命战争影片。反映着那个战火连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远东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导演迅速成为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以谢晋、谢铁骊、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传播着中华革命儿女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人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地建设伟大祖国的斗志情怀。《革命家庭》(1961年)、《烈火中永生》(1965年)、《中华儿女》、《红旗谱》(1960年)、《万水千山》(1959年)、《洪湖赤卫队》(1961年)、《闪闪的红星》(1974年)、《平原游击队》(1955年)、《青春之歌》(1959年、《小兵张嘎》、《51号兵站》、《柳堡的故事》(1957年)、《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霓虹灯下的哨兵》小样本(3等,留下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7、八十年代,我国进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时期,以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黄健中、黄蜀芹、张暖忻、郑洞天、丁荫楠、滕文骥、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胡柄榴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体,在电影的创作中更加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小花》(1979年)、《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巴山夜雨》(1980年)、《城南旧事》(1983年)、《小街》(1981年)、《邻居》(19
81年)、《乡音》(1983年)、《都市里的村庄》(1982年)、《如意》(1982年)、《良家妇女》(1985年)hdn(4等影片以不同的题材和共同的淳朴细腻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文化感受。许多影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小人物、生活中的小角度度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大变革,充满着人生的况味。
第五代电影导演代表之一的黄建新更是把目光对准了当代普通市民生活,《黑炮事件》(1985年)以上世纪中国银幕上少见的黑幽默而闻名遐迩,《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影片,都在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和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着当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种种荒诞与尴尬。
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诞生。几十年来的电视事业发展中,也无不与当时的时代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对话化,《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哪一部不是与人民众的生活密切贴进,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与人民的需要。紧时代变迁、紧贴众生活、满足众需要的艺术才是高超的艺术,脱离众生活,华而不实,生活内含空瘪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艺术。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触动创作灵感的激情。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该始终关注人民
众生活,深入到众中去,在对生活的理解与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创造出优秀而不朽的作品。
2、增强生活情趣,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8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视   生活   编导   人员   艺术修养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