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告别高票价时代

封面故事P opular C
inema
6第5期
文/沙丹、马凡
一个“影院狂人”的故去
2005年7月13日,一个叫做赵国庆的成都人患肝癌去世了。赵国庆的正式头衔有很多:四川峨眉电影
司总经理、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会长、上海东方城市影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成都市第13中学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但是更让人熟悉的称谓是“5元票价之父”。
2000年11月,四川峨眉电影发行公司做了一个让全国业界震惊的举动:其下属的全部院线将电影票价降至5元,美国进口大片《完美风暴》首当其冲。这一举动立即在业界引发了多米诺式的联动反应。紧接着,其省内的竞争对手西南影业开始降价;不久,新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所有影片票价调至5元以下;到12月,这场“风暴”开始在南京、杭州登陆,不过两市均采取“浮动式”票价,根据不同的片源和硬件设施,将票价限制在4至8元内;更令人咋舌的是,郑州和哈尔滨的进口大片被降到了2元一张!
“5元票价”的始作俑者正是赵国庆,这个举动直到现在依然是业界争论的中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第二天立刻以“5元票价首轮放映进口大片违反合同”定性赵国庆的5元票价。这个举动在当年被指责为“垄断”,但事实上,5元票价会让原本高质量、高票价的小厅影院受到极大冲击。以西南影业为例,5元票价期间,西南影业也宣布票价降为5元,同样也观者如潮,但它的降价本钱实际上并不充分:太平洋文艺影城和王府井影城,座位数分别是1964个和3000多个,影院拷贝多、地理位置好,观众一直不少。降价后即使满座,不到5000个座位,一场放映最多也只能获得2.5万元的收入;而这个收入在15元票价时期,只用1660个观众就能达到。与影院众多、以平常票价保底的峨影相比,完全丧失了优势。
四川省电影公司总经理张北川当年就指出:“观众人数只有超过降价前的3倍以上,降价才算见到成效,否则就是失败的。”并且指出价格战一旦全面打响,“死去”的是那些经营条件差的中小影院,而不是超级大影院;那些参与降价的中小影院还没意识到,他们被少数大影院玩弄了。
赵国庆当年为什么要实行“5元票价”?当年,赵国庆曾经说,10年之后他将公布实行5元票价的真正原因。然而,离这个时间还有5年,赵国庆就撒手人寰。峨眉电影发行公司当初为什么将票价突然降到5元,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了。
贺州民心网
事实上,原因可能并不重要。正如峨眉电影发行公司负责人在赵国庆去世时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所说:“5元票价只是一个形式,它可以是5元,也可以是3元、7元,或者是任何能让中国电影业产生震荡的举措。”“5元票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把中国电影业界内比较急迫、敏感的问题提出来了,不仅是票价,比如发行机制、体制问题,给了大家更多的思考。所以5元票价不仅仅是5元,而是一个概念和一个理念——市场化、合理化的价格。”环球华报
从1斤鸡蛋到3斤猪肉哭泣的圆明园
混沌模式
在生前,赵国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以前的老百姓用1斤鸡蛋就可换来10场影片的观赏权,现在是用3斤猪肉的钱才能看一场电影。”
1斤鸡蛋换10场电影的时代的确有过。农村的老年人回忆起解放初期看电影的情
形,总能记得一个有趣的现象: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村里从无到有地发展起电影放映队时,大家怀揣着小凳子、簇拥着来到村头的露天广场,花上几分钱便能美滋滋地占有一块位置好的空地儿;如若身上没有现款,也不妨事,从家里的鸡窝里掏出个热乎乎的鸡蛋交给“售票员”,算是给过钱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拿鸡蛋充当影票的现象依然存在。湖北省随州市有个大堰乡,实行的是统一收费、包场放映。每个村民只要拿三个鸡蛋(约合五角钱)便能一年看上10来部影片。平均下来,一场电影人均花不到三分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农闲娱乐生活。当时的《中国青年报》还就此报道,说“三个鸡蛋不仅仅解决了众看电影,而且还改造了人的思想,促进了村风的好转”。
农村的电影票价如此低廉,城市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拿解放初的电影中心上海来说,当时有大大小小的影院50余家,按上映轮次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相差一毛,而平均票价大约是两毛五分钱左右。况且,当时的电影票价还含有文化娱乐税,待文化部中央电影管理局成立后,蔡楚生、张骏祥等电影专家提出了减低娱乐捐税、减低电影票价的建议。1952年5月,财政部、文化部开始对富有政治教育意义的进步影片准予减税,直到1966年9月全部取消。再以山城重庆为例,虽然偏居西南,但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计划体制下,电影票价和上海并无二致。票根上清晰地印有“甲票”字样的,代表是前8排的座位;而“乙票”则是8排以外。听一些老影迷讲,1955年以前人们还在使用旧币,看一场电影要1500到3000元,其实换算成后来的新货币也就一毛五到三毛的样子。不过,那时候的电影
氘气院全都是电扇、木头椅子,和现在的条件相比可是天差地别了。不过,正因为电影票价的低廉,以及
当时众娱乐手段的相对闭塞,好的影片往往能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1956年夏,桑弧导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淮安上映,那家喻户晓的情节,绚丽无比的彩,变幻莫测的场景沸腾了整个城市。电影院前彻夜排起了长长的购票队伍,很多观众连映连看,并眉飞舞地向身旁的陌生人热情推荐。一位老人怕迟到误场,路上催促黄包车夫快跑,待赶到电
何日告别高票价时代智能卡阅读器
五十年代影院放映纪录片
200.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8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票价   电影   影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